1、1中学政治新课程教学误区种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升,出现许多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体”得以较好的贯彻和落实;“探究式教学” 、 “过程性教学” 、 “问题教学法”等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一些教学方式得以较普遍的推行等等。这对提高当前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确大有裨益。但从面上的课堂观察来看,也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下种种政治新课程教学中误区的存在,较严重地制约着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实效,须引起我们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足够重视。 误区之一:泛化探究式教学,一味排斥接受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所积极推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
2、式。当前越来越多政治课上充满了探究的浓烈气息,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政治课所呈现的崭新气象。但在当前存在着泛化探究的现象。有的教师在整堂政治课上可谓时时探究,事事探究。如此泛化探究,未能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和内容,事事必探究,处处要交流,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进度。须知我们政治课教学的课时是很有限的,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用时注定无法完成学期教学任务。更为严重的是,如此庸俗浅层的探究必然熄灭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热情,打消学生真正探究的兴趣,因为探究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所探究问题的挑战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挑战性的,对所有问题都探究也就没有必要。所以,政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状况以及所教2学知识问题本身的特
3、点,认真筛选、排找出真正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 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过去我们把思想政治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归咎为这一教学方法的过度运用,这不是没有道理。但现在如果我们一味地排斥接受式教学是否又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呢?事实上,对接受式教学也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正如过分地泛化探究式教学不可取一样,一味地排斥接受式教学也同样不可取。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发现,不少知识点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任何生活基础,根本找不到任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我认为对这种类型知识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运用接受式教学的方法。如哲学上“矛盾”概念的教学,有的老师在
4、教学时从生活中的人与人的“矛盾”和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出发,让学生对哲学“矛盾”概念进行自我探究,想以此探究出哲学“矛盾”的内涵,结果是学生被弄得云里雾里。对哲学“矛盾”概念的教学,我的体会是,先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讲完以后再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哲学“矛盾”和生活“矛盾”以及逻辑“矛盾”的区别,这样的教学效果且教学效率要比让学生去自我探究好得多,因为学生不可能有任何哲学上“矛盾”概念的生活基础,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总之,新课程教学中如果过度运用接受式教学方式显然不合时宜,这有走传统教学老路的嫌疑。但如果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也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5、,我们不能因为实行了探究式教学而对接受式教学加以全盘否定。 误区之二:只重视教学过程,忽视正确教学结论的呈现。 3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比较严重。但事实上,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也即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所获得的结论性知识。所以新课程教学非常重视教学的过程性,“过程性”教学方式在当前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很是风靡。但在课堂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有过分重视过程而忽视教学结论的倾向。在
6、教学过程中,教学结论的获得理所当然的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对教学结论的重视也是毋庸置疑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为得出结论服务的,反过来,结论也应该通过一定的过程而得出来,这样的结论才有说服力。不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其意义就大打折扣,结论也就可能被认为是强词夺理。 如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时,只顾着让学生“求异” 、 “发散”,只要是学生得出的结论,就无原则地加以肯定和表扬,课堂上一团和气,学生个个显得自负得意。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面对同一客观对象,尽管可以“见仁见智”,但不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
7、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经过一系列过程以后所产生的教学结论必须是准确的统一的,最后教学结论的呈现应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决不可以无原则、无是非。很多时候,学生经过自我探究得出的一些结论恰恰是对知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是我们必4须排除的。所以,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学的过程,也要重视知识结论的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应该体现过程与结论的有机统一。 误区之三:过分强调知识归纳,对知识的演绎明显不足。 所谓归纳,指的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而演绎指的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新课程下政治教材编写的
8、一般顺序是“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从“情景导入情景分析”事实上就是一个从具体情景材料得出相关知识结论的过程,这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从“情景分析情景回归”事实上就是一个运用知识结论再去体味和感悟相关情景材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所以政治新课程教学流程也该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顺序展开,新课程教学理应是一个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过程。但在当前的政治课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归纳的过程十分重视,而演绎过程则显得明显不足。在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政治教师课堂上在引领学生归纳得出相关知识结论以后,对该知识点的教学就基本停
9、止了,如果再有什么教学环节,那就是让学生死读死背该知识点。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景材料展示并对相关情景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后,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结论,这个归纳的过程当然是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获得知识显然不是唯一的主要的目的,用归纳出的一般知识再去感悟和体会具体材料或者说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主要目的。这一方面对于巩固和理解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最高原则。所以,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归纳式教学的同时,演绎式的教学5更是不可或缺。政治新课程教学应该既有对知识的归纳过程,更有对知识的演绎过程,教学中我们应该且必须做到归纳教学和演绎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得益彰。 误区之四:担心被扣
10、应试教育的帽子,忌讳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试题训练。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大力倡导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应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是应试教育,在当下应试教育可以说是一个贬义词。可能是由于在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颇,在教育教学中,总有人动辄就给与应试相关的一些教学行为扣上应试教育的大帽子。一些政治老师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教学是应试教育,课上总是故意回避任何试题训练和答题指导,即使这样做了在做的时候总有些羞羞答答,尤其是在比赛课上就像躲避瘟神那样,避之而唯恐不及。我认为,如果对课堂上进行的必要的试题训练和答题指导持完全否定态度,
11、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不正确做法。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而在当前,人的应试能力显然依旧是适应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所以素质教育不应该回避对学生进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应试教育指的是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可见,只要应试没有异化为单纯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样的应试就不能等同于应试教育。 由此观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实施了素质教6育而一味忌讳课堂上必要的试题训练和答题指导,完全不必为了逃避某些“莫须有”的应试教育的“罪责”而在课堂上
12、对必要的试题训练和答题指导刻意回避。我们完全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把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对学生应试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 误区之五:曲解了问题教学法,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所教学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新课程教学的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弊端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但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不少教师是走了样的,典型的就是以满堂问代替过去的满堂灌。在传统
13、教学中,政治课教学可以说是满堂灌的重灾区,新课程教学中,政治课教学的满堂问现象同样也较为严重。 在一次以政治生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题的复习课教学比武中,一位执教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谁”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有何本质区别”一共问了学生40 多个问题。可能是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还不够熟悉,整堂课只听学生稀里哗啦的翻书声,一个问题结束了下个问题又来了,学生们身心交困,疲于应付。新课程下的政治复习课与其他课型的课一样,的确都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但如果是满堂问,其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太好。满堂问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让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等新课程教学所倡
14、导7的教学方式相去甚远,因为从本质上看,满堂问式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师机械地把教材知识化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扒着教材找答案,学生的思维被死死地锁定与禁锢着,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在当前的政治新课程教学中,除了以上五种教学误区情形外,还存在着诸如“机械理解三维目标,贴标签式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 “扭曲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功能被弱化”等种种教学误区。政治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排除这些教学上的误区,才能使政治新课程教学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才不至于使其走样和变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 责编 / 董 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