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造和谐课堂气氛 培养创新个性人格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教师要合理运用学习策略,营造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尊重学生、信赖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适时开发内在潜能;才敢标新立异,敢于创新。从而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培养出从小具有创新的个性人格。 一、营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仨发现者、研
2、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发现和探索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创见,要表示欣赏,并适时激励:“你讲得真好!” 、 “你真聪明!” 、 “这个见解很独特!” ;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就用“不要紧,慢慢说” 、 “你再想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加以激励,切不可嘲笑学生想法幼稚,更不能说学生“笨” ,也不能代学生思考,因为教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救世主”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2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甚至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有在这种氛围
3、下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护其创新人格。 二、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发展练习中培养和发展创新人格 数学课本主要内容包括“例题”(新知)和大量的“练习”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便是学习新知和巩固练习的有机结合,并不断丰富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新知和巩固练习几乎占据了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倾注满腔的热情,在学习新知和发展练习中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人格,切莫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对折、测量,使学生发现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和关系等知识:又如在学习“2-4 的乘法口诀”时,学生通过摆小棒、写乘法算式、回忆前课学的乘法表示的意义,编出 2
4、的乘法口诀。老师当即肯定说:“同学们真棒!当年数学家就是这样发明了乘法口诀!”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编出了后面的乘法口诀。在发展练习中,老师更应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解答一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富有挑战性的题型和开放性的题,不拘一种形式,不限一种途径,以很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人格。 三,鼓励自主评价,培养科学精神和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除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评价外,还要经常鼓励学生自己评价或同学间互相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因为这样对学生来讲是最3及时、最直接的,哪怕不太客观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济“催化济” 。学生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中自觉地培养了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5、,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增强了创新的信心。如学了“线段”以后,让学生自我总结评价:学了些什么?哪些地方学得好,哪些地方还有问题,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段的方法是什么等,并与同学交流。学了年月日 ,看孩子们用什么方法记得又快又牢固,于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编出了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31 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月月是 30;平年二月 28,闰年二月 29”。因为是自己编的又朗朗上口,学生自然兴奋不已,效果很好。又如在学习“乘加、乘减”时,先出现例图:有四个盆子,前 3 盆各放 3 个桃,后一盆只放 2个,求一共几个桃?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看哪个组写的算式最多,汇报结果时鼓励其他同学评价、鼓劲。在一次次“加油”声中,学生竞写出3+3+3+2=11、33+2=11、34-1=11、24+3=11 等多个符合条件的算式,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创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