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31.50KB ,
资源ID:352677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267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3第2课——百家争鸣.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3第2课——百家争鸣.doc

1、岳麓版高三历史有效备考学生课业永春三中 朱 素 珍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纲内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原因、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自主研读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孟子荀子定位:儒家学派重要 思想: 学说、 论、人的修养和 观影响:唐以后孟子被当作经典, “亚圣”定位:儒家另一重要代表政治上:主张 天人关系:“

2、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荀子思想的特点:杂取百家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百家思想的 者,对 具有深远影响定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墨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其思想代表了下流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引;战国以后不被重视。思想 “ ”和“ ”“尚力”和提倡 道家(庄子)相对主义的“齐物论”“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人关系:人必须顺从自然法家(韩非)定位:法家的 思想 法、术、势理论,建立 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观韩非思想的历史地位 适应了建立 的中央集权政体需要成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诸子百家的历史影响 众多领域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极大影响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3、精神儒家孟子荀子名师导学一、历史背景1中国古代思想往往与政治经济的辨证关系。思想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综合反映,反过来又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阶级关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期。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2对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确立及发展的认识: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确立相应统治思想,作为施政的指导,并以此

4、规范人们和社会的行为。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一断于法”,强调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和统一,实行严刑峻法,强化阶级压迫和政治统治。西汉初期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且济之以道,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二、重点知识点拨重

5、点一 百家争鸣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利益 思想主张孟子 仁政 性善论 义利观儒家荀子 新兴地主 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礼法并施墨家 墨子 小生产者 兼爱 非攻尚力节用、节葬道家 庄子 没落奴隶主贵族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服从自然法家 韩非子 地主 法、术、势相结合 变法革新兵家 孙膑 地主 重视战争规律 利用和创造形势重视人的作用重点二 孔子与孟子、荀子政治思想主张的比较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阶级属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新兴的地主阶级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和王道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主张人性论 性近论 性善论 性恶论地位 至圣 亚圣 儒学

6、集大成者二、学法指导1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的关系。阅读与思考材料,联系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复杂尖锐,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知识分子按照自己的利益,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由此认识到“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并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对于政治建设的指导意义。2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在众多领域内形成的思想理论,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

7、大的推动作用。四、易混、易错点1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2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3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4注意区别以下几个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8、 庄子主张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人性论 孟子主张性善说 荀子主张性恶论对仁的理解 孔子爱有等差 墨子爱无等差考点扫描高考试题演练1(2009 年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解析】B 本题的关键词是“ 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 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 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 细 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 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 规范臣民的行为, 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2(2007 年上海高)历史学的基本要

9、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 仁政”,特别强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 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 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 贵的思想遗产。(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

10、上)【解析】材料中所引的孟子的“原话”应属于史料;而对这些史料的简单解释或归纳为史料解释;而最后一句是对史料历史作用或影响的分析,明 显属于历史评 价。答案.(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该考点的命题状况及趋势 。1题型、题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直接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异同,本课一些考点在不同年份不同试卷中以变换角度的方式反复考查过,试题直接考查教材内容。2从命题角度看,非选择题

11、的考查,不可能局限于文化,它一般以文化史切入,考查相关的政治、经济背景与社会影响。如 08 山东的家庭观念题。3从考试内容上看,儒家、道家、法家、理学、心学,以及明清反传统思想均有涉及,重点以思想家学说为题材进行命题,还考查了人性论的主张、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责任、传统家庭观念的变革及评价,既有课标和教材中的显性知识点,也有隐性知识点,并注重对史学方法与史学观点的考查。4.从考查的形式看,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各派思想的本义和精神。考查学生对材料全面、准确的解读能力,归纳和比较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5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思想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比较好操作,所

12、以 08 山东的家庭观念题考查了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念;09 山东儒家思想题考查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学术最新动态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积极:a.“仁” 、 “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b.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c.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d.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 、 “公民道德教育”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消极:作为封建统治思想,

13、对钳制人民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等,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总之,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儒家思想和文化,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继承其精髓,弘扬其优良,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模拟测试一、选择题 1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主要反映了法家 ( )A.主张重赏 B.主张赏罚分明 C.主张“法治” D.建议统治者笼络人心2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张“当举世大乱之时,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且极力推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是( )A. 孔子 B.孟子 C. 老子 D. 荀子3主张“明礼仪以化

14、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乎善也”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孟子 C. 韩非子 D. 荀子4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下列各项中, “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释家5 某文献中有这样的描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据此判断,该描述最可能出自( )A.道德经 B.墨子 C.韩非子 D. 庄子6某中学历史探课上,学生

15、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7在 2006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

16、体现了哪家思想 ( )A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佛教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二、综合题9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17、亩之田,勿 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2)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3)1976 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 381 斤,到 1978 年,全国农村还有 25 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地定量供应。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

18、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上述状况,党和政府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哪些认识?拓展延伸一、知识拓展1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3 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中国 西方时期 春秋战国 希腊文明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相对落后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由于土地贫瘠,农业相对落后政治 分封制逐渐崩溃,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上移,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雅典逐渐建立了直接民主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下移,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文化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法家思想尤为兴盛,强调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集体主义

19、的文化倾向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希腊文化的主流,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提倡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合理性,形成了个人主义的文化倾向2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以德治民”和今天的“以德治国”的异同点今天的“以德治国”是对历史上的“以德治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都具有民本思想,实施时都可以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两者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前者是在封建社会、甚至在近代社会仍有很大影响;后者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基本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为基本内容,形成上尊下卑的封建等级制度。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代表阶级利益、根本

20、目的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服务的。儒家的“德治”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治,而今天的“德治”是在肯定“法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3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和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民为贵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有重要作用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1.3.5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

21、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 社会的构建,有利于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4.韩非“法治”思想与现代社会“法治”的区别法家代表韩非的变法思想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备受推崇。韩非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的概念截然不同。现代的“法治”是根据人民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 )及其他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实质是专制主义。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了人民,完全

22、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现代“法治”是否定任何特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君权专制下的“法治” ,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总之,韩非提倡的“法治”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缺乏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二、阶段特征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其本质内容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表现在经济上,就是封建经济的发展;表现在政治上,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取得统治地位;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法家和儒家势力的兴盛。经济:井田制瓦解,

23、农耕经济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相对落后。政治:分封制逐渐崩溃,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上移,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法家思想尤为兴盛,强调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文化倾向。三 、 文 史 常 识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经、史、子集书籍 3450 种,79072 卷、36000 余册。“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 ,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

24、图书,故称“全书” 。 “经史子集”是 我 国 古 代 读 书 人 对 经 典 的 分 类 法 。“经 ”是 指 古 代 社 会 中 的 政 教 、 纲 常 伦 理 、 道 德 规 范 的 教 条 , 主 要 是 儒 家 的 典 籍 , 有 儒学 十 三 经 : 周 易 、 尚 书 、 周 礼 、 礼 记 、 仪 礼 、 诗 经 、 春 秋 左传 、 春 秋 公 羊 传 、 春 秋 谷 梁 传 、 论 语 、 孝 经 、 尔 雅 、 孟 子 。“史 ”是 各 种 体 裁 历 史 著 作 , 分 为 正 史 、 编 年 、 纪 事 本 末 、 别 史 杂 史 、 诏 令 奏 议 、 传 记 、史

25、 钞 、 载 记 、 时 令 、 地 理 、 职 官 、 政 书 、 目 录 、 史 评 十 五 类 。 “子 ”是 诸 子 百 家 及 释 道 宗 教 著 作 , 分 为 儒 家 、 兵 家 、 法 家 、 农 家 、 医 家 、 天 文 算 法 、术 数 、 艺 术 、 诸 录 、 杂 家 、 类 书 、 小 说 家 、 释 家 、 道 家 十 四 类 。 “集 ”是 收 历 代 作 家 一 人 或 多 人 的 散 文 、 骈 文 、 诗 、 词 、 散 曲 等 的 集 子 和 文 学 评 论 、 戏曲 等 著 作 , 分 为 楚 辞 、 别 集 、 诗 文 评 、 诗 词 五 类 。孟子

26、是儒家四书之一,它在儒家典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共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 ;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 、 “王道” ,主张德治。在孟子一书中,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并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参考答案自主研读答案:奠基人 仁政 性善 义利 礼法并施 集大成 中国哲学 兼爱 非攻 节用节葬 集大成者 君主专制 变法革新 统一

27、 模拟测试答案解析:1选 C 本题考查对法家思想的认识。材料主要体现法家对“法”和“ 刑”的重视,而 A、B、D则体现了较为宽松的政策。2. 选 B 由材料可知,这位历史人物主张“性善论”。3选 D 考查学生对材料全面、准确的解 读能力。引文中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 “隆礼重法”这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特征。4选 C 考查学生归纳和比较所学史实的能力。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法家。5选 D 出自庄子列御寇意思是:有技巧的人 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吃饱了四处闲逛,就像没有被固定的小船,能随意漂流。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6选 B 此题考查准确把握诸子的主张,要懂得知识的迁移。7选 C 材料体现了儒家的道德品格。8选 D 考查学生归纳和比较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9(1)治国思想:仁政。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方案:民生主义。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 严重缺乏。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决策: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4)民生问题至关重要;从古代到近代都没有能力解决,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步找到解决之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