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设学习情境 激励学生参与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213-01 摘要: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参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学习情境;参与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2、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参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作法与体会。 一、创设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 兴趣,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因此,新课及问题的引入情境十分重要,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好表现,求知欲望盛等心理特点,故引入情境在简明、新颖、贴切的原则下,最好能体现“惊,奇,趣”,可依据教学内容与学情2灵活设计出自觉式、问题式、猜想式、悬念式、趣味故事等形式多样的引入情境,一下子吧学生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时,新课依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进行一次特别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马上就可以告诉你
3、这个三角形中第三个角的度数。 ”学生可以考老师,同学们甭提有多高兴了!个个跃跃欲式,纷纷画出三角形,并报出自己所量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都分别给予答案。起初学生感到怀疑,经过度量,发现老师的“答案”却准确无误,于是,学生由怀疑到信服。这么多人都没有“考倒”老师,老师可真神了!”惊叹之余,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二、创设探究,辩论情境,激励学生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许多内容适宜学业探究性学习。要使探究富有生机和成效,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辩论是必要的手段。教师要在引导和创设情境上多下功夫,乐于做一
4、个“导游者”,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创新留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激励学生去探索、体会、表现,在自我参与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现认知的升华,形成勤于思考,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分组计算下面四道题,指名板演。 31.一段公路长 240 千米,甲队单独修 10 天完成,已队单独修 15 天完成,两队同时合修,几天修完? 2.一段公路长 120 千米,甲队单独修 10 天完成,已队单独修 15 天完成,两队同时合修,几天修完? 3.一段公路长 60 千米,甲队单独修 10 天完成,已队单独修 15 天完成,两队同时合修,几天修完?
5、4.一段公路长 15 千米,甲队单独修 10 天完成,已队单独修 15 天完成,两队同时合修,几天修完? 师:看这四道题的解答,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四段公路的长度不同,为什么答案都是 6 天? 生 1;甲、已两队单独修完的时间不变,四道题都是一样的。 生 2;我想,公路长的每天修的就多,公路短的每天修的就少,这样合修的工效和跟着多或少,所以合做完成的工作时间会一样。 生 3:我想几天完成,每天就完成几分之一,不管公路有多长,仍然是几天完成。 生 4;我想合作的时间同甲已单独做完的时间有关,同公路长度无关。 师;是不是这样呢?大家都把公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试试看。
6、生急切的动笔;1(1/10+1/15)=6(天),高兴地发出:哇!真简单,一样是 6 天。 通过这样的探究,使学生“自求而得之”,对工程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4三、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乐学氛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通过自身经历,体验来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成效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 如在进行“正方体有 8 个顶点、6 个面、12 条棱”知识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一些小棒和一些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干了起来。有些小组搭出了“标准”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的正方体却不像样,还有的
7、小组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组织同学们共同分析讨论,搭不成正方体的小组说,他们只有 11 根小棒;搭得不“标准”的小组人员说,他们虽有 12 根小棒,但是这 12 根小棒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其他同学补充道;要搭一个标准的正方体,第一,要有 12 条棱,第二,这 12 条棱要一样长。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用一种积极自主的态度探究到了这一数学知识。 四、创设辩误情境,提高学生认识层次和科学素质 周恩来说;认识和改正错误,是科学的伟大进步。对于学生来讲,认识和改正错误一样至关重要,是学生提高认识层次和科学素质的必要途径,可是很多学生对辩误和改错却往往不感兴趣或
8、没有耐心。对此,老师不要一味责怪,而应针对错误情形(理解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创设演示辩误、质疑辩误、对比辩误、矛盾辩误、 “陷阱”辩误、反例辩5误、讨论辩误等辩误情境,激发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兴趣和自觉性,使辩误改错成为学生的自愿和需要,久之养成一种良好习惯。 例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探究学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后,个别小组汇报,当说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其他小组的成员立即质疑;“你说的不对,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个迥然不同是结论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我趁机让学生围绕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辩论与交流。通过操作和测量后,同学们得出;当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相等时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辩误,既扩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树立了学生想获得更多知识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数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参与,”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堂,给老师的教学带来轻松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