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5 ,大小:537KB ,
资源ID:353283      下载积分:1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3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讲义(所知依5)-大方广资讯股份有限公司.ppt)为本站会员(ga****84)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讲义(所知依5)-大方广资讯股份有限公司.ppt

1、抉擇賴耶為染淨依,總標煩惱雜染非賴耶不成業雜染非賴耶不成生雜染非賴耶不成世間清淨非賴耶不成出世清淨非賴耶不成結成賴耶別釋轉依非賴耶不成,196,生雜染非賴耶不成,約生位辨約死位辨,約非等引地辨,約等引地解,結生相續不成,執受根身不成,識與名色互依不成,識食不成,結生心種子不成,染善心種不成,出世心異熟不成,197,丁、生雜染非賴耶不成一、約生位辨、約非等引地辨、結生相續不成(一),云何為生雜染不成?結相續時不相應故。若有於此非等引地沒已生時,依中有位意起染汙意識結生相續,此染汙意識於中有中滅,於母胎中,識、羯羅藍更相和合。若即意識與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識於母胎中有意識轉。若爾,即應有二意識於

2、母胎中同時而轉。又即與彼和合之識是意識性,不應道理,依染汙故,時無斷故,意識所緣不可得故。,198,等引:即三摩呬多,離開昏沉掉舉,平等持心,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相續緣慮同一所緣境,即得定了通於有心定、無心定非等引地是散亂心,即欲界結相續:中有有情去執取父精母血,得一個新的果報,199,於母胎中,識、羯羅藍更相和合。若即意識與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識於母胎中有意識轉。若爾,即應有二意識於母胎中同時而轉。,?識,羯羅藍,即父精母血和合體,名是心法,此時的識,唯應是第六識,色是生理組織,此時眼、耳、鼻、舌、身根都未發育,無所依根,所以還沒有前五識,200,又即與彼和合之識是意識性,不應道理,依

3、染汙故,時無斷故,意識所緣不可得故。,依染汙故:結生相續的識一定依中有的染汙意識而起;一般第六識或依染汙、或依清淨、或依非染非淨(無記)而起時無斷故:結生相續的識是恆相續無間斷的;第六識則有間斷睡眠、悶絕、得無想定、生無想天、入滅盡定意識所緣不可得故:第六識生起時,要自種子(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第七識作根),201,、結生相續不成(二),設和合識即是意識,為此和合意識即是一切種子識?為依止此識所生餘意識是一切種子識?若此和合識是一切種子識,即是阿賴耶識,汝以異名立為意識。若能依止識是一切種子識,是則所依因識非一切種子識,能依果識是一切種子識,不應道理。是故成就此和合識非是意識,但

4、是異熟識,是一切種子識。,202,、執受根身不成,復次,結生相續已,若離異熟識,執受色根亦不可得。其餘諸識各別依故,不堅住故,是諸色根不應離識。執受:執持身體,令生覺受;若離了識的執受,色根便要爛壞,203,、識與名色互依不成,若離異熟識,識與名色更互相依,譬如蘆束相依而轉,此亦不成。,識,名(精神活動),色(生理組織),阿含經:識緣名色,展轉相依,而得生長。,204,、識食不成,若離異熟識,已生有情,識食不成。何以故?以六識中隨取一識,於三界中已生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205,四種食:,雜阿含經卷15: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謂一、麤摶食;二、細觸食;三

5、、意思食;四、識食。(CBETA, T02, no. 99, p. 101, c26-28)麤摶食,即段食細觸食,即悅意觸食意思食,即希望識食,即阿賴耶識的攝受,206,、約等引地解、結生心種子不成,若從此沒,於等引地正受生時,由非等引染汙意識結生相續。此非等引染汙之心,彼地所攝,離異熟識,餘種子體定不可得。,207,阿賴耶識中的定心種因為修習禪定的不動業力所熏習,有得果報的力量,208,、染善心種不成,復次,生無色界,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染汙善心應無種子,染汙善心應無依持。染汙善心:定地是善心,但是未曾對治煩惱,此善心中有癡、愛、見、慢一起活動一類小乘學者主張色身可以與心互為依持。生無色界無

6、有色身,這一念意識就失去能生他的種子因緣;助他生起的增上緣依持,209,末那阿賴耶識(種子識),無色界中有情唯有四蘊:受、想、行、識因為沒有眼、耳、鼻、舌、身根,所以沒有前五識他的第六識由自種而生:因緣,即種子第六識要依止阿賴耶識,還要依末那作根:增上緣,即依持心在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所緣境上活動:所緣緣也是第一念滅去,第二念生起:等無間緣,凡夫禪,210,、出世心異熟不成,又即於彼若出世心正現在前,餘世間心皆滅盡故,爾時便應滅離彼趣。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即應二趣悉皆滅離。此出世識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趣,亦不應以無所有處為所依趣,亦非涅槃為所依

7、趣。,211,在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位,末那阿賴耶識(種子識),於三種定中修四念處觀,聖道相應時,無漏慧現觀真如此一念心超越世間,若不承認阿賴耶識,即應入於涅槃,聖道禪,212,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即應二趣悉皆滅離。此出世識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趣,亦不應以無所有處為所依趣,亦非涅槃為所依趣。,非想非非想處:三界中最高深的禪定。因為定力深,想心所取相昧略,名為非想;然還有取相心的活動,名為非非想。經論中說為微微心這樣的心不能作聖道的依止處;因為聖道慧觀要明利心才有斷惑證真的能力,213,二、約死位辨,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賴耶識,皆不

8、得成。是故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者,此生雜染亦不得成。,214,戊、世間清淨非賴耶不成,云何世間清淨不成?謂未離欲纏貪、未得色纏心者,即以欲纏善心為離欲纏貪故勤修加行。此欲纏加行心,與色纏心不俱生滅故,非彼所熏,為彼種子不應道理。又色纏心過去多生,餘心間隔,不應為今定心種子。唯無有故。是故成就色纏定心一切種子異熟果識,展轉傳來為今因緣;加行善心為增上緣。如是一切離欲地中,如應當知。如是世間清淨,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理不得成。,215,阿賴耶識,欲界有情未離欲愛,為離欲纏(欲煩惱),而以欲纏善心為勤修加行,因為數數熏習的緣故,定心種子力量增上,而令制心一處的境界現前,216,末那阿賴耶識,末那,定心

9、現起,修不動業力令定心種子有力量現行 ,217,出世清淨非賴耶不成,約出世心辨聞熏習非賴耶不成辨聞熏習因所依品類體性與作業約滅定識辨正辨滅定識非賴耶不成附論色心無間生為種不成,218,己、出世清淨非賴耶不成一、約出世心辨、聞熏習非賴耶不成,云何出世清淨不成?謂世尊說:依他言音及內各別如理作意,由此為因正見得生。此他言音、如理作意,為熏耳識?為熏意識?為兩俱熏?若於彼法如理思惟,爾時耳識且不得起;意識亦為種種散動餘識所間。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為種子能生後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又此如理作意相應是世間心,彼正見相應是出世心,曾未有時俱生俱滅,是故此心非彼

10、所熏。既不被熏,為彼種子,不應道理。是故出世清淨,若離一切種子異熟果識,亦不得成。此中聞熏習攝受彼種子不相應故。,219,末那阿賴耶識,末那阿賴耶識,末那阿賴耶識,220,阿賴耶識,為斷如是阿賴耶故,恭敬攝耳,住求解心,法隨法行 ,正見得生,聞熏習種子如理作意作種子正見種子成熟,221,、辨聞熏、因,復次,云何一切種子異熟果識為雜染因,復為出世能對治彼淨心種子?又出世心昔未曾習,故彼熏習決定應無,既無熏習從何種生?是故應答:從最清淨法界等流正聞熏習種子所生。,222,最清淨法界等流正聞熏習,最清淨法界:佛所證得、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的清淨境界。是佛親證等流:平等的一類。佛所開示的佛語佛親證的境界

11、,但,與最清淨法界是同一類正聞熏習:佛弟子學習佛法時,教授的一方沒有教錯,學習的一方沒有聽錯;於學習中,在阿賴耶識栽培了出世清淨法的種子,223,、所依,此聞熏習,為是阿賴耶識自性?為非阿賴耶識自性?若是阿賴耶識自性,云何是彼對治種子?若非阿賴耶識自性,此聞熏習種子所依云何可見?乃至證得諸佛菩提,此聞熏習隨在一種所依轉處,寄在異熟識中,與彼和合俱轉,猶如水乳;然非阿賴耶識,是彼對治種子性故。阿賴耶識自性:未轉依前的雜染性格,224,、品類,此中依下品熏習成中品熏習,依中品熏習成上品熏習,依聞思修多分修作得相應故。,225,、體性與作用(1),又此正聞熏習種子下、中、上品,應知亦是法身種子。與阿

12、賴耶識相違,非阿賴耶識所攝,是出世間最清淨法界等流性故,雖是世間而是出世心種子性。又出世心雖未生時,已能對治諸煩惱纏,已能對治諸嶮(險)惡趣,已作一切所有惡業朽壞對治,又能隨順逢事一切諸佛菩薩。雖是世間,應知初修業菩薩所得亦法身攝。聲聞、獨覺所得,唯解脫身攝。,226,、體性與作用(2),又此熏習非阿賴耶識,是法身、解脫身攝。如如熏習,下、中、上品次第漸增,如是如是異熟果識次第漸減,即轉所依。既一切種所依轉已,即異熟果識及一切種子無種子而轉,一切種永斷。此即轉識成智,227,、體性與作用(3),復次,云何猶如水乳?非阿賴耶識與阿賴耶識同處俱轉,而阿賴耶識一切種盡,非阿賴耶識一切種增?譬如於水鵝

13、所飲乳。又如世間得離欲時,非等引地熏習漸減,其等引地熏習漸增而得轉依。非阿賴耶識,即正聞熏習種子世間得離欲,即修禪定成功,228,二、約滅定識辨、正辦滅定識非賴耶不成,又入滅定識不離身,聖所說故。此中異熟識應成不離身,非為治此滅定生故。三果以上、成就非非想處定,長時修行,以止息想,滅去非恆行心、心所滅盡定,又名滅定、滅受想定;此處指滅第六識因為識活動時,一定有觸、作意、受、想、思五個遍行心所;滅遍行心所,識就不活動了遍行:一切心、一切地、一切性、一切時;一起一切起瑜伽師地論卷1:又彼諸法同一所緣、非一行相、俱有相應一一而轉。,229,又非出定此識復生。由異熟識既間斷已,離結相續無重生故。阿賴耶

14、識的特性:去後來先作主公,230,又若有執以意識故滅定有心,此心不成:定不應成故;所緣行相不可得故;應有善根相應過故,不善無記不應理故;應有想受現行過故;觸可得故,於三摩地有功能故,應有唯滅想過失故;應有其思、信等善根現行過故;拔彼能依令離所依不應理故,有譬喻故,如非遍行此不有故。,231,滅盡定三果以上的聖人,已經得非想非非想處定,他依止息想,滅去第六識、第七識,入滅盡定,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232,定不應成故;(一),因為滅盡定是無心定,執著還有第六識,就是有心定五無心位:睡眠悶絕得無想定生無想天入滅盡定,233,所緣行相不可得故; (二),心的活動一定有四緣

15、:因緣所緣緣增上緣等無間緣入滅盡定時,第六識滅去,當然也沒有第六識的所緣境;既無所緣境,顯然沒有第六識生起,234,應有善根相應過故,不善、無記不應理故(三),因為滅盡定是聖人的定,若執有第六識在活動,一定是與善心所一起活動;聖人的心不會有不善心所,也不會行無記業善根: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235,應有想、受現行過故; (四),既然有善心所,一定有五遍行的想心所、受心所,定心中的所緣境,心王+觸、作意、受、想、思,+ 別境定心所,+十一個善心所,236,觸可得故, (五)於三摩地有功能故,應有唯滅想過失故;,既然有五遍行中的想、受二心所,一定有觸心所可得

16、(五遍行是一起一切起)。因為要有觸(根、境、識三和合),才有覺受此定名為滅受想定,那麼,就只能說是滅想定了這是不合道理的,因為五遍行滅其一,餘四一起滅,237,應有其思、信等善根現行過故; (六),既然有觸、受心所,一定有遍行中的思心所那麼,一定有信、慚、愧等十一善心所現行,238,拔彼能依令離所依不應理故;有譬喻故,如非遍行此不有故。 (七),部派中的譬喻師說:入滅盡定時,只有第六識獨存,而是滅去與第六識俱行的心所有法,也能名為滅盡定論主於是說,拔去能依的心所令離所依的心王是不合道理的。因為心王與心所是存則俱存,亡則俱亡的譬喻:入第四禪捨入出息,人一樣能生存論主說:入出息沒有了人仍能生存;但

17、入出息不是遍行法;若是遍行心所滅去心王亦滅,239,結成,又此定中由意識故執有心者,此心是善、不善、無記皆不得成,故不應理。意識現行的時候,不是善就是不善,或者是無記心;所以有此三性現行,表示有意識的活動;都不可以名為無心定無記有四種:威儀、工巧、變化、異熟此無記,唯是意識相應無記性,不是異熟無記性,240,、附論色心無間生為種不成,若復有執色心無間生是諸法種子,此不得成,如前已說。又從無色、無想天沒,滅定等出,不應道理。又阿羅漢後心不成,唯可容有等無間緣。阿含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壽命盡時,前一念滅,後一念不生,241,庚、結成賴耶,如是若離一切種子異熟果識,雜染清

18、淨皆不得成,是故成就如前所說相阿賴耶識,決定是有。,242,所知依是一切所認識的自己與境界的依止處,即阿賴耶識。每一個有情都有自己的阿賴耶識,一方面收藏自所作業種,一方面又顯現果報給我們受。因為阿賴耶識,所以我們能夠流轉生死,也因為阿賴耶識,我們在佛法中努力栽培,就能夠成佛。分兩大節:一、從聖教中安立阿賴耶識二、在理論上成立阿賴耶識,243,從理論上成立阿賴耶識,安立阿賴耶相擇抉賴耶為染淨依成立賴耶差別辨賴耶是無覆性,244,抉擇賴耶為染淨依,總標煩惱雜染非賴耶不成業雜染非賴耶不成生雜染非賴耶不成世間清淨非賴耶不成出世清淨非賴耶不成結成賴耶別釋轉依非賴耶不成,245,辛、別釋轉依非賴耶不成,此

19、中三頌:菩薩於淨心,遠離於五識,無餘心轉依,云何汝當作?若對治轉依,非斷故不成,果因無差別,於永斷成過。無種或無體,若許為轉依,無彼二無故,轉依不應理。,246,轉依,無分別智起時,轉去雜染分,轉得清淨分;究竟道時,阿賴耶識轉識成智,名轉依識:虛妄分別智:無上菩提轉第六識妙觀察智轉第七識平等性智轉第八識大圓鏡智轉前五識成所作智,247,菩薩於淨心,遠離於五識,無餘心轉依,云何汝當作?,淨心:聖道的無漏智菩薩於定心中修四念處觀,初得無生法忍時,此時定中前五識不活動若不承認有阿賴耶識,第六識此時已是無漏清淨慧,轉識成智這件事怎麼安排呢?因為大乘菩薩得初歡喜地以後,還要經過二地乃至十地的修道位,成究竟道時才成佛。若不承認阿賴耶識,十地是怎麼安排的呢?,248,若對治轉依,非斷故不成,果因無差別,於永斷成過。,若初歡喜地所得的出世間對治識就名為轉依,但此時修道所斷的煩惱障、所知障還沒有究竟清淨以最初得的聖道智慧繼續修行,到成佛時轉識成智,才得究竟佛果初地是成佛的因,十地滿心是成佛的果,若說二者沒有差別,對於佛果永斷二障就有過失若是聲聞乘,最初得初果,還要於修道位繼續修行,證得阿羅漢位才圓滿。,249,無種或無體,若許為轉依,無彼二無故,轉依不應理。,無種:無雜染種子;通過聞、思、修的學習,斷除去雜染種子無體:轉變阿賴耶識雜染藏的體性,使成為清淨無垢識的體性這二者合起來名為轉依,25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