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群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探究中图分类号: F12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02-02 摘要:纵观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机构的空间分布格局,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各国的高校大都喜好聚集在少数的一些大中型城市里,从而导致众多高校集于一地形成大学群落。而大学群落的形成拉动了当地的税收的增长、消费的提升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多层次人才、最新的科研成果等各方面的支撑。 关键词:大学群;地方经济;关系探究 一、大学群落的诞生 纵观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机构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布局,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一种极为普遍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的高校似乎
2、也有着一种“物以类聚”的独特爱好,聚集在少数的一些大中型城市里,导致众多高校集于一地形成大学群落。高校聚群发展是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特殊现象。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高等教育的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优秀人才的支撑,从而又加快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对象成倍增长造成教育资源的稀缺,原本稀少狭小的高校再也无法满足公众急剧膨胀的教育需求,2致使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 据统计,1998 年我国普通高校数量为 1022 所,到 2008 年普通高校的数量增加到 2262 所,十年间
3、平均每年以 12.14%的速度增长。高校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一些大学聚集于一些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厚的大中型城市,最终形成大学群落,如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硅谷地区;英国的剑桥地区;我国的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都聚集着数以十计的高等学府逐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群落。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自身的飞速发展,高校的聚群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建设部共建设城市 655 个,而 28 个省(自治区)会城市高校数占全国的高校总数的40.37%,四个直辖市高校数占全国高校总数的 13.36%,二者加起来的 32个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数量的 4.88%却占据了全国高校总数量的 53.7
4、3%,而占全国城市数量 95.11%的各省以下地市县却只占全国高校总数量的46.27%,尤其是在占全国城市数量不到 1%的四个直辖市地区却汇集了全国高校总数量的 13.36%,高校聚群现象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见表 1) 表 1 我国各城市高校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 http:/ 世界各国高校的选址不断地倾向一些大中城市,导致相对密集的高校群落的形成,我们很难断言,这究竟是人们有意识精心规划和建设的结果,还是完全出自偶然。美国高等教育家艾伦?内斯文曾经形象的描绘美国高等教育说:“高等教育的观察家们现在可以预见到一个全新的图景正在不可抗拒的出现。它不会再向我们展现一个国家里散布着
5、一些学3术高峰,中间夹有一些较低的小山,它将是一幅以绵延的山脉为主的新图景。大学的各个中心具有一种结合的倾向。 ” 二、大学群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大量的高校聚集在同一地区形成一个大学群落,不仅满足了城市经济发展对高校数量上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经济发展对高校的档次规模所提出的高标,因而更能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正如博克所说:“我们不知道一个没有大学的城市会更富有还是更贫穷,因为谁也无法预知一个没有像大学这样的机构存在的小区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况。但是,我们相信,相对来说,很少有其他方式可以像大学那样给一个城市带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得,2008 年全国各城市 GDP 排
6、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五大城市所拥有的高校数量也均排在全国前十的城市之列。 (见表 2)其中拥有高校数量较多的武汉、成都、南京、长沙、西安等市 GDP 产值为 3960 亿元、3901 亿元、3775 亿元、3000 亿元、2190 亿元,分别排在全国的十三位、十四位、十七位、二十三位和三十六位,经济发展状况均处于全国前列。 (见表 2) 表 22008 年我国各城市 GDP 值和各城市高校数量前十位的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教育统计网 http:/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 http:/ 由上表可得知,高等院校的多寡和规模档次的高低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呈现着高度的相关性,在某
7、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一个城市品位的4高低和经济扩张的快慢。大学聚群现象的出现不仅给一地带来了众多的高校,更为关键的是它使许多高层次的研究型大学聚集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城市经济发展对高校提出的量的要求而且也保证了城市经济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质的规格。纵观世界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布局,但凡大学群落兴起的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也相当繁荣,大学群落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着某种必然的相关性。 三、大学群落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学群落的形成使之必然成为一个人口庞大的消费集体,它的出现直接刺激了整个城市的消费和需求、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所在城市的税收;同时由于教育本身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性,加之教育的功效在于
8、培养人来促进经济发展,因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又具有“远性”和“软性” 。概括而论,大学群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既起着直接促进作用又发挥着间接的辐射作用。 1.大学群落对所在城市消费、就业、税收的直接拉动作用 (1)据已有研究表明,从拉动消费来看,粗略地估算,按 3 万学生规模的大学来计算,学校每年的运行费大概在 3 个亿元左右(包含人员工资津贴、设备购置费等),校园建设费用平均每年按 0.3 亿元计;每个学生每月的衣、食、住、通讯、网络、交通费按每月 500 元、每年 6000 元计,3 万学生规模的大学全年消费就是 1.8 亿元;两项相加,3 万学生规模的大学共计每年有 5.1 亿元的直接消费。
9、这些消费基本上发生在所在的城市。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取 0.7,乘数系数 3.33,则 5.1 亿元的直接消费可拉动十几个亿的投资与最终消费,对城市的 GDP 的贡献和对财政的贡5献是不可低估的。 (2)从解决就业角度来看,根据有关研究和测算,每投资 100 万元,可增加非农和农业就业人口 114 人。由于科技对 GDP 的贡献不断提高和投资增加对就业人口增加的比例不断下降,按每投资 100 万元,可增加非农和农业就业人口 100 人计算,3 万学生规模的大学的消费,可提供15 万个非农和农业就业岗位,按 2/3 的比例划分非农和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则可为城市提供 6 万个就业岗位,按 2008
10、年我国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2907 万计,可为我国城市提供 5814 万个就业岗位。 (3)从向所在城市缴纳税费角度来看,一所万人大学每年向所在城市税务部门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工商税等各种税费以及向地方政府缴纳的各种规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一般情况下在 200 万元左右,多的高达 500万元(刘在洲,2007)。 2.大学群落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间接辐射作用 (1)人才支撑大学群的出现避免了原先因学校单一、学科建设不全导致人才培养数量、种类缺乏的现象。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经济的增长对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以及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大学作为高
11、素质人才的摇篮可以源源不断输送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由于高等学校数量的多寡和规模档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总量、种类和质量;再加上各大学的学科侧重点不同,又导致人才培养种类的单一,进而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的各种人力资源。大学群的出现使各种性质的大学汇集一地,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均质6的、在功能和层次结构上呈现分化格局的集群。分化的结果最终实现了不同学校之间资源的共享和功能上的互补,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大而不全” 、 “小而全却不精” 、 “条块分割”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实现了人才的高度集中和多重学科的聚集、多重知识结构人才的聚集,确保了城市
12、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数量、种类和质量,从而为城市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城市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 (2)科技支撑大学群拥有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地区经济增长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的建设。 区域的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而高校拥有着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承担着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广泛的应用性研究的重担。一些研究型大学较为集中的地区和城市利用其高校的聚集效应,依托大学资源逐步建立起大学科技产业园,如美国的硅谷地区、英国的剑桥现象、日本的筑波大学科技园、北京的中关村等。这些大学科技产业园的建立使得高校间联合研究的能力大大加强,科
13、研资源、设备、人才的共享,极大的提升了高校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创造。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制度,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快速、高效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校强大的科研优势不断地吸引一些新兴企业向大学的聚集地靠近。新兴的公司和企业为了追求高回报率,疯狂的向大学的聚集地投资,导致大量的追随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聚集于大学群落出现的地区,为当地经济的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7(3)社会服务支撑大学群拥有强大的社会服务力量,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加州大学学者詹姆士?瑞奇(James ranch)发现,对一个地区而言,
14、如果该地区居民的平均教育年限增加 1 年,那么该地区的总经济产值便可增加 2.8%。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才流动数量的加大和速度的加快以及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继续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大学群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长短期课程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促使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同时,大学群落的出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高端设备和基础设施,从基础实验室到专业实验室到专项实验室都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此外高校图书馆能快速的搜集国际国内有关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信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前沿化资讯。高校师生经常性的深入小区为小区提供各种志愿活动,如免费的
15、政策、法律支持等都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的聚群现象势必会越来越强。大学群落的出现既直接拉动了地方的消费、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税收;同时又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间接而深远的促进作用,最终导致大学群落出现的城市和地方就是经济发展繁荣的地方。大学群落的地域性经济贡献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将进一步彰显出来。 参考文献: 81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茂林.大学群落的地域性经济贡献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 (1):5 3阎光才.城市社会中的高校群落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03, (5). 4诸大建,鄢妮.大学对所在城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作用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9, (4). 5刘在洲.大学对所在城市的贡献之管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1):10-1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82008 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2-5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