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学习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我从化学学科方面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心得。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抓本质、抓关键。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又是与之易混概念的区别。例如,在讲“单质” 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 “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
2、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对于“催化剂”这一概念,一要抓住“改变”两字(有加快和减慢之意);二要以反应前后为条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三要明确“剂”的意思(指一种物质)。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剖析“固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个概念时,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分层理解:定义的对象
3、是固体物质。定义的前提条件是:温度一定;溶剂为 100克;溶液是饱和状态(注:三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定义中规定的单位是克。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又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可将概念分为以下层次进行理解:“质量总和”是指反应物,且指完全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生成物是指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三、举反例 辨是非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
4、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 的概念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概念,可以反问学生为: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同种元素吗?如氖原子与水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它不是同
5、种元素。四、变概念为公式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用下列形式表示:1 化合反应: A+B+ =AB2 分解反应: AB=A+B3置换反应: A+BC=AC+B4复分解反应: AB+CD=AD+CB再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通过如此的变式或变形,则比文字叙述更简明、清晰,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和理解。总之,化学概念的教学虽无定法,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单位为“1”,省略不写)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