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跨国公司逆风扬帆作者: 正弘提起荷兰壳牌、雀巢、诺基亚、大众汽车、家乐福、联合利华等公司的大名,身居都市的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晓。人们或许也知道,虽然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叱咤风云,但上述欧洲企业,也是世界商海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今年 7 月初,美国商业周刊按照截至 5 月底的资本市值,排列出了全球 1000 家大公司。其中,美国以 485 家的绝对优势居第一位,欧洲公司入榜的公司有 307 家,作为一个整体算是第二集团,日本在排行榜上共有 139 家。在前 50 家公司中,美国占34 家,欧洲有 12 家,它们是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英国石油、沃达丰(英)、葛兰素史克(英)、诺基亚(芬)、汇丰
2、持股(英)、诺华(瑞士)、托塔尔菲纳埃尔夫(法)、德国电信、阿斯特拉捷利康(英)、雀巢(瑞士)和维旺迪环球(法)。从排行榜还可看出,如果单以国家论,欧洲几个主要工业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水平不及美日,而且它们的发展也不平衡。英国是欧洲大型公司最多的国家,进入商业周刊1000 家的有 90 个英国公司,而德法两个经济大国加起来才有 87 家。最值得一提的是弹丸小国瑞士,这个国家上榜的公司达到 20 家,其中诺华、雀巢、瑞士信贷集团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无独有偶,美国财富杂志近日也公布了本年度的全球 500 家大公司。和商业周刊不同的是,财富的排名不是按企业的资本市值,而是以 2000 年企业的销
3、售收入为准。在财富全球 500 强中,美国占 185 家,比上年多 6 家,欧洲有 156 家,比去年少了 7 家。尽管如此,欧洲企业的经营业绩让人不敢小觑。在财富的前 50家大公司中,欧洲企业有 17 家,美国和日本均为 16 家。分析家认为,虽然欧元仍然疲软,但它实际上促进了不少欧洲一流公司的发展。过去一年,欧洲公司借汇率带来的有利贸易环境,在全球市场发动攻势,扩大了自己名下的市场份额。如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由于不断扩张,收入上升了 50,排名从去年的 66 位,一下子跃升到了第 37 位。近年来,欧洲大型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和企业重组十分活跃。虽然前两年与美国相比,欧洲经济整体增长普遍缓
4、慢,但欧洲公司逆风扬帆,丝毫没有放慢谋求海外发展的步伐。曾几何时,西欧各国政府都想方设法保护本国的大公司,后来它们发现,这些大公司要和美日超级跨国公司竞争,不仅势单力薄,而且也已接近它们在国内市场的增长极限,如果不寻找合作伙伴,就将逐步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被贬为二流公司。为了招揽人才,获取新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欧洲公司纷纷瞄准了美国的大企业。1999 年全球大型跨国并购中,有 34 的交易与西欧公司有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欧洲跨国公司大举进军北美市场,对美国公司进行大肆购并。除北美外,欧洲跨国公司还积极拓展在拉美、亚洲等地的业务,与美日同行抢夺市场。以拉美为例,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
5、委员会的一项最新报告说,欧洲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在 1998 年就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尽管在拉美地区,美国的累计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司销售额仍占主导地位,但欧洲资本正在成为该地区一个日益重要的因素。根据报告,目前在 25 个向拉美投资的最大公司中,14 个来自欧洲,11 个来自美国。这一投资趋势的变化引起了美国的关切和不安。华尔街日报惊呼,欧洲跨国公司在拉美地区“向美国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并指出:“美国公司再也不能指望它们后院的投资机会是只属于它们自己了。日益增加的欧洲公司正竭尽全力同美国公司抗争,并在某种程度上赢得了胜利。”为了适应欧元的启动,欧洲跨国公司近几年还进行了持续的公司调整,并取得成效。比较
6、典型的是德国。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10 家德国最大的公司都在进行战略调整,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如戴姆勒奔驰公司收缩跨行业业务,突出核心业务,集中精力于航天、航空、轨道、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将非强项的业务卖掉或合资。专家认为,这种企业的战略调整和改革,基本上代表了欧洲跨国公司调整的趋势。欧洲跨国公司的另一个特点是研究开发的国际化。欧洲许多小型发达国家都有些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型跨国公司。由于国内市场有限,这些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它们的技术开发全球化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从总体上说,目前欧洲跨国企业的竞争力还相对落后于美国,例如西门子公司的成本费用比美国同行大约要高出两成。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利用方面,欧洲企业和美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前些年,欧洲企业在信息和电信新技术方面的投资只占企业总投资的 20,而美国企业的这一比率高达 50。当时有专家估计,欧洲的企业要想赶上美国,就必须每年在新技术上投资 2000 亿美元。就目前情况看,美国“新经济”发展受挫,为欧洲跨国公司提供了赶上来的机会和条件。在现今的技术成就下,欧洲企业取得新进展比美国企业当初起步时相对容易,筹资也比当年方便,成本下降的空间也更大。有专家认为,欧洲跨国公司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利用现有的新技术,来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向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发起有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