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滤袋看工艺是保证质量的砝码李中华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071000)【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次漆膜“气泡”产生的原因,突出涂装工艺设计的重要性。前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汽车的综合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同时对汽车涂装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而如何提高和保证产品的表面涂装效果,刺激消费者的眼球,把涂装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卖点来赢得市场,是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的工作。涂装质量的保证来自于三方面:涂装材料、涂装工艺和涂装管理,而涂装工艺设计作为一个将产品设计要求转换为制造要求的过程,在涂装品质保证、满足顾客要求中取着举重轻足的作用。本文就我公司曾经发生的一起漆膜“气泡”事故的解决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工艺设计对
2、产品质量的影响。一:问题发生背景2008年某日,涂装车间连续生产了 20台橙色车,其中前 10台外观正常,后 10台漆膜上出现了“气泡”(目视初步判定为痱子),每个部件上约 20-30个,经过砂纸打磨后能够消除,由此判断此缺陷发生在清漆层。使用 40倍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漆膜上的“气泡”类似透明状的颗粒,依据工作经验进行如下原因分析和解决: 二、原因分析:这种现象可能由于以下原因产生 : (1)涂料的粘度过高;(2)喷涂时涂膜过厚;(3)烘烤的速度过快 ; (4)使用溶剂不当 , 稀释剂挥发的速度过快;(5)涂料被污染。三、问题解决: 3.1 粘度影响因素排除:该批车生产时温度为 28 :清漆
3、施工粘度 23.0 s:橙色金属漆施工粘度 16.3 s, 根据温粘曲线调整粘度下限处,即清漆施工粘度为 22.5s,橙色漆施工粘度为 16.0s喷涂车 2辆,结果同样是烘干后出现“气泡”.将3.2 膜厚影响因素排除:清漆吐出量降低 15%(50mL/min)之后,用机器人喷涂车 1辆,结果同样是在湿膜状态下出现少量“气泡” ,烘干后出现的“气泡”更多,此实验排除膜厚的影响。3.3 烘烤的速度因素排除:采用试板(300mm400mm、马口铁板)喷涂两块,在实验室中进行烘烤,温度升温速度设定为 5 图 1:橙色车温度粘度曲线图:橙色金属漆温度粘度曲线图 2:罩光清漆温度粘度曲线温 粘 曲 线 (
4、 魅 力 橙 )15.516.016.517.017.518.018.5温 度 /粘度/S粘 度 17.7 17.5 17.4 17.2 17.1 16.9 16.8 16.6 16.5 16.4 16.3 16.2 16.2 16.1 16.1 16.1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粘 度 18.0 17.8 17.7 17.5 17.4 17.2 17.1 16.9 16.8 16.7 16.6 16.5 16.5 16.4 16.4 16.4 16.3 16.3 16.3 16.3 16.3 16.3 16.3 粘 度 18.3 18.1 18.
5、0 17.8 17.7 17.5 17.4 17.2 17.1 17.0 16.9 16.8 16.8 16.7 16.7 16.7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温 粘 曲 线 ( 魅 力 橙 )15.516.016.517.017.518.018.5温 度 /粘度/S粘 度 7 7 7 7 7 2 7 1 9 8 6 5 4 3 2 2 1 1 1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6、 粘 度 8 0 7 7 7 5 7 4 7 2 7 1 9 8 7 6 5 5 4 4 4 16.3 16.3 16.3 16.3 16.3 16.3 16.3 粘 度 8 3 8 8 7 8 7 7 7 5 7 4 7 2 7 1 7 0 9 8 8 7 7 7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1 2 13 14 15 16 17 18 19 0 1 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温 粘 曲 线 ( ALV866000清 漆 )19.520.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
7、30.531.532.5温 度 /粘度/S黏 度 31.2 30.2 29.2 28.4 27.7 26.9 26.2 25.4 24.7 23.9 23.2 22.7 22.2 21.9 21.7 21.4 21.2 20.8 20.5 20.4 20.4 黏 度 31.5 30.5 29.5 28.7 28.0 27.2 26.5 25.7 25.0 24.2 23.5 23.0 22.5 22.2 22.0 21.7 21.5 21.1 20.8 20.7 20.7 黏 度 31.8 30.8 29.8 29.0 28.3 27.5 26.8 26.0 25.3 24.5 23.8 23
8、.3 22.8 22.5 22.3 22.0 21.8 21.4 21.1 21.0 21.0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温 粘 曲 线 ( ALV866000清 漆 )19.520.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温 度 /粘度/S黏 度 31.2 30.2 29.2 28.4 27.7 26.9 26.2 25.4 24.7 23.9 3.2 2.7 22.2 21.9 21.7 2 4 1 2 8 20.5 20.4 黏 度
9、31.5 30.5 29.5 28.7 28.0 27.2 26.5 25.7 25.0 24.2 23.5 3.0 2.5 2.2 22.0 2 7 5 1 1 20.8 20.7 黏 度 31.8 30.8 29.8 29.0 28.3 27.5 26.8 26.0 25.3 24.5 23.8 3.3 2.8 2.5 2.3 22 0 8 4 21.1 21.0 17 18 19 20 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 3 4 35 6 37/min,烘干后出现“气泡” 。3.4 使用溶剂排除:根据涂料公司提供的溶剂使用方法进行调配,无异常。能排除溶剂现
10、场施工的问题。但仍调整喷涂室温度至 21(工艺规定温度的底限) ,湿度至 65%,安排橙色、白色(色漆均为同一厂家供货)两辆车喷涂,在清漆喷涂之后的湿膜状态下就能看到“气泡”的现象(整车约 10个) ,烘干后出现更多。此实验可以排除溶剂和温度高的因素。同时由于白色车身也出现了“气泡” ,以此断定与色漆无关,是清漆产生“气泡”的可能性增加。 经过以上因素排除,基本上能确定可能原因是清漆被污染,因为涂料为集中供漆装置,于是对涂料输送管路和涂料本身进行排查。3.5 涂料污染因素寻找:3.5.1 清漆污染是否在管路中以及是否为色漆污染,因此进行了以下试板(300mm400mm、马口铁板)喷涂试板 1:
11、橙色色漆+调漆系统中主罐内清漆试板 2:橙色色漆+输漆系统管路中清漆(从枪站处取漆)试板 3:调漆系统中主罐内清漆试板 4:输漆系统管路中清漆(从枪站处取漆)试板 5:橙色色漆但是由于环境因素和板材原因最终不能重现出“气泡”现象,实验失败。进行下步实验:3.5.2 取该批次清漆原漆 10 L,调整黏度,用 100微米绢丝布过滤,手工喷涂白色车 1辆,结果在喷涂完清漆之后同样显现出”气泡” ,但数目较少。此实验证明不只是循环系统中的清漆存在问题,说明未调配的漆也存在问题。通知厂家对留样同批次清漆做实验,反馈结果是该批次清漆没有问题。3.5.3 将循环系统中把清漆过滤袋由 125微米更换成 50微
12、米,循环 8小时后更换了一次 50微米过滤袋。再循环 11小时后,使用系统内清漆喷涂白色试板两块(300mm400mm)漆膜外观没有“气泡”现象。喷涂白色车一台,湿膜状态良好,烘干后也不存在“气泡”现象。8 小时后再次喷涂白色和橙色车各一台,湿膜状态良好,烘干后也没有出现“气泡”现象。 批量喷车验证,湿膜状态下没有“气泡”出现,烘干后也都未出现“气泡”现象,外观状态符合要求。 四、结论: 由以上的实验验证和结果得出,此问题不是“气泡” ,而是细微颗粒。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清漆循环系统内使用过滤袋不当造成的,工艺规定“在输漆系统中,清漆使用 50微米过滤袋,其它色漆使用 125微米过滤袋” 。清漆涂
13、层出现“气泡”问题时使用的是 125微米过滤袋。过滤袋使用不当原因是因为制造部门出现 50微米过滤袋断货的情况,采购周期较长,因此采取的临时措施是将清漆的过滤袋全部更换为 125微米过滤,更换初期车身的外观和涂料的清洁度在目视情况下没有受到影响,就一直延用了下来。但由于涂料产品会受到偶发的细微颗粒污染,这种污染对漆膜的影响使用合理的过滤装置可以去除,所以现在更换为 50微米过滤袋后,车身外观转入正常。 在使用 125微米过滤袋时,生产部门也有人质疑工艺规定的 50微米过滤袋的合理性,而事实证明工艺是积累出来的经验,它的合理使用,是解决涂装效果、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市场定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就如同质量天平上的砝码,随意的取掉那一颗,都是要以危害产品质量为代价。作者:华云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1383224704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