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勝兵無形探微讀孫子札記古今中外的軍事指揮員,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勝兵無形”的最高境界,力爭“制敵於無形”、“攻敵於不守”的戰場效應。一、勝兵無形的真諦是勝於無形的高深謀略孫子兵法的軍事謀略思想體系中,有一個令人深思的“矛盾”。先在計篇中,強調“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在軍事思想發展史上,第一次把“智”列為將帥必備素質的“五德”之首。這個遠見卓識,在2500 年後的今天,尤其符合高技術戰爭的客觀要求。後在形篇中,竟然又提出“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善於指揮作戰的人,取得了勝利,卻沒有智謀的聲譽,也沒有顯赫的功名。這與通常打了勝仗後要宣揚智名表彰勇功的常理常法相悖。以上,孫武提出了一
2、個有趣而深刻的戰爭現象: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用兵如神,明明是大智大謀大勇大功,卻偏偏讓別人看不透悟不清。其奧妙何在?答案是肯定的:善戰者,勝於無形的高深謀略。智足多謀,智是謀的核心。高明的指揮員,憑藉自己的超人智慧,巧妙地運用“正合奇勝”、“避實擊虛”、“示形騙敵”、“擇人任勢”、“順詳敵意”等謀略原則,消之于未然,轉之於不覺。謀求“以計代戰一當萬”的戰場效應,贏得了“全勝”或“戰勝”,結果呢,使敵人打了敗仗還看不清真象,甚至自己人也一時難以捉摸透,短期內不理解其深謀遠慮。這是一種何等高明精湛的指揮藝術啊!所以,“勝兵無形”謂之神。二、勝兵無形的直接表現是以“微妙神密攻守之術”制勝孫子兵法虛實篇
3、指出:“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由此,十一家注孫子的何氏提出並回答了一個問題,“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安得無形與聲哉?使敵人不能窺聽耳。”張預的注釋更有畫龍點睛之功:“攻守之術,微妙神密,至於無形之可見,無聲之可聞,故敵人生死之命,皆主於我也。”以上可見,在具體的作戰過程中,“勝兵無形”的戰爭指導規律還有兩個重要含義:其一,運用變化莫測和難以捉摸的攻守之術,才能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其二是“勝兵無形”可謂是手段與目的的統一,即運用“微妙神密攻守之術”的手段,達到“敵人生死之命,皆主於我也”之目的。這是奪取戰爭主動權的關鍵。當代人還驚奇地發現,孫子竟有特異功能,能在
4、 2500年前,就預見到高技術戰爭中資訊戰、電子戰的特點:無形無聲。尤其是,隨著以電腦為核心的資訊網路技術在現代戰爭中廣泛應用,網路攻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無形無聲的作戰樣式和作戰手段。任何一名高超的電腦能手,坐在遠離作戰目標的電腦前,向目標實施病毒戰、駭客戰等微妙攻守之術,神不知鬼不覺,或使其資訊指揮控制系統癱瘓,或使其資訊武器系統失靈,或竊取其極端機密的情報資料,從而達到無形制敵無聲致勝的目的。為此,“勝於無形”也可詮釋為:勝於資訊戰,勝於電子戰,用“軟防禦”、“軟殺傷”和隱形武器等隱蔽手段克敵制勝。這算是對“勝兵無形”的一種新解。三、勝兵無形的可操作性是力求實現謀略與戰法的統一孫子兵法虛實篇
5、提出了一個十分深刻的軍事辯證法原則“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人們只知道我用什麼方法戰勝敵人,但是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克敵制勝。顯然,用因果律來分析,在“先勝而後戰”的作戰思想和實踐中,“所以制勝之形”相對於“所勝之形”來說,確實佔有更重要更實用的地位和功能。張預對“人皆知我所勝之形”的注釋是:“立勝之跡,人皆知之”。戰勝敵人的具體手段、過程和狀態,尤其是戰法,都是公開的,有目共睹。梅堯臣對“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的注釋是:“不知作戰之象”,即不知我怎樣制敵取勝之意想。戰勝敵人的智謀、籌畫和決策思路是很隱蔽的,不泄於外。說白了,“所勝之形”與“所以制勝之形”之間,實質上就是
6、戰法與謀略的辯證關係。作戰的方式方法,常以具體的實際的作戰操作過程顯現的。而用謀制勝是十分隱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謀略與戰法,相對而言,可看作內容與形式、運籌與實施的關係。戰法不能代替謀略,謀略也不能代替戰法。軍事指揮員,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此乃“勝兵無形”的題中應有之意。四、勝兵無形必須以“有形”為基礎運籌與使用“微妙神密的攻守之術”,把無形的謀略與有形的戰法結合起來克敵制勝,都必須依賴一定的軍事實力為物質基礎。孫子兵法的第三篇是謀攻,其主題是以謀攻敵或攻敵之謀。緊接著的第四篇形,是軍事實力的專論。這裏的“形”,即軍事實力,“有形”即具有一定的軍事實力。謀攻之後為什麼是形呢?其用意
7、是明顯的,不管從十三篇的邏輯結構上,還是從戰鬥力構成的諸要素內在機制上,都是強調一個十分重要的道理:謀攻必須建立在一定軍事實力之上,即“勝兵無形”必須以“有形”為基礎。這裏的理論根據是盡人皆知的,那就是戰爭暴力歸根到底是物質力量的對抗。再高明的軍事謀略,必須依附於一定的兵員兵器為載體。否則,勢必陷入“謀略萬能”的誤區。那麼,應該具備怎樣的“有形”呢?計是孫子兵法的首篇,作為全書的總論,明確地把“兵眾孰強”(比較敵我雙方武器裝備誰強大)和“士卒孰練”(比較敵我雙方士卒的技術戰術誰熟練)列為衡量綜合國力、軍力的戰略要素之中,進而又在形篇作出“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的判斷,進一步肯定“無形
8、”的謀略與軍事實力對比的優勢相結合則勝券在握。錫德拉灣海戰令人記憶猶新。美國特混艦隊如果不把艦載直升機發射空艦導彈的殺手鐧第一次用於海戰,遏制利比亞的導彈快艇,無論多麼高明的謀略,也不可能一舉突破“死亡線”的。五、勝兵無形的尤其要注重“因敵形”決策比作戰行動更重要,而調研敵情比作出決策更重要。儘管無形的軍事謀略從來就帶有極大而神秘的主觀色彩,但其內容,必須是對交戰雙方客觀情況的真實反映。這是絕對不容許有絲毫疑義的。越是高明的軍事謀略,越是必須從戰爭的敵情、戰情的實際出發。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刻地揭示了“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得知”的戰爭指導一般規律。曹操指出“因形而措勝”即“因敵形而立勝”,必須根據
9、敵情採取靈活的戰術而取勝。可見,“因形”的核心思想是“因敵形”,運籌謀劃務必要立足於敵情的狀況和態勢。只有調查掌握並根據作戰物件的實際情況,正確地選定作戰目標、作戰方向和作戰手段,採取與之相應的作戰行動,才有可能爭取作戰的勝利。馬島海戰,英軍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登陸一舉成功,關鍵的一點,就是特別重視偵察、情報和敵情分析的準確。英軍把現代化的偵察手段和傳統的偵察方法結合起來,偵察阿軍的兵力部署、陣地編成和機場、倉庫、通信報警設施等情況,及時準確地向登陸部隊提供可靠的情報。英軍首腦機關,對大量的真實的情報進行反復分析比較,確定西北角的聖卡洛斯港是個理想的登陸地點,繪出了主力登陸後的行進路線,避開強點,
10、奇襲登陸成功。“因敵形”制勝特別要注重什麼問題呢?孫武作了肯定的回答:“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因敵”尤其要“應變”,善於根據敵情的變化,靈活採取作戰策略,誘使敵露弱現短,從而因敵造勢,避實擊虛,戰而勝之。多變才能出敵不意。善變才能出奇制勝。馬島海戰,英特混艦隊能在水面艦艇與制導武器的電子對抗中擺脫被動,就是“因敵變化而取勝”的成功戰例。繼“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被阿根廷“超級軍旗”式攻擊機發射的“飛魚”式反艦導彈擊沉以後,運籌靈活,採用發射干擾箔條和實施防導彈機動相結合的措施,使“飛魚”導彈一次次受到艦上電子戰器材的干擾而偏離目標,避免了“謝菲爾德”號悲劇的重演。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