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谈谈你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认识并结合具体案例继 2002 年安然公司暴出财务丑闻后,华尔街又接二连三地发生大公司财务舞弊事件。2003 年 6 月 25 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揭露了又一个惊天丑闻:电信巨头世界通信公司涉嫌虚报巨额利润,在五个季度中先后共虚报 38 亿美元的利润,将亏损变成了盈利多多。另据路透社 8 月 8 日报道:已破产的世界通讯公司当天宣布,通过内部审计,追溯到 1999 年公司还有一笔 33 亿美元的错账。这样世通公司财务丑闻所涉及金额增加到 70多亿美元,创下了美国财务假帐的历史记录。在安然公司假账案中声名扫地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又一次与此假帐丑闻牵扯在一起
2、。而在世通公司承认作假帐的几天后,老牌复印机企业施乐公司也被查出虚报收入 14 亿美元以上,另一家世界驰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涉嫌与施乐假帐案有关。华尔街正在上演着一个危险的假帐丑闻的多米诺。 在暴出华尔街假帐丑闻不久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曝光也是接踵而至。银广夏事件、蓝田事件、亿安科技事件、东方电子事件等早已广为人知。据财政部两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 70。霎时间,高呼诚信之音是此起彼伏。但仅从诚信出发,不免将问题简单化。以前大家不是一致认为美国的商业有着良好的信誉机制吗?然而现实破灭了我们对于美国商业的理想认识,原来美国也有财务欺诈!人们普遍
3、认为的“五大”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到那里去了?况且在我国稀缺的并不是道德宣传,提倡诚信来解决财务作假只是隔靴搔痒的办法;针对财务作假大规模地宣传诚信可能麻痹人们对于问题本质的认识,也不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中国与美国分别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发生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市场基础: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而在美国早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因此在讨论财务作假时,不能不考虑经济体制的差异而一概而论。一、对于美国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思考(一)经济泡沫成为财务作假的温床,而泡沫的破灭迫使作假事件集中暴露。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增长,股价的长期
4、上涨造就了无数的暴利神话。缘于“新经济”的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市场的繁荣所促成的;同时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设计上,员工持股、期权等激励措施被广泛采用,员工的收入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为进退。可见,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微观收入,都是欣欣向荣,经济运行不免出现了泡沫。由于世通、安然等大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与资本市场运作密切相关,公司高层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的切身利益,就与业绩增长、股价上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负面考察,公司就容易产生虚增报表盈余以维持股价上涨的动机。经济形势的“一片大好”也湮没了一些人对真实情况的思考与质疑。无疑,经济泡沫成为造假的温床。上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放慢增长速度。
5、财务作假开始难以为继,而且马脚渐露,安然公司的倒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安然为提高资信,隐瞒了大量的负债。一方面,发行的大量债券被当成是公司出售资产换来的,因此在会计处理上不作为负债;另一方面将受其实际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SPE)的资产与负债不纳入其合并报表的范围,却将 SPE 的收入纳入如此虚增利润,而隐藏债务。并且根据合约,当公司股票下跌到 30 美元或公司资信被评为垃圾级时公司必须按发行价回购自己发行的部分债券,使得这部分债务具有极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安然是一能源公司,2001 年初能源价格下跌使公司盈利减少,而能源市场与股票市场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能源市场的不利消息使得公司股价下跌。同时在衍
6、生金融商品和网络以及其他风险投资上安然公司也出现大幅亏损。在股价下跌到 30 美元后,安然的市场风险终于发生,还债使安然的现金流量出现危机。通过债务危机投资者发现了安然隐藏债务的作假行为,假设安然能够使能源市场上的不利消息不为投资者所知,股价也就不会下跌,那么其造假还可以继续下去。显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市场经济的信息传导机制最终将惩罚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主体。如果作假事件没有其他人来揭示,那么市场就将成为作假最后的揭发者。安然最后不得不于 2001 年底申请破产,虚假的繁荣轰然崩塌。经济泡沫中滋生的财务作假可以使泡沫更多更加绚丽,而一旦经济出现大的问题,泡沫的破灭将使造假的公司付出沉重的代
7、价,世通公司同样没有逃脱这个规律。(二)财务作假的实质是人为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以获取超额收益。对投资者而言,则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对上市公司而言,则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信息不对称即交易的一方对于交易的另一方了解不充分。财务作假使得投资者难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这会产生两种后果:1.投资者如果仅以财务指标来判断投资对象,那么最终选择的投资对象很有可能是与期望相违背的造假者。因为仅以账面数字为依据,显然造假者可以比诚实经营者更具“竞争优势” ,这便是发生在投资之前的逆向选择;2.由于财务造假,通过市场渠道传递的上市公司的信息就会失真,那么投资者通过市场评价机制来制约被投资上市公司就会失效。因而被
8、投资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成功”融资后就可能肆无忌惮的从事高风险的活动。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即使是亏损也是亏别人的钱。可见,无论风险是否会发生,失去投资人制约的被投资上市公司都有从事高风险活动的动机,而这恰恰是投资者所不希望看到的,这种情况便是发生在投资之后的道德风险。(三)财务作假得逞的重要条件是信息传递在上市公司内部与上市公司外部一定范围的市场失灵,因此制约财务作假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从而凸现出国家监管的至关重要。安然倒闭的案例中可见,假设能源市场的不利消息不为人知,那么安然的经营还有可能继续下去,也就是说,市场失灵的范围越大,财务作假就会越泛滥,而安然最终没逃脱市场机制的惩罚。可见在不考虑国
9、家监管的前提下,市场最终是以造假主体的消亡来制约财务作假的。此代价显然是比较大的,因为市场主体的消亡还牵扯到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国家正是在市场失灵或市场机制容易遭到破坏的领域提供监管这种公共品来将信息不对称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单一市场惩罚的社会成本。市场经济中有四个环节制约着财务信息不对称,任何环节出现漏洞将使财务作假得逞的概率提高。它们依次为:公司内部控制、中介审计、舆论监督、国家监管,前三者属于市场领域内部的制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大部分舆论机构都是盈利性的市场主体,公司作为市场的替代,通过内部有计划的分工合作这种组织形式来节约交易费用。虽然公司与自发调节的市场是一对矛盾
10、体,但公司内部并非没有市场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市场机制在公司内部的延续。良好的内控能够自发监督并且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从而在源头上遏制造假的发生,会计师事务所为提供审计服务而存在,其独立性能够保证对于公司这个市场主体的监督,这种监督本身就是一种市场交易,受到市场规则的制约;舆论监督不同于审计监督。新闻媒体作为最广泛的信息传递渠道,提供的是大众化的新闻产品。发挥监督作用并不是其职责,只是舆论宣传的衍生品。新闻媒体为了盈利,必须捕捉具轰动效应的信息来提高其知名度,为了这种轰动效应,它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布消息,所以它们只能被动去接受来源于权威机构的信息,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
11、考。在这种市场规则下,误导信息的发布将不可避免,并且这种误导往往推波助澜,极具破坏力。由于存在多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不能 100地保证制约的有效性,所以就很难说清楚某一作假事件的发生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何况很可能是这四个环节都有责任。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如不考虑国家监管,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其本质都是一定范围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领域则是亟需国家介入的领域,国家监管是财务作假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监管提供两种公共品:制定规则和监管监督者。下面就以美国审计监督失灵与国家监管缺位为例进行具体分析。1、与上市公司商业利益的紧密联系破坏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公司因利益驱动的造假活动只有得到会计师行业
12、及其他证券中介机构的配合,通过共谋,才能得逞。超然独立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但现行制度至少有两点严重损害着独立性:(1)会计师事务所过分强调薪酬与个人业绩的关系,给 CPA 带来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可能迫使 CPA 开发审计业务外其他领域的收入。提供咨询服务则是破坏独立性的一个典型案例。2000 年安达信在安然所获审计收入 2500 万美元,而所获咨询收入高达 2700 万美元。(2)公司与某一会计师事务所长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保证独立性的大忌。 “五大”形成了在客户更换 CPA 时需要向前任 CPA 支付昂贵费用的惯例,这样在任用独立审计师的选择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实行 CPA 定期轮换制就很难
13、开展,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没有竞争。这样不但失去了通过更换 CPA 来发现财务问题的好处,而且可能使会计师事务所由监督者变成商业合作伙伴。2、国家监管部门主要依赖于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造成国家监管缺位,使得“五大”有恃无恐。限于人力和财力,监管机构除了直接核查少量公司的审计报告外,主要依赖行业自律来制约审计行业以达到间接监管公司之目的,问题暴露后国家监管机构才会介入。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有 1/3 的美国上市公司有篡改其盈利报告之嫌,暴露出问题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而且大多数违规案件是在公司破产后才发现的。虽然在美国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但由于国家监管的缺位,使得违规的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称
14、,审计行业的舞弊也就不足为奇了。3、行业垄断使得“五大”失去以往的危机感,行业自律本身也出现了问题。目前美国会计行业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五大”能够有效地控制会计、审计行业的行业组织和行业规范。 “五大”在成长初期经历了巨大执业风险的考验,而一旦发现其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市场垄断地位后,产生于自我危机意识的行业自律也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并且“五大”中任何一家都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其中任何一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投资者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怀疑,从而使整个行业受到损害。因此即使存在行业自律,在这种垄断格局下“五大”之间也是惺惺相惜的,事实也正是如此。仍以安然案为例:这次安达信有难,其他四大行非但没有幸
15、灾乐祸,反而很快形成统一口径。在 2002 年年末,普华永道的主席 James.s.Turley 在联合声明中宣称安然事件的核心是商业失败,而非审计失灵。随着事态的严重, “五大”只是认为现行会计、审计存在一些问题,无需对其进行重大变革,只须通过由“五大”协助监管机构改进现行制度来解决问题。可见, “五大”毕竟是荣辱与共的既得利益集团,此时此刻,产生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行业自律明显过时了。4、 “五大”在垄断中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院外集团,影响着国家监管的独立性。在寡头垄断的情况, “五大”甚至可以通过游说和参与起草工作等方式直接影响国会和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法律、政策。这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一些现有制
16、度的执行,而且也拖延甚至阻止了一些早应通过的法规。例如美国证监会上任主席 Arthur.levitt 在任内曾力求通过有关限制担任独立审计师角色的会计行业向其客户提供咨询业务以减少利益冲突的法案,却因为遭到“五大”的竭力反对而未果。5、权钱交易可能使政府纵容造假,这将破坏防范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安然案中,美国总统布什和副总统切尼都受到牵连,切尼还受到地方法院的传讯,可见国家监管本身也有可能因为政客与公司的利益关系而遭到破坏。如果连国家监管都不能保证,市场失灵下的财务作假就会成为没有天敌的社会公害,其严重后果将是不言而喻的。二、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作假几点特殊性的认识据财政部在 2000 年对
17、 159 家企业的抽查结果显示:资产不实的有 147 家,比例为92;利润不实的有 157 家,比例为 99。可见同美国相比,我国的财务作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我国至今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主体存在严重缺陷。市场体系中委托者、受托者与被审计者三方的制衡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效。1、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仅用 10 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 100 多年所走的道路,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存在很多问题。其一便是国有独资与国有控股企业成为证券市场上的绝对主体,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同时国有产权界定不清晰,计委、财政等众多部门都对国有资产负责,但又都不能真
18、正负起行使所有者权利的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缺位。因而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就不会对公司管理层有真正的制约,使得公司经营者脱离所有者的有效约束,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极大方便。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其内部控制失败了。2、国有股占主体的上市公司中有些经营者来自发起人或控股股东,集公司的决策、管理与监督于一身,这不但使公司内控失效,更为甚者,使经营者由被审计者变成审计委托人,从而决定着独立审计师的聘用,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 。经营者不但没有了内部制约,就连外部审计也是可以选择的。这种没有真正实现“三分开”的上市公司里,经营者与大股东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因而出现了委托者自己出
19、钱委托中介机构审计自己财务数据的怪象,市场体系的“三方制衡”也失效了。(二)法规不完善与法律制裁乏力是国家监管的致命弱点,也是注册会计师产生消极心理的根本原因。法治社会里国家监管必须依法行事,在国家监管中权力机关提供法规,政府机构则依法实施监管。在我国法规不完善是有目共睹的,表现之一即无法可依,例如 2001 年 9 月北京、上海、无锡三地 200 多名股东起诉“亿安科技” 、 “银广夏” ,均因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而被法院驳回:表现之二即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差,以新颁布的会计法为例,它对于法律责任主体的安排有着模糊性,大多数条款的直接责任人并不特指单位负责人,也有可能指其他主管人员。因此造假事件
20、的查处极少影响公司领导的利益;表现之三便是法条设计不合理,例如会计法虽然规定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却没有明确会计人员的权利,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使得会计人员仍无法独立做账。法律制裁乏力的现象在我国也普遍存在。首先,我国法律对于政府监管者的约束力不强。例如会计法中对于监管不作为或监管失败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法律责任涉及,即使有涉及,其操作性也很差。因此执法时对于查出的造假事件的处罚就有很大弹性,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其次,我国会计法中只有行政与刑事责任的安排,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的安排。这使得造假者的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隐性的“败露成本” 。
21、因为民事赔偿责任意味着沉重的法律风险与高昂的诉讼成本,这是上限仅为 10 万元的行政处罚所不能比拟的,何况造假者的预期收入是以百万、千万甚至是以亿计,并且被起诉的概率极低。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律漏洞已可能使因银广夏事件而遭遇诉讼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成功转移了资产。如此法律环境,简直是造假者的天堂!以上是我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一些分析。在文章的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出现了问题,我仍然坚信美国的市场机制和公司管理是比较科学的,不能一叶障目而否定其模式。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制度创新以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需要面临的问题。王国刚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从琼民源开始,到东方锅炉、ST 红光、大庆联谊的财
22、务造假,一直到最近被揭露的银广夏问题,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确实可以说是财务造假年年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连公司自己都应该知道是违法的,但为什么屡见不鲜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博士认为: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这十几年来,造假帐问题屡屡受到市场投资者指责,并且给股市以及股市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当时按照计划指标发行上市的,而这个指标本身就是问题,上市公司认为只要拿到指标,上市就已经完成了 99%,剩下的 1%工作就是自编材料、搞包装、作伪装。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公司在上市以后没有很好的进行法人治理,没有很好的站在广大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角度来提高公司的质量,那么
23、作假帐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从一开始就延续下去。这些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圈钱而上市的,而不是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市场竞争上市的,更不是了为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而上市的。 有些上市公司作假帐说是一个善意的造假,真是这样吗? 王国刚博士说:自年以来,会计制度做过多次变化,因为原来的会计制度不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而制定的,更不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国际标准来制定的。有部分上市公司由于资产状况不好,财务状况不好,想在市场圈一笔钱进来,通过这笔钱,把公司运作好,使公司出现新的效益,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原来的资金没有运作好,说明它已经没有运作资金的能力,那又怎么证明它现在这笔资金能够用好呢。 有些公司造假,和市场
24、的投机是不是有密切关系呢? 王国刚博士说:应该说有一定的联系。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做庄不是请客吃饭就是作文章。所谓作文章,除了做内部信息以外,很大部分就是作虚假财务报表,通过虚假财务报表,使一个股票从低价位达到高价位。另一方面,虚假财务使许多股市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表示怀疑,对股市未来走势丧失信心,导致投资者去做短线投机,而不再做长远的投资,这就引发了股市投机的十分盛行。 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也参与作假帐,他们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王国刚说:上市公司作假帐跟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市场角度来讲,这些上市公司提供出来的财务报表,都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
25、审计。由于现在我们整个市场不规范,上市公司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时目的就是让其作假帐,否则就不聘你。那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讲,也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严格按照会计规范来进行,可能就拿不到业务,有可能出现经营问题。而到目前为止,作假帐的这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还没有得到过严格的惩治,没有受到有关法律部门的严厉制裁。 怎样纠正造假市场?投资者如何鉴别上市公司是否有造假行为? 王国刚认为:对于造假现象,要纠正它,首先要解决法律制度问题,其次是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对于投资者来讲,要辨别上市公司财务是否有造假行为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投资者如果长期跟踪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应该讲还是可以发现蛛丝马迹的。比如说
26、,一个公司的现金流量为负值,而利润大幅增加,这个公司恐怕财务状况有问题;又如一个公司经过资产重组,突然有了巨额利润,那这个公司恐怕财务状况也有问题。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重视公司财务状况变化的连续性,同时可借助专业人士来鉴别公司的财务状况。 (中央电视台)一、财务造假是上市公司严重的造假行为 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沟通,主要的方式是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造假,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造假形式,也是严重的造假行为。由于财务报表主要依靠数字说话,所以识别财务造假,相对来说,有比较客观和明确的标准。 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苗头,就是一些上市公司采用对财务的追溯调整,来纠正过去的过失或造假。前几年,
27、就有一些银行类上市公司开始追溯调整,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银行的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改变。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些上市公司根本不是因为重大财会政策调整,而是纯粹以过去会计失误等一些借口来对过去几年的错误,集中起来搞追溯调整,这个性质就很恶劣了。因为,该种做法,一方面多年欺骗了投资者,另一方面又躲避了政策法规的惩罚,逃避了被 ST、PT ,防止了失去再融资资格的命运。如果监管当局不严肃查处,此风一旦蔓延,将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有恃无恐地有样学样,这对股票市场可能将是一场灾难。好在中国证监会于 2003 年 3 月 18 日出台了关于暂停上市和中止上市的补充决定 ,对以上行为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二、
28、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伎俩分析 在证券市场上,作为普通的投资者,要想避免掉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陷阱里,就需要花一点时间了解财务造假的主要伎俩。由于财务造假千变万化,是一个实在太大的课题,本文只是针对最常见的一些造假现象,展开初步的探讨。 一般而言,财务造假是围绕一些财务指标展开的,如净资产收益率(国内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往往会要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个标准) 。在大部分的财务造假中,主要是围绕每股利润展开的。下面就针对“每股利润”这个指标,对一些常见的造假展开分析。 大家都知道,利润=收入-成本,如果要增加利润,就必须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造假者也是围绕这个思路动脑子。 如何增加收入? 一
29、家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营业内收入和非营业内收入。反映公司长久获利能力的是营业内收入。在短期内,增加营业内收入一般比较难,相对而言,增加营业外收入就要容易多了。 增加营业外收入,可以有很多手段,如剥离坏帐,减免利息,国家税收的优惠或退税,一次性出让某个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某个项目、某个子公司、某个参股公司的股权等等。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上市公司把一个劣质资产高价卖给关联方,获得一笔意外之才,从而大大提升公司的利润。在后面将用案例来分析这样做的奥妙所在。 增加营业内收入,主要是通过多计收入、提前计算收入、人为创造收入等方法来实现。所谓多计收入,就是把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客户
30、或关联方。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公司产品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完全是公司提高收入、 “创造”利润的载体,来买这些产品的人或公司,其实也是同一个利益团体中的另一部分,整个过程纯粹就是自买自卖。 所谓提前计算收入,就是把还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也计算到当期的收入中,例如公司把本来是存货的产品、还在生产线上的产品、根本还没有的产品,提前一次性卖给某一家销售公司(往往也是关联公司) ,将未来的收入提前实现。 所谓人为创造收入,就是公司出钱贷款给客户来购买自己的产品,等等。现在深陷债务危机的美国朗讯公司、加拿大北电公司,就是因为当年过份借贷给客户来买自己公司的产品,而这些客户有很多是互联网公司,随着互联
31、网泡沫而纷纷倒闭,很多贷出去的钱最终打了水漂。 如何减少成本? 减少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思路和增加收入差不多,就是推后计算成本、非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 所谓推后计算成本,就是把本应该在当期计算的成本尽量后推,在当期只计算一部分成本。例如把一些当期费用给资本化,放到 5 年、10 年的时间里来摊销,这些费用包括研发费用、巨额的广告投入、开办费等。 所谓非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就是把本来应该算入的成本给偷工减料了。例如已被揭露的蓝田股份造假案,上市公司享受了大量广告投入的好处,但广告的费用却基本上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来承担。 所谓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合法手段
32、,如股票期权,在使公司员工得到很高的收入的同时,公司财务报表却体现很少的成本。例如,90%业务在中国、以生产小灵通设备为主的美国上市公司 UT 斯达康,其 2002 年的税后利润率超过 10%,而和它竞争、不相伯仲的中国某上市公司 2002 年的税后利润率却只有 5%,其中很大原因可能就在期权制度的不同上。关于期权,借此机会再多说一点。 期权这种制度安排,对于美国高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也为公司未来利润增长和竞争力提升埋下了巨大隐患。在实行期权的公司里,老板和员工的工资都不太高,因为他们知道,少拿 1 元工资,就可以为公司多创造 1 元利润,如果公司的市赢率是 50 倍(很多高科技公
33、司的市盈率高达上百倍) ,多出的 1 元利润,就可使公司的市值多增加 50元,这是绝对合算的买卖。期权的实行,使美国的高科技公司能取得很高的利润,但扭曲了传统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实行期权的公司和没有实行期权的公司,在利润的计算上站在完全不平等的起点。也就是说,原来应该由公司付给员工的工资,公司运营成本的一部分,现在由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支付,而且不在公司的账簿上体现。 以美国思科公司为例,由于不断实行期权,思科公司的员工现在持有公司 40%的股份,当前思科公司的市值为 1000 亿美元(最高曾达到 4000 亿美元) ,也就是说,思科员工持有的公司市值为 400 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34、思科公司的历史也就十几年,如果把这目前属于思科员工的 400 亿美元(实行期权的成本很低,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算是公司支付给公司员工的工资,也就是公司的运营成本,那么这 400 亿美元的成本完全可以把思科成立以来所有创造的利润全部吃掉。一些权威机构测算过,如果美国 IBM、英特尔、思科等公司不实行期权,这些公司每年的利润会下降 20-80%,也就是说,如果把期权考虑到成本中,这些公司的利润只有原来的 80%-20%。当然,中国的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实行期权制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中国的一些高科技公司未来实行了期权,那么它们的利润可能会成倍的上升。这也是我看好中国股票市
35、场未来发展的一个原因。 四、如何辨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第一次被骗,可能是疏忽;反复被骗,就需要检讨自己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转型的市场经济中,幻想财务造假的消失,是非常不现实的。 如何辨别财务造假?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常识,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关联交易,现金流状况,应收账款情况,重要财务指标的连续性。 常识,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投资者识别造假的主要途径。 比如,在电脑制造业,多年以来,整个行业的平均税后利润率为 5%左右,最好的公司戴尔可以达到 6%,在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公司是联想,税后利润率一般为 3%,这些都是可
36、信的。但有一年,同样从事电脑生产的上市公司“长城电脑”税后利润率达到 10%,让人感到惊讶,再仔细看年报,原来公司利润中,超过一半的总利润是来自一次重大的股权转让交易。国内还有一家大型电脑制造公司,规模比联想公司小,业务收入基本上都来自电脑生产,但有一年,其税后利润率却达到这个行业的上限,并大大高于同期的联想。普通投资者看半天报表,也不会找到原因或问题,除了佩服这家公司的水平以外,就要多留一个心眼。 比如,今年以手机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获得了惊人的利润,税后利润率高达 10%左右,个别公司接近 15%。这时候,有兴趣的投资者就要思考一些问题了:这么高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收入是怎么计算
37、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营销成本(尤其是巨额的广告投入)是怎么计算的?巨额投入的资本品(如生产手机的设备)如何摊销?回款情况怎么样?这个行业的门槛高不高?如果不高,为什么能不寻常地实现比相近的制造业要高很多的利润率?这么高的利润率能维持多久?如果这些问题都想一想,就能及时发现一些新情况。 比如,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如银行,最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不是利润,而是坏帐比率。对于银行类上市公司,利润这个指标是既没有什么意义,也很容易被操纵,因为银行的资本金低于 10%,银行的总资产是银行资本金的十几倍,银行资产中超过 90%是负债(存款) ,银行必须把大部分存款贷出去,如果银行的贷款中坏帐比率稍微提
38、高一点,银行那点可怜的利润或资本金就可能会全部被消灭。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银行的坏帐率非常高,官方的说法是 25%左右。有些中小股份制银行,确实有很好的运行机制等一些特点,但它们的坏帐率不可能偏离总的平均水平。香港学者郎咸平曾预言,如果花旗银行早十几年就进入中国,现在的坏帐率不会比国内银行好多少,因为银行贷款的主要客户是国营企业,这些国营企业经营不善,还不了钱,难道花旗有更好的办法吗?所以,如果看到一家银行的呆坏帐比率只有 10%,甚至只有 5%或者更低,而且这家银行开展业务的年头并不短,那么作为想要买银行股票的投资者,在为这家银行高兴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是真的吗?”这么低的
39、坏帐率到底怎么来的?如果是真的,它能维持多久?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来计算,坏帐率是否会增加?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银行的利润再高,都华而不实,哪一天再追溯调整,所有的利润还会一笔勾销。 那些已经被发现财务造假的公司,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东方电子,其从事的业务一般(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东方电子在电网自动控制领域并不是最一流的公司) ,但它们税后的利润率却曾连续多年达到 20%、30%,甚至 40%,这样的利润率世界上恐怕只有微软等几家公司才能达到。已经被确认财务造假的美国世界通讯公司,当年的利润率可以比竞争对手(朗讯、SPRINT)高出近一倍,搞得朗讯、SPRINT 一头雾水,找不出
40、原因,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世界通讯是财务造假的高手。 所以,常识,对于那些对财务不太了解的投资者,非常重要。 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关联交易 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前面列举的两个案例都涉及到重大交易,这是很多非法、 “灰法” (看似合法,但既不道德,又缺乏合法原则支持)的财务造假最常采用的手段。那些重大交易,表面上大股东或者关联方吃了大亏,但它们最终会大笔地从其他普通投资者手中赚回来。靠重大交易而取得利润,往往不会创造太多的现金流,产生的利润也是一次性的,不会持久。而且,经常搞重大交易的公司,往往对老老实实搞经营已经没有了兴趣,这种染上坏习惯的公司,也很难变成真正的蓝筹公司。 反
41、常收入,关联交易。如果一家公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一家公司,就需要警惕了。当年的银广厦,取得的惊人利润大部分来自出口,而出口又主要通过一家德国公司完成,事后发现是一场银广厦自编自导的骗局。过去一年,上市公司四川长虹销往美国的电器基本上也是由一家叫 APEX 的美国公司代理,最近关于 APEX 公司传出很多报道,在国内证券市场引发了对长虹业绩真实性的很多争论。 应收账款 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速度、平均应收账龄在增加,这往往是公司要出问题的先兆。 美国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把某一软件产品卖给客户,按照协议,只要该客户每年向软件公司支付一笔使用费,就可
42、以在未来很多年里使用该软件。这家软件公司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却把未来的软件使用费全部折现处理为当年的收入,把根本还没有收到的未来收入列为应收账款。这种做法是前面提到的所谓“提前计算收入法” ,有欺诈投资者之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利润的产生伴随着应收帐款的大幅增加。 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经常在年底搞突击销售,最后几天的每天销售额是平时的几十倍,造成大批的应收账款,投资者对这样依靠大量应收账款而实现的收入要格外警觉。 重要财务指标的连续性。 如果一家公司变化太快,玩“蹦极”运动,一下从连续多年的亏损变成每股 1 元多的赢利,一下从垃圾股 ST 变为“绩优成长” ,同时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也提前高歌猛进
43、,此时,普通的投资者就要分外留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利润高速成长的背后故事。 从成熟资本市场的上百年历史看, “乌鸡变凤凰”的故事确实有,但概率极低,不超过10%,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基本上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很少有重组、突变、 “大跃进”出来的。重组文化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 “重组”出来的财务指标,往往是不连续的,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 在不成熟的、只有十多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根据观察,真正“乌鸡变凤凰”的比例更低,不会超过 5%。绝大部分“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事后看都是一场闹剧:很多乌鸡暂时打扮成凤凰,但卸了装,还是乌鸡;有些还没卸装的乌鸡,站在凤凰的架子上,到现在还没
44、有下来,它们不是不想下来,而是实在下不来,但随着岁月推移, “鸡老珠黄” ,最终要完成高台跳水;真正修成正果的凤凰,到现在可能用十个指头就可以数出来(不要忘记,中国现在有 1300 家上市公司,曾经发生的重组故事不下几百起) 。乌鸡变不成凤凰,但把乌鸡打扮成凤凰的人却赚了钱,相信乌鸡是凤凰的人却成了真正被煲汤的“乌鸡” 。 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国股票市场上,这种“皇帝的新装”童话总是在不断上演。乌鸡寄托了太多人发财的梦想。 五、 结论 “老老实实做人” ,是中国人的古训。但到了股票市场,中国人却都成了十足的投机分子。很多人凭常识就能发觉很多财务造假现象,但却愿意去相信造假的东西,这为造假者不断编
45、故事、造数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这个世界,很多造假者都是聪明人,造假的手段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作为监管者,不可能杜绝所有的造假事情。但监管者一旦发现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苗头,就一定要谨慎调查和严肃处理。中国人是很会举一反三的,监管者手软的结果可能是更多的类似事情出现。 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是证券市场的基石,百年老店的华尔街都因为几个会计丑闻而变得晃晃悠悠。稳定和发展,固然都很重要,但要对证券市场的“财务造假”形成巨大震慑力,就必须要有菩萨的铁石心肠。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暴露了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可能损失了几家上市公司,丢了一点面子,造成了股票指数的短暂下跌,但这些事件的被揭发,却是中国证券市场茁
46、壮成长的一个又一个脚印。广大普通投资者还是欢迎的,投资者的信心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上升。中国换了一届新政府,证监会换了一任新主席,QFII们正等着入场踢球,市场规矩还是越早建立越好。 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沟通,主要的方式是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造假,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造假形式。由于财务报表主要依靠数字说话,所以识别财务造假,相对来说,有比较客观和明确的标准。 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苗头,就是一些上市公司采用对财务的追溯调整,来纠正过去的过失或造假。究其原因是国家对银行的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改变。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些上市公司根本不是因为重大财会政策调整,而是纯粹以过去会计失误
47、等一些借口来对过去几年的错误,集中起来搞追溯调整,其性质十分很恶劣。此做法一方面多年欺骗了投资者,另一方面又躲避了政策法规的惩罚,逃避了被 ST、PT ,防止了失去再融资资格的命运。如果监管当局不严肃查处,此风一旦蔓延,对股票市场可能将是一场灾难。好在已有关于暂停上市和中止上市的补充决定对以上行为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 在证券市场上,作为普通的投资者,要想避免掉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陷阱里,就需要花一点时间了解财务造假的主要伎俩。由于财务造假千变万化,是一个实在太大的课题。一般而言,财务造假是围绕一些财务指标展开的,如净资产收益率(国内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往往会要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个标准) 。在大部分的财务造假中,主要是围绕每股利润展开的。下面就针对“每股利润”这个指标,对一些常见的造假展开分析。 大家都知道,利润=收入-成本,如果要增加利润,就必须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造假者也是围绕这个思路动脑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