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714.50KB ,
资源ID:351883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18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2课强化训练.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2课强化训练.doc

1、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1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青岛二中 2011-2012 学年度第四学段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2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3 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 6 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C.“一人治之

2、,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4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5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6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7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

3、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8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设置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使用高转筒车A B C D 9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10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

4、含答案)2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11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A分散性 B自给自足 C相对稳定性 D精耕细作12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13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

5、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14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15 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16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 45 倍,据十三世

6、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 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17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18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 “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

7、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19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该现象 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A B C D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320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 ”材料体现该水利

8、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21图 1 和图 2 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 1 到图 2 反映了 A铁农具的推广 B犁耕技术的改进 C畜牧业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形成22 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A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23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

9、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24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 、 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25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 ,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岳麓必修二第 1、2

10、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426.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 ,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

11、,反映 “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 (比如:瑞雪兆丰年。 )图一 仙鹤与松树 图二 喜鹊与梅花图三 花瓶与月季花 图四 大象与玉如意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5(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帝位,谴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其赋税()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摇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 又以中原田多荒芜,命省臣议,计口授田 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五十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 岳麓必修二第 1、2

12、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6 摘自 明史 食货志 材料三:国初兵荒之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晌匾乏。初命诸将屯兵于龙江等处,后设各卫所,创设屯田,以都司统摄 军事三分守城,七分屯种。 摘自 明会典 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 )从材料二、三中找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3 )应怎样评价朱元璋措施的作用?这些措施能否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弊端?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728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材料:材料一 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来也

13、;国之所宝,租税也。 ”材料二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四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 35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 6 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 24200 倍,

14、麦类则为 44200 倍。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农业历史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8(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91.【解析】分析图片信息,可了解到古代封建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广大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

15、手工业产品,所有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答案】C2.【解析】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战”与“农” 。 水利工程可能兼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多种用途,但一般首要的是灌溉和防洪。A 在当时并未普遍,D 指郡制、县制或郡县制。B、C 相比,C 的可能性更大。再说,都江堰和郑国渠主要用于排灌,前 214 年秦朝凿通灵渠的初衷,是军事需要。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的年代,各诸侯国都纷纷变法革新,图强,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提升实力。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混战不已。要想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这是各国大力兴修水利

16、的主要目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水利,才能发展小农经济,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故选 C。【答案】C3.【解析】考查春秋战时期的农业经济。从题干可知,铁制农具应用比较普遍,说明生产力的发展。A 项“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打破了这种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私有土地出现了,但 B 项现象还没有出现;D 项应是在封建社会确立后,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与题意不符;“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意为“一人”指一家农户的家长, “治之”指家长率领全家经营 100 亩田, “十人食之”指可供 10 人食用,与题干“直接”要求相符。【答案】C4.【解析】 “人善治”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亩益数盆、一岁而再

17、获”指的是增加产量,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 B【答案】B5.【解析】骨耜、石镰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耧车是汉代开始出现的播种工具,本题应选 D 项,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出现。【答案】D6.【解析】材料古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农民赋役负担沉重,被迫出卖农产品以缴纳沉重的赋税,且从“新丝、新谷”也说明农民仍然以务农为主,选择 C 项。【答案】C7.【解析】B 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地位的理解。土地和五谷的代表被上升到国家象征的高度,主要反映出当时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社会现实,所以选 B。A 项讲的重视祭祀,与题意不符,排除 A;C 项讲的是农业与土地的关系,而题目强调的是农业与土

18、地的重要性,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讲的是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等特点,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了唐代农业发展的有关知识点,结合教材所学,第项说法错误,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本题选 D 项。【答案】D9.【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古代农业的发展。ACD 三项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农具、地理原因,中外基本相同,只有 B 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答案】B岳麓必修二第 1、2 课强化训练(共 7 页,含答案)1010.【解析】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一定面积土地上,

19、采用较先进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经验、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小农经济本身的封闭性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得社会分工表现的不明显。据此本题 ABC 属于原因,D项说法错误。【答案】D11.【解析】民谚反映古代人民看重农业生产,轻视商业。ABCD 四个选项都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但与题意相符的只有 C 项。正是因为农业的相对稳定性,利于生活相对安定,使人民重农业而轻视商业。【答案】C1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农“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一生辛勤劳作 ,才能勉强维持生存。造成这种状

20、况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13.【解析】诗里提到麦作、稻作,只能作为稻麦都有栽种的佐证,不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排除 A。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也不足以说明轮种制,排除 B。诗人的描述多依据事实,虽有夸张,但不失其真实,因而可以作为历史讨论的佐证,排除 D。诗中确实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确实不足为据。所以正确选项为 C【答案】C14.【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ABCD 都能从俗语中反映,但题干有限制词:本质。因此,与题意相符的只有 C。【答案】C15.【解析】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

21、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本题 B 项符合这一特点。【答案】B16.【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的收获量比外国的要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源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答案】B17.【解析】考查分析理解、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通过生产工具的更新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从题干中“辕有越” 、 “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等,所述是曲辕犁。因此,答案为 D。【答案】D1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解体关键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释读能力。题干讲述崇阳县令张乖崖鞭笞买菜村民,并斥其懒惰。村民受鞭笞训斥是因为买菜不符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常态,故答案选 A。 从材料“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可以看出实际上是重农抑商的一种表现,而重农抑商政策的本质实际上是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而维护封建统治。故选 A。【答案】A19.【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吴郡(苏州)农民耕田不用牛,而用人力,不用牛的原因在于养牛成本太高、容易被盗、死病等。分析各选项,符合题意,第项“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在材料中未体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