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博物馆学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刍议摘 要: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集中展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而如何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社会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博物馆作为一个收藏、陈列、展览和研究的综合性机构,与文化遗产维系着一种极密切的关系。从博物馆学视角出发,博物馆应该加强建设,重视研究和展览工作,创新文创产品。 关键词: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收藏 博物馆陈列展览 博物馆类别形式 2016 年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相继出现,博物馆越来越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博
2、物馆还是文化遗产,都已不再是遥不可及,只存在于专家学者之中的观念。因此,如何将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并融入当代社会群众的生活中就尤为重要。 一、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内涵 若想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之间建立联系,就必须明确地了解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性质。 根据国际博协(ICOM)在维亚纳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 21 届全体会议中对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最新修改内容,博物馆的定义有了新的解释,即“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2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里,国际博协已然将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3、挂上联系。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前主席马丁?施尔认为:“博物馆应该致力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 ”他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研究,博物馆收藏实物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因此博物馆应该致力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博物馆的物是一种文化遗产,博物馆收藏它不是强调其有实用性,而是强调其有意义” 。这就又引申出文化遗产的定义。 文化遗产分为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 ,指的是物质化、实物类的人类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 ,指世代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对于文化遗产来说,尽管在历史上文化遗产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自然和人为原因不
4、同程度地损坏,而人类出于生活需要,一直有条件、有选择地利用文化遗产。 二、博物馆视角的文化遗产保护 1.收藏 收藏是博物馆最原始、最基础的功能,博物馆自身的起源就与收藏有关,收藏使博物馆成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收集者和保护者。博物馆标本或文物的收藏与维护是博物馆的基础和命脉,也是博物馆建立的前提。针对文化遗产来说,博物馆收藏的主体对象仍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即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今天绝大多数博物馆的主要运营?热葜?一。在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中,仍有一定的限制条件,那就是只有可移动的物质文3化遗产才有可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并进入博物馆中加以利用和保护。 对于博物馆来说,藏品的征集途径有以下主要三种:田野征
5、集、社会征集和馆际交流。对于社会征集这种方式来说,将藏品纳入博物馆无疑是对文化遗产更好的保护。因为如果这些文化遗产流落民间,无论是家传还是收藏爱好者,都无法实现也没有条件实现对这些文化遗产原状的最好保护。对于田野征集来说,就要多加考虑。博物馆对藏品保护的原则要求第一就是要保护原状,然而从实际角度考虑,保护原状最好的方法还是不发掘,让其处在原来的状态下。尽管我国现在科技水平已经大有提高,但我们对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仍然有所欠缺,所以让其处于原来的状态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规定现在考古发掘不能是主动发掘,只能是抢救性发掘。其次,博物馆另一个局限性是它不能将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
6、产收藏到博物馆保护,而这些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被旅游开发了,实际上是对它们的破坏。针对那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能成为藏品的只是传承人,与博物馆相脱节。 2.陈列展览 根据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定义,博物馆展览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博物馆的陈列可以分为两大类:(1)基本陈列,即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陈列,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就可以根据其年代、用途或质地划分类别,设定特定的主题,并在博物馆形成长期展览。 (2)临时展览,即短4期展出、经常更换的展览。由于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性的特征,其核心内涵在
7、于那些传统技艺的传承,比起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性更强一点,因此就无法做长期的陈列。短期陈列展览,可以将某一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集中邀请到某一展厅,进行表演展览。 在这个关系中,博物馆陈列的对象就是这些传承人和他们所传承的技艺。这样既有利于传播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利于给予传承人鼓励并给予他们所传承的文化以保护。 3.博物馆形式 博物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形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例如露天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这些不同的博物馆形式都可以根据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将二者加以结合。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建立社区博物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接触人
8、类社会,解决人和社会之间的问题,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三、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的路径探索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存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责无旁贷。因此博物馆如何做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1.加强完善生态博物馆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生态博物馆是新形5势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倡导文化遗产应在其所属社区和环境中的原状保护、保存和发展,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博物馆类型”。由于
9、我国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很多地方并不完善,很多生态博物馆建成以后与最初建设的目的相去甚远,政府也难以持续性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博物馆最后名不符实,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完善生态博物馆管理体制,将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文化保护真正结合起来,让生态博物馆真正发挥其作用。 2.加强博物馆研究和展览工作 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藏品,结合考古发现,做好文物民俗学的研究工作。博物馆和文物民俗学关系密切,但博物馆藏品内容较文物民俗学研究的范围更为广泛,文物民俗学更多关注的是博物馆藏品中的民俗文物,但是文物民俗学的资料来源更广泛,也有助于进行文物的研究。 博物馆应该利用好自身的文物资源优势与专业人才
10、优势,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好民俗文物的研究工作,把无形的民俗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合理布展,并且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化。 3.通过文创产品延长产业链 2015 年 3 月 20 日我国正式实施博物馆条例 ,规定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并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这无疑为博物馆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提供法律上的认可。对于博物馆而言,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和销售,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使文创产品既具有实用性又不失自身特色,以观众喜闻乐?、贴近观众生活6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值得博物馆思考的问题。 博物馆作为一
11、个地区文化的集大成之地,需要利用好、保护好、传承好民间文化,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新的工具。 4.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作用 博物馆具有教育的社会功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无疑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个体现。 “自 1905 年我国第一个博物馆诞生以来,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从起步伊始的艰难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迅速发展,至 2013 年已拥有 4165 家博物馆,其中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达 2780 个。我国的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蓬勃发展,在管理能力、陈列水平、服务质量、科研力量上也
12、百花齐放,无一不彰显我国博物馆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其中,我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 。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博物馆教育以新形式、新内容的多元化的崭新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2014 年我国进行了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活动,这显示了政府和公众对博物馆教育的认可,也显示了博物馆人在博物馆教育方面的不断探索。 5.采用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博物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于博物馆的展览之中,采取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的展示,7可以直观地将非物质文化
13、遗产的发展、制作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增强趣味性,增加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随着现代电子数据信息库的大发展,博物馆陈列还可以利用数字博物馆进行陈列展览。数字博物馆的优势就在于全方位数字化,可以将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可移动还是不可移动的,都以 3D 扫描技术用图片的方式 360 度展示;而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采用音乐文件或影片的方式加以展示。 四、结语 博物馆自建立之日起,就与文化遗产息息相关,重视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发挥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结合二者,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虽然先进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有优势,但也有一些劣势和不足,但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会有
14、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博物馆,也会有更多的人自觉关注文化遗产,并自觉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之中。 注释: 单霁翔.在安吉生态博物馆信息资料中心奠基仪式上的讲话.2008.10.26. 吴诗池,邱志强.文物民俗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0. 参考文献: 1蔡靖泉,编著.文化遗产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宏均,编.中国博物馆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苏薇.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J.世界文化,2009(7)51-52. 4陈玲,凌振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中保护的作用J.中国文物科8学研究,2009(10):87-89. 5杨源.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9(2):64-6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