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1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演变情况及其基本态势演变:秦朝皇帝制度(背景、情况、特点)和三公九卿制度(职责、秦朝中央管制的特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元朝:中书省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朝:军机处态势: 君权不断强化,宰相权力逐渐削弱,直至废除2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其基本态势演变: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体制;元朝行省制度态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控制地方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1)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大一统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推行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
2、的进步。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民族融和和对外交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繁荣。有利于国家组织力量抗击自然灾害。(2)消极:中央集权影响下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秦末农民起义)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中央集权制度造成地方对中央的日益依赖,地方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行有效的管理。君主专制之下决策的随意性、独断性,难免导致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导致官吏唯上是从,因循守旧;君主专制的盛行导致官僚结构膨胀,产生官僚主义,贪污之风盛行;在思
3、想文化加强控制;导致统治的黑暗、人民处境的恶化等方面。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秦朝时期正式确立、西汉时期日益巩固、隋唐时期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继续加强、明清时期发展到顶点并走向衰落。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1)国共关系发展历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关系:合作。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打到列强,推翻北洋军阀发动统治。孙中山新三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
4、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影响: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使中国革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关系:由对抗逐渐走向合作。原因:1927 年开始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残酷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实行反革命恐怖政策,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扩大侵华。到 1935 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影响:中国无产阶级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使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中共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5、长征到达陕北后开始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关系:国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原因:1937 年 7 月日本全面侵华,企图灭亡中国。影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1949):关系:再对抗。原因:美、蒋勾结,挑起全面内战。影响:中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人民 22 年的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政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2)影响二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二者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国际上主要对华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变化。(3)结论: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战
6、则两伤5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洪仁玕:资政新篇提出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早期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康梁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和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提出新三民主义,开展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一届人大召开;三大政治制度(创立、破坏、健全和完善)6现代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初期新姿态(背景、外交政策、主要活动及其影响)20 世纪 70 年代新局面(背景、表现)新时期以来新调整、新成就(背景、政策、主要活动)7西方民主政治制度(1)英国与德国君主立宪制
7、比较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资本主义发展产物;都以法律形式确立;都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不同点:君主权力英国君主不掌握实权,统而不治。德国掌握最高权力,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首相英国选举产生,多数党的领袖,对议会负责,掌握立法和行政大权。德国由皇帝任命,不对议会负责。议会英国政治中心掌握国家大权,限制王权。德国拥有制定法律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比较项目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 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由议会选举产生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国家元首权力 掌握国家实权 掌握国家实权(行政权)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政府首脑
8、与议会关系 政府首相不对议会负责 对议会负责政府首脑的产生 由皇帝任命 议会选举产生国家权力中心 皇帝和首相 议会(3)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英国议会制君主制的主要特征: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的混合物。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议会的权力以内阁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君主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力,统率三军。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英国 美国担任者 国王 总统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国家元首权力 统而不治 掌握行政大权担任者 首相 总统政府首脑产生方式 选举,下院多数党领袖 间接选举议会权力 行政
9、权、立法权 立法权产生 首相提名 总统任命,国会同意内阁 权力及与议会关系控制下院立法程序,对议会负责不对议会负责(4)代议制的基本特点: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由选举产生的议会行使国家权力;议会是国家权力核心,关键是掌握了立法权;一般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基本实行政党政治的形式,自由竞争,民主选举,由多数党执政。(5)代议制的作用: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得欧洲的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制度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8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曲折到社会主义
10、道路的新探索。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9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1)民族解放运动:北美、中国和印度(2)第三世界兴起:政治1955 年万隆会议、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及其发展、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济石油输出国组织、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10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欧洲中心格局(近代以来到二战) ;美苏两极格局(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格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必修二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1)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基础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经济(1949-1
11、956年) 以私有制为主;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第二次: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三次: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核心内容
12、: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197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3)建国后工业经济管理模式变化19491956年: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19561978年;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1978年后:改变高度集中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
13、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4)建国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9491956:由公有制为主导,私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9561978,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978 年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3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时间 推动因素 发展表现 对中国影响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殖民扩张西欧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商品贸易品种、数量、贸易范围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始在沿海扩张;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拓展17、18 世纪英法荷的殖民扩张;西欧国家的重商主义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三角航程)荷兰侵略台湾鸦片
14、走私开始初步形成工业革命阶段工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在全球抢夺原料,拓展市场;工业革命使得欧美资产阶级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强化他们征服力量;蒸汽机车和轮船改变了交通条件。以英国为代表,在全球范围抢夺原料和市场政治: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人民斗争经济:卷入资世界市场、经济成分发生变化、开始经济近代化思想:新思想萌发社会习俗:近代化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帝国主义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交通工具;通讯手段;运河开凿;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垄断组织的对世界进行瓜分贸易商品、贸易总额、国际分工政治: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掀起救亡运动。经济:帝国主义控制经济
15、命脉,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二战后初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两大阵营不仅商品资本流通,而且技政治: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加强民主法进一步发展二战以后特别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峙,美苏建立自身的经济体系。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到信息化时代;两级格局解体,国际局势缓和;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地区和全球联系加强;交通信息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术、信息和管理也逐步全球化;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世贸组织的建立使得全球贸易有了统一的运行规则;制建设,建立更加民主的政治体制。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外
16、交:调整政策;积极加入亚太和世贸,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在联合国和地区国际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4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表现: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发展资金。由此开创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农业实行了集体农庄。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广泛采取强制性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排除商品、市场、价值规律作用;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形成了独立于资本主义以外的经济体系。评价:积极、消极经验:坚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从国情出发,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寻找到一条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加强
17、对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以五年计划作为周期,比较科学;为确保重点工程的建设,可以适当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教训: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造成了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也使得经济失去了活力,并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导致了苏联的解体。(2)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目的;内容: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农业生产。1933 年通过农业调整法 ,1933 年 6 月,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运用政府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实质新政是在维
18、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做出的政策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恢复,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影响:对危机、对美国社会矛盾、对美国人民生活、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 新政对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1)政府职能和总统权力;(2)关注民生,社会保障;(3)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制定经济发展的宏观性计划,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调节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手段和思想。5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普遍发展,冲击英国的地位一战后
19、,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英美争夺世界经济控制权二战后,美国执掌资本主义世界领导权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6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全球化发展过程战后初期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美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区域集团化开始出现(欧共体) 区大规模发展 全球化潮流苏为首的社会主义体系 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过渡(2)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成为全球化的有
20、力的推动者;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成为全球化的政治前提;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疏通了商品、资本流动的渠道;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成为全球化的促进因素。(3)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恶化,面临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技术水平落后以及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压力和调整。发达国家凭借全球性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频繁的战争和核武器试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策:倡导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
21、济新秩序。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总之,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4)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挑战及其出路。机遇: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挑战: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技术水平落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遭到严重挑战出路: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中谋求发展。(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方面,不利方面,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7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必修三1儒家思想(1)发展线索: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成为蔚然大宗、秦朝时期遭到打击、西汉时期逐渐恢复并成为占
22、统治地位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继承,重新焕发了生机、戊戌变法时期利用孔子权威宣传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彻底批判,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文革”时期对儒家思想彻底否定、新时期以来批判继承儒家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比较相同点:从背景上看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都是面临高度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从内容上看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从影响上看,都对两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影响。不同点:从背景上看: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法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比较充分,已经进入
23、工场手工业时期,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尚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两国资产阶级力量不同: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迫切需要推翻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出现。两国思想解放前提不同: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中国封建思想一直严密控制人民。从内容上看:就批判对象看:中国主要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而法国是反对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从思想涉及的方面看:中国涉及到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法国主要是政治方面。从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看,中国没有传统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法国则对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政治构想。从影响看:中国没有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框架,而法国不仅为本国资产
24、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对北美、亚洲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性质看:明清时期的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启蒙性,但仍然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而法国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3)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价值民本思想、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与邻为善、注重礼仪、注重教育和教化、注重气节和品德修养、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调祖国统一与中央集权。2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过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康梁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
25、 毛泽东; 邓小平3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南方谈话4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与发展时 政 热 点一、科技创新1时政热点:神五、神六,嫦娥一号,大飞机计划等2涉及知识:(1)四大发明及西传 (2)传统科技发展的原因(政治安定高度统一;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外交往等) (3)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科技未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高度强化,缺少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使得手工业难以充分发展,失去了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物质基础、动力和机制;思想上:封建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制异端思想;外交
26、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与西方的联系;教育上:科举制度下主要学习儒家的四书五经,科技没有应有地位) (4)西学东渐 (5)詹天佑 (6)两弹一星 (7)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8)袁隆平二、2009 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周年热点一热点背景时期 时间 社会背景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影响古代希腊时期前 5世纪政治: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民主政治。经济:奴隶制经济繁荣,尤其是工商业发达(多海多山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反对对自然敬畏和原始宗教崇拜,提倡人是万物尺度,人是平等的,注重人生幸福和伦理道德,提倡知德合一成为人文主义的起源,促进了希腊民主政治和工商业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416
27、世纪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工商业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开始成长,要求确立统治地位。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说,提倡现世享受、幸福、物质、追求财富、提倡冒险;反对等级观念,提倡自由平等;反对蒙昧,提倡理性和科学明确反对基督神学,解放了人们思想,冲破了教会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和新航路开辟创造条件;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时期1718 世纪经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冲破封建束缚。政治: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要求推翻封建社会建立自己主权。自然科学:牛顿等科学成就使得人们社会和自然一样有规律的,可以战胜自然。法国伏尔泰、孟
28、德斯鸠、卢梭、(高潮阶段) 、德国康德(进一步发展)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提倡理性,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提倡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权力制衡等不仅反对神学,更强调反对世俗的封建专制制度;不仅打击了神学和专制权威,同时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政权和国家构建模式;不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加具有政治革命色彩。改革开放、告台湾同胞书、中美建交 30 周年:(1)2009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2008 年 12 月 18 日上午,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总结了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取得的举
29、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009 年 1 月 1 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0 周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 周年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
30、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3)2009 年 1 月 1 日是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0 周年。2009 年 1 月 1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 30 周年。胡锦涛在贺电中说,30 年前,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布什在贺电中说,1 日,我们纪念 30 年前美中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我们两国政府作出的这一决定超越了双方在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深刻差异,跨越了似乎难以逾越的鸿沟。二考试说明1中国古代史:
31、宋元: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940 周年) 。2中国近现代史:(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期:1839 年 6 月,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170 周年) 。1859 年冬,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50 周年)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0 周年)。(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91932 年,南方涌现十几块革命根据地(80 周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9 年 1 月,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60 周年) 。4 月,
32、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覆灭(60 周年) 。(5)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60 周年) ,会议的特点是广泛的代表性,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的内容有:决定成立新中国;通过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性质)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首都、国旗和代国歌。1949 年 10 月1 日,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国际) (60 周年) 。(6)探索时期:19591961 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原因是“左”倾错误、自然灾害和苏联断援。(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
33、行特殊优惠政策(30 周年) ,以实际行动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30 周年)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79 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30 周年) ,实现了海峡两岸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30 周年) ,打破了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0 周年) ,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1999 年,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安全返回(10 周年) 。3世界近现代史:(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4、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320 周年) 。1789 年,华盛顿当选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220 周年) 。1799 年 11 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推翻督政府的统治(210 周年)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 周年) ,对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3)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9 年,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0 周年) 。(4)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1989 年,在澳大利亚倡议下,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 周年) 。1999
35、 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轰炸(10 周年) ,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三、三农问题1时政热点:十七大报告2涉及知识:(1)古代农业政策(耕作方式、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特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基本特点) (2)党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19501952 年) (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见前面)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背景、试行地区、情况、性质、作用)四、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1时政热点:2相关知识:(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关于“仁”的学说:孔子:仁 孟子:仁政 荀子:仁义、王道 程颐、程颢:仁与万物俱生,有仁就有义理智信 朱熹:仁义理智是道德准则,是天理的反映(2)古代儒
36、家思想家关于“民本”的思想孔子:“为政以德” , “节用而爱人” ,使得百姓“足食” ,国家“足兵” ,取得“民信” 。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为重要,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了“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水亦覆舟”董仲舒:主张仁政,改变了西汉时期的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为主”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3)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中关于“仁”和“民本”思想,对于
37、建立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董仲舒:中央集权和三纲五常宋明时期:理学中提高自我修养、注重品德,自我调节,和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4)唐太宗“存百姓”思想,均田制、轻徭薄赋(5)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要求按照年龄和人口平均分配土地。(6)近代关于民生思想的论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7)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问题:建国前的土地政策、建国以后的婚姻法和社会习俗、19491953 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31956 年一化三改造、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着眼
38、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新时期中的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在 20 世纪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状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21 世纪前 20 年全面实现小康。(8)世界历史上有关社会福利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相关措施: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福利国家的概念;发展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二战后到六七十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实质;目的)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0)科技发展对于民生的改变和提高: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大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五、依法治国、建立民主法制国家1时政热点:十七大报告2涉及知识:(1)古代中国法家思想和罗
39、马法律(2)近代欧美法制(3)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洪仁玕:资政新篇提出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早期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康梁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和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提出新三民主义,开展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一届人大召开;三大政治制度(创立、破坏、健全和完善)六、科学发展、又好又快1时政热点:20072008 年中国股市和物价问题2涉及知识:(1)建国初经济发展 (2)八大经验 (3)1958 年教训,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等问题(4)新时期国家经济宏观调控
40、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5)罗斯福新政七、大国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世界历史主要阶段的划分:1416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1718 世纪: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英国、法国、北美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9 世纪初70 年代: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美国内战、俄国 1861 年改革,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战到二战期间:二战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展。两极格
41、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美 国 史 复 习 线 索第一阶段:1718 世纪:开始诞生一、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主持制定美国 1787 年宪法、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开创美国民主政治,拒绝接受王位,维护民主制度二、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 年宪法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州与小州、蓄奴州与自由州的妥协;邦联制局限谢司起义,使得统治集团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性。2、内容:三权分立制(国会、总统、联邦法院的产生和各自权力) 、联邦制(中央和地方关系) 、共和制3、评价:民主性:确立了共和政体;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局限性:种
42、族歧视: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作用:巩固了国家政权。修正第二阶段:19 世纪初19 世纪 70 年代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二、 对外侵略: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望厦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日本:1853 年打开日本的大门三、对外争霸:在亚洲:追随英法四、文化: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第三阶段:19 世纪 70 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是 19 世纪晚期 20 世纪初,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主要成就:爱迪生、莱特兄弟二、对外侵略:中国: 1900 年八国联
43、军侵华战争第四阶段:一战后到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并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一、经济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背景: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颓势,人民不满,要求改革。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内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作用:二、文化: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第五阶段:二战后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二战后后初期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取得霸权地位,70 年代后地位下降。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一、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阶段: 二战后到 70 年代初,经济稳定发
44、展(黄金时期) 70 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出现滞胀 80 年代逐渐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90 年代,经济呈现繁荣景象;2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支柱。3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独占鳌头,控制西欧和日本。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二、政治与外交发展确立了以美苏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政策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2推行称霸全球得政策(巩固其霸主地位):在欧洲实行“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德国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以遏制苏联。)在亚洲发动两
45、次局部战争: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敌视的态度。3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4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第六阶段、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一、经济1 “新经济”出现,持续增长2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引领全球化浪潮。企图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控制其他国家二、政治1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出现了一超多强格局,企图建立单极世界。2表现: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如绕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轰炸。 (借口“人权高于主
46、权”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三、文化:互联网、知识经济中美关系发展:19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末:美国追随英法侵华。19 世纪末,美国有独立侵华政策,加剧侵华。20 世纪初到 30 年代,与日本在华进行争夺。19451949:独霸中国。新中国建立到 20世纪 70 年代初:敌视新生中国,中美对峙。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建交。20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美合作、竞争、制约。英 国 史 复 习 线 索第一阶段:1416 世纪一、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从西班牙、葡萄牙等获得了原始资本。二、与西班牙争霸:1588 年打败无敌舰队第二阶段:1718 世纪中期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47、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确立1 权利法案2内阁制确立二、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1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海上殖民活动2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三、对外侵略:北美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四、科学文化: 牛顿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早期启蒙思想:霍布斯和洛克第三阶段:18 世纪中后期19 世纪 70 年代: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一、经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二、政治: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1864 年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三、对外侵略与争霸:1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资本输出。2争霸:与法国之间:参加反
48、法同盟,争夺欧洲的霸权;与拿破仑的战争;法国支持美国反对英国; 与俄国之间:18541856 年克里米亚战争四、科学文化:1831 年,法拉第用试验验证了电磁感应现象。19 世纪中期,达尔文物种起源 ,确立了进化论,提出了生物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原理。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 30 年代,浪漫主义作家拜伦唐璜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9 世纪 30 年代后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20 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苹果车第四阶段:19 世纪 70 年代 二战:国际地位开始下降,工业垄断地位丧失、经济地位动摇、殖民体系动摇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了凯恩斯主义对中国:参加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五阶段:二战后:国际地位降低,追随美国一、经济: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及欧洲共同体的成立,20 世纪 70 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二、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三、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所在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力量。四、中国:香港中英关系发展:19 世纪中期,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率先打开中国大门。19 世纪末,随着美德等国强有力竞争,英国在华地位有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