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风格摘要:笔者以作曲家为线索探究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流派,有针对性地剖析钢琴奏鸣曲的触键风格,以理性地把握触键方法,准确表达古典时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旨在实现二度创作的现实目的。 关键词:古典主义;巴赫;斯卡拉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触键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18 世纪至 19 世纪初钢琴艺术的古典主义时期,是钢琴艺术史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后来的钢琴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巴赫的和声对位风格让位于纯粹和声的主调风格,成为整个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特征。研究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必须沿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他的儿
2、子们、斯卡拉蒂、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人,这一时期音乐巨匠的足迹和心灵去倾听、去感悟。 一 自 1560 年前后至 19 世纪的六代人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他的几个儿子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的创始人,在巴赫的儿子中最有才能、最出名的是威廉?弗利德曼、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和约翰?2克利斯蒂安。虽然巴赫仅创作了六首三重奏鸣曲(BWV525-530),但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却毫不逊色,展示出巴赫如何将意大利三重奏鸣曲改写为由一人独奏乐曲的才华,其作品呈对位织体,由三个平等的独立声部组成,两个声部各由一层手键盘奏出,另一个声部由脚键盘演奏,乐章的次序(大多为快-慢-快)和主题的一般特色
3、显示出意大利样板的音乐特色。弗利德曼在创作方面比其他兄弟们更像他们父亲巴赫,他的奏鸣曲是标准的三乐章,遵循巴赫的语言风格,如赋格式段落中的键盘对位。有时也乐于拓展新的想法,如对比性主题,不同音型方面的试验,以及一个乐章中的速度对比。其作品中有非常歌唱性的旋律和不平常的表情表现。而伊曼纽尔的大部分奏鸣曲是三乐章,有些奏鸣曲乐章像他的前辈一样,完全是二部曲式,有些奏鸣曲乐章,则有两个主题明确地展开,并有主题的再现。伊曼纽尔最重要的贡献是根据他个人在键盘上所掌握的艺术性演奏及细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钢琴演奏风格。伊曼纽尔在 18 世纪音乐舞台上可以说是情感风格的始作俑者。这些风格性的音乐,影响了
4、包括贝多芬在内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伊曼纽尔建造他的奏鸣曲乐章时,特别在慢乐章中,为了强调表情细节,有时极度夸张,试图通过音乐词汇的主观及情感上的运用,来表达真实、自然的感情。伊曼纽尔的风格特点已接近浪漫主义,他的音乐有更多的自由,演奏时不要求太严格的速度,要跟着情感发展来处理,音乐听起来不复杂,但在谱面是看起来很复杂,有许多力度变化,以及临时记号和少见的大量装饰音。他最喜欢古钢琴,音量小但很亲切,可以表现更细腻的情感,他的音乐有意想不到的变化,以及和声、转调、复调手法的运用;力度3明显变化在谱面上都有标明,但节奏的自由要自己找。 约翰?克利斯蒂安长期生活在意大利,他的音乐风格代表了最精致的
5、意大利古典风格。这时的奏鸣曲形式已基本形成,在结构方面突出了平衡和对称,甚至均等,再现和呈示是对称的,像对称的建筑物。在音乐的发展中,运用重复和模进,主题多次出现,音乐直截了当;自由速度很少,有固定的速度和节奏。 在 18 世纪音乐中,约翰?克利斯蒂安代表着典型的意大利古典主义风格。 二 斯卡拉蒂与巴赫是同一时代的音乐家,1729 年他创作的 555 首钢琴奏鸣曲,在键盘领域属于演奏技巧的革新者,也是古典主义时期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斯卡拉蒂的作品既充满幽默、喜悦的生活感受,又不乏抒情、忧郁、热情甚至戏剧性。斯卡拉蒂的奏鸣曲趋向主调音乐(也保留了一些复调成分) ,体现了意大利传统作曲的特点,通常
6、运用2/2、3/8、6/8 的节拍。他的和声语言十分新颖,采用与众不同的转调技巧,运用了所有五度关系的调性循环,有时还大胆运用在 18 世纪听来似不协和的和弦;除了平行三度、六度外,打破常规地使用平行五度,频繁地使用小调也是其突出的特点。斯卡拉蒂是第一个研究键盘演奏新技巧的作曲家,在作曲手法上有颇多创造性的探索,如:快速的同音反复、双音经过句、顿音、双音颤音、双手交替、远距离大跳、华丽的经过句4等。他还力图使大键琴生动地表现出小提琴、吉他、曼陀林、响板、军号等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由于大键琴音域要比古钢琴宽,达到五个八度以上,声音的延续要比古钢琴长一些,表现力也强一些,但毕竟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不
7、易表现明显的强弱和丰富的表情。在现代钢琴上演奏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既要考虑到大键琴透明、清澈的发音特点和有节制的强弱幅度,也要发挥出钢琴本身的优势,要有更多的变化,更加生动。斯卡拉蒂的音乐旋律朴素、单纯、没有过多地使用圆滑奏、圆线条,f和 p 的对比也不过于强烈。相对于巴赫作品严格平均每拍有规定的数目,斯卡拉蒂作品装饰音的特点是有些松紧度,弹奏得非常精致。斯卡拉蒂奏鸣曲的节奏非常严格,借鉴了各种类型舞曲的特点,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其音乐的舞蹈性,追求弹奏的个性化。斯卡拉蒂奏鸣曲的风格特点,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集中、清晰、弹性的演奏技巧,富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灵活、生动的表现力。 三 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
8、较为直率地表现了作曲家内心的情感,音乐的韵味深蕴于风格之中。莫扎特的音乐直率真挚、洒脱自如,突出地表现了音乐家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画”的能力;同时,又保持着自身内在的逻辑倾注于美好的理想,诉诸心灵的渴望,那样的恬静、优美、甘甜,正是这种风格代替了块状性静态的巴洛克风格,成为新的维也纳音乐古典风格模式。莫扎特在 18 世纪 70 年代紧紧追随海顿,51779 年前后在钢琴奏鸣曲的写作风格上,取悦于公众,使之易于理解,在大众与通俗化上勤于思索,顺从了社会的形势。莫扎特的奏鸣曲注重声音的灵巧和华丽,将古钢琴和羽管键琴的动作结合起来,以均匀、清晰的音粒,生动活泼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圆润优美的
9、歌唱性,表现出古典主义特有的典雅与高贵气质。莫扎特从未为他的作品标上节拍和速度记号,在演奏其作品时要把握速度的定量,即一个包含四个十六分音符的速度通常每分钟介于 120-126 之间,一般不超过 132(AllegroK 快板),柔板(Adagio)可慢至八分音符=48-50。倘若一拍有八个音,相当于十六分音符=100 左右,更快或更慢的速度比较少见。从乐谱上看,莫扎特奏鸣曲中标明的力度记号多于巴赫的作品,但一般只在 p 与 f 之间的范围内,ff 也极少使用。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的速度和力度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莫扎特音乐的整体风格,其触键方法中对手的独立感、协调感,乃至应变力及指尖的控制是极为
10、重要的。在触键时手腕要有把位感,根据音乐的走向,手指处于五指的位置;手腕始终保持放松,不能僵硬;旋律要求连奏时,手指必须十分接近琴键,有组织、有控制地下键,紧贴着键盘移动,重心从一个指头自然地、无缝隙地移交到另一个指头,使连音演奏达到高层次;经过句要求干净、流畅、光辉、准确,触键要爽快,多用弹性的手腕和臂膀控制结实的指尖;弹奏有弹性的跳音和圆滑的小连句,句头和句尾的起落动作是做好句子的根本关键;手掌与键盘保持密切联系,手指与琴键的接触方式比较垂直,手指收拢弯曲成圆拱型,防止手掌摇摆干扰手指的自主运动;触键要非常敏感,动作越小越好,指触以颗粒6清楚的 non legato 为主;触键的速度比较快
11、,少量慢速也需要用中等的速度弹奏;下键时指尖一定要支撑住,挂在键盘上,手指要抓得住音,而不是靠臂的力量压出声音,发声后立即放松,不要用臂力压迫键盘;重音在呼吸,永远不“直”着下去,要特别注意乐句的呼吸,手腕尽量平稳,可以左右移动,而不能高低起伏太多;弹轻和弦时要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不漏音,有和声感,要认真探索指触垂直与水平的细腻对比。 四 18 世纪晚期两位杰出的作曲家是海顿和莫扎特。1771 年 C 小调奏鸣曲 No.20(33)是一部汹涌澎湃的伟大作品,是海顿所谓狂飙时期的代表作。其作品显示出海顿成熟的技巧,丰富的想象力;乐曲主题呈现更加宽阔;快乐章的主题往往以果断的同度宣布,紧接着出现
12、对比乐思,然后重述整个主题,采用主题动机的展开段落更富推动力,从强到弱的意外变化这一风格必有的渐强和突弱富有戏剧性。在海顿晚期的奏鸣曲,特别是1789-1790 年的降 E 大调 No.49(59)中,三个乐章都是典型的古典主义规格,海顿也曾宣称其中的柔板具有“深刻意义” 。1794-1795 年的奏鸣曲No.50-52(60-62)三首,降 E 大调奏鸣曲的慢乐章用远关系的 E 大调(第一乐章展开部有一段 E 大调的经过句为之铺垫),这一乐章有肖邦式的装饰音,近乎浪漫派的音乐风格。 7五 18 世纪晚期,贝多芬的 32 首奏鸣曲是巴赫的 48 首平均律以后钢琴文献中的最突出者。贝多芬从青年直
13、到晚年的创作中,集中反映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即对理想的追求,对苦难的坚忍,对生活、人、自然的热爱,也构成了他奏鸣曲的主要内容。贝多芬的奏鸣曲与他的先辈海顿和莫扎特的相比较,在形式上更接近于前者,继承了海顿喜欢和擅长的用短小的动机来发展的作曲技巧,事实说明这种风格更适合于贝多芬用以表现他所要求的内容,如宏大的构思、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冲突。在作曲技巧上,贝多芬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巨匠,他运用发展的形式创作出许多瑰丽宏伟的乐章。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呈示部和发展部中的主部和副部,还有各种连接和发展的小的部分,像韧带和经络那样遍布其整个乐曲。贝多芬的奏鸣曲力度幅度较大,变化较多,还经常用强音(sf) 。贝
14、多芬在弹奏法上也是一位先驱,他喜欢热情而宏大的演奏,也喜欢用当时音色较为浑厚的英国制的布罗五德牌(broadwood)钢琴,但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经常把琴弦弹断,这种宏大的演奏风格,通过李斯特一直流传至今。与之不同的是,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他的奏鸣曲即便是器乐作品,歌唱性、抒情性比较强,其中有着像咏叹调那样长长的旋律。 18 世纪中、晚期认为理想的音乐语言应该是全球性的,不受民族限制,应该既高雅又有娱乐性,在规范的范围内富于表现力,是“自然的”(指没有不必要的复杂技巧) ,能够使人感受到愉悦。音乐模仿的不是自8然界的声音,是说话的声音,一种原始说白歌曲,因为这些声音表达了灵魂的情感。本着这种音乐美学原则,深刻领悟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美学理念,全面把握古典奏鸣曲的整体风格,正确运用符合于音乐需要的科学触键方法,是我们将不断研究的永恒课题。 (责任编辑:陈娟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