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文化建设 培养四有新人中图分类号: 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53-0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全局性的问
2、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党的十二大报告对此作过阐述,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不仅表明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入,也表明在实践中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社会主义是一个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公2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要求其上层建筑领域的思想道德文化为其服务,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
3、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显著特点。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力、科技力等,也包括文化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力,反映着该国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国民文化素质的状况,是判断国家实力强弱不可缺少的条件。加强文化建设,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非常广泛的内容。其中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
4、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也是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必须把这方面的工作放在突出地位,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加强思想建设。要坚持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理论的成熟是一个政党兴旺发达的显著标志。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现阶段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旗帜。因此,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是精神3
5、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加强道德建设。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一个必须着重要解决好的问题。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建设,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把文化建设融汇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有效工作,引导全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与群众性、主导性与层次性结合起
6、来,在抓好全社会成员道德建设时,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教育,在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的同时,要突出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 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它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的智力素质,关系到 21 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实现四化,科学先导。科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同志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人类
7、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要求把提高国民科技素质的任务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是提高全4民族科技素质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动摇和拆除封建迷信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必要措施。应当看到,科学作为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也包含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内容。重视这些内容的功能,必将促进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
8、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文化战线的工作带来许多新课题,文化事业要有一个新的提高。 首先,要处理好多样性与主旋律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给人们以鼓舞和力量,同时尽可能创造适合群众要求的艺术形式,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其次,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文化事业是特殊的生产部门,不能简单地以“票房价值”高低作为衡量标准。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需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使优秀作品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无论如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是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第三,要处理好繁荣和管理的关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这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作5家、艺术家们提供了进行艺术创造的沃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就会汲取营养,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成为受欢迎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目前,文化市场仍有一些精神垃圾在毒害人们的心灵,扫黄打非的任务还很艰巨,这是不能轻视的现象。因此,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已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