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学法释说摘要: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有目的的探讨古诗学法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诗学法;了解诗人;诵出感情;理解诗意 古诗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
2、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美妙极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 ,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了解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 ,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 ,再教学望天门山 。这样,从具体到抽
3、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二)了解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 (三)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 ,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
4、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 ,但理解诗3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我们的同行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很多: (一)品诗境。 学
5、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 ,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 、乐府歌辞陌上桑等。多数诗歌可以拟拍成电视精品,拟制成网页,配上画面,辅以音乐。也可以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有两名学生是这样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对关雎的理解的:暖暖的音乐从录音机中流出,间或几声水鸟的和鸣,一切是如此温馨详和。一位少年迈着芭蕾舞步在音乐中舞蹈,他侧耳倾听水鸟的和鸣,眼里满是羡慕与深情。在远远的前方,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也在微风中踏着芭蕾舞步,她在劳
6、动。音乐转向缠绵,少年变得略带忧伤,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终在远远的前方。音乐再转轻快,少年抱出了他的土琵琶,边弹边唱,少女露出阳光般的微笑,在惊喜中逐渐靠近,最后两人在微风中沿着溪边舞蹈。这时,音乐中适时地又传来几声水鸟的和鸣这就是风景再造,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 ,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 ,从总体上把握诗歌,并且把握的是诗歌的精髓,再现的是诗歌的神韵。同4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歌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二)巧引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
7、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细品。 ”又如教学崔灏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联都写了一个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导学生体味首联所叹之“楼空” 、颔联所写之“天空” 、颈联所绘之“洲空” 、尾联所愁之“家空” ,触摸作者空虚、惆怅、
8、伤感的心境。以上抓诗眼的过程是教师有意为之。 三、诵出感情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评,请评,还要请、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读要体现5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
9、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首先还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古诗文的美。这一步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古诗文的情境。古诗文的美,常常表现在它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趣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就会产生共鸣,进入角色富有情感地朗诵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