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慧 15901021462第四讲 基本化学物质例题精讲例 1、 A例 2、 (1)激烈燃烧,大量放热,生成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进入容器内大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1/5 (2 )反方;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占据装置内的一部分气体体积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3)1/5 ; 4P+5O2Error!2P2O5(4)装置气密性要好;药品要过量例 3、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例 4、 (1)负;正 (2)木条燃烧更旺;助燃性 (3)2:1 (4)氧气比氢气溶解性更强例 5、 (1)ABE (2)吸附不溶性的杂质 (3)CaCl 2; C例 6、 (1)2KMnO 4Error!K2Mn
2、O4+MnO2+O2 (2) A(3)用手握住大试管,导管口冒气泡,松手后道关口形成稳定的水柱;试管口的橡皮塞没塞紧 (4 ) (5)水倒吸(或大试管破裂) (6)在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Cl 2例 7、 A例 8、 B例 9、 (1)3Fe+2O 2Error!Fe3O4 (2)气态 (3)沸点,有,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例 10、 (1)酒精灯 (2) c (3)AD ;BC (4)e; 补画的装置左短右长(5)B ;用热水浸泡(或手握)青霉素瓶一会儿;阵痛活塞略向左移动,冷却(或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例 11、 (1)隔绝氧气(或清楚可燃物) (
3、2 )(或 )例 12、 AB 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C 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 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 烧杯中的液体被吸入烧瓶中,形成喷泉F 瓶内小气球胀大G 产生白色沉淀A:无明显现象 B:产生白色沉淀例 13、 C例 14、 A B 应为 YXZ C 应为 XYZ D 应为若化合价相同则 ZYX例 15、 A 2Al3H2 MgH254 6 24 2x 2x/18 y 2y/24x-2x/18=y-2y/24解得 x : y = 33:22例 16、 (1)导电 (2)Fe 2O3+3COError!2Fe+3CO2; 与潮湿的空气接触(3 ) FeSO 4 和 H
4、2SO4(或 FeSO4 和 CuSO4;或 FeSO4、CuSO 4 和 H2SO4)刘慧 15901021462Fe+H2SO4=FeSO4+H2 Zn例 17、 D例 18、 (1)铝;Fe 2O3、Al 2O3 (2)Fe 2O3+3COError!2Fe+3CO2 水 (3)铜、铁、硫酸锌例 19、 (1) (2)2CO+4H 2Error!CH3OCH3+H2 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做还原剂) (3 ) 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 不需要。因为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直到反应完成后玻璃管内物质冷却,所以不会引起倒吸 偏小;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是因为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气体在走的水蒸气而偏小;
5、13.8%例 20、 D例 21、 A例 22、 (1)C (2) 维生素 钙 (3) +4 (4)CH 4PbO 2例 23、 (1)abc (2)太阳光 b 煤 (3)abc (4)吸附和过滤杂质课后创新培养练习 1、 C练习 2、 B练习 3、 (1)试管; 排水 (2)bc (3)红色固体变黑; Fe2O3+3COError!2Fe+3CO2; Ca(OH)2+CO2=CaCO3+H 2O练习 4、 (1)糖类 水果和蔬菜 (2)1:12 三 酸练习 5、 (1)A (2) ABC (3)Fe 3O4+4COError!3Fe+4CO2;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4)3; 2Al+3C
6、uSO4 =3Cu+Al2(SO4)3 (5)Cu+H2SO4+H2O2=CuSO4+2H2O练习 6、 B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B 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试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 CO 2+H2O=H2CO3 显酸性的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无明显现象 红色小花变成紫色学案学案 1、 D学案 2、 D学案 3、 (1)先下后上;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当玻璃罩的容积较大时,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下沉,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灭(2)先上后下;因为当玻璃罩的容积较小,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要高许多,而二氧化碳气体密度与温度有关,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下沉,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灭。学案 4、 (1 ); 或; CaCO3+2HCl=CaCl2+2H2O+CO2(2);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碳酸或氢氧化钠【进行实验】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是正确的【反思与交流】否; 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2Na 2O2+2CO2=O2+2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