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国六十年来中苏(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017-02 摘要: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它经历了从友好结盟到分裂与对抗,又到调整与改善,再到现在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苏(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苏(俄) ;关系;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它经历了从友好结盟到分裂与对抗,又到调整与改善,再到现在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友好敌对缓和友好。对这一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对我们总结经验,更好地处
2、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苏(俄)关系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1949 年 11958 年,友好结盟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 10 月 2 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正式宣布予以外交承认,并互派大。1949 年 12 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加强了中苏(俄)两国两党之2间的关系。1950 年 11 月,双方签署了为期三十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废除苏联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给中国贷款 3 亿美元,首批援建中国五十个大型企业。中国在外交和经济上获得了巨大支持,有助
3、于中国摆脱建国初期经济和政治上的困难局面。同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合作,保障两国的安全和战后远东与世界和平,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一时期,我国对苏联实施的是“一边倒”的战略,这是由当时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军事上实行包围。因此,向社会主义“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是由当时的国际环境所决定的。正如毛主席所说:“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一边倒”的战略政策,决定了中国相当长一个时期外交的大方向。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俄)关
4、系开始出现分歧,但从整体发展看仍是友好结盟时期。如 1957 年 10 月,中苏(俄)双方秘密签订了国防新技术的协定 。同年底还签订了为期 5 年的中苏科学合作协定及其他相关议定书。 二、1958 年1982 年,分裂与对抗时期 1956 年到 1957 年的中苏(俄)关系可谓是如履薄冰,但整体上还是友好结盟的朋友关系。1958 年这种现状开始改变。1958 年 4 月 18 日,3苏联要在我国领土上同我们国家共建一座大功率的长波电台,并坚持建成后的电台归中苏共有,这就损害了中国主权。我国领导人坚决拒绝了这一过分要求。与此同时,苏联也向我国提出建立共同潜艇舰队的问题。毛泽东认为,如同合资建设长
5、波电台一样,建立共同潜艇舰队也是一个涉及主权的政治问题。他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 ;“你们可以说我是民族主义,如果你们这样说,我就可以说,你们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的海岸。 ” 1960 年 6 月,赫鲁晓夫攻击中共是“疯子” , “要发动世界战争” ,只会机械重复列宁几十年前讲过的话,称“列宁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拧你们的耳朵” 。中共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声明“我们党只信服马列主义真理,决不会向违反马列主义的错误观点屈服” ,并回敬赫鲁晓夫:如果列宁真的从棺材里出来拧我们的耳朵,我们会很高兴,因为这说明我们离列宁还不远,他还拧得着,但有些人离列宁远得恐
6、怕连耳朵也拧不着了。 1960 年 7 月,苏联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撕毁了中苏双方协议和合同,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1962 年苏联又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 6 万中国边境人民越境去苏。制造了“伊塔事件” 。1966 年 3 月,我党拒绝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中苏(俄)两党关系彻底中断。 随着两国关系恶化,苏联在边境地区大量增兵,并派军队进驻蒙古,直接威胁我国安全。1969 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两国关系上升到边境武装冲突,发展到军事对抗。 4这一时期,我国对苏(俄)的关系是政治上对立,军事上对峙,这是由于当时苏联企图在政治上控制我们,而我们党和政府为捍卫独立
7、与主权,反对苏联的控制而进行斗争的结果。 三、1982 年 1992 年 调整与改善时期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国际形势和两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两国关系逐步恢复与改善。 1982 年 3 月 24 日,勃列日涅夫借举行庆典之机,选择离中国不远的塔什干公开发表讲话,对华关系是讲话的核心内容。强调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反对“两个中国” 。邓小平同志对勃列日涅夫“3.24”讲话作出迅速回应后,又采取了一连串后续行动。1982 年4 月 16 日,他请访华的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给勃列日涅夫传口信。8 月 10 日,又派外交部苏欧司司长于洪亮秘密前往莫斯科传递信息。这两个举措意在
8、推动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改善中苏(俄)关系方面迈出实质性步子。 1985 年 3 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我方利用派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领导人葬礼的机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恢复称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话说得比较艺术,以“祝愿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措辞加以表达。 1989 年 5 月 15 日至 18 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从而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级会晤。会谈中,双方赞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两国声明,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中苏将在互相5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普遍原则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
9、。双方一致认为,中苏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从此,中苏(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中苏(俄)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的新时期。 中苏(俄)关系正常化后不久,中国和苏联国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形势经历了深刻演变,但当时双方确定的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本原则,虽然经历了严重考验,但还是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这一时期,中苏(俄)两国都改变了以往的对峙观念,伸出了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之手,终于促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结束了过去,开辟了未来。 四、1992 年至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2 年 12 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首次访华,与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举行了最高级会晤
10、,两国发表了关于中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和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双方重申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之间的长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明确规定中国和俄罗斯互相视为友好国家。这是中苏(俄)关系正常化之后两个中苏联合公报的继续和发展。 1994 年 9 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 中俄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 。双方宣布根据 1992 年以来中俄关系充满活力的发展“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6性伙伴关系” 。双方决心面向 21 世纪,把两国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96 年 4 月叶利钦总统第二次访华与江泽民主席会谈后发表了中俄联合声
11、明 ,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 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确立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2001 年 7 月 16 日,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条约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过去 10 年中俄关系的主要原则、精神和成果,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2004 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两国本着平等协商、互让互谅的原则,成功地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表明了中俄高度的政治互信。 2008 年 05 月 23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
12、夫 23 日在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双方愿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增加发展援助,全面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承诺,为其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建国六十年来,中苏(俄)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苏(俄)两国关系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两国元首直接推动下,中俄高层互访频繁,各种磋商与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两国人民仍将坚持与邻为善、7以邻为伴方针,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同苏(俄)全面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让我们两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中苏(俄)关系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4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21473 2中国的外交政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5.3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