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微博体”,全民创意力量勃发新闻背景: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5 月 12 日由教育部发布。报告提到, “微博体”彰显普通人的语言创造力。随着网络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依次出现,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有严格意义把关的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造词者、造词家。大众的语言创造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张扬,而且是新鲜活泼的,比如说像“什么族什么门什么奴什么客什么二代”等等,新语言的词语表达的信息是高度浓缩的,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很特别的风景。 网络语言正式“转正” 灵感、创意来自哪里?素材取之不竭、无所不在,有实体层面的也有虚拟层面的。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即由网民创造,在网络上流行
2、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如今,词语的变化之快,让一些人无所适从,更难以找到能代表这个时代的词语。自从有“两会”代表提出屏蔽网络语言以来,网络语言本身就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该屏蔽,有人说该保留,也有人说网络语言凸显中国人文化匮乏,也有人说网络语言就是快餐,吃完就忘记吃了什么,相比满汉全席来讲不足为道。 去年 11 月 10 日, “给力”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曾被认为是网络2语言“转正”的标志。果不其然,5 月 12 日由教育部发布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意味着网络语言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并给予了“微博体”彰显广大网民创造力的正面评价。 没有人记得第一个网络热词语究竟是什么
3、,也没有人记得它具体什么时间开始流行。可以追溯的是,2001 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门收集网络词汇的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收词 1305 条,正文 38 万字。 其实,网络语言体现出数亿网民的高超智慧,仅用三四个字就能概括一个社会焦点事件的全过程,同时还能引人深思。这既显示出一个事件在高度浓缩后所具有的强大传播力,也显示出网民的惊人创造力,如果能够对其加以疏导和利用,将是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之福。在这个全球最大的中国网民群体中,有一群义务编写、传播“热词” 、 “锐词”者叫“智愿者” ,他们是学历高、收入高的人群,在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中,这样的“智愿者”人数高达 224 万。截至 2010 年 5
4、 月底,他们已共同打造了 461 万个词条、500 多万张图片,成绩斐然。 蕴含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很多青年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中国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应该加以保留、发扬、丰富以及有效保存。或许几百年之后的新新人类对我们进行研究的时候,会找到一些依据。这就如同我们现在对几百几千年前的中国文化进行考证一样,会去研究不同时期的文字。 每一个网民都可能无意间成为创造网络流行语的推手,一个网民的3智慧和才华会很快得到其它网民认可。人们不得不相信,网络时代是一个全民创意、全民造词、全民传播的时代。 电脑与网络号称第五媒体,虚拟空间是一个人类史上罕见的社会,将社会传统与价值观重新洗牌。全新的空间里
5、,造就了亿万的漫游者,他们在网络上进行脑力激荡,并标榜创意挂帅,漠视主流文化,以网络语言表述自我,引领风潮。 传统媒体从瞧不起网络文化,到大量引用网络语言,甚至深入追踪网络事件,全因网络引爆了全民的创意智慧。北京汉语言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金羽认为,网络语言蕴含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不可估量,网络语言要么针砭时弊,要么娱乐大众,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无可置疑,这股浪潮方兴未艾的源头就在于创意,这是现代社会决胜的关键。从 18 岁到 30 岁,是人类跳跃性思考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期。因此,以青春挂帅的中国网络社群,可视为该社会未来的雏型,是该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指标。 丧失创造力者往往恐
6、惧网络语言 从报章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到如今的数字传播媒体,每一种媒体的出现,的确都会发生一些文化现象,而当媒体越是普及到人们的生活的时候,这种媒体带出来的生活形态、思想形态、语言习惯,越是成为主导文化。 4不少老资格的语言学家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但自从网络传媒日渐成为重要传媒、主导传媒以来,网络带出来的文化冲击,也就越来越被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所重视。他们认为,网络语言能否长存,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如果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人们接受、传播。网络文化的“创意永远
7、不会打烊”的背后,凸显的是网络语言的传播价值。 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出,微博、新词语、热门词语已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中国的因特网已迈入“热词”或“词媒体”时代。针对 2010 年度媒体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与 2009 年相比,“微博、低碳、团购、纠结、给力”等词语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同时也流行“月光族” 、 “房奴” 、 “富二代”等用语,连媒体都用这些“热词”来总结一年的重大事件,人们也越来越偏爱用流行语、 “热词”及微博等方式来浓缩传递信息,因为这种方式更简要,速度更快捷。 网络语言研究应是跨学科学术 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不是语言学家制造出来的。 如果不懂生活中的语言,语
8、言学家就是失职,怎么能反过来指责网民“污染”语言环境呢?当然,网络语言有发明创造的好词,也有偷换概念或取其谐音的滥用现象,但我们应该加以引导、梳理,而不是全盘否5定。如果语言学教授还在说网络语言“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 ,那么请问究竟是一小群网民在编造语言,还是教授在编造现实?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阅读的载体。回顾历史,竹简时代的语言学不同于金文、甲骨文时代的语言。纸上的语言,又更新了竹简时代的语言。到了印刷术普及,白话小说就开始风行。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表达人类的感受。在如今的网络时代, “语言革命”是大势所趋。指责网络语言混乱、庸俗、低级,令人奇怪。看
9、看历史,不论是中国古代的乐府民歌,还是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开始兴起时都顶着这样的恶名。事实上,文化前进的动力,往往就源于这些所谓的混乱、庸俗、低级的社会现象。而指责这些新生文化的大多是丧失了创造力、死守着故纸堆的人。 网络语言已经大规模“侵入”常规汉语,并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语言学家应该把网络语言当成一个课题进行研究,逐渐厘清其语法结构和文化意义,与常规的汉语进行比较。这不仅在现实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帮助家长、老师和孩子沟通,而且在语言学和人类学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美国学界有句话:“也许垃圾处理不属于学术,但是垃圾处理的历史则是名正言顺的学术。 ”同样,网络语言也许不是学术,但网络
10、语言研究则不仅是学术,而且应该是跨学科学术。语言学教授不仅要教语法修辞,还要具有从庞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理论来的能力。学者的 使命是面对现实、解释现实,而不是像鸵鸟一样无视现实,甚至在自己无法对应6现实的时候,编造一个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现实。 吐故纳新,网络语言力量来源 我们不清楚近百年前还说着“之乎者也”的“古人”是如何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舶来”语言的,但从现在汉语言的丰富多彩看,祖辈们并没有挥舞着大棒把那些语言上的怪物“一棍子打死” 。宽容不宽容我们不敢妄加揣测,但是, “咖啡” 、 “坦克” 、 “沙发” 、 “白兰地”等无数词汇的创造让我们的嘴巴变得更加“从容” 。后来的“可口可乐” 、 “
11、百事可乐”亦然。至于现在的“写真集” 、 “新锐” 、 “友情出演” 、 “人气”等日式汉语,并没有使我们的语言创造力严重退化,与世界接轨的意义反而多了些。 多年来,随着港台“旁系”汉语的回归、国外新鲜词汇的涌入、网络“草根”语言的扩散, “正统汉语”面临的形势严峻起来。我们的谨慎是必需的,但谨慎得过了头就有些类似神经质,会起到反作用。 历史的教训说明,语言必须坚持三点才不至于消亡:一,要有积淀,保持自己的特色;二,要吸纳外来的新鲜事物,做到永远年轻;三,在积淀与吸纳的基础上创造,让语言有自己“造血”的功能。 对外来语我们可以接受,甚至可以“打包全收” ,可对于土生土长的网络语言我们却有些苛刻
12、,不但多年没有给过它正式的名分甚至对它百般刁难不是说它粗俗就是说它没有品位,完全忘记了雅俗共赏的哲理(这也是整个文化界的通病,好像每一个人都得听帕瓦罗蒂唱歌剧、李7云迪弹钢琴),更忘记了语言的创造也需要基层的力量、民众的创意。大家都可以看到,大量充斥着“正统语言”的作品干瘪无味,让人味如嚼蜡,主持人的胡言乱语让人绝望,反倒是一些“草根”作品的生动灵活让人们感到了一丝愉快、清新。 文化只有吐故纳新才有发展,思想只有宽容博大才有生命力。语言的发展不是话语权的话题,网络语言已经难以阻挡地走上“舞台” ,这是全民创意力量勃发的结果,不是所谓的权威可以阻挡得了的。 草根阶层隐藏丰沛创意能量 在网络的助力
13、下,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全民创意力量的勃发,并影响着产业生态,比如山寨经济,尽管它在法律层面来说应该归入灰色地带。 记得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 10 多年前制作的一个广告,内容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农村小孩,到了大城市后去看海,而且打手机告诉待在老家没看过海的爷爷:“爷爷,请您听海。 ”这个广告当时不仅震憾人心,同时代表手机也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领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便宜的山寨手机,有条件再买电脑拉网线,这些东西不只是通讯、娱乐工具,也是“身份证明” ,而手机、电脑、网络则为他们提供快速融入创意社群的机会。网络文化的流行,代表观念的改变,也就是任何产品都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其次也说明草根阶层的脑袋里同样隐藏着丰沛的创意能量。 8虽然山寨经济局限在手机市场范围,但山寨文化之所以会从手机开始是因为 8 亿农民工也想与珊,代化接轨。山寨文化对他们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脑袋和新思维接轨,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所谓山寨精神就是勇于突破瓶颈,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实用的产品,受益的是中下收入的草根消费者。现在随着巨量山寨手机出口,山寨文化也流传到印度、中南美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形成另类的非主流的消费文化,享受着模仿、创新成果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罗大众、庶民百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