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而各成本教材及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成本核算的叙述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对于小企业来讲过于繁琐且不实用。作者根据亲身实践并在实际中观察了不少中小企业采用的方法,总结得出了一种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希望以此对更多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系统、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这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
2、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等等。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还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小企业一般也应选择品种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订单生产,则使用分批法。 三、 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都有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
3、目,这就为自设科目提供了理论支持。 2. 生产成本不按产品设明细账,也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而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 、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范围单一,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不过,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时,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如果不按产品设明细账,则可用成本核算表代替,有人将此做法称之为以表代账。 3. 中小企业一般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虽然车间划分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因此,制造费用
4、科目可以不按车间设明细账,而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多、金额不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等费用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二级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相关明细科目。制造费用月底先不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这样,成本分配就完全在生产成本一个科目内进行了。 4.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作为原材料。这样,既符合小企业管理现状,又能减少部分工作量。 5.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可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
5、退料) 。 6.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7. 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摊销。 8. 折旧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9. 对于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采购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计要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财务部门最好能参与制度的设计。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
6、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当时即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账的原材料数量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5.取得成品月报表,计算生产数量。 6.如果企业是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应取得产品销售单价。对于不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的企业,此条省略。 7.对当月计算出的成本进行分析。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数据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目的。 五、 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容易取得是分配原则中的关键所在。 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二)具体实施 1.能直接归属到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分配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按选定的适合本企业的方法分配。这里推荐一种产值比例法,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此法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3.在产品按约当产量参与分配,注意约当产量愈精确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