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瞻: 21 世纪的社会保障唐钧 研究员演讲人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硕士。曾任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唐老师曾在英国塞赛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IDS)及台湾中正大学作访问学者;曾参加亚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等;自 1992 年以来,研究的重点为中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政策体系。其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有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中国社会福利、非营利机构评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农村社会
2、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社会保障教程等著述。引言:上世纪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熟,21 世纪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应该发生变化?制度设计有部分问题,那么制度本身是否有问题?开讲:三个超越教科书式社会保障概念体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的问题20 世纪社会保障思维定势1601 年英国社会救助制度19 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二战 1942 年英国针对德国统治提倡建立福利国家贝弗利奇报告和凯恩斯理论的建立标志 基本成型国别保障制度研究模式90 年代以后海归介绍他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每一个国家搜是不同的,照搬他国的成果是不行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是属于 20 世纪背景条件:劳动密
3、集型产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充分就业举例:60 年代,美国 50 家最大的工业公司,平均个拥有 8 万名职工大企业=用人多= 利润大举例:60 年代 OECD 国家平均失业率 1.7%,当代为 8.8%这些为社会保险的操作提供了便利:工资的扣除+企业的缴纳当今世界利润与劳动力多少不成正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西方当代国家已经衰落二战到 70 年代是西方发展的黄金年代(增长速度 5%) ,此阶段西方国家较为富裕。两党制或者多党制的国家要赢得选举,就要提高社会福利。由于费用过高,及在第三世界投资而造成资金外流,改革迫在眉睫。中国 7.9 亿的劳动力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小,难以
4、负担养老金。80 年代后后工业化、后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逆城市化、环境保护主义的又一轮冲击带来新的压力社会保险制度(与职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非正规就业)的矛盾高端 SOHO 一族底端打零工一族非正规就业:美国 30%日本 25%欧盟(非固定工作)40%印度 90%欧洲的三方谈判:政府、企业、个人80 年代提出不稳定工作应成为常规(临时工、灵活时间、次承包活动)失业保险期限的规定是在充分就业理论(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前提下提出的中国 80 年代后终身失业状况出现(下岗浪潮) ,90 年代的低保制度因此建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拐点:生存型 发展型(社会脉络的变化)社会完成原始积累(
5、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国内存款) 、个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脱贫、消费(驱动力) 市场(可持续)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充分就业”:大量钢铁、上山下乡(逆城市化的移民)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当代中国的总量性失业金融危机未影响中国银行,但中国外贸依存程度较大,造成积累损失和大量失业对比:美国国内市场广阔,消费量大欧洲形成的欧盟自由贸易形成了一个较大市场中国国内市场小拉动内需,可持续发展是长远打算问题: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初次分配中):企业、政府是改革开放的获利者,劳动者分配比例减小养老、教育、住房问题严峻,劳动者在这些方面花费大量金钱,使得消费压缩社会保障覆盖面存在缺陷个人账户的实行不利于
6、再分配的调整21 世纪中国社会保障的目标人性化(最重要):以增进和改善人生为终极目标可持续: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求适度: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行得通: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社会结构等)现状对比:珠江三角洲农民工退保事件原因:地方强制执行保险从中获利养老金缴纳年限的限制(15 年)广州打工的农民工交纳 11 年养老金受户籍制度和年龄限制影响难以取回养老金同龄退休问题决非简单的性别平等问题基础-整合社会保障体系基础:所有保障项目分“基础” “补充”两部分政府责任是确保基本生活水平补充项目以资产建设为本举例:基本生活水平 05 年北京:900 上海:1100 成都:540整合:社会保障制度整体基本保
7、障和补充保障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收入保障、资产保护和服务保障之间有着不可分割联系现状举例:国有企业改革中养老金流失,造成缺口中国保姆尚未行业化(服务保障缺少)对比:菲律宾保姆行业化中国老龄化严重:农村老人缺少关注,农村老龄化速度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央财政每年每人 660社会统筹地方财政每年每人 30个人账户农民每年个人投入 100-500个人账户(条件:劳动年龄段的孩子要加入此制度)基本保险部分:自由选择保险金额可选择基金运营个人账户必须保值增值学习新加坡经验(居者有其屋)劳动年龄阶段:个人账户积累到一定资金规模可贷出用于购买住房资金住房老年退休阶段:到年老急需用钱时可将房产质押或者变卖
8、以获得资金教育贷款学习阶段:个人账户积累到一定规模可以贷出用于子女上高中、读大学资金学历工作阶段:高学习带来高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还款新疆呼图壁县农保经验养老保险基金的质押贷款用于制定用途的生产或者消费养老-长期目标吸引力 保证制度发展控制力 保证制度目标教育、住房-中期目标(一个人账户发展为家庭账户)出生借贷(疾病、伤残、失业、工商)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逝世创造的财富(资金链是否断裂)提问环节:问题:1 人民币升值对社会保障的影响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中国应将就业放在第一位,这是初次分配的基础。调整税收重要。提出的设想:就业退税。社会保险方面个人对政府(按照收入缴税)和企业对政
9、府(按照利润缴税) 。开放就业领域(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文化媒体) 。开放第三产业(比如老年产业) 。重要的是政策的调整。发挥百姓的创造力。学生要找到自己适宜的岗位。2 中国贫富差距较大,美国已进行改革,中国是否也将进行改革平衡各个阶层的利益?贫富差距必然存在。企业需要财富的积累,这种财富具有社会性。中国企业家缺乏这种意识。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改善,并且财富取得方式是正当的。这种情况的差距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两极化的。中央政府在制定改革方案,但尚未出台。中国的社会保险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影响。比如:农保、低保。城市居民的就业问题还是尤为重要的。还需要很多工作。3 社会保障制度是要借鉴他国模式还是探索其他方式?跳出某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新农保雏形已经有了,需要完善。利用已经存在的概念易于接受。最终在于提高生活质量4 个人尊严的维护?马斯洛:生存、安全、认同、尊严今天要保障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要做扎实民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