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8 ,大小:252.50KB ,
资源ID:3508934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089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doc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ZB D 140021989DZ/T00961994工 程 地 质 调 查 规 范(110 万120 万)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 110 万120 万工程地质调查中,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像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试验的技术要求,室内资料整理的方法及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过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2 引用标准ZB D14001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 万1100 万)ZB D1400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 万15 万)3 总则3.1 1

2、10 万120 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地质工作。其主要目的是:3.1.1 为国土开发与国土整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区域性、基础性资料。3.1.2 为各项工程建设,包括水利电力、城市、矿山、海港、国防、线性工程及其它工程的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区域性的工程地质资料。3.1.3 为区内进一步开展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或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专门性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提供设计依据,为编制专门性工程地质图提供区域性地质资料。3.2 120 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 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在各种主要自然地质因素作用和影响下,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 3.

3、2.2 查明区域主要自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规律。3.2.3 查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区域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初步评价和预测。3.2.4 对区域内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初步评价和预测。3.2.5 对区内矿产资源、天然建筑材料和景观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状况做概略评价。3.3 特殊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要求:特殊地区主要指黄土地区、红层地区、岩溶地区、滨海地区、冻土地区、沙漠地区及浅海、大洋地区等。在这些特殊地区的工程地质调查规范未颁布之前,可参照本规范开展调查工作,但必须根据这些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和特点,分别提出刁;同要求,以查明这些地区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3.3.1 黄土地区

4、a查明黄土的生成环境、岩性、结构及其主要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貌特征;b. 重点查明黄土的湿陷性及特有的一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如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黄土洞穴等。对其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和预测。3.3.2 岩溶地区a. 查明影响岩溶发育的各类碳酸盐岩和其它可溶岩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岩溶发育程度;b. 查明各种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形态特征及其发育组合类型和特征,对岩溶发育程度作出评价;c. 查明岩溶塌陷、土洞、水库渗漏及其它与岩溶有关的动力地质现象,并预测其发展趋势;d. 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分布特征,地下水动态、水化学特征及侵蚀性;e. 调查岩溶地区

5、特殊土(如红粘土、淤泥、草煤及胀缩土)的成因、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3.3.3 红层地区a查明红层的岩性、岩相、层序及其组合特征。特别注意查明软弱夹层和软弱结构面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b. 查明红层中工程地质不良的含盐层、具胀缩性的泥岩层的岩性成分、厚度及分布规律;c查明红层风化特征和水土流失、滑坡等现象,并预测其发展趋势;d查明红层浅层地下水的类型、形成条件及其水化学性质,评价其侵蚀性。3.3.4 滨海地区a查明地层岩性,特别是第四系软弱粘性土、粉细砂层等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时代、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b查明海岸地貌特征,特别是海岸地貌的形态、成因和分布;c查明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构造现今活动

6、性等特征和地震情况,应特别注意研究海岸带的变迁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3.3.5 沙漠地区a查明沙漠的成因、岩性、含盐性及盐渍土的分布,沙漠活动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研究不同类型沙漠的工程地质特征;b. 查明自然地理要素,尤其是气候条件对沙漠形成、发展的影响。预测沙漠的发展趋势,提出治理沙漠的建议;c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水流特征,并对水质、水量做概略性评价。3.3.6 冻土地区a查明冻土垂向及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及成因;b. 查明研究控制冻土特征的主要因素(岩性、温度和含水率等)的变化及相互制约的特点;c查明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d,查明冻土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e查明冻

7、土地区冻融物理地质现象的形成条件、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3.3.7 浅海大洋地区a. 查明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要特别研究其构造地貌特征;b. 查明海底地壳结构、地质构造特征,尤其要查明浅层活动断层;c. 查明地层层序、岩性、软弱夹层厚度、分布规律和产状;d. 查明海底沉积物类型、分布规律和现代沉积作用。研究各类沉积物工程地质特征;e. 查明区内各种特殊地质体(如埋藏谷、古海岸线、古河道、古泻湖、古三角洲等)分布与其特征;f. 查明各种灾害地质因素,如滑坡、底劈、浅层高压气囊等。3.4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以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主,但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点地区,

8、应结合建设规划实际需要开展某些专门问题的研究。在调查内容上,要特别注意对软弱岩土体、活动性断裂和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调查。在工作方法上,要十分重视典型调查和典型分析,以点代面,点面结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酌情采用“重点地段法” (见附录 A),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3.5 调查中要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技术装备要力争更新,逐步达到轻便化、仪器化和自动化。要充分利用航卫片解译成果,用以指导野外测绘,加快调查工作的速度。3.6 要切实抓好野外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的质量;要特别抓好第一性地质资料的收集,即时作好各种原始资料的编录和整理。加强综合分析,严格各级检查和验收制度。3.7

9、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地区的选择,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远景和近期开发的规划综合考虑。对于下列地区可考虑优先进行区域工程地质调查:a近期列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b. 有开发远景的江河流域;c经济发达的城市、工矿区和平原、沿海地区;d各种工程建设的密集地区。调查范围视需要而定,可按自然单元(如流域),也可按行政区划或国际图幅进行。3.8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大致可分为下列四个阶:a接受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的任务书,搜集已有资料,进行航卫片解译,编制工程地质草图;b. 编制调查设计书,进行野外工作的各种组织与准备;c. 野外测绘、勘探和试验工作;d野外资料验收;室内资料整理,编制图件,编写报告;

10、成果审批与出版。4 设计书的编写4.1 在编写区域工程地质调查设计书之前,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正式下达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目的与任务,区域经济建设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调查区的范围,应重点查明的问题和工作要求,主要控制工作量,技术经济指标,预期提交成果,工作期限等。4.2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设计书是开展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作战方案” 。承担调查任务的单位在接到任务书之后,应组织力量充分收集调查区内的经济与工程规划、自然地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物探及航卫片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初步的综合研究。然后,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踏勘,了解调查区内的自然地理、经济、

11、交通、工作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以往资料的可靠性等基本情况。并进一步了解国民经济规划和各有关部门对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具体要求。4.3 在进行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的地区,其工程地质调查设计作为综合调查设计的一部分,但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4.4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设计书由下达任务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必要时审护;单位可邀请有关经济与工程规划部门及工作区有关的省、市、自治区技术业务单位参加会审。4.5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精度,无论测绘、勘探或试验,都应以控制区内的主要地质体和主要地质现象为准,原则上在图面上大于 2 mm的地质体均应表示。有重要工程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可以夸大表示。

12、4.6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定额主要决定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研究程度、国民经济意义和交通条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a简单的: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结构简单,岩性单一,产状水平或缓倾,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区域性地下水位基本稳定,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不发育,无建筑物变形或其它“病害”现象;b. 中等的: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地质结构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层数较多,产状常呈倾斜或尖灭,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区域性地下水位波动较大,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已有建筑物变形或其它“病害”现象不多见; c复杂的:地形复

13、杂,地貌类型复杂,地质结构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层数多,产状多变,岩土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各种类型地下水相互关系复杂,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已有建筑物变形或其它“病害”现象多见。各类地区的主要技术定额,在一般情况下,可参考表 1表 1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主要技术定额(100km 2)地区类别 比例尺 观 测 路 线 间 距(km 2)观测点( 个 /100 km2)钻孔( 个 /100 km2)钻探量(m/幅)岩土物理力学试样(组/1 00 km2)120 万 1015 610 0.30.5 10001500 35简单区110 万 510 1220 1.01.3 2000300

14、0 1013120 万 710 1015 0.50.7 15002000 57中等复杂区110 万 35 2030 1.31.6 30004000 1316120 万 57 1520 0.71.0 20002500 710平原地区复杂区110 万 2.53 3040 1.62.0 40005000 1620120 万 710 1015 0.20.3 5001000 11.5简单区110 万 35 2030 0.80.9 20003000 35.5120 万 57 1520 0.30.4 10001500 22.5中等复杂区110 万 2.53 3040 0.91.1 30003800 5.56

15、.5120 万 45 2025 0.40.6 15002000 35丘陵山区复杂区110 万 22.5 4050 1.21.2 38004200 67.5注: 对于丘陵山区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定额可参照平原地区的要求执行。 本表适用于己作过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但未进行过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对于已进行过 120 万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地区,其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主要技术定额可减少 2030。 当调查区已有资料能满足本规范要求时,可以利用已有资料以编为主,但应进行必要的野外核查。 遥感图像解译效果较好的地区,可减少观测点线。其指标按本规范遥感图像应用中

16、的有关条款执行。 如进行 150 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时,可参照 120 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主要技术定额酌情减少 2312 的工作量。 钻探工作量是按 120 万国际图幅所需的控制工作量(每幅以七千平方公里计)。 考虑到平原区地形简单、交通方便和普遍覆盖等特点,适当减少了观测路线和观测点。而增加了钻探和采样工作量。 以往做的勘探、测试等工作,经检验可用后,可计入表 1内工作量。 5 感图像的应用5.1 基本要求 5.1.1 开展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遥感图像资料,进行工程地质解译,以达到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5.1.2 遥感图像的解译工作应先于工程地质测绘,

17、并贯穿调查的全过程,使其成为设计编写、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等的一个组成部分。 5.1.3 通常应用的遥感图像是航摄像片和卫星图像。二者宜结合起来使用,以发挥卫星图像宏观概括性强、航片研究重点地段细节有利的长处。5.1.4 遥感图像的应用方式,可根据像片的可解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地区研究程度而定。采用“重点地段法”进行调查工作的地区,应以遥感图像解译为主,补充必要的地面地质调查资料。5.1.5 除运用最基本的常规目视解译方法外,应充分发挥遥感资料动态分析的特点,并尽可能采用图像模拟处理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以突出有效信息,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5.1.6 室内解译成果应进行野

18、外检验。检验工作应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紧密结合。野外检验内容包括:a解译标志的检验;b外推结果的检验;c遥感影像上难以获见资料的野外补充。5.1.7 遥感图像解译的最终成果,应提交与调查比例尺相应的工程地质解译图和文字说明。根据工作需要,可分别编制区域地质构造和新构造、地貌及外动力地质现象、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图、水文地质现象等解译图及像片镶嵌图、典型像片图等。5.1.18 最终报告的验收,要注意检查遥感资料的利用程度与实际效果。5.2 解译内容遥感图像工程地质解译内容,应密切结合工程地质测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定。一般在其他地质方法配合下,主要解译下列地质、工程地质内容:5.2.1 划分区域不同地

19、貌单元,确定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主要微地貌的发育特征和分布,判定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5.2.2 划分岩土体的不同岩性和分布范围。解译黄土、膨胀土、红粘土、淤泥类土、盐渍土、冻土等特殊土体的分布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5.2.3 确定区域地质构造基础轮廓和主要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断层、节理裂隙密集带和浅埋的隐伏构造等的分布位置、发育规模:解译新构造活动迹象,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影像依据。5.2.4 解译崩塌、滑坡、岩堆、泥石流、地面塌陷、河流和海岸冲刷与淤积、土石冻融现象、雪崩、水库坍岸、人工采空区等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和形态特征,对其发展趋势和危害

20、程度做出初步评价。5.2.5 解译各种水文地质现象,重点解译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现象、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判定大泉、泉群、地下水溢出带、渗失带和洼地、漏斗、落水洞、天窗、溶潭、溶洞等岩溶现象的出露、分布位置,圈定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分析水系发育特征、古(故)河道变迁、浅层地下水相对富集地段等。5.3 解译步骤和成果的应用原则遥感图像工程地质解译大体可划分准备工作、野外建立解译标志、室内解译、野外检验和成果编写等阶段。5.3.1 准备工作包括遥感图像资料搜集,像片质量评定和编录、仪器设备准备、制作像片镶嵌图及编写踏勘计划等。5.3.2 应尽量选用不同时间、不同种类和不同波段的卫星图像。卫星图

21、像宜放大到 150 万至 125 万;航片比例尺以 15 万为宜,一般搜集 2套,其中一套作像片镶嵌图或典型样片用。为适应专题研究的需要,可在重点研究地段进一步搜集较大比例尺航片。5.3.3 遥感图像片质量评定内容包括:成像时间、影像清晰度、重叠度、航高、倾斜角、可解程度等。遥感影像必须清晰或较清晰,无云或少云覆盖。5.3.4 踏勘工作应同建立影像片的野外解译标志紧密结合起来。在踏勘的基础上,进行室内详细解译,编制初步工程地质解译图,作为区域工程地质调查设计书的主要附图。在设计书中应增加说明使用遥感图像类别、质量评定、比例尺、解译标志、解译方法、图像处理手段、减少野外工作量的方案及初步解译存在

22、的问题等。5.3.5 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应把地面地质观测和图像解译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单张航片进行实地布点,以提高观测质量。5.3.6 地质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遥感图像的解译成果。点、线的控制指标要根据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像片可解程度,按下列三种情况酌情减少:5.3.6.1 解译效果较好的地区,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在图像上能连续追索和圈定,地质观测以检验解译成果为主,重点是补充搜集遥感影像难以获得的资料,观测点可减少 3050,其它技术定额可适当减少。5.3.6.2 解译效果中等的地区,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不能全部在图像上连续追索和圈定,观测点可按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技术定

23、额减少 10一 300,其它技术定额一般不减少。5.3.6.3 解译效果较差的地区,各种地质体解译效果不明显,图象上难以确切圈定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界线,观测路线长度和观测点可适当减少,其它技术定额不减少。5.3.7 进行野外资料验收时,应对图像的解译程度、野外路线布置的合理性、解译资料的完备程度进行评述。如发现地质解译不足,检验资料欠缺,不能满足室内资料整理要求时,在补作必要的工作后,再验收。5.3.8 编制最终工程地质解译图或基础性、专门性图时,应把单张像片或镶嵌图最终解译成果,转绘到与测绘比例尺相应的地形图上,同时要选定适当数量的解译点编制卡片,并在实际材料图上注记表示。5.3.9 区

24、域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应包括遥感图像资料的应用情况、解译方法和成果,以及解译质量评述等内容。必要时,可单独编写遥感图像解译专题报告。6 工程地质测绘6.1 一般要求6.1.1 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6.1.1.1 调查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其中包括: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和地质灾害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和天然建筑材料等。6.1.1.2 在已完成同比例尺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地区,应重点调查工程地质条件、外动力地质现象、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等。6.1.2 在未进行同比例尺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是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考

25、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完成同比例尺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因此,在这种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航卫片解译成果,通过野外测绘加强感性认识,检验已有地质成果的质量,观察研究重点工程地质现象。6.1.3 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底图视测区研究程度而定。一般宜采用 15 万或110 万地形一地质图。在未进行,120 万区域地质或水文地质调查的地区,应用 15 万或 110 万地形图作底图。6.1.4 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以下三个阶段:a前期准备:进行人员组织,仪器设备和物质等方面的准备,搜集已有资料,进行航卫片解译及编制工程地质草图,制定工作计划;b野外调查;c资料整理。正式测绘前,应首先实测

26、典型地质剖面,建立典型的区域地层柱状剖面,划分工程地质制图单元。如已有地层柱状图可供利用时,亦应进行现场校核,以加强感性认识,确定填图单位,统一工作方法。6.1.5 岩性综合体是填图的基本单位,其界线可与地层界线吻合,也可根据岩性、岩相与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细分或者归并。6.1.6 测绘的精度要求:实测地质体的最小尺寸一般为相应图上的 2mm;对于具有重要意义,在图上不足 2mm者,可以扩大比例尺表示。观测点定位采用目估和罗盘交会法。地质界线必须实地勾绘或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界线通过野外核定,其允许标定误差不应超过相应比例尺图上 23mm;为此,需在一定面积内布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及观测线。观测点的布置

27、要目的明确,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和代表性。界线的圈定采用路线穿越法。特别重要的界线可适当追索。观测路线一般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点和观测线的密度要服从调查效果,其间距一般参照表 1执行,但不可强求均匀分布,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适当加密或减稀。6.1.7 现场填图内容包括: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界线,微地貌和动力地质现象,断层、层理各片理产状,节理、裂隙统计点,主要地表水体及地下水露头,观测点、观测路线,实测剖面、采样点、试验点及勘探工程等。其中对动力地质现象、微地貌等,一般用符号表示,个体现象规模较大者可按同比例尺圈定边界,其集中分布地段也可用群体符号表示。6.1.8 观测点的描述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意观测点间的沿途观察记录,反映点间的变化情况。文字记录要清晰简明,对典型或重要的地质现象,尽量用素描、照片与文字相配合。观测点的记录必须有专门的记录本或卡片,并应统一编号。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均须与文字记录相对应。6.1.9 测绘过程中须经常校对原始资料,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下一步工作。野外测绘结束后,在进行全面系统的资料整理和初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交以下主要原始成果:a实际材料图;b. 野外工程地质草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