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1.新写实小说简介 产生于80年代中期;注重现实生活原生状态的还原,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创作特点;归入其麾下的作家;对于90年代文学的走向及消解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重要意义。2.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3.对回归到人本身的生存意识的创作的回顾:最早体现在王安忆、刘恒的小说创作中;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体现在方方、池莉、刘震云等作家的创作中。4.“消解激情”的叙事方式之优缺点。 5.“新历史小说”简介:描写的时空领域;题材范围;创作
2、方法;代表作品。 6.从民间视角来“重写民国史”。,二、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风景,方方 原名汪芳。原籍江西彭泽县,1955年生于南京。1957年随父母迁至武汉。198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出版作品集有大篷车上、十八岁进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叹、行云流水等。早先的作品以反映青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为主。1987年发表风景被批评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 自此发表的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水、桃花灿烂等一系列作品,均受好评。她着重描写底层人物的生存景状,善于刻画卑琐丑陋的病态人生,以冷峻的眼光剖析人性的弱点,探索生命的本真意义。语气中常透露着一种冷嘲 和尖刻,在简洁明快、舒畅淋漓的叙述中 蕴
3、含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人生思考。,风景,一、风景对生存状态的还原更具有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二、小说的叙事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这种机智的安排,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显得异常冷漠和残酷,由此产生了某种陌生化效果。三、突出了生存本身的意义:自然地认可了命运的安排,在既定的境遇中实现自己卑微的欲求,根本谈不上任何超越的可能。四、以纯客观的叙事来实录凡俗人生中的种种本相,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从而开拓出一种写作的新空间:处于社会底层的都市民间的生存世界。五、左拉式的自然主义方式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三、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一地鸡毛,刘震云 河南延津人。1982年开始
4、创作,1987年后连续发表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官场、温故一九四二等,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作新写实小说的主力作家。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相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该书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结构的庞杂、技巧的多变、语言的繁复、意义的含混等都令人叹为观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一地鸡毛,一、以非常冷峻而又略带微讽的笔触,叙写了极其
5、平庸琐碎的当代日常生活景况:是一切烦琐小事造就了人生,而不是任何浪漫的理想或精神追求。二、冷静客观的写实功力:把创作主体的感受与判断几乎完全排除干净,按照日常生活经验逻辑依次呈现各种琐碎事件,极少有观念意义的直接添加,主体情感的传达被极端弱化。三、作品的人文意图;文本闪烁的尖锐讽刺精神。,四、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红高粱,莫言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轰动文坛。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他的早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
6、,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妙和谐。1985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节制、夸诞等还是他不变的风格。,红高粱,一、红高粱的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情节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主干为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副线为余占鳌与戴凤莲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塑造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正反人物概念,表达了对真正的民间尺度的认同。二、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了一个鲜活的民间世界。讲述了作家在民间话语空间里的某种寄托。三、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状态,使描绘其中粗鄙丑陋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对新历史小说后来的走向起了副面影响。四、写作上的新颖之处: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充满想象力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手法。,五、小 结,本章介绍了新写实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外部背景及精神内核,并以对红高粱、一地鸡毛等作品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回归到人本身的意识,还有作家们对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的生存思考及民间立场的历史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