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吴婧;基础教育2011 年第6 期摘要: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要求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互动、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物理课程中包含有大量的实验,这就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教学 浮力知识 浮力实验参考文献:1程笑宇 “浮力”探究式教学设计J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5)2崔维维 .用乒乓球化解浮力教学中的两个难点。物理通报3罗星凯 .中学物理疑难实验专题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发挥
2、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互动、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在进行物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物理实验,并使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从而达到这一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浮力内容的教学综合性较强,涉及到较多的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重力、力的合成、力的平衡条件、压力、液体压强、密度、运动和力的关系等诸多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推导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而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听课质量,加深学生对此章节的理解程度。在具体的
3、教学中,简单的实验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浮力产生的条件先拿一个烧杯,烧杯里注满水,此时把一个乒乓球放到水中,学生可以观察乒乓球浮在了水面上,即使用手压(施加向下的力)使其沉入水下,松开手之后,乒乓球也会马上浮出水面。此时教师提问学生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出水面,学生都能迅速的作出回答:“乒乓球受到了水的浮力”。下面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拿一个500 毫升的塑料饮料瓶子,去掉底部并倒置在桌子上,瓶盖拧紧并把乒乓球放在塑料瓶里,此时,乒乓球恰好落在塑料瓶的瓶颈处,这时缓慢地把水注入瓶中,避免水流入乒乓球覆压下的瓶颈中,乒乓球在此时是不上浮的。教师此时向学生提问:“同样是水和乒乓球直接接触,为什么乒乓球
4、不上浮?”学生这时候会产生疑问,尽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是常常遇到的,但是想要对此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就会感觉力不从心。在做完这两个实验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实验进行总结说明:物体只有在下方有液体时才会产生浮力。不仅是水,例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等所有的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所有液体都一样。当然,浸在气体(与液体一样都是流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河道中的桥墩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答案当然是否。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同样是水,为什么浮力有时候能达到托起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却小到铁钉沉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生活中有着大量的实践,对生活实践的总结会使学生形成这样几种认识:1.浮
5、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浮力大小与所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我们做以下的实验:1. 把一条状物体逐渐浸入水中,记录浸入一定深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 把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铅块分别浸入同一种液体中,分别测量其受到的浮力;3. 把上次使用的铁块浸入煤油中,测量其受到的浮力;可以看到:1.在物体未完全浸入液体时浮力逐渐增大,完全浸入后,浸入深度增加,但是浮力不变,这可以说明浮力与浸入液体部分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2.体积相同的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的浮力相同,这说明浮力与物体的质量无关;3. 相同的铁块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这说明浮力与所浸入的液体的密
6、度有关。三、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law)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 排=液g V 排液。阿基米德原理广泛运用于各种计算之中,是浮力中重要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中,学生易出的问题是混淆物体的体积和排开的液体体积。课本上的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先让学生猜想浸入液体的物体体积和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再对此猜想进行探索性实验,最终总结实验结果,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对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理规律方法的训练在这个知识点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引用“曹冲称象”的典故对阿基米德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组织学生推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前面学过的密度有关内容推导阿基米德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经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阿基米德定律的理解程度,在以后的应用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之中应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得课本上不动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营造一种学生主动探索,教师正确引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看、读、想的过程中勤动脑,常思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