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7 ,大小:353.50KB ,
资源ID:354440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444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台湾忧郁与自我伤害防治手册.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台湾忧郁与自我伤害防治手册.doc

1、策劃與委託機關:教育部執行單位:國立成功大學總 編 輯:柯慧貞執行主編:廖聆岑編輯人員:周鉦翔、林旻沛、李昆樺、林聰仁、吳詠葳、邱思華、盧永欽、陳姿曄、馬湘婷、廖婉如審 閱:陳信昭、郭敏慧、陳秀蓉、馬莉莉目次頁碼 目次003 第一章 認識憂鬱009 第二章 常見的自殺迷思012 第三章 自殺的原因為何?017 第四章 自殺該怎麼預防?有那些有效的自殺防治策略?017 第一節 校園自殺的三級預防模式介紹019 第二節 第一級預防020 第三節 第二級預防027 第四節 第三級預防 039 第五節 政策澄清附錄042 自殺防治緊急聯絡電話/24 小時直撥專線043 各地區精神醫療責任醫院044 各

2、地區生命線044 各地區張老師045 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046 其他自殺防治機構046 參考文獻資料第一章 認識憂鬱Q1:什麼是憂鬱症狀?A:憂鬱是一種情緒狀態,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高低的起伏;一生當中很多人曾出現過憂鬱的情緒;像是遭遇到失落、挫折時,常可能會覺得憂鬱。所以,憂鬱情緒是人們常經歷到的正常、適應反應。但是,若憂鬱情緒的出現時間過強、過長,且干擾到一個人正常的功能(如學業、人際、生活照顧等等)表現,則可能是一種較值得關心與協助的症狀反應。通常憂鬱的症狀,包含五大層面,分別是情緒、動機、思考、動作、生理等層面。會有以下的特徵:比起一個人一般的情況, (1)在情緒方面,有更強、更多的憂鬱

3、的情緒;(2)在動機方面,會變得對事情失去興趣、喜樂;(3)在思考方面,自尊會變低,變得容易自貶;經常對事情有過度、過多的自責或罪惡感;甚至出現自殺想法;做決定變得很困難或無法專心;(4)在動作方面,行動變得激躁或遲緩;(5)在生理方面,會出現體重減輕增加、胃口減低增加、失眠過度睡眠、疲倦無力等現象。Q2:有憂鬱症狀得了憂鬱症嗎?A:憂鬱症狀憂鬱症。導致上述憂鬱症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外在壓力事件外,許多生理與心理的因素都可能導致憂鬱症狀。但是,若要診斷為憂鬱症,需經精神醫學專業判斷,根據精神疾病診斷系統,評估所出現憂鬱症狀的嚴重性與出現時間長短,並排除由於生理因素或服用藥物所引發的憂鬱症狀以及

4、其他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分裂症、雙極症(即考慮是否曾有躁症或輕躁症發作)的可能性之後才能下此診斷。 憂鬱症雖是一種疾病,但多數可以在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專業的協助以及其他諮商與輔導相關資源的整合運用下,恢復正常生活功能。要注意的是, 憂鬱症個案會出現憂鬱症狀;但有憂鬱症狀的人卻不一定是憂鬱症 。Q3:什麼是憂鬱症?A: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於 1994 年出版的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之系統,當以下 9 項憂鬱症狀之中出現 5 項或 5 項以上,且至少持續兩個禮拜,而且這些症狀是原先所沒有的現象,同時(1)憂鬱的情緒或(2)對事情失去興趣、喜樂此兩項症狀至少應有其中之一,便符合憂鬱發作

5、的診斷。在診斷憂鬱症時,要特別小心排除由於生理因素或服用藥物所引發的憂鬱以及排除其他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分裂症、雙極症的可能性之後才能下此診斷。且要注意:若症狀明確由於一種一般性醫學狀況、或心情不一致之妄想或幻覺所造成(如癌症患者的疲累或因妄想食物被下毒而不吃造成體重下降) ,則勿包含在內。九項憂鬱症狀包括:1. 憂鬱心情,幾乎整天都有,幾乎每日都有,可由主觀報告(如感覺悲傷或空虛)或由他人觀察(如看來含淚欲哭)而顯示。注意:在兒童及青少年可為易怒的心情2. 在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其興趣或喜樂都顯著減少,幾乎整天都會,幾乎每日都有(可由主觀報告或由他人觀察而顯示)3. 非處於節食而

6、明顯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如:一個月內體重變化量超過 5%) ;或幾乎每天都食慾減少或增加。注意:在兒童,幾乎無法增加預期應增加的體重即應考慮4. 幾乎每日失眠或嗜睡5. 幾乎每日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可由他人觀察得到,而非僅主觀感受不安定感或拖滯感)6. 幾乎每日疲累或失去活力7. 幾乎每日有無價值感,或過份或不合宜的罪惡感(可達妄想程度) (並非只是對生病的自責或罪惡感)8. 幾乎每日思考能力或專注能力減退、或無決斷力(由主觀陳述或經由他人觀察而顯示)9. 反覆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自己即將死去) 、重覆出現無特別計畫的自殺意念、有過自殺嘗試或已有實行自殺的特別計畫Q4:哪些生理因素可能導致

7、憂鬱症狀?A:在臨床上,腦部受傷、腦炎、腦中風、腦瘤,或一些腦部病變如:癲癇、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漢汀頓症等,有時候也會引發類似憂鬱症的症狀。其他一些內分泌失調或內外科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氏症(血中腎上腺皮質類固醇過量) 、癌症、紅斑性狼瘡,也可能會引發憂鬱症狀。因此在診斷是否為憂鬱症時,都要小心排除這些生理疾病的可能性,以免延誤治療時機。若是生理疾病引起的憂鬱症狀,需先主要處理生理問題。Q5:哪些藥物可能導致憂鬱症狀?A: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如降血壓藥物、心臟用藥,或是類固醇,也會引起憂鬱症狀的副作用。此外,酒精以及某些毒品如:安非他命、古柯鹼、鴉片、鎮靜劑、幻覺劑、搖頭

8、丸等,在使用過後或是出現戒斷症狀時,也會出現憂鬱的症狀。因此,在判斷學生是否為憂鬱症時,也需小心排除學生是否有濫用酒精或藥物的情形。若是藥物引起的憂鬱症狀,需先處理服用藥物上的問題。Q6:憂鬱症的形成是單一因素嗎?A:許多研究顯示憂鬱症是由多元因素所導致的,包括早期家庭與性格脆弱因素、生物性脆弱因素、社會心理壓力、認知偏差、情緒調節不佳以及腦功能調節的異常等,每個個案的發病原因,幾乎都是上述的因素彼此交互作用的影響有關。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因素都是可能罹患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若上述因素越多,負面影響越嚴重,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越高,反之,如果個人性格樂觀健康,擁有良好因應壓力的方法,情緒調節能力也佳

9、,這些正向因素也可能是保護因子,可以降低一個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Q7:憂鬱症可能與大腦功能異常有關?A:腦影像學的研究已指出,有些憂鬱症患者的腦前額葉與邊緣系統之功能較差,尤其是在基底核、殼狀核與尾核三個部位,且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失去了平衡。臨床研究已發現憂鬱症患者可能是因為遺傳基因與後天壓力的影響,使腦內之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等神經傳導物質功能減少或失調,進而影響大腦功能所致。因此,憂鬱症患者會有情緒低落或暴躁、吃不下、睡不著、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而藥物治療主要是藉調節上述所提到的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之功能,以降低憂鬱症狀。換句話說,憂鬱症亦

10、是一種疾病,就像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一樣可能有其特殊的體質因素及遺傳傾向,只是症狀主要以內疚、失眠、憂鬱、自殺念頭等來表現。Q8:憂鬱症可能跟家庭功能有關?A:以下的說明是提及罹患憂鬱症的危險因素之一,即過去研究發現,有些人從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視或虐待,或是家庭凝聚力低、衝突較多而激烈,父母管教不一致等家庭因素可能使一個人在成長過程,形成較脆弱的性格特性,而較容易在壓力下產生憂鬱症狀。而當憂鬱青少年將自己孤立在家庭成員之外,其易怒及干擾行為等症狀,也會使家庭生活品質降低。同時,當憂鬱青少年從家庭生活中退縮,斷然拒絕父母的關心,使父母感到挫折後也變得生氣、多批評,同時也讓青少年感到更加生氣

11、、愧疚和憂鬱,於是彼此責備與敵意的循環便開始啟動,難以打破,進而使憂鬱加劇。相反的,倘若家庭成員彼此支持較多、營造開放正向與合作分享的家庭氣氛,有助於降低憂鬱症發生的機率。Q9:憂鬱症常和性格有關?A:以下資料提醒的是有下列性格,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的危險因子之一,有許多研究探討性格與憂鬱的關係,發現具有某些性格特質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較高。美國賓州大學精神科貝克博士(A. T. Beck;引自柯慧貞,2002)發現有兩種性格特徵的個體,可能容易有較高的憂鬱傾向:自主型性格與依賴型性格。1.自主型性格傾向高的人,成就需求高,做事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且非常在意犯錯或失敗;因此,容易在表

12、現不佳或不如人時,覺得無法達到期望與標準,而出現自卑感與罪惡感。2.依賴型性格傾向高的人,人際需求高,十分重視人際關係,比較依賴、需要他人的陪伴、喜歡及讚許;時常擔心被拒絕且過度敏感,渴望得到關懷、保護、讚許,不容易表達對別人的憤怒等;因此,容易因為不被喜歡、被拒絕或分手而感到不安與沮喪。Q10:悲觀的人比較容易患憂鬱症?A:研究發現具有負向思考內容與推論方式,或較僵化、單一自我價值觀的人,對於未來容易感到悲觀,而且傾向把目前生活的情境解釋成挫折,因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較高。而當一個人憂鬱發作時,也會再把事情看得更加負面。Q11:壓力大,容易產生憂鬱症?A:憂鬱症容易在重大失落事件(如離婚、配偶

13、過世)發生後伴隨而來的負面生活壓力而產生。研究指出在憂鬱發作前的一個月,個體可能經歷較多的壓力事件;但是,只有約20-50%經歷過重大壓力事件的人,會出現憂鬱的症狀。因此,壓力事件雖然是引發憂鬱症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每一個人在遭遇壓力事件後都會罹患憂鬱症;而是如果一個人具有憂鬱的危險因子,如在遺傳、生理體質、性格、思考方式、因應技巧等方面有了較負面的特性,比較容易在壓力的事件下產生較大的壓力反應,因而引發憂鬱症。Q12:人際關係不好較容易產生憂鬱症?A:美國克勒門(G. L. Klerman;引自謝碧玲,2002)及其同事曾指出有四種主要人際問題可能會導致憂鬱症,包括:傷慟或哀傷反應、人際衝突

14、、角色轉換以及人際缺陷。人際取向心理治療專家認為只要能夠協助個案有效因應目前所面臨的四種問題中至少一項,就能夠減輕憂鬱所帶來的困擾。1. 傷慟或哀傷反應指的是心中還沒有平復的傷慟。傷慟或哀傷是人類正常的情緒表現之一,然而對一個失去親人的人而言,如果遲遲無法平復,又或者持續太久,甚至出現了病態的身心反應,都會造成個案身心適應上的困擾。例如:小華因母親過世,傷心長達半年,甚至開始出現憂鬱反應。2. 人際衝突指的是經常性的與日常生活中需要接觸的人起衝突或爭執。人際關係的層面廣泛,除了家庭中的家人、夫妻、親子、親戚關係外,另外就是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好比老闆、下屬或同事,也有可能是生活中的朋友互動,當然

15、也可能是社團中所認識的人際網絡。例如:老趙因為常受到同事排擠與上司不當的剝削,造成其排斥上班工作,甚至因而產生心情低落、胃口差的反應。3. 角色轉換指的是從原來的社會或職業角色轉換到另一新角色的適應困難,包括生命中各種發展與轉變,像是社會新鮮人。角色轉換大致可以從三種類別所帶來的衝突來探討:(1)生命階段中的重大轉變,比方說升學、結婚、離婚、生子或是小孩長大離開家庭所帶來的衝擊,例如大一新鮮人若無法適應大學生活,便可能會對自己出現負面的評價,進而出現心情低落的情形。(2)工作方面的重大轉變,比如說求職、升遷、轉換跑道或被降級、懲處,甚至被解雇,例如被解雇的老章,龐大的經濟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16、開始出現失眠、胃口差的生理反應,也出現了心情低落的情形。(3)意外性事件或生命中不可預料的變化所帶來的重大衝擊,例如在意外中受傷以致嚴重傷殘。4. 人際缺陷指的是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或是與人互動的技巧上有困難。有些人在人際關係上較為孤立,也可能社交技巧比較不足。由於這類人常缺少社交技巧或者有著長期、持續的人際困擾,通常他們的問題也比較難以處理。Q13:上述因素是同時發生的,還是個別出現才會導致憂鬱症的 產生呢?A:若從生理、心理與社會整體的角度來說,根據壓力 -特異質的假說觀點(Stress- Diathesis Model) ,憂鬱症發生的潛在因素,包括體質和個人特質 ,也就是上述所提到的一些

17、因素,像是性格、壓力因應習慣、大腦或基因影響等潛在特異質;加上如果外在環境存在著誘發疾病的壓力事件,如:環境壓力、家庭或人際衝突等壓力事件,這時比較有可能出現憂鬱症。以上兩者是彼此互相影響並環環相扣,甚至有的特異質會衍生出其他的特異質與壓力,進而使原來的特異質功能更差,壓力事件也更多。舉例來說,一個經常被憂鬱情緒與失眠等憂鬱症狀所苦的女孩子,其人際關係比較疏離;倘若剛好遇到升學壓力事件,個人無法有效因應,而朋友可以提供的協助也有限,便可能使其憂鬱症狀加重,甚至更退縮封閉,而落入更負面的循環中。因此,憂鬱症的發生原因可能是多元的,同時包含生理、心理及外在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Q14:憂鬱症要如何

18、治療?A:根據臨床研究,憂鬱症治療最有效的方法不外乎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與治療兩種。藥物治療主要是藉由藥物調整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進而減緩憂鬱症狀。精神科醫師會根據病患的個別差異來選擇藥物進行治療,不同的憂鬱症病患,根據當下的症狀表現與生理狀態以及病程發展,其藥物治療的選擇便可能有很大的差別。而在心理諮商與治療方面,常用的包括:認知行為心理治療(CBT) 、人際關係心理治療(IPT) 、辨證式行為治療法(DBT) 、家族治療、領悟取向心理治療與團體心理治療六種,經過研究證實都具有不錯的療效。根據文獻回顧分析指出,對較嚴重的憂鬱症(尤其是合併妄想或幻覺等精神病症狀) ,通常將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

19、合併使用,可以藉由藥物先快速有效調整病患的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進而降低症狀的嚴重度,然後再進行心理治療,協助病患接受自己的病情,並經由改變憂鬱的負向想法與壓力因應與人際互動技巧,協助其調適個人情緒與因應其周遭壓力環境,進而協助病患達到生理、心理與社會整體的改變,以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而對於不併有精神病症狀或非雙極症鬱期發作的個案,尤其是大多數輕度或中度嚴重的憂鬱症患者或學生常見的併有憂鬱情緒的適應障礙,可以在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幫助下,學習正面思考、情緒調節及壓力因應等策略,以改善憂鬱程度。Q15:為什麼要重視憂鬱症的防治?它會造成什麼影響?A:憂鬱症不但會造成我們情緒上的低落與痛苦,還可能會

20、影響到課業、人際、日常生活等方面;較嚴重的甚至衍生出自我傷害或自殺的問題。過去的研究調查顯示,自殺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五十至九十左右在自殺前可能曾罹患憂鬱症。因此,憂鬱症對我們的社會、身邊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影響甚劇,因此我們在進行自我傷害防治工作時,憂鬱防治是很重要的一環,兩者可謂是息息相關。接下來,我們要一起來認識自殺的成因,以及自殺的三級預防。第二章 常見的自殺的迷思Q1:常見的自殺迷思有哪些?A:過去,社會大眾對於自殺有許多錯誤的看法;概括來說,一般人對自殺會有以下十四點迷思,包括:1.談論自殺會讓本來不想自殺的人,變得有想自殺的念頭。2.會說想要自殺的人,不一定真的會自殺。3.具高度自

21、殺危險性的人是抱持著必死的決心。4.具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一定是有特定的原因才會想自殺。5.自殺乃是突然發生,不可能提早預防。6.想自殺的人並不會尋求幫助。7.當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在心情變好之後,就表示自殺危機已經解除了。8.會跟別人說想自殺的人,其實只是想得到別人的注意。9.想自殺的人都是瘋子。10. 想自殺的人都有心理疾病。11. 有憂鬱症的人一定會自殺。12. 一個人一旦想要自殺,他就一輩子都有會自殺的危險。13. 兒童不會知道任何自殺方法。14. 沒有留下遺書的人其實不是真正想自殺的人。Q2:談自殺是危險的;一旦談到自殺,會使不想自殺的人也想自殺?A:No!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公開地談論自

22、殺的話題並不會讓人有想自殺的念頭!但是,對於想自殺的人而言,若有人能及時和他談一談,才能夠儘早地幫助他,降低他真的去自殺的危險性!最重要的是,要有機會且能傾聽,並與想自殺的人討論他對自殺的看法,適時地給予關心,鼓勵他嘗試接受或選擇適當的協助。Q3:說想要自殺的人,不一定真的會自殺?A:No!有 8-9 成自殺的人在自殺前會向身邊的人表達出想自殺的念頭與求助訊息!所以適時敏感覺知,提供關心和協助是非常重要的。Q4:具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是抱持著必死的決心?A:No!他們並非一心一意求死,而是內心充滿矛盾;雖然他們感到絕望、痛苦,想要結束生命,但他們一方面也希望有人可以及時地提供幫助,以順利地度過

23、目前的難關。所以危機也可視為是轉機。Q5:具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一定是有特定的原因才會想自殺?A:No!會自殺的原因是多重的(例如親子關係發生問題、學校適應困難、生活壓力事件、身體問題、情緒困擾、認知偏差等),可能同時受到好幾個原因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念頭,所以在瞭解自殺的原因時,要試著以多方探索的態度來幫助想自殺的人喔!Q6:自殺乃是突然發生,不可能提早預防?A:No!自殺有一些潛在性的因素,瞭解這些潛在性的因素可以幫助專業人員提供適當的協助和介入以預防自殺的發生。雖然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預防自殺,但自殺的危險性是可降低的!所以,要能及時地評估危急學生自殺的危險性,並且針對危險性高的學生進行危機處理

24、及關懷,以做到預防效果。Q7:想自殺的人不會尋求幫助?A:No!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七十五自殺身亡的人在自殺前三個月內曾經找過相關醫療專業幫助,因此想自殺的人是會想要尋求幫助的。Q8:當高度自殺危險性的人在心情變好之後就表示自殺危機已經解除了?A:No!警覺性仍要繼續保持。想自殺的人心情變好並不表示他想自殺的危機解除了,相反的,有可能表示他對想自殺和不想自殺之間的衝突因某些原因而消失,而讓他決定了以自殺作為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法。Q9:會跟別人說想自殺的人,其實只是想得到別人的注意?A:No!自殺的人並不一定只想要得到關注,他們也希望有人能夠聽到自己的吶喊,也想要找出減輕痛苦的方法。Q10

25、:想自殺的人都是瘋子?A:No!想自殺的人並不適合用瘋子或發瘋等字眼來標籤他們的行為,因為自殺行為和瘋狂並不相同,事實上自殺行為的起因是多重的,而且只要接受適當的協助,其實是可以改善的。Q11:想自殺的人都有心理疾病?A:No!並非只有心理疾病的人才會想自殺。當情緒低潮或承受的壓力大過於自我能調適時,也有可能會想自殺。Q12:有憂鬱症的人一定會自殺?A:No!憂鬱分數也是預測自殺的預測因素。國內外許多的研究都指出憂鬱症與自殺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憂鬱也常可顯著預測自殺行為的出現;因此憂鬱的早期篩檢與介入,常被用做是有效預防自殺的方法;但是這二者並非是必然的關係,並不是有憂鬱,都會自殺;或自殺的都有憂鬱。重要的是,要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