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道家思想的超越棋王里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王一生吃和棋的生活。吃是人和社会的基本需要,王一生一生只有两种基本欲求:一是吃饭,二是下棋。吃饭是物质需求,下棋纯属精神需求,王一生绝对要在吃饱饭的前提下才能下棋,生存是第一要义,没有谁能脱离正常的物质需求,但王一生在一种平凡的生活状态中凝聚了某些形而上的、超脱世俗的东西。那就是他与吃无争,不苛求麦精乳和油多,只要顿顿饱就是福。他家里很穷,却对下棋情有独钟,他将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投入到下棋中去,从他的棋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人品,他的坦诚、坚毅、谦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王一生常把“何以解忧,唯有象棋。 ”挂在嘴边,象棋是王一生战胜心理饥饿和生活匮乏的法宝
2、,简直就是他生存的意义,是他生命的本身。母亲早亡,继父整日酗酒、骂人,母亲临终前托付王一生一定要送妹妹上学,生活的重担压在了王一生一个人的身上。母亲并不反对他下棋,仅是要求他先解决了生存需求再谈下棋。学校里老师建议他参加象棋组,母亲反对后,老师送了一副象棋给王一生,母亲说:“唉,这是善心人哪!可你记住,先说吃,再说下棋。等你挣了钱,养活家了,爱怎么下就怎么下,随你。 ”他曾得到一个拾垃圾的神秘老头的指点,但高超的棋技并不能改变他贫穷的命运,当知青对王一生来说是去一个有饭吃的地方,在当知青的过程中还老是请假去找其他高手下棋,吃饱饭是他的最高理想,此外别无他求,对自己身外的世界更是不闻不问。派别冲
3、突的战火,大串联的狂热,上山下乡前的离别情绪,蹉跎岁月里的感伤和无奈,都未曾搅乱他平静的内心,他自有他的世界呆在棋里,呆在那楚河汉界的厮杀里,这样,他心里舒服,可以忘掉那世间的烦恼;他心如止水,在下棋中进入一种状态,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自得其乐,从而保持了人的自然性;从棋道中领悟到人生的精髓,以“无为而不为”来应对身外的世界,获得平和的心境和洒脱的人生态度。小说里,人们总是叫他棋呆子,难道王一生真的就呆于棋吗?王一生一直“以棋解忧” ,他沉迷于棋道,其目的在于解忧,所以下棋就仅为下棋,既不为生,亦不在乎参赛的名次,甚至也不在乎输赢,当冠军老者提出言和,他便毫不犹豫地说“和了” 。他在
4、下棋的问题上淡泊名利,从来没有想过要比赛拿名次,最后却又大战群雄,打败了十几位高手而成为棋王,但这些并不是他一直追求的。只能说王一生对棋有超乎常人的沉迷,所以才有超乎常人的水平,然后又超乎了世俗的功利欲望;这些又超越了沉迷执着和恬淡超脱结合的完整的道学精神。另外,对道家“无为”的超脱更表现为不拘小结,心胸豁达。王一生失去了参加棋类比赛的资格,这对一个痴迷下棋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遗憾。但当倪斌用家传的明朝古棋为他换取到比赛的机会时,他却拒绝了,他说:“我反正是不赛了,被人作了交易,倒像是我占了便宜。我下得赢下不赢是我自己的事,这样赛,被人戳脊梁骨。 ”他也没有因为没能参加比赛而有任何沮丧行为,反而在棋赛之后给我们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以一对九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棋局车轮大战。对他来讲,能畅快淋漓,光明正大地和人下一盘棋才是他最初也是最终所执着追求的。这是光明磊落的映照,也是对“无为”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