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大学生心理知识手册第一篇 社会心理效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你对人们如何相互影响所能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包括在社会心理学范围之内,而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的社会心理效应,就是对其中一些有规律的现象作出的研究和总结。这些效应所研究的问题,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我们一生都生活在人群中,观察着他人和自己,慢慢地,我们对社会行为有了很多了解,因而,这些效应都是从对这些领域有着相当程度的认识才有所结论的。这里我们主要提到了关于南风效应、霍桑效应、第一印象、归因、苏东坡效应、三分
2、之一效应、刻板效应、从众效应、光环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人际效应这些效应的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他们所包含的哲理启示。巴尔扎克曾让人把他作品中“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 ,这是让人在读书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本块内容时,同样希望读者保持应持这样的态度。一、南风效应( 一 ) 定 义南 风 效 应 即 “南 风 ”法 则 也 叫 做 “温 暖 ”法 则 , 它 来 源 于 法 国 作 家拉 封 丹 写 的 寓 言 : 北 风 和 南 风 比 威 力 , 看 谁 能 把 行 人 身 上 的 大 衣 脱 掉 。 北风 首 先 来 一 个 冷 风
3、 凛 冽 寒 冷 刺 骨 , 结 果 行 人 为 了 抵 御 北 风 的 侵 袭 , 便 把 大 衣裹 得 紧 紧 的 。 南 风 则 徐 徐 吹 动 , 顿 时 风 和 日 丽 , 行 人 因 为 觉 得 春 暖 上 身 , 始而 解 开 纽 扣 , 继 而 脱 掉 大 衣 , 南 风 获 得 了 胜 利 。( 二 ) 启 示古 语 云 : 得 人 心 者 得 天 下 ! 南 风 效 应 告 诉 我 们 爱 人 者 , 人 恒 爱 之 , 敬 人者 , 人 恒 敬 之 。 南 风 效 应 的 启 示 可 以 体 现 到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 在 企 业 管 理 中 ,管 理 者 要
4、 尊 重 和 关 心 下 属 , 时 刻 以 下 属 为 本 , 多 点 “人 情 味 ”, 不 要 把 员工 当 着 “会 说 话 的 机 器 ”。 不 要 随 意 的 使 唤 员 工 , 把 他 们 当 着 自 己 的 “仆人 ”, 多 注 意 解 决 下 属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实 际 困 难 , 使 下 属 真 正 感 受 到 管 理 者 给予 的 温 暖 。 只 有 真 正 俘 获 了 员 工 的 心 灵 , 员 工 才 会 为 企 业 的 发 展 死 心 塌 地 地工 作 。 在 企 业 管 理 中 多 点 人 情 味 , 少 些 铜 臭 味 , 有 助 于 培 养 员 工 对
5、 企 业 的 认同 感 和 忠 诚 度 。 有 了 这 些 , 企 业 在 竞 争 中 就 能 无 往 而 不 胜 。 而 运 用 到 教 育 事业 中 , 南 风 效 应 要 求 教 师 应 该 用 自 己 的 温 暖 和 爱 去 感 染 学 生 。 在 政 府 机 关 中 ,政 府 官 员 应 注 意 运 用 教 育 和 说 服 的 方 法 处 理 社 会 矛 盾 ( 人 民 内 部 矛 盾 ) 时 。公 、 检 、 法 机 关 在 处 理 民 事 纠 纷 要 注 重 首 先 采 取 调 解 方 式 。 同 事 之 间 有 矛 盾要 注 意 沟 通 和 交 流 。( 三 ) 应 用在 使
6、用 南 风 法 则 上 , 日 本 企 业 的 做 法 最 引 人 关 注 。 在 日 本 , 几 乎 所 有 的公 司 都 很 注 重 人 情 味 和 感 情 的 投 入 , 给 予 员 工 家 庭 般 的 情 感 抚 慰 。 在 日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本 工 业 的 秘 密 一 书 中 , 作 者 总 结 日 本 企 业 高 经 济 效 益 的 原 因 时 指 出 , 日本 的 企 业 仿 佛 就 是 一 个 大 家 庭 , 是 一 个 娱 乐 场 所 。 这 也 正 是 日 本 企 业 所 追 求的 境 界 。 日 本 著 名 企 业
7、对 家 岛 川 三 部 曾 自 豪 地 说 , 我 经 营 管 理 的 最 大 本 领 就是 把 工 作 家 庭 化 和 娱 乐 化 。 索 尼 公 司 董 事 长 盛 田 昭 夫 也 说 : “一 个 日 本 公司 最 主 要 的 使 命 , 是 培 养 它 同 雇 员 之 间 的 关 系 , 在 公 司 创 造 一 种 家 庭 式 情 感 ,即 经 理 人 员 和 所 有 雇 员 同 甘 苦 、 共 命 运 的 情 感 。 ”日 本 企 业 内 部 管 理 制 度非 常 严 格 , 但 日 本 企 业 家 深 谙 刚 柔 相 济 的 道 理 。 他 们 在 严 格 执 行 管 理 制 度
8、的同 时 , 又 最 大 限 度 地 尊 重 员 工 、 善 待 员 工 、 关 心 体 贴 员 工 的 生 活 。 如 记 住 员工 的 生 日 , 关 心 他 们 的 婚 丧 嫁 娶 , 促 进 他 们 成 长 和 人 格 完 善 。 这 种 抚 慰 不 仅针 对 员 工 本 人 , 有 时 还 惠 及 员 工 的 家 属 , 使 家 属 也 感 受 到 企 业 这 个 大 家 庭 的温 暖 。 此 外 , 日 本 大 企 业 普 遍 实 行 内 部 福 利 制 , 让 员 工 享 受 尽 可 能 多 的 福 利和 服 务 , 使 其 感 受 到 企 业 对 家 庭 所 给 予 的 温 情
9、 和 照 顾 。 在 日 本 员 工 看 来 , 企业 不 仅 是 靠 劳 动 领 取 工 资 的 场 所 , 还 是 满 足 自 己 各 种 需 要 的 温 暖 大 家 庭 。 企业 和 员 工 结 成 的 不 仅 仅 是 利 益 共 同 体 , 还 是 情 感 共 同 体 。 正 是 通 过 这 种 方 式 ,日 本 公 司 的 员 工 都 保 持 了 对 公 司 的 高 度 忠 诚 。 二、霍 桑 效 应(一)定义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 。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
10、,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 年 11 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 ,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 “谈话试
11、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 (二)启示“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
12、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三、归因现象( 一 ) 定 义归 因 , 即 归 结 行 为 的 原 因 , 指 个 体 根 据 有 关 信 息 、 线 索 对 行 为 原 因 进 行推 测 与 判 断 的 过 程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归因三维度模式,即控制点、稳定性、控制性。他认为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取决于控制点、稳定性与控制性三者的共同作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控制点稳定性控制性)。韦纳又根据三维模式提出影响成功的四大因素:能力(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任务难度(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
13、的)、运气(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内部归因,低成就动机者倾向于外部归因。(二)启示学会正确合理归因对我们增加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力是属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努力是属于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因素。当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任务难度是属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运气是属于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
14、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倒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所以我们可以学习把成功和失败归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切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既无助于提高学习动机,还会伤害到我们的自尊心。四、木桶效应(一)定义“木桶理论” ,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二)启示从木桶效应,我们可以知道要想提
15、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更有效的途径。木桶效应在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你会一点水也装不了!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这只“木桶”告诉我们,领导者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你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 ,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你所领导的集体中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 ,你一定要迅速将它做长补齐,否则它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
16、往往就是一件事而毁了所有的努力。一个县或是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这样“最短的木板” ,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领导者应该迅速找出它来,并抓紧做长补齐。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同学,某一学科有缺陷就会影响其整体水平的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弱项,往往影响其整体形象,并可能影响其整个人生。因此,弥补弱势学科,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改掉性格中的致命弱点,不让集体中的任何一员落伍掉队,意义就更加重大。五、苏东坡效应(一)定义 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他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解差醒时发现少了
17、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 ”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因此, “人贵有自知之明”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二)启示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潜入海底,可证龙宫之虚;登上月球,更信玉兔之无。倘远远一瞟,雾里观花,隔岸看戏,就很难认清真面目。然而近观,也并非一味地越近越好。对此,有人
18、比喻道,犹如看画,从一定的距离与角度看去,齐白石的虾趣图真是形似而神似,栩栩如生。但是,倘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看画如此,看人亦然。鲁迅先生说人是怎样的美人,倘用放大镜照她搽粉的臂膊,也会只看见皮肤的褶皱及褶皱中的粉和泥的黑白画。名作与美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常的作品与普通的人们了。对自我的认识,也很有这种太远了不行,太近了又不行的境况。“苏东坡效应”可不是“天外来客” 。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自从一位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来,以模糊集合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
19、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之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如此。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角色扮演者对“自我”的认识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又使得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增添了难度。鉴此, “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起了警钟。这当然不是要我们被“
20、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向“自我”甘拜下风,只好让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在“苏东坡效应”敲响的警钟声中,我们应该听到的是这样一种召唤:保持警觉,切勿盲目,力求对“自我”认识得全面些,清晰些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办法总是有的。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 。六、三分之一效应(一)定义所谓“三分之一效应” ,属于决策中的心理偏差。人生在世,经常要面临各类选择。选择无非有两种:二者择一,或多者择一。二者择一,当然也有难
21、度,但难度不大;而在“多者择一”的决策中,随着选择对象的增多,选择余地的增大,选择难度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也在增多和加大,最后使当事者陷入迷茫。为了证实“三分之一效应”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做了个小小的实验,他做了三个阄儿,其中两个写有“有” ,一个空白,然后一字排开,摆放的顺序是“有”字阄在两边,空白阄在中间。然后让被试者从中只抽取一次。虽然每个阄的中彩概率是均等的,但绝大多数人在心理上对第 1 个和第 3 个都会有点儿抗拒,总认为不可能那么巧,两个“有”字阄正好排在最前和最后,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抽取第 2 个。(二)启示在生活中, “三分之一效应”最典型的体现就是顾客购物时对于店铺的选择。当顾
22、客走进一条商业街的时候,通常是不可能在第一家店铺成交的,他总认为前方有更合适的。通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因为一旦前方没有了可供选择的店铺,顾客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觉得前边看过的似乎更好一些。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通常情况下,分别处于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最好。据婚介资深人士透露,很多大龄青年之所以成为“剩男” 、 “剩女” ,是因为陷入了类似“三分之一效应”的心理陷阱,不少青年,尤其是条件好的白领女性,本来有极好的机会,却一次次错过,主要原因在于总认为前面的“店铺”还很多,“下一个”会更好,结果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 “暮去朝来颜色故” 。用一个故事来说明问题:一天,要举行大学生电影节的
23、颁奖闭幕式,晚会上必定是明星云集,大家都想一睹他们的风采。可是每个班仅有两张票,人多票少,只好抽签。班长把签排成一排,让大家抽签,为了以示公平,她让同学先抽,剩下一张才是自己的。大家一个个把签抽走,全是空白,最后,仅剩了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两张都写着“有”字,班长这个铁杆的电影迷和倒数第二位同学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票。班长并没有刻意作弊,但却利用了一个小小的心理战术。 班长利用的心理战术在心理学上被称做“三分之一效应” 。拿抽签一事来说,虽然大家觉得每一张签的“中彩率”都差不多,但对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大家在心里都会有一点儿抗拒,总认为不可能那么巧,两张票只好落在了最后和最前!于是在没有特殊提示的情况下
24、,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从中间随手抽一张的“获奖率”要大一些,而大家的这一心理恰恰被班长利用。 七、刻板效应(一)定义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
25、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等等。 刻板效应具有如下特点:对个体、群体过于简单化的分类。在同一社会、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有惊人的一致性。多是偏见,甚至完全错误。 (二)启示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 ;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
26、的顽强精神。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 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庞统又见刘备, “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上也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响在发生作用。八、从众效应 (一)定义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在真实
27、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二)启示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假如你是十字路口上的一位行人,红灯亮了,然而路面上并无车辆行驶。这时候,由一人不顾红灯的
28、警告穿越马路,接着两人、三人人们蜂拥而过,置身其中的你会怎么做呢?倘若你还留在原地,不但别人会说你傻,恐怕连你自己也会这样认为了,这就是被称为“从众效应”的现象。一件事情,首先不论好坏,只要由人敢做,其他人便蜂拥而至。 “一人胆小如鼠,二人气壮如牛,三人胆大包天” ,反正人多,谁怕谁?于是生活中由许多的现象由于众人的参与而被披上了合理的外衣,譬如随地吐痰,随处小便,随意跨栏若是不幸被人逮着,却极为愤愤不平了:凭什么单抓我了?由本事你把所有 xx 的全都抓来?尽管如此, “随意”仍在继续。大家只是想:被逮着了算倒霉,这等方便,不干白不干。中国人是很会图方便的,于是我们贪图小利的心理在这里暴露到极
29、致。我们常常认为大众承认的东西就是好的。对于每样新鲜事物,一个人做,那叫“傻子” ;两三个人做,被称为“从众” ;十几个人乃至百千人做,则可以称之为“流行”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无法自已,我们很难自已,因为谁都不愿搞特殊,受嘲讽,到头来闹个“傻子”的“罪名” 。那么,同样的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又是怎样呢?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中国人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中国人习惯性地穿越马路,走到一半突然发现前后没人,回头望去,外国人全部秩序井然地站在原地等候,其中一人诧异地看着他:“你有毛病啊?!”中国人脸刷地红了,羞愧地退回到人群中。几个月后,中国人回祖国探亲。
30、一次在一个十字路口,照例的红灯亮了,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中国人习惯性地站在原地等候,却见周围的人全部若无其事地横穿马路,其中一人诧异地看着他:“你有毛病啊?!”那个中国人愕然了。这个故事以含泪的幽默告诉我们什么?是简单的入乡随俗吗?为什么人家就能这么文明?为什么我国国民每年因车祸造成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什么我们在有人已付出血的代价后还要去重蹈覆辙?在有些外国人眼里,对我们这种行为的解释甚至是“中国人太多了,死几个不要紧的” ,真是这样吗?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警惕“从众效应”假如每一片云都一模一样, “黄山云海”又怎能令人称奇?假如每朵花都如出一辙,那梅菊又怎能在文人笔下生辉?假如每棵树都惧
31、高怕危,松柏又怎能在万绿丛中鹤立鸡群?自然界如果从众,我们将丧失许多美丽;人如果一味从众,也终将跌入失败的谷底。“从众效应”是对科学的扼杀。许多的创造发明都是对思维定式的挑战,许多科学理论的提出也都是对传统权威进行冲击。假如科学家们一味从众,又怎能让科学真理的光芒普照大地?当人们一味迷信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时,只是伽俐略没有从众,坚持自己的科学理论,用活生生的实验挑战权威,反对从众,从而让科学之光照亮大地。当人们都对“地球中心说”深信不疑时,只有哥白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尼没有跟随世人的步伐,从而走来了“太阳中心说”的道路。假如伽俐略和哥白尼他们也
32、一味从众,不懂创新,那么科学和真理将不知何时重见天日。“从众效应”可以埋没真理,同样也埋没优秀的文学作品。当文人们都畏惧文字狱。不敢进行文学创作,醉心于古籍整理之时,而家破人亡的曹雪芹依旧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红楼梦的创作。如果他也一味从众,那么中国的小说史上将丧失一颗璀璨的明珠,曹雪芹也不会在众多文人中脱颖而出,流芳百世。当世人都鄙视耻辱,为保名节而选择死亡之时,司马迁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毅然选择了宫刑。当他遭人唾弃之时,当他不被世俗所容之时,他依旧没有像先前许多仁人志士为保名节而自杀。这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得以保全。试想一下,如果曹雪芹和司马迁都随波逐流,践行“从众效应” ,那中华
33、文学史将会失色不少。当今世界,是个性解放的世界。社会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人才。对于高三毕业生来说,在选择专业,确立志向之时,就不可跟随“从众效应” ,盲目选择所谓热门专业,否则自己的真正价值得不到体现,后悔的将是我们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摆脱“从众效应” ,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 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效应” 。九、光环效应(一)定义光环效应(The Halo Effe
34、ct) ,又称“晕轮效应” ,通俗地说就是以点概面。在认识人的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也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泛化推及未知觉到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就象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力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晕轮或月晕效应。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最 典 型 的 例 子 , 就 是 我 们 常 说 的 “名 人 效 应 ”。 不 难 发 现 ,拍 广 告 片 的 多 数 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
35、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二)启示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 ”日常生活中,光环效应往往是悄悄地却又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的知觉和评价。有的领导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思路清晰,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在教学中,一个教师对学生智力的看法很可能受学生本人相貌、举止、家庭背景以及一些无关
36、的事情所影响。这种偏差不仅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而且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晕轮效应的极端化就是推人及物了,从喜爱一个人的某个特征推及到喜爱他整个人,又进而从喜爱他这个人泛化到喜爱一切与他有关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爱屋及乌” 。光环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遮掩性。有时我们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予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势必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随意抓注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形,或是一无是处,都犯了片面性的错误。青年恋爱中的“一见钟情”就是由于对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往往对思想、情操、
37、性格诸方面存在的不相配处都视而不见,觉得对象是“带有光环的天仙” ,样佯都尽如人意。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一个人印象欠佳而忽视其优点的事,举不胜举。二是表面性。光环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如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简单把这些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必然是表面的。三是弥散性。对一个人的
38、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成语中的“爱屋及乌” 、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光环效应弥散的体现。 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丁,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现在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 启示:在学
39、习生活过程中,为避免光环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过早地对新的老师、同学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老师、同学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第二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老师与同学。第三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第四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如作业、作文、值日等等,特别要注意处理发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第五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
40、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十、近因效应(一)定义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研究发现, 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个性特点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
41、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二)启示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张林与李萌是小学的同学,从那时起,两个人就是好朋友,对方非常了解,可是近一段李萌因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张林与他说话,动不动就发火,而且一个偶然的因素的影响,李萌卷入了一宗盗窃案。张林认为李萌过去一直在欺骗自己,于是与他断绝了友谊。其实这就是近因效应在起负作用。朋友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中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愿望不遂,或感到自己受屈、善意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们对自己
42、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凡事在先,须加忍让,防止激化。待心平气和时,彼此再理论,明辨是非。在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例子有很多,多年不见的朋友或老同学,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却说不上几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近因效应的功能告诉我们:怒斥之后莫忘安慰!这就是说,在批评过程中,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结束语妥贴,安慰几句,就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例如:“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 ”“很抱歉,刚才我太激动了,希望你能好好加油!”用这种话作结束语,学生就会有受勉励之感,认为这一番批评虽然严厉了一点,但都是为我好的。如果一时实在想不出安慰的话,也应该对挨批评的学生笑一笑,或摸摸他的肩膀。相反,如果用“懂了没有?!” “听不听由你,到时候一笔计算。 ”“如果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