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探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反思当今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同时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进行归纳,提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应打破传统思维,本着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教育当中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 100 枚奖牌、51 枚金牌的骄人战绩。但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发展体育运动的方针有了转变,中央提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口号。而在举国
2、体制一时难以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解决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以学校体育为切入口,探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以求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完善。 一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源于英文 Humanism,有时被译为人文主义或者人道主义。古典人本主义者反对以神位中心,认为应该以人为中心,提倡个性的解放与自由,他们对人的尊严以及价值做了充分的肯定。 2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可以找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到了 14.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反抗教会权威以及经院权威的利器,人们在强调科学民主的同时,认为人应该自由的追求真理,这一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人本主
3、义的教育主张,队后来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到了 1819 世纪,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在欧洲的教育领域兴起了以卢梭、杜威等人物为代表的新人本主义运动。他们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在教育中提出“学生中心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本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进一步促进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本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出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普遍认为人是教
4、育的出发点,而教育则是人的教育,所以教育需要通过自身的扩展,从而提高人自身的价值。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潜、实现其潜能为目的,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对于学生价值和情感的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 、当代体育教育的问题 1.体育教学大纲僵化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按十年制的教学计划编定,对于3教材还是统一编写,规定了授课时间以及授课内容,这使得学校体育的教学在大纲上就被束缚,不易于各校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学生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的创新。 笔者认为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教学,不必要有一套统编的教材发给每一个学生。而应该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5、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活动。而体育理论课也可以灵活的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加强对体育史的教学。 2.体育教师思维僵化 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需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融入课堂的同时,挖掘出他们身上的特长。而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不同程度地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不符合,很多时候陷入照抄、盲从的误区。 笔者曾听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主编王广虎教授介绍,2007 年四川几所高中在成都体育学院进行教学示范,为了配合教育改革,把多媒体引用到体育教学中。示范课上,老师先放 15 分钟多媒体教学片,而后再进行热身操。笔者认为,体育课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
6、,而不是一味追求时尚,引进不必要的教学设备,最终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 3.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对于体育教学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绝对标准评价为主,只重视量的评价,而忽略了质的差别。每个学生的锻炼能力、心理素质等很多因素都是不同的,这也照成了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例如中考中增加体育成绩就有待商榷,因为评价的标准并没有顾及到学生个4体的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歧视。 三 、启示 1.重建“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直接导致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问题,缺乏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身体活动能力不足便是直接的表现。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拾“健康第一”的
7、口号,而不应该把体育圈定在“考试”当中。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体育的达标制和教学的评估以及初中生升学体育的考试,正在剥夺学生从体育中寻找到快乐的权利,使得学生承受了不仅仅来自智育、同时也来自体育的应试压力。而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则集中表现为学校体育的竞技化。 当代学校体育的改革,首先需要重树“健康第一”这一理念,用“健身”代替长期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强身”的体育观念。因为此观念实际上出自于军国民主义的体育思想, “强身”与“保家”相结合。 2.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同样,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通过发挥参与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的一系列互动来实现,笔者认为
8、对于体育教育的评价,应该从身体、心理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确立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明晰学校体育的目的,重视综合的评价,关注参与者的个体差异,可以从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明白了什么入手,不再单一的进行技能考察,以避免学校体育的竞技化。 5其次,我们需要强调质性的评价。体育教育存在大量的个人因素,对于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但唯一不变且可测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参与程度。奥林匹克运动会当中也有一条格言“重在参与”我们从这方面入手,适应体育这门课程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而非考试 最后,对于考试,我们也要注重过程,而非单单的结果,体育是一门自我超越
9、的学科,所以对于体育课程测试的目的笔者认为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对参与者健康的关怀,通过测试制定更符合参与者本身的健身计划。 3.实施主体性的体育教育 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开展的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时间活动,教育的过程则是受教育者素质培育的过程。相比较其它学科,在体育教育中更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上,而非老师机械的指导学生机械的完成。 从哲学上来说,有主体的存在就会有客体的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学生的对立面并不是老师,而是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健身手段,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观念,尽最大可能做好“主体”和“客体”之间
10、的互动,才能让体育的教学事半功倍。 4.完善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 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的完善,首先我们要树立新的指导思想,以“健康”为出发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曾涌现过如“快乐体育” 、6“终生体育”等指导思想,当视野往往不够宽广。笔者认为新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需要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这三大视野,提出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课程的目标首先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制;其次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而后通过对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培养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课程的内容方面,也应该以健康为核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当地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保护了传统的体育文化,又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王则珊主编.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7 2.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3 刘听.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1(6) 4.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