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回顾摘要:任何教学都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迁移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善于积累、标新立异。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标新立异 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务之急。 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
2、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新性人2才,独创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做。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想、问、辨。刚开始绝大部分同学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我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讲维
3、新变法运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你认为变法的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大胆的作答,只要能积极思考回答,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或肯定,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打开了,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将课外知识,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从而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如讲明末农民战争时,一位原发言就脸红的学生,却自告奋勇地根据所学知识,对“闯王进京”作
4、了创造性的场面描述:“1644 年 3 月 19 日中午,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肩背弓箭,腰悬宝剑,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农民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北京城。城内百姓,张灯结彩,欢迎农民军进城”通过创造性的描绘,一个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学生如身临其境,分享到农民军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胜利喜悦。这位学生的发言也博得了满堂彩。可见,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潜意智能,并使之成为创新意识的策源地。 3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
5、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 。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例如: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我重点分析了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那么,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
6、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借鉴,从而得出。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辩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的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都要总结出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我引导学生思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4会”,再到“会学”的过程。
7、只要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 三、在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疑乃学之始”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本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知多星”诸葛亮,我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不食人间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我这样说以后,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了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用人多疑,不会招贤;事无大小,亲自过问;实无大事,缺少勇气和判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
8、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当然,“新”和“异”并非随心所欲,毫无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史实,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判断,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哗众取宠。 “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会到会学”的飞跃等创新教育的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另外,
9、必须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的5同时,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塑造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完善。 四、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积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方能引起质变,创新不能凭空乱想,主观臆造。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即使被激发出来了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再者,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初中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之一,是学习积累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注意积累知识,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储蓄知识的大好时机。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儿时
10、的记忆最深刻、最难忘;人到中年,在工作中需要时再去学习记忆,即使花费了超过小时候几倍的精力,也不会有大的收获。 依据以上认识,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把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 积累历史知识,首先是对教材的认识、理解、掌握。教师应指导学生分类分步熟悉教材,对教材上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剖析。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观点去抓住历史事件的关键,分析历史人物的得失要害,逐渐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当然,教材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读物,查阅历史文献资料,6广泛猎取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文物古迹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进而运用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多了,他们就会用学过的历史人物特有的眼光来审视昨天,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深受启发;用学过的历史人物特有的眼光来观察今天,做到鉴古观今,古为今用;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时事作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认识。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就在这不知不觉的知识的积累和基本的技能的训练中表现出来了吗?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永远新颖美好的话题,本文所述,实属肤浅。但我相信,在我们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一定会耕耘出一片好天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