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作者简介:陈雪莹(1985) ,女,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基础心理学方向。 摘 要: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 UCLA 孤独感问卷对 243 名大学生进行成人依恋方式和孤独感关系的探讨。结果(1)无恋爱经历大学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大学生;(2)孤独感和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显著正相关;(3)将孤独感分为高低分组,高孤独感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结论:孤独感和恋爱经历会对大学生依恋方式产生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方式;孤独感;恋爱经历;独生子?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
2、2011)01-0221-01? 1 引言 ?懒道砺鄞?60 年代 Bowlby 创立以来,已成为西方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Bowlby 把依恋定义为一种“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 。Brennan, Clark 和 Shaver1将成人依恋分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依2恋回避以害怕亲密关系和对他人亲密和依赖感到不适为特征,依恋焦虑定义为害怕被别人拒绝和遗弃。如果婴儿期的依恋是与抚养者母亲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则成人的依恋方式则涉及到更多的人和事。 ?露栏惺堑备鎏甯械饺狈 钊寺?意的人际关系时,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
3、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有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在成人依恋和孤独感之间起调节作用2。 ?笱?生处在青年期,艾里克森理论认为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马素红3的研究发现不安全型依恋的硕士孤独感程度要比安全型依恋的硕士要高。以往关于大学生孤独感与依恋方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依恋方式的关系。 ?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槿?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 28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43 份,有效率 86.79%。 ?2.2 研究工具 ?扇饲酌芄叵稻?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
4、ionships Inventory,ECR) ,本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李同归和日本九州大学加藤和生共同修订的中国版的 ECR 量表,包含有 36 个项目。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采用 Russell 等编制的 UCLA 孤独问卷,共 203个题目,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 ?2.3 数据处理 ?测评数据运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 3 结果 ?3.1 大学生依恋方式在有无恋爱经历上的差异 ?杂形蘖蛋?经历以及是否独生子被试在依恋方式的得分进行 t 检验,结果表明,有无恋爱经历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得分上差异显著,t = -5.679,P0.01,有恋爱经历
5、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的得分显著低于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依恋焦虑维度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3.2 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1 表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都与孤独感呈现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得分越高,孤独感越强。 ?1 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 *表示 p0.01 ?3.3 孤独感对依恋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的一般孤独感总分由低到高排序,然后取首尾各 27%组成孤独感高分组与低分组(各 66 人) 。以孤独感(高/低) 、恋爱经历(有/无)和独生子(是/否)为组间变量,分别以“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为因变量,进行 222 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依恋回避维度4上,孤独感主效应
6、显著,F (1,132) = 9.18,p0.01,高孤独感组大学生分数要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大学生。恋爱经历主效应显著,F (1,132) = 10.70,p0.01,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孤独感主效应显著,F (1,132) = 5.29,p0.01,高孤独感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大学生。独生子主效应显著,独生子依恋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 ? 4 讨论 ?狙芯勘砻魑蘖蛋?经历大学生在回避维度上得分高于曾恋爱过的大学生,有恋爱经历的个体能够适当的表达自己并寻求心理支持,对有人可依赖的这种亲密体验更深,因此可能更容易适应与他人的亲密相处。有研
7、究发现依恋方式能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恋爱行为,低依恋回避组恋爱的比例要高于高依恋回避组6,说明依恋回避与恋爱经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依恋方式特别是依恋回避。 ?芯勘砻鞅砻鞴露栏性角浚?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体验越强。本研究中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者属于安全依恋,他们可能会体验到更少的孤独感。也有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7,说明家庭亲密程度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很重要。 ?醒芯糠执笱?生产生孤独感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8,这种应对策略可能激活了个体的依恋模式。Bowlby 认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是人们形成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内化表征,当人们遇到困难或危机时,这5种内部工作模式会激活,并以不同
8、的依恋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个体体验到高的孤独感,采取回避策略的个体可能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有研究发现9羞怯内向的个体可能社交能力较差,一方面他们可能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上有困难,从而产生回避的倾向;另一方面,高孤独感大学生由于自卑可能害怕被拒绝而对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产生焦虑。但孤独感是否之直接影响和激活依恋工作模式,应对策略是否也会产生影响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 5 结论 ?蘖蛋?经历大学生依恋回避得分高于有恋爱经历大学生,孤独感和依恋方式呈正相关。高孤独感组大学生依恋回避分数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结果表明孤独感、恋爱经历会对大学生依恋方式产生影响。 ?慰嘉南祝? ?1Brennan K
9、A, Clark C L, Sliaver P R. Attaehment theoe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M. NewYork: Guilford Press, 1998: 46-76. ?2Meifen Wei, Philip A Shaffer, Shannon K Young, Robyn A Zakalika. Adult Attachment, Shame,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The Mediation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J. Journ
10、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5, 52 (4): 591-601. 6?3马素红. 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4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 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5刘 平. 孤独的评定.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82-289. ?6林 玲.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 J. 思想理论教育,2008,3:65-70. ?7黄 海.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8邓丽芳,王 瑞,郑日昌. 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20-126. ?9黄 海.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