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为杰的浪漫情怀与经典气度他的音乐是在梦中书写的,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是其学性、心性、人性的自然表露。 重组音列乐绪“工程师” 当下中国的音乐创作、研究、表演、批评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在世界多元的、形形色色的音乐观念和流派的冲击和挑战面前缺乏有力的回应、整合和消化的能力。中国的音乐理论建设一直就缺少系统又比较彻底的学理根基和方法论的支撑。致使音乐创作实践在相当的范围内陈旧、重复、老套、学舌和玄虚,创作实际上变成中国或外国的“元件组装” 、 “玩七色板” 、 “个人独白” 、 “情感宣泄”等状况。 然而,12 月 1 日北京音乐厅音乐会告诉我,70 岁的高先生在自己的学路历程、创作实践中,做了
2、精彩的探索,回应了历史与现实。俗话说作曲家最无聊的事,就是按“节拍器”安排自己的乐思,而放弃人的理性与智慧的裁夺。可高先生没有照常规行事,他把传统与现代、有形与无形、现实与梦幻整合重组成一片片闪亮的音响世界,他把超越性智慧与知性智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揉融到理想的界面。如:开场之曲远讯 ,就是其数字游戏与心智游戏叠加的最佳范本和脚注;而其缘梦一曲的书写,可谓超常大胆,他将一竹一笛、一中一西、一神一鬼同台共构于现实之中,形成“牧神”与“鬼谷子”在梦中的对话或调侃。2这种超常的设计,超常的能力,超常的智慧,只能“有学有术”之人方能做到。 追求普世价值的“人文者” 作曲讲究气象,曲之气象如高山流水之
3、有烟云,大江东去之有波涛,音乐之所以夺魂摄魄每在于此。从高先生雨思一曲的表述中,尤其是采用大提琴、人声与中国笛子的时间接续与共鸣,钢琴与琵琶 23、12下行模进的纵横搭配,以及终曲时大提琴上一颗透明的下滑泛音不难体悟,他那反常规、独辟蹊径的音色组合的用意,即追求一种普世价值的人性真实;而小提琴与钢琴路一曲的回忆,是以 43616 音型在“不以通常的八度为周期重复”中,以小提琴的华彩 solo,极度强调并展示一个自我历史影像的人性述说。如此合理的音响世界,与其说是音乐,不如称其为“心路历程”上学问研究的一种人文气象,这种气象如释迦之说法, “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无庸
4、标榜而下自成蹊” 。音乐界需要这种人文气象,中国院需要这种人文气象,学生需要这种人文气象!作为一位人文学者,高先生为学校、学生树立的人文风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学术学问有着一份虔诚的态度,对学校,教育始终不渝的持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2、他有宽宏的胸襟,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不存门户之见; 3、他清高品傲,但又潜心学问,给我的印象是坚持求索,堂堂正正,敢于直言。 高先生之所以具有魅力,就在于他气象非凡的人文风范。 3浪漫理性共构的“智哲” 一个民族常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与一种天然的经典风尚;个人亦然。在高先生的乐语中,充满着浪漫情怀和一种经典气度。 听先生的音乐,令人感到他对
5、于世界普世音乐文化的谙熟与深刻理解。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俗套之感且独具个人风格。从管弦乐歌与舞观之,尽管先生谦下地说“是学生时代的习作,是率性之作” ,可从全曲的创作构思看,从其风格技术的拿捏讲,从其小提琴如歌的旋律品,不难看出这是中国音乐创作史上的一段必然,是其“天路历程”的起始。从中我听出了巴蜀遗风,他似乎婉转地告诫晚辈,一切所谓“现代”都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在钢琴小协奏曲乡愁 童趣的历史叙事中,尤其是童趣一曲,大提琴、中提琴、钢琴所演绎的赋格段落,读者不难体味到其干净、严谨的写作风范和治学态度。听者也会自觉地承认,在此音乐中,没有一颗多余的音,但也绝对不能少了那一颗音,因为这是对故乡揪心
6、的再现,对自己童年成熟的回忆。再深究缘梦 玄梦远梦等作品,其浪漫与理性的音性诉说,更是溢表其中,他让阅读者发现,理智的高先生另一面,是一个感情丰富、情欲四射的社会中人。然而,透过音乐会,我似乎看到,高先生思想深处存在着一种悖论:在其作品中,他一方面以乐谱描述,一方面用音响分解;一方面凭直觉感受,一方面靠聪慧领悟;一方面他以横眉严肃之颜处事,一方面又以豪放不拘待人;一方面教人,一方面嘲人;他一方面制造聆听音响,一方面直指心灵为心而谱,既透明又沉重。总之,他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4他的音乐是在梦中书写的,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是其学性、心性、人性的自然表露。 更正:上期评论版骆季超文章歌剧作曲家需有编剧本事标题有误,应为歌剧作曲与编剧的本事 ,特此更正并向作者与读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