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奔跑的生命离不开茶所谓玩茶客,说的是他痴茶玩茶, “玩”到极致。玩茶客有着特别的个性之处,或者对茶非常有体悟,闻茶香知茶性;或者有着特别的故事,或种茶或藏茶;或者饮茶于深山,或者大隐隐于市茶道中人栏目,特别开辟这样的版面,一起寻访身边的“茶痴” 。 本期推出的是一位武术家与他的茶道观。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茶道读者推荐你熟知的“玩茶客” 。本刊寻访热线:0591-87095836QQ:597194811 黄以注(云石),男,1961 年 9 月生于福建永泰。中国十佳柯达优秀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民俗摄影协会会长。出版了黄以注摄影作品选 、 云石画集 ,主编守望
2、、绿衣使者等书籍。 一日不能无茶 在都市生活了二十多年了,黄以注常常与友人一起出没于福州的许多茶馆,喝的多是名茶。对于茶,他认为不要分好坏,只是各有不同的品性而已。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世界,正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茶的好坏往往是人为的,茶不能言,只能由人说了算。他说如今会说茶的人太多了,理论一套一套的,不懂茶似乎就没品位。比如对来势2凶猛的普洱茶而言,真正懂的人又有多少? 以注喝茶,喝得宽容,不排斥任何一种茶。就算今天绿茶已经被人渐渐遗弃,他时常还会想念家乡的绿茶。他喜欢母亲手工炒的绿茶,家里那口大铁锅,每到做茶季节,母亲总是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用温火,慢慢地翻炒茶青。直到绿色萎缩,
3、一缕缕茶香飘起。那一股烟火味,加之绿茶独有的豆青味,隐藏着浓浓的乡情。绿茶,是以注吃茶史里的初恋。 因为摄影,他总是行色匆匆,外出的日子,除了心爱的相机是必带之外,茶也是不可缺的伴侣。在他的小车后备箱里,一套茶具、几罐茶叶是少不了的。他的茶具每天从早晨开始,几乎没有冷过。或独啜,或与朋友、同事共饮。他是属于兼容型的茶客,常常是铁观音、武夷岩茶、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轮着喝。于是,他总能领略到茶的不同风情,最近他也开始喝上了普洱茶。 有着三十多年饮茶史的黄以注,总结出他三种状态下的品茶感悟:口渴喝茶久早逢甘露;独自品茗杯茶邀明月;品茗聊天娓娓论道来。以注从自己品茶过程中,分出了这样的渐进过程:香
4、、清、浓、涩、苦,并从中领悟绘画、摄影等许多艺术其实都是相通的,都可调节自我,修身养性,从而进入禅境。 茶是一种装备 黄以注的职业是摄影师,十年间,他走遍了中国内地的名山大川,3或者无名山川、偏僻小村,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捕捉到天地间的至真至美。几入西藏、新疆、青海,这些雪域高原是对生命的考验,却也有奇美的风光在等待。一次次像战士一样出发,相机、胶卷等装备自是少不了的,而茶具与茶叶同样也是不可缺的装备。当他在远离南方的行摄旅程中,被雪困在藏北的一个牧区,夜宿藏民帐篷。外面是雪花飘飘,好客的藏胞热情地招呼他喝青稞酒,酒是好喝,热情无法拒绝,只能喝!到有点状态的时候,以注不慌不忙地从摄影背包里取出一包
5、真空包装的铁观音,拿出一套旅行茶具,把南方的好客之道演绎到这雪域高原。这色泽澄明、香气柔顺的铁观音直把喝惯了茶砖的藏族同胞喝得啧啧称道。以注暗暗得意,这茶还是南方的好呵。当雪水与茶相遇,还真有点像是高士与高士惺惺相惜呢。 茶是以注生活里不可缺的装备。无论在荒村喝茶,在寺院喝茶,在无人烟火之境喝茶,都是难得的茶境。以注说:“郑板桥求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而我是宁可食无肉,不可日无茶。 ” 鹅峰禅寺茶与禅 一日,黄以注独自驾车前往鹅峰禅寺采风,拍了一天片子之后决定找个地方喝茶。寺前的一个空埕前,几个古朴的石磨盘随意地摆放着,成了最好的茶几。两三个方、圆柱础围着磨盘放着,就成了茶凳了。方丈从
6、禅房里拿出一个装茶叶的罐子,倒出些许茶叶,以注问:什么茶?方丈答:采自山间的茶叶。以注本想到停在门口的车上去拿上等的铁观音。4看到方丈的茶,倒想喝喝方丈的茶。 呷了一口,细细回味,无语。走南闯北的黄以注喝过不少荼种,对茶还是有一定品赏能力的,却没能读懂此茶。好奇之心使然,以注拿过那只紫砂壶,拿起壶盖看了看,那茶叶似乎有些年月,色暗,闻不到什么气味,极其平和,汤如玛瑙之色,人口却有一种独特的意蕴。 以注问:“师傅,这是什么茶?” 方丈说:“一般的茶。不过有十年之久了!我刚出家那年,与师傅一起到山上茶园采茶,学着做,但没做好,感觉不好喝,后来就放在缸里。我到鹅峰寺来,向师傅讨了些带了过来。 ” 十年之茶,藏于缸中,像一位面壁悟道的大师,不闻世事,终究也修成了正果。 在寺庙喝茶,本来就是一个难得的清静场所,喝的又是方丈自己制作的茶。这茶,便有了禅意了。苦涩渐渐地化去,舌尖有了春天的小手在撩拨。方丈问:“这茶还适口?”以注答:“有一种从来没有的感觉。好像是禅的味道。 ” 方丈:“你懂禅?” 以注:“我想禅就是这种味吧?” 方丈不语。笑笑,自入禅房去古人说“茶禅一味”自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