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决胜 2009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成语题解题技巧点拨 一、明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能力层级为 D,着重考查运用。熟语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体现在对熟语的辨析使用专项上,而且在语音、字形及语言表达中均有涉及,因此,对熟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从读音、字形、结构、意义到使用。熟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使用熟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高考考查的熟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熟语应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考查形式主要有
2、熟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二、辨特征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二是意义上的整体性,即其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上去解释,如“不刊之论”就不能望文生义,解为“不能登载的言论” 。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诗文和历史故事,形式上以四字语为主,意义上多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言简意赅,最能体现熟语的结构上的稳固性和意义上的整体
3、性的基本特点。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谚语是完整的句子,形式也较成语灵活,容许某些改变。比如“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等。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表意在后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语言生动活泼,诙谐风趣。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或会意,或谐音。比如“纸糊的琵琶弹不得” “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 ”“老虎驾车谁赶(敢) ”等。
4、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以三字为主,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含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大多用于贬义。比如 “吃醋” “下课” “背黑锅” “出风头” “钻牛角尖” “打退堂鼓”等。 需注意的是,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目前尚无严格统一的界定,复习中在划分类别上不可过于钻牛角尖;还有一些词语、语句思想意识不健康,应剔除这些糟粕成分。 三、抓积累 语文学习天生需要积累,熟语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要像学习外语背词汇那样落实熟语的积累。因此必须端正态度,狠下苦功。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平时要在阅读中注意
5、积累词汇,注意词汇使用的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规范用法,有时即使是名家的文章作品也可能会有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盲从,要有分辨能力。 2、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在高三复习阶段应用一定的时间对熟语作集中复习,强化记忆。应当借助一些资料突击复习,比如熟语 600 例,易误成语例析,近义成语辨析等等,仔细分辨,保证效果。归类复习可以是按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归类复习,还可以按熟语使用中的误因归类复习,比如按望文生义、两用成语、色彩不清、对象不分、范围不当、特定对象等方面归类积累,各个击破。3、准备错题本,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作辑录,经常翻看,细加揣摩
6、,增强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使积累归于准确明晰。 4、手中应有成语词典一类的工具书,随时翻查记诵,比如要求自己每天记三条熟语,整个高三下来就可掌握一千多条熟语了,足可应付考试了。熟语的积累有些枯燥,要能持之以恒,要善于苦中作乐;只要是有心人,自然会收益多多。 四、重辨析 (一)辨误因(限于篇幅,仅以成语为例)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
7、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 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 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 1 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 “点” ,不是“标点” 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 2 中“首当其冲”不是 “首要的”之意, “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例
8、3 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 对簿公堂 大快人心 屡试不爽 久假不归 差强人意 万人空巷 光怪陆离 不刊之论 涣然冰释 空穴来风 空谷足音 善刀而藏 暴虎冯河 酒囊饭袋 有口皆碑 不足为训 不以为然 人面桃花 奇文共赏 城下之盟 穿云裂石 身无长物 细大不捐 间不容发 罪不容诛 大方之家等等 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
9、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 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 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 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例 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对例 4 中的“秦晋之好” ,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就会明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例 5“明日黄花”一词出自古典诗歌, “明日”当“第二天”讲,在诗中指重阳节。原
10、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就枯萎了。后比喻过了时的无应时作用的东西,或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此处“平均主义”本就无价值,更不是外物或报道,故用错。另外这个词常误作“昨日黄花” 。例 6 中“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例 7 中“ 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对。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 类似成语还有:目无全牛 守株待兔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巧言令色 倚马可待 破镜重圆 不可救药 望洋兴叹 胸有成竹 乐不思蜀 弹冠相庆 祸起萧墙 邯郸学步 风声鹤唳 水落石出 按部就班 苦心孤
11、诣 高谈阔论 不绝如缕 想入非非 短小精悍 淋漓尽致 左右逢源 信笔涂鸦 玲珑剔透 标新立异 登峰造极 如虎添翼等。 三、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例 8、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例 9、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 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例 10、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集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例 8 中“倾巢而出”原意是“ 整窝的鸟儿全出来” ;比喻敌
12、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的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 9 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把此词加于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之误。例 10“集腋成裘”比喻好东西积少成多,是褒义词;此例用以指 “小错误” 积少成多,是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 “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
13、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类似成语还有:洗心革面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始作俑者 粉墨登场 无独有偶 处心积虑 倾巢而出 弹冠相庆 官样文章 昼伏夜出 连篇累牍 师心自用 评头品足 一团和气 闪烁其词 叹为观止 目无全牛 集腋成裘 耳提面命 雨后春笋 危言危行 有口皆碑 殚精竭虑 蠢蠢欲动 凤毛麟角等等 四、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
14、焰很盛,权势很大” ,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例 11、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 12、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 13、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例 11 中 “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 各种花卉” 。例 12 中“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图书多,不能指金玉之类。例 13 中“巧夺天工 ”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类似的成语还有: 洗心革面 萍水相逢 明日黄
15、花 汗牛充栋 罄竹难书 擢发难数 豆蔻年华 行云流水 炙手可热 多事之秋 一挥而就 青梅竹马 脍炙人口 两小无猜 乱点鸳鸯 举案齐眉 比翼双飞 耳鬓厮磨 相敬如宾 夫娼妇随 江郎才尽 挥洒自如 倚马可待 呼之欲出 信手拈来 鸿篇巨制 勾画了了 烘云托月 韦编三绝 相濡以沫 纵横捭阖 含英咀华 破镜重圆 洛阳纸贵 日理万机等等 五、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 ,有的则用于对方(敬称) ,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例 14、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 15、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
16、后奏,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例 16、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 17、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 例 14 中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例 15“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例 16“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用反了。例 17 中“长命富贵” ,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类似的成语还有:雕虫小技 东涂西抹 贻笑大方 千
17、虑一得 绵薄之力 汗马功劳 敝帚自珍 鼎力相助 如坐春风 蓬荜生辉 门墙桃李 敬谢不敏 不情之请 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 信笔涂鸦 班门弄斧等; 六、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弊病。 例 18、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例 19、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 20、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例 18“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虽美却不能代表各种花卉。这是
18、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例 19“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毛病。例 20“坐享其成 ”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类似成语还有: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七手八脚 多事之秋 纵横捭阖 日理万机 义无返顾 丰功伟绩 从谏如流 无可非议 真知灼见 有口皆碑等 七、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
19、、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 21、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例 22、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 23、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例 24、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例 21 中 “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例 22 中“瓮中捉鳖” 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例 23、24 都是把不及物动词“发扬光大” “龙飞凤舞
20、”误作及物动词使用,使之带上宾语,造成了错误。 再比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 “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 “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 “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艺” “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 “逼得穷途末路” “当仁不让的责任” “同心同德地建设四化” “深思熟虑的建议”等。 八、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受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 25、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例 26、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
21、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例 25 中 “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 “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例 26 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 “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的苦衷” “一场南柯一梦” “显得相形见绌” “好象如芒在背”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目前的当务之急” “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津津乐道地说” “海内外闻名遐迩” “责无旁贷的责任” “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常
22、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的习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 例 27、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 B 球队望其项背。 例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句意为其他甲 B 球队都无法赶得上五牛队的雄厚财力,该成语使用违背常规,故错。 再如“善罢甘休” “同日而语” “一概而论” “无时无刻” “等闲视之” “等量齐观”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中。 。 十、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初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
23、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 例 28、领导者应该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 29、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例 28 中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事先”显然与 “出现之时”矛盾。例29 中 “有条不紊 ”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该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 , “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 “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等。 十
24、一、形近易误,音近易误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其意义及用法有细微差别,或者其适用范围有别,必须细加区别,才能准确判断。 例 30、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负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例 31、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例 32、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例 30 中应用 “不负众望” ,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 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是众人信服,后
25、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是把两个字形及读音均相近的成语弄混淆了。例 31“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此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例 32 中应用成语“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意思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则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两成语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 类似成语还有: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 目光如豆与鼠目寸光 不足为训与不足为戒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不可理喻与不可思议 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 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 故步自封与墨守成规
26、 侧目而视与刮目相看 义不容辞与责无旁贷 谈笑风生与谈笑自若 狼狈为奸与朋比为奸 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 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 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 含糊其词与闪烁其词 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 穿凿附会与牵强附会等。 (二)解方法 1、辨语义 对熟语尤其是成语的一些关键语素,必须准确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许多成语都有特定含义,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比如“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 ,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辨语源 2、辨色彩 不同的成语、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辨析
27、时应注意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当。比如“处心积虑”是“蓄谋已久”的意思,属贬义,用于为工厂费尽心血的厂领导身上显然不行,应用褒义的“殚精竭虑”才对。 3、辨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对象,熟语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熟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酒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4、辨范围 5、辨微殊 有些熟语由于读音、词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容易混淆,要注意辨别熟语的细微差
28、别。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 ,两个成语一字之差,且均有“听了使人震惊”之意,但细微差别在于:“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的话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而“骇人听闻”指“已经发生的坏事令人吃惊” 。 6、辨语境 有些成语有两用现象,或同时兼有两个不相同的意义,或褒贬色彩因意义有别而分别具备,若做题时凭习惯和感觉去评判,往往会令人大跌眼镜。如“左右逢源”既可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又可指处世圆滑,善于投机。再如“灯红酒绿”既有“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之意,又有“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之意。 7、辨语法功能 熟语的使用,还应注意熟语的语法功能,习惯用法,否则会造成搭配不当,或者重复累赘,或
29、者否定失当等等。比如“妄自菲薄自己” “漠不关心百姓疾苦” “出奇制胜敌人”“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 “逼得穷途末路” “当仁不让的责任”等,其中的成语充当的句子成分就不当。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的苦衷” “一场南柯一梦” “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目前的当务之急” “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津津乐道地说” “海内外闻名遐迩” “责无旁贷的责任” “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之中的成语隐含义就与句子语意重复了;再如“望其项背”“善罢甘休” “同日而语” “一概而论” “无时无刻” “等闲视之” “等量齐观” “”等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 五、精训练 任何语言能力的提高最终都离不开训练,所以提高熟语运用能力也必须通过系统而扎实的训练。在训练中积累,在训练中辨析,在训练中培养能力。熟语运用的训练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而熟语也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会准确地表现出它的所指义。因此,考前做一定量的熟语辨析题,有助于考生熟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当然,这种训练必须精练,必须讲实效,比如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强化训练,甚至不避重复,要通过训练,达到准确辨明误因,掌握使用规律的目的。而不要淹没在题海中。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