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1-6-3-4-1-8-9-2-3-8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篱笆那边教学设计两篇 一堂仿写课篱笆那边教学一法胡文勇 湖北谷城三中 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短小精悍,语言平易,既可爱又耐人咀嚼。但单读其诗,不容易把握其主旨的深邃、诗意的幽远及用语的美妙,特别是对学生来讲,很容易把这首诗简单、浅显化。而这首诗又比较短小,讲的内容不很多,于是我便采用先仿写,再比较,通过仿写、比较,来学习其主旨、诗意、语言,课堂活跃,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既体现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的思想,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收到很好的效果。 诗中的几个意象,学生在仿写时,思维真可谓五彩缤纷,上至天
2、文,下至地理;小到个人,大到国际,应有尽有。比如,“篱笆”课桌、教室、马路、商场、海峡、高山、应试教育、天空、花轿、彩虹、天河、地狱、天堂、生命等等。按照这些意象思考下去,“草莓”、“围裙”、“上帝”“孩子”又可衍生一串串意象。比如沿着“课桌”思考,“草莓”可以是桌子里面的一本书、一个玩具、一封书信、一个食物、一份答案,“围裙”可以是学习、纪律,“上帝”可以是老师、父母。这样,想象就真是无穷无尽。其中,我的学生想到的一些较好的意象有:“草莓”足球、网吧、商品、宝岛、日出、素质教育、家、织女、新娘、美女、我的奶奶、孙悟空、密码等等,“围裙”“上帝”父母、陈水扁、玉帝、王母娘娘、阎王爷等,“孩子”
3、学生、子女、凡人、牛郎、科学家等。 有了仿写做基础,学生基本上就理解了这首看似浅显的诗,这时再讲“篱笆”“草莓”“上帝”“孩子”这些意象的内涵,几乎就不需要讲,而只是点拨、总结罢了。而在语言方面,学生在改写的比较中,充分认识到诗的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认识到诗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有学生感叹说:“篱笆那边语言简单朴实,却形象鲜明,含义深远,可以引发如此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发我们如此丰富的仿写;而我们仿写的与篱笆那边一比较,语言虽然也简单朴实,但形象就显得干瘪,含义单一,不能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缺乏诗意。”同时,在仿写过程中,还无形之中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有些诱惑、冲动、疯狂或应克制
4、或应诱导,有些行为要约束,而有些观念也应突破。 在仿写中,有学生写到: 思绪那边有往事沉淀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追溯回忆,真美可是忘了现在未来一定会责怪哦,亲爱的,我想如果她也有美丽的过去她也会追忆,如果,她可以。 冬天那边有春意一片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越过,春天真美可是我偷走了时间冬天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爱春天他也会越过,如果他能越过。 这就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仿写了,而是一种借鉴的创新。篱笆那边教学设计 2 自读导言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解说:这是一首蕴涵着深刻寓意的哲
5、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学习本诗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
6、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
7、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解说: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惟一的标准的答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应加以肯定,答案不强求一致。)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解说:这一层次的理解是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学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锢者这一点,教者要作适当的提示。)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