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的特点?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变为独立生活;心理现象开始发生;本身的软弱性和发展的巨大可能性。、乳儿的特点?从机体发展上说,从吃奶到断奶,他逐步学会吃普通食物,这无论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都有重大意义;从躺卧状态,完全没有随意动作过渡到学会用于操纵物体和直立行走等随意动作;从完全不能说话过渡到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来跟成人进行最初步的言语交际。、儿童言语的培养样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多给儿童以言语交际的机会;积极发展儿童的言语,在儿童已有的词汇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丰富儿童的言语;利用言语交际,不断丰富儿童的知识;对儿童言语中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加以讪笑,不要故意重复他的错误和缺点,而要给予正确的
2、示范;多多鼓励儿童说话,积极而机巧地回答儿童的发问。、行走动作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使动作具有灵活性;可以扩大儿童知识的范围,是他们不但能主动的接触物体,还能从各方面来认识物体;为空间知觉为初步的思维活动的形成提供了准备条件;为有目的的活动最初的游戏活动准备条件;发展儿童的独立性。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跟从事这些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之所以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和游戏本身的性质以及它在幼儿身心发展上的作用分
3、不开的:第一,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首先,游戏跟劳动不同,劳动要求生产物质财富,而游戏并不生产什么;其次,游戏也跟学习不同,学习虽然也不创造什么财富,它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一种社会义务,而游戏不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因此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的活动。第二,游戏是促使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首先,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次,在游戏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再次,在游戏中也可以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儿童的品质个性。影响高中生产生自治需求的因素?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家教环境;心理成熟水平。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
4、厚的兴趣,喜欢把各种具体事物实综合若干系统的总原则,热衷于哲学探讨;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某个性色彩;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由于外交界环境的变化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因素?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影响到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和消极程度;第二是认识水平,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及成熟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特点的青少年往往具有更适当、更稳定的自我概念;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其影响是同方向的;第四是成功及失败经验
5、的积累,这也是影响自我概念性质的一个因素。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第三,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第一章 绪论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2.年龄特征
6、的研究3年龄特征: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及标志:诞生于 19 世纪后半期。1882 年儿童心理的出版,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活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5儿童心理学的演变: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 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 1882 年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即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
7、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6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国化在四个层次上的突破: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修改和创立概念与理论;改变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7生态化运动:是指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条件下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其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8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或心理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9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第一阶段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两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从两岁到四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8、是:获得主动感,克服羞耻感;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四岁到七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七岁到十二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十二到十八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从二十五岁到五十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从五十岁直至死亡。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10A
9、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各种心理现象是行为的组成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观的刺激反应来论证,其中包括作为高级心理活动的思维。环境决定论 1.否定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华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及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最后,华生认为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B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首
10、先,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其次,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1.育婴箱的作用 2.行为矫正 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C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及其过程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社会化的目标: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11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1.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
11、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有教学决定的。2.根据上述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3.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展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
12、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控制和预测。1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特殊性、教育性和生态化原则。20 世纪 80 年代后,在西方心理学界开始出现了心理学的生态学运动,即强调在自然与社会的真实生态环境中重视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14传统的四类型说: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弱型抑郁质 、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 、强而不灵活粘液质 、强而灵活型多血质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巴斯的活动特
13、性说:情绪性婴儿,活动性婴儿,社交性婴儿,冲动型婴儿。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抑制型和非抑制型。15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密切,婴儿能很好的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忧虑。16分离焦虑:随着婴儿与母亲情感联结的进一步建立,婴儿也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焦虑分离焦虑,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17情绪的社会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景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
14、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18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19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从出生到三个月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三到六个月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六个月到两岁 。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两岁以后 。20婴儿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21脑电波的变化: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第一次是在五到六岁,表现为枕叶 波与 波斗争最为激烈, 波逐渐
15、超过 波;第二次出现在十三岁到十四岁,表现为除额叶外,整个皮质中 波与 波的斗争基本结束, 波基本上被 波所代替。22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霍尔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做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经历的一种方式。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
16、变现。引起游戏的三中欲望是: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型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当代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时不常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埃里克森则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认为游戏是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2.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3.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
17、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中国的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23词汇的发展:词汇数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的扩大,积极词汇的增长。24记忆容量的增加: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5自传式记忆:是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26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的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27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28幼儿思维的特点:思维的具体
18、形象性是主要特点,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29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从轻信别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30延缓满足:未得到更大利益而学习等待,放弃眼前报酬。幼儿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是等待。32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工具性侵犯: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如财务或权利 ,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非侵犯性目的的手段。敌意性侵犯:以人为定向,旨在伤害他人身体、感情和自尊 ,如报复、支配等。影响因素:
19、取决于他所生活的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放任型父母的影响;家庭的情绪氛围;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控制: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33亲社会行为: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捐助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31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阶段顺序 命名 基本特征第一级水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前习俗水平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服从与惩罚定向天真的利己主义有外在要求判断道德标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准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第二级水平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习俗水平主要满足社会期望“还孩子”的
20、定向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标准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遵从权威,避免受到谴责第三级水平第五阶段第六阶段后习俗水平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以自觉守约、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34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感受,即理解性别。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35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经过直接经验的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
21、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36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首先,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其次,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儿童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最后,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早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儿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儿童发展社会交往的技能,提高社会认知的水平,培养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而且有
22、助于儿童掌握各种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各种良好的品德。37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可逆性、贯穿性。38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胎儿期、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遗传素质假说;生物学假说设;心理与环境假设;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39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正:避免可能造成胎儿损伤的因素,在胎儿期就应保证母亲的营养和健康以使胎儿;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学习的帮助,使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40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
23、体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41角色采择技能: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42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4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44青少年成人感与幼稚并存不平衡性的表现: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型,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45早期自我概念与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的区别:一是自我概念更加抽象,二是自我概念更
24、加具有整体性和组织性;三是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46情绪的特点:情绪表现的两极性 1.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心境的变化 第一,持续性环节第二,统一性环节反抗心理47消极心境的表现:烦恼突然增多,孤独,压抑。48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产生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青少年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青少年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独立意识是青少年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反抗心理的表现:第一反抗期出现于两到四岁,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重叠。主要是身体方面的反抗,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第二个反抗期出现于青春期。这时的反抗是主要针对于某些心里内容的。青少年反抗行为易出现的情况:独立意识受到阻碍;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当成人强迫青少年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青少年反抗方式的表现: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反抗的迁移性。49成瘾行为:吸烟成瘾;游戏成瘾;网络成瘾。50内部失调:焦虑和抑郁;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自杀倾向。51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家庭因素,同伴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