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64KB ,
资源ID:355086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508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议“教师要善用教材”.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议“教师要善用教材”.doc

1、- 1 -初中数学论文小议“教师要善用教材”摘 要:教材在编写时较注重各地区的共性,因此,笔者认为不同地区的教师在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和处理。科学并大胆地处理教材既是教师的权利 ,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但必须以尊重教材为前提,只有尊重教材,才能超越教材。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教材处理。关键词:调整 处理 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它试图体现时代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努力体现国家对青少年的要求和目标;集中了参加编写教材的专家的业务和智慧水平;集中了该学科最具普及性、普适性的那一部分。因此其科学性,权威性经常或长期被认为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教

2、学中必须自觉遵循教材。但教材在编写时往往比较注重各地区的共性,尤其是落后地区的状况。而且从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上讲,教学活动是活的东西,而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则是静态的东西。所以遵循教材不是简单的搬用教材,照本宣科,甚至只是教师自己或由学生照读教材就算完事。因此,要把教材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应对它进行科学适度的调整、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活动。同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完全可以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所以我觉得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并大胆地处理教材既是教师的权利 ,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拟结合浙教版数学七年

3、级上册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适当调整教材的次序浙教版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加法,教材在编写时,利用一个仓库一天的进出货物的情况,根据生活经验得出应有的结果来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接着利用数轴更直观地反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在备课时我本想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来讲解这节课的。细看教材后发现:利用仓库的进出货情况来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只是一种特殊化,用特殊化来替代一般化,得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种以偏概全的味道。而有理数加法的数轴表示,是对加法的一般化,它并不适用书本的引例,但更普通地适用于所有的有理数相加。而且对学生来说利用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比利用仓库的进出货更形象,更具体。

4、于是决定调整教材的次序,从普通性到特殊性。上课时,我复习数轴和绝对值概念后,直接要求学生利用数轴来求 (+2)+(+3),(+4)+(+2),(-1)+(-4),(-2)+(-3);归纳出各式和的特点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和的符号- 2 -与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和符号后的数字与加数符号后的数字有什么关系?通过这几题,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同号两数相加法则:取加数相同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2)+(+3)=5(+4)+(+2)=6(-1)+(-2)=-3(-2)+(-3)=-5接着我给出了(-3.5)+(+7),(-9)+(+3),(-8)+(+4),(-1.5)+(+5

5、)。学生一个个在利用数轴做,很快就得出了答案:(-3.5)+(+7)=+3.5 (-9)+(+3)=-6,(-1.5)+(+5)=+3.5;通过这几题我让学生独立归纳出异号两数相加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减;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的法则,一个数与零相加的性质。最后回到书本的引例仓库中的粮食进出情况,让学生明白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取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好,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发现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俗话说“想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自己做到的。 ”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即使有同学忘了加法法则,但他也会利用数轴来解决的。果然,在以

6、后的作业中我发现这种方法学生用的很多。如:出租车司机小王刚接送了 4 位客人,都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路上。小王在人民路地铁站接到第 1 位客人,向东行驶了 4 千米,客人下车;小王继续向东行驶 1 千米时,上来第 2 位客人,向西行驶 6 千米,下车;第 3 位客人向西行驶 2 千米,装上货物后,又向东行驶了 4 千米:第 4 位客人转向西行驶 3 千米下车。(1)小王送第 4 位客人下车时,在人民路什么位置?20 1 3 4 5 6 7-1-2-3-4-5-620 1 3 4 5 6 7-1-2-3-4-5-620 1 3 4 5 6 7-1-2-3-4-5-61 65-1-3 0 2 3 4

7、-2-4-5 3- 3 -(2)小王接送这 4 位客人一共行驶了多少路程?二、巧用课内练习做例题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在编写时,用儿歌青蛙引出课题,接着就讲例题。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用儿歌青蛙引题,鼓励学生往下唱,学生唱得五花八门,开怀大笑,直到无法再唱。引导学生得出青蛙的只数,腿数,嘴数,眼睛数这四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问学生:你还能继续往下唱吗?(n 只青蛙 n 张嘴,2n 只眼睛 4n 条腿,n 声扑通跳下水)。告诉学生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之后并不急着推出例题。用书本中的课内练习题 2作为下面内容,(练习 2:下列表述中,字母各表示什么?(1)圆的面积为 r2;(2)买 1

8、0件衬衣需用 10s 元;(3)底面积为 50cm2的长方形的体积为 100acm3。)。为什么用这道练习题,因为学生对此题目非常熟悉,这是小学内容。用意在于:让学生清楚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在用字母表示数了,这样给学生吃了定心丸:小学就学过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讲解课本例题,效果显著。三、偷梁换柱,巧用身边的例子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用了这样的引例:假设一张厚度为 0. 09mm 的纸对折始终是可能的,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将超过你的身高(1.60m)?学生觉得很有趣,纷纷拿出纸,可是很难折出这种高度,因为学生手中的纸始终对折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但并不能

9、减少学生的未知欲望,其实我也想亲手折一折。 新课标中强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必须在生活中寻找一种解释的方法。既然无法找到这样的纸,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例子?我想到了兰州拉面,出了这样一题: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将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细面条,捏合到第次可拉出多少根面条?第次?由于此题比较贴近生活,学生思考的空间也有。不久就理出了头绪:12416找出规律拉第 n 次可拉出 n 根面条。那么拉了 10 次,就拉了 1024 根,拉了 20 次,就有 220=1048

10、576 根面条。学生听了以后哇哇大叫:这么多啊!小小一团面竟可拉出那么多根面;甚至有学生在说:难怪拉面这么柔软,好吃。等他们对拉面了解得差不多时,我就问他们:课本的引题会不会理解。学生纷纷议论,得出了“此题与拉面如出一辙。 ”同学们对学习乘方充满了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我给出了生活中的其它的一些例子。例 1: 有一张厚度为 0.1mm 纸对折始终是可能的,如果将它对折次,其厚度将达到多少?若一层楼的高度为米,这个厚度约有多少层楼高?例 2:在一个瓶子里有一种细菌,它的繁殖方式是每过 24 时,1 个细菌分裂 2 个细菌,即 1- 4 -个变成 2 个,2 个变成 4 个,4 个变成 8 个如此下

11、去,经过 30 天后刚好繁殖满整个瓶子。假设现在瓶子里有 2 个细菌,几天后细菌繁殖到半瓶?例 3:一瓶纯酒精,先倒去一半,用水加满;再倒去一半,用水加满如此倒了 5 次后,并用水加满;容器中的纯酒精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四、以旧“唤”新,触景生情学生有他自己的知识底蕴,如何利用他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呢?在学习同类项时,我发现找同类项如同找朋友。于是我就用儿歌找朋友引题:先叫同学们和我一起唱这首儿歌,接着在黑板上写出 a,b,c,1,3b,6b,4c,9,5a,h.让他们找出好朋友。有个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立刻举手:a 与 5a;b 与 3b,6b ;c 与与 4c,;1 与 9;h 没有好朋友

12、。他的理由是只要字母相同就行。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考虑字母前的数字。他的理由“好朋友有胖有瘦” 。在肯定他的基础上我又给出了新的题目:3xy,-6y,5x 2,4xy,3x2y,7y,-x2y 让他们找出好朋友, 3xy 与 4xy,-6y 与 7y,3x 2y 与-x 2y。自然而然同类项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五、 “夸夸其谈” ,博古论今布鲁讷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学生思维是遇到问题产生的,教师在讲课时如果平铺直叙,照本宣读地将知识程序化地交给学生,学生即使知其然,也未必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急切地“愿问其

13、详”的愤悱心理。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 ,我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展示两枚外圆内方的中国古钱币,分析古钱币的由来, 。设计了两个问题 1、这些古钱币的构造是怎样的?2、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构造学生一下子就知道:内圆外方。可对于象征的意义学生就比较难以表述,教师“扬名”的时候到了。于是我就夸夸其谈,博古论今:1、外圆内方是为了加工方便,中间方孔套在矩形铜柱上,铜币不会转动,外边就容易被打磨光滑。2、以前曾有研究中国货币史的学者认为,秦半两是象征天圆地方的。那是因为研究者受到了研究条件的限制。秦始皇只是将秦国的一种老钱推向全国,他并没有创造新钱,这样自然就否定了象征天圆地方之说了。有些学者认

14、为是方孔便于钱上文字的定位。3、智慧为圆而在外,刚正为方而在内。4、人的内心品格一定要方方正正。学习知识要 3600的收集信息,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学生被我的滔滔不绝“懵”了,我趁机告诉他们生活离不开几何图形,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几何图形。当讲到点组成线时,我用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长工喜欢上地主的女- 5 -儿,地主刁难长工:“你若能用灰搓成一条绳子,我便把女儿嫁给你” 。有一天长工告诉地主:“你把女儿嫁给我吧” ,原来他先用稻草搓成一条绳子,放在地上,再用火将其燃烧,地上就有一条用灰搓成的绳子。学生又被我的博古论今“懵”了,他们分不清这是什么课,谈笑间掌握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

15、再如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平移,旋转,相似这三者之间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我用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孙悟空先是把金箍棒从大变小,再腾云驾雾,后是翻了几个跟斗这些做法引起学生的奇妙感并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引发了兴趣,也就促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质疑探索的劲头。同时思维从问题开始,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弦与教学情境产生共鸣,自发地启动思维,快速地进入问题情境。所以如何使学生在 45 分钟内真正有效地了解,掌握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同样的内容,由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并且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灵活恰当地对

16、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也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具体教学实际重新设计教学思路,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教材处理。作为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先进入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站得比教材更高,从而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在平等,合作,健康的师生关系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 ,浙江教育出版社 2 新课程名师创新教学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