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5 ,大小:416KB ,
资源ID:353907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39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整理]-.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整理]-.doc

1、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

2、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时:1.5 课时。重点

3、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导入新课: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

4、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教学过程(一)“神农”的传说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投影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火耕”“耜耕”“铁犁牛耕”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注意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牛耕;汉代,牛耕普及。2、分析古代耕作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影响。教师可以然后引出设问: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

5、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三)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1、介绍泰半之赋和徭役的含义2、投影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分析石壕吏,使学生感受古代农民所承受的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劳役。3、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情况所带来的影响。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导因。(四)贫者无立锥之地1、投影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

6、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2、投影资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以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严峻,无数小农破产。虽然许多开明政治家都着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未成功。(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中国水利建设成绩卓越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补充大禹、都江堰等图片资料。2、引导学生归纳水利建设发展的表现有哪些?3、综合分析中国古代农业

7、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教后感:本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学生并不是很熟悉。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授课的重点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学生

8、的兴趣,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

9、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时:2 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

10、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导入新课: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关于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知识有哪些?例如,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讲授新课: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一、田庄手工业首先使学生明白本部分内容总体上是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介绍四民月令的基本内容,得出结论: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11、。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并打出自给自足的含义。然后结合教材中几个实例(如牛郎织女),理解庄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其处于辅助性地位,是副业。二、“工官”制度1、原因:汉武帝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的行业。2、含义:政府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商办。3、生产状况:产品归官家和皇家私用的物品;生产技术水平高、规模大;政府征调各类匠户服徭役。4、历史影响: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

12、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场手工业。5、匠籍制度: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三、织女的劳绩(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2、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3、汉代:花色品种多,有起绒锦,丝织品出口到地中

13、海地区。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大,收取的民间纺织品多。5、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6、明代:出现雇工和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打出相关的中国纺织品图片。同时可适当增加古诗词中的史料,如诗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等一些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史料情景,使学生认识蚕桑丝织技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四、攻金之工1、 青铜冶铸业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小件铜器;商周时代,青铜器达到很高造诣,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养方尊;秦代出现青铜镞,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防锈膜。2、 冶铁炼钢春秋晚期,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炼铁;中国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14、大体与之同期;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使用煤炭做燃料;杜诗发明水排。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有关青铜器、冶炼厂、铁器等有关实物和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情景的再现;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内容,认识到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五、夺得千峰翠色来(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1、 远古陶艺黑陶、彩陶2、 由陶器到制瓷早期的瓷器是釉陶,即原始青瓷,商周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高超的制瓷技术打出各朝代的瓷器,尤其是青瓷和白瓷。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提高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瓷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有

15、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景德镇或当地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及瓷窑建设史,撰写一篇考察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及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思考问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解题关键:与世界手工业发展相比较。思路引领:从部门与分工、技术、规模、经营形态、分布、地位等角度即从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3、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4、技术不断进步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教后感: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16、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太少,如果不了解基本史实,谈何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教学中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应的预期效果。我欣喜地看到,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初步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发挥了应有的引导作用。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教学目标:

17、(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8、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教学课时:1 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导入新课: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

19、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一、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本子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四民月令中内容,使学生明白在乡村中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对于“古代商人的活动”这部分内容,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如唐代估客乐、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等,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整理出古代商人的活动。在讲明清时期的会馆和商帮时,可以适当提及电视正在热播的乔家大院,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市”的发展本子目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代“市”的发展。需要按照教材顺序整理出从秦代到明清“市”的发展过程。在讲述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

20、受到古代“市”的繁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三、商人重利轻离别这一子目主要讲到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古代商运,以及客商的风险三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现有文字和图片资料,如贾客行、琵琶行,以及庄居野行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商人的奔波、艰苦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与商人生活相关名著,如施耐庵水浒传、冯梦龙三言二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商业都会的崛起主要介绍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介绍从战国到清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

21、“清盛世滋生图”,向学生介绍清代苏州城的商业繁荣情况。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南北朝:建康、山阴交州等著名的商业都市。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如卞京,可以介绍清明上河图。5、明清时期:南方富庶,如苏州。教后感: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

22、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

23、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课时:1 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导入新课:据说

24、在明朝中后期著名的丝织业城市苏州附近有一个水乡小镇叫盛泽镇,那时你一走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进这镇子,听到的全是织绸机的响声,镇上一座石桥上还刻有这样一幅对联: “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晴天时本无浪,可织机声音之大就好象翻起千尺波浪似的,风把巨大的织机声送向远方。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丝织业生产繁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繁忙的景象?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极大发展,促进了对产品的需求。于是许多手工业者门纷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先

25、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一、重农抑商1、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2、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结合教材以及“学习思考”,简单介绍即可。3、历史影响虽然开始时,一度促进农业发展,但是这一措施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最后补充一道历史材料题,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最为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

26、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室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清代税关对商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倾,或数百倾。 李文治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请回答:(

27、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雍正帝提倡重本抑末政策。他认为,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动。(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28、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具体政策。在讲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注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三、工商业的管理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然后介绍从秦代开始的各朝具体措施,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人接触。政府

29、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材料二 清政府利用 “十三行 ”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这是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意识。闭关锁国反映出统治集团极力防范域外新事物的传入,防范民众视野的开拓,实际上暴露出虚弱和无能,它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四、禁奢侈重点阐明两点:一

30、、“禁奢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原因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史。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了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所以在讲授中需要学生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抗日战争爆

31、发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动;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

32、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教师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 课时。重点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远远超过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

33、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导入新课:以黄梅戏天仙配音乐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会逐渐瓦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可引导学生回忆专题一农业和田庄手工业的内容,理解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然后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如资本主义芽出现。可以找一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材料。但是需要指出此时,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的经过鸦片战争回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34、、关税协定等内容),指出,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和中国土布土纱无法与之竞争,最终,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二鸦引导学生回忆二鸦后不平等条约,指出外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自然经济解体进一步加快。3、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让学生看书,找出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表现: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归纳指出本子目之间内在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本主义

35、的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原因: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外商企业刺激C、洋务运动诱导D、资本主义萌芽介绍“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2、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3、地区:沿海地区(设问):为什么会分布于沿海地区呢?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4、产生途径:5、代表性企业:可以打出一些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兴趣。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A、外国入侵,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B、“实业救国”和“设

36、厂自救”的浪潮;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概况:同时通过幻灯片打出于张謇、周学熙以及荣氏兄弟相关的资料,加深学生的认识。(3)近代民族企业的特点:打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和与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相关的资料,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自然和社会(或地理、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1、分布地区和部门不平衡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小教后感: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本节课与传统历史课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基本不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和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由学生自由发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7、。让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的、主动的和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求知的欲望与激情也被激发起来了;让学生学习了用心去感知历史,而不是单单用脑去记历史,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历史走出课本、走向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通过本次活动探究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困惑和展望:一是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学的惯性,部分学生参与度远远不够;二是我们尚未从真正意识上摆脱主控课堂的行为方式,教学仍是在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模式框架中套行;三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情况没有能够真正在课堂上清晰地反馈出来;四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8、”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在课上尚无法清晰地判断。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等史实。理解民国初年出现兴办实业潮的主客观因素、币制改革的影响和导致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因素。认识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出现的原因,学会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从分析“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学会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的这两项改革举措。学会运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待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的原因,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全面了解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民族工业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