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根叔式”演讲的再思考摘 要: 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数次毕业致辞在网络上流传后好评如潮,文章分析了其特点和优长,并对此进行了冷静思考。 关键词: 校长致辞 “根叔式”演讲 再思考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是其求学生涯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仪式性时刻,典礼的中心环节莫过于校长致辞,师长们的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都蕴含其中。但令人遗憾的是,时下某些学生却无意于领受这份“情意” ,身处典礼场,某些人不会凝神静气,认真聆听那份讲话。可能的原因很多,大量讲话陈陈相因、烦琐空洞,充满师腔官调是更直接和根本的因素。但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数次毕业致辞却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僵局,以他在该校 201
2、0 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为例,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 30 次,全场 7700 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在网络流传后更是好评如潮。不少研究者还对李校长的演讲词进行了细致分析,总结出了其特点与优长,希望将这种经验予以推广。几乎众口一词地肯定不能不令人注目,但在激动与欣喜的同时,似乎缺了些不免煞风景的冷静思考。 一 有人认为“李培根校长的讲话则一改那种沉闷的文风,富有新意和创意。他的讲话,敢于直面问题,有独立思考,充满了叩问和辨识时代和社会的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传递着一个大学校长必须具备的精英意2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他的讲话稿能在海内外高校乃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产生广泛的认知、赞
3、赏的重要原因”。且不论这一评价与李校长的演讲词是否合拍,这一观点诚然有其道理。陈平原在评价“根叔”现象时曾说:“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他个人最欣赏的校长演讲则当属“蔡元培 1917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919 年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 ,以及两任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梅贻琦在 1928 年、1931 年的就职演说”,并认为他们的演讲“不仅在其后的 10 年、20 年,乃至到今天都能为人接受” 。历史已经证明陈平原的观点不是耸人听闻,我们或许并不清楚了解各演讲的具体内容,但一定对“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很有印象,也必定对“办学校,特别
4、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深有认同。 再次回顾陈平原盛赞的蔡元培、梅贻琦等名校长的演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演讲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影响深远,一是态度上的平等,二是内容上的务实。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成功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态度上的平等,二是内容上的务实。蔡元培校长在 1917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重点谈及了三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抱定宗旨,所讲的是大学首先要明确的性质和办学的初衷,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学生要求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个人德行品性的涵养也同样重要,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这就是“砥砺
5、德行” 。至于“敬爱师友” ,尊敬师长,和朋友交好,坦诚相待每个人,这些东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失去应3有的意义。话虽平常,却道出了最基础也最根本的原则。校长致辞传达的是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不需要故作高深,也不需要花里胡哨。 “一、我先谈一谈清华的经济问题。二、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我的意思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应该有特殊的成就。三、我们固然地造就人才,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利用人才。四、清华向来有一种简朴好学的风气,这种良好的校风,我希望今后仍然保持着。五、最后我不能不谈一谈国事。 ”这是另一位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任
6、清华校长的致辞简要,同样包含着一代校长的期盼和教诲。他立足本校面临的发展问题作为根本,重视人才、重视学风,最后让人不禁感慨的是他心怀国家。联系实际、务求实在、不尚空谈,是两位校长致辞的共同特征,也是其影响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二 李校长的演讲无疑具备上述品格,但不是他演讲大受欢迎的唯一要素,甚至算不上根本因素。?Y 合众多评论来看,大家最肯定的在于他打破了校长演讲的沉闷形式,让人,特别是年轻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人说:“作为毕业典礼的讲话,无非是对青年学子完成了学业表示祝贺,感谢学子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并祝福学子的美好未来。 根叔的讲话也没有走出这样的思路,但却能老瓶装新酒 ,在于其结构安排、
7、材料选择、语言运用的独具匠新 (心) 。 ”这正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就内容而言,多半还是沿袭了惯有套路,少有变革,也难有变革,倒是形式上的鲜明特色造就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于每一个年轻学子来说,在严4肃场合听惯陈词滥调后,很难不对以下语言产生热烈的情感呼应: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 、 “躲猫猫” 、 “喝开水” ,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又比如说: 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
8、悲壮,也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类似风格的文字构成了该演讲稿的基调,由此可见李校长演讲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引用很多学生熟悉的网络词汇。这么做的优势显而易见。所谓演讲,旨在调动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若想引起听众的共鸣,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熟悉他们的生活,尝试用他们的角度和方式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演讲者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融入听众的世界中,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即所谓亲民、务实,这样可以避免空洞教条、充斥大话。但内容上的真诚与充实并不能完全改变时下的局面,即便是蔡元培、梅
9、贻琦诸校长的演讲词用于今日,也很难避免尴尬的境地。笔者曾就此问题与学生在课上进行探讨,不少学生的反应出奇地冷漠,甚至有学生表示,校长讲话与我毫无关系,无论怎么讲都不在乎。这就意味着,即使校长的演讲谈论的都是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内容,他们依然无动于衷。这样一种态5度自然是错误的,也令人无比感慨。但无论是严厉谴责还是深情教导都不足以有所改观,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建立师生间的联系,特别是情感上的联系。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还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生活态度。李校长使用的那些网络热词在此发挥了功效,他收起师长的严肃态度,抛弃那些高尚的却不免冷冰冰的词汇,说起直白、符合学生口味的语段,一下子拉近与学
10、生的距离,甚至让学生感觉,这不是在聆听教诲,而只是一个身边人在跟你亲昵聊天,自然会获得呼应与认同,学生当然会觉得李校长的演讲生动有趣、不乏味。 三 网络词汇带来的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基于网络词汇兴起迅速,被人遗忘同样迅速这一特点,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学生在这样一种演讲氛围下聆听教导时,师长的话会不会被学生记住,能否起到有用的作用?学生能否在欢声笑语中、在愉悦的气氛中抓住重点?或者说,熟悉的词汇、平易的风格让学生欢呼,但除此以外,他们还能记住些什么?学生的热烈呼应除了欣喜的认同外,是否会觉得某些师长是在作秀、演戏,而是以一种看热闹的姿态肆意旁观?即便认同占据多数,但认同的只是一种态度,他们是否会
11、因为对态度的敬意而虚心细致地领会师长们的教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是欢呼了,但欢呼的只是师长们放弃了高高端起的架子,甚至使用时髦的词汇,却并没有对内容本身过多在意,这本就有违校长致辞的根本。聆听演讲毕竟不同于观看娱乐节目,感官刺激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提升。 在众多赞扬声中,陈平原少有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根叔体”在毕业典礼上迎合了学生口味,获得热烈掌声,但这一做法违背了教育6传统,特别是有违毕业典礼的真正作用和意义。他在文章中这样说道: 什么样人讲什么样话,如果一场毕业典礼,校长、教授、学生致辞的风格都一样,那就是失败的。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也有自己的尊严。为了下面的欢呼而采取甚
12、至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去使用的语言,并不恰当。其实演讲者是容易受台下气氛影响的,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不符合校长的角色。一般来说,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当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但现在大家对“大话”不感兴趣,毕业典礼也像一场娱乐演出一样,学生为自己兴奋的地方鼓掌,但校长致辞并不是为了要大家鼓掌的。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 “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这一观点尤其值得我们重视。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固然重要,但重建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如果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满意,就放弃师者的立场,盲目
13、向学生看齐,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之所以强调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并不是为了让二者简单混同,而只是提醒我们,要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他们的实际,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曾私下听不少学生夸奖某些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具体表现在于课上有很多段子。但问题在于,段子讲得多了,传授知识的时间必然要被压缩,原本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结果却造成教学效果的削弱,这样一种“变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言而喻。校长的演讲依然如此,我们固然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沉闷的氛围,激发学7生的兴趣,但并不是为了学生的夸赞或鼓掌,而是希望更好地传达师长们的美好期待与殷切希望。 反观李校长的演讲,我们似乎
14、并不能有太多期待,不仅如此,所谓的“赞扬”也颇值警醒。以 2010 届毕业致辞为例,全文除个别轻松、俏皮的内容外,整体模式改变不大,可能的现象是,学生大多数时间皆充当“低头族” ,偶然听到某些熟悉的词汇,稍微听一听、笑一笑,随后故态复萌。无论是网上的赞扬,还是笔者与学生的探讨,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停留在了这些“网络热词”上,众人夸赞李校长的致辞亲切、有趣,但有关注就有忽视,校长致辞的重要意义并没得到有效彰显。尽管尝试了新的改变,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改善文风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达到。四 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承载了重要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于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涯的总结,更是为其以后的人生做指引,其意义非凡。
15、一方面,大学校长对于?业演讲的需求,绝不是仅仅是说几句体己话,归纳“你们肯定记得这些事件,这些流行语”就够了。另一方面,大学校长的致辞不应该如此放低身段,一味地盲目地迎合学生,使得语言在此场合下失却应有的价值和尊严。长篇累牍地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谓是一次大胆的打破陈规的尝试,然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神圣庄严的场合,如果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噱头,成为捧腹大笑、为之拍手称快叫好类似脱口秀的节目,那么无论对于学生,对演讲本身,还是对现代汉语使用规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和令人担忧的。 8陈平原再三强调, “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也有自己的尊严” , “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当讲
16、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 ,回顾蔡元培、梅贻琦两位校长的致辞,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内容简洁不烦,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但曲高极易和寡,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网络普及的环境中,要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更艰难。但“哗众取宠”式的做法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在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毫无一物,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况且端正的语体风范是处在教育最顶层的大学校长理所应当恪守的。如果大树和小草一起歌唱,正需要茁壮成长的小草只有迷茫,茫然不知标本为何物,标杆为何物,亲和的追求显然已毫厘而谬以千里。 如此说来,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何在?试想,蔡、梅二位校长的演讲成为教育史上
17、的佳话与经典凭借的是什么?仅仅是文字本身吗?当然不是。一切终究要取决于他们为学校发展而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是踏实的“行”证实并强化务实的“文” 。校长的亲民、务实不应该只是展现在那短短数十分钟的讲话中,而应该是他的一贯风格与高尚人格,文字只是大学生态的一个缩影,是每个人共同体验的凝练与回顾。因此,整顿文风,固然要从文字本身着眼,要有亲和的态度、务实的内容、深远的立意,让人感怀身受,但要想实现这一切,必须保证此类文字是真实可信的,校长的作为决定了他的魅力,他的魅力决定了致辞的成效。 注释: 徐琼.增强讲话稿感召力的创意写法J.秘书之友,2013(8). 9陈平原.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东方早报,2012-7-4. 伍寅.让记忆成为永远的记忆J.写作,2010(2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