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高考数学考前 10 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一一、基本知识篇(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 与 及xylg|xylg|xylg|),(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
2、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 ,则 A 是 B的充分条件或 B 是 A 的必要条件;若 A=B,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6.(1)含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 1;2n 2n(2) ;B(3) 。(),()III IICCC二、思想方法篇(一)函数方程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变量或未知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1.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
3、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并研究这些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函数思想;2.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确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关键步骤,大体可分为下面两个步骤:(1)根据题意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函数问题;(2)根据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3)方程思想:在某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一些要求,确定某些变量的值,这时常常列出这些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 ,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它们,这就是方程思想;3.函数与方程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很多方程的问题需要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很多函数的问题也需要用方程的
4、方法的支援,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函数方程思想。三、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上册(1)(一)选择题1如果 X = ,那么( 一上 40 页例 1(1)(x (x 1)(A) 0 X (B) 0 X (C) X (D) 0 X2ax 2 + 2x + 1 = 0 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一上 43 页 B 组 6)(A)03)12函数 y = 的定义域是_;值域是_. 函数 y = 的定义域是_;值域是_. 128(一上 106 页 A 组 16)(三)解答题16如图,有一块半径为 R 的半圆形钢板,计划剪裁成等腰梯形 ABCD 的形状,它的下底 AB 是O 的直径,上底CD 的端点
5、在圆周上.写出这个梯形周长 y 和腰长 x 间的函数式,并求出它的定义域.(一上 90 页例 1) 17已知函数 y = (x R)10x 10 x2(1)求反函数 y = f 1(x) ;(2)判断函数 y = f 1(x) 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 一上 102 页例 2) 18已知函数 f(x) = loga (a0, a 1)(1)求 f(x)的定义域;(2)求使 f(x)0 的 x 取值范围(上 104 页例 3) 1 + x1 x回归课本篇 (高一年级上册(1) )参考答案1-4 DCBC 9. (1,2) 10. (,3(2,5 11. (1,3) 12. ;(0,1)(1 ,
6、+ ) 。 ;0,1)(x (x 0)16. 答案:看课本 90 页例 1 17. 答案:看课本 P102 例 2 18.答案:参看课本 P104(应做相应变化) 四、错题重做篇(一)集合与简易逻辑部分1已知集合 A=x x2+(p+2)x+1=0, pR ,若 AR += 。则实数 P 的取值范围为 。2已知集合 A=x| 2x7 , B=x|m+1x2m1 ,若 AB=A,则函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A3m4 B 3m 4 C2m4 D m43命题“若ABC 有一内角为 ,则ABC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的逆命题是( )A与原命题真值相异 B与原命题的否命题真值相异C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的真值
7、不同 D与原命题真值相同(二)函数部分4函数 y= 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_3472kx5判断函数 f(x)=(x1) 的奇偶性为_16设函数 f(x)= ,函数 y=g(x)的图象与函数 y=f1 (x+1)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称,则 g(3)2x=_7. 方程 log2(9 x1 5)log 2(3 x1 2) 2=0 的解集为_-【参考答案】1. P (4,) 2. D 3. D 4. k 5. 非奇非偶 6. g ( 3 ) = 7. x = 23,0 27DBACE O第 3 页高考数学考前 10 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二四、基本知识篇(二)函数1.复合函数
8、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 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 ag(x)()fxb 解出即可;若已知 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 xa,b时,求 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 ;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2.函数的奇偶性(1)若 f(x)是偶函数,那么 f(x)=f(x)= ;)(xf(2)若 f(x)是奇函数, 0 在其定义域内,则 (可用于求参数) ;0(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 或 (f(x)0);1)(xf(4)若
9、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 C1 与 C2 的对称性,即证明 C1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 C2 上,反之亦然;(3)曲线 C1:f(x,y)=0,关于 y=x+a(y=-x+a)的对称曲线 C2 的方程为 f(ya,x+a)=0( 或 f(y+a,x+a)=0);(4)曲线 C1:f(x,y)=0 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 C
10、2 方程为:f(2ax,2by)=0;(5)若函数 y=f(x)对 xR 时,f(a+x)=f(ax)恒成立,则 y=f(x)图像关于直线 x=a 对称;(6)函数 y=f(xa)与 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 x= 对称;ba4.函数的周期性(1)y=f(x)对 xR 时,f(x +a)=f(xa) 或 f(x2a )=f(x) (a0)恒成立,则 y=f(x)是周期为 2a 的周期函数;(2)若 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 x=a 对称,则 f(x)是周期为 2a的周期函数;(3)若 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 x=a 对称,则 f(x)是周期为 4a的周期函数;(
11、4)若 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 f(x)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b(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a,x=b(ab)对称,则函数 y=f(x)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b(6)y=f(x)对 xR 时,f(x+a)=f(x)(或 f(x+a)= ,则 y=f(x)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1xf a5.方程 k=f(x)有解 kD(D 为 f(x)的值域);6.af(x) 恒成立 af(x) max,; af(x) 恒成立 af(x) min;7.(1) (a0,a1,b0,nR +); (2) l og a N= ( a0,a1,b0,b 1);nabl
12、ogl Nblog(3) l og a b 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 A 中不同元素在 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 与 y
13、=f-1(x)互为反函数,设 f(x)的定义域为 A,值域为 B,则有ff-1 (x)=x(x B),f-1 f(x)=x(xA).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 求解;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第 4 页(或 (或 ) ;()0fugxh()0)faaub()0fab14.掌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abcyyxx函数 (b ac0)ca )
14、0(axy定义域 ),(),(),),(值域 2,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 当 b-ac0 时:分别在 上单调),(,(c递减;当 b-ac 的解集。3(P63 例 4)14、已知函数 y = Asin( x + ),x R (其中 A0, 0)的图象在 y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函数取最大值的点)为 M(2,2 ),与 x 轴在原点右侧的第一个交点为 N(6,0),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P84 例 3) 2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下册(1))参考答案14、BBDA; 5、 ; 6、2; 7、1; 8、1; 310、(1) k (cos sin ), k Z; 11、 ;12、45;32
15、87513、解:(1) 参考课本答案(求周期列表描点) ;(2)参考课本答案 (注意做相应变化);(3) 递减区间是k + ,k + ,k Z;(4) y 取得最小值的 x 的集合是 ;12 76 Zk,125x(5) 。 14、y = 2 sin( x + ),x28 4四、错题重做篇 (四)三角函数部分11设 =tan 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_sin1sec12.函数 y=sin4x+cos4x 的相位_,初相为_ 。周期为_ _,单调递增区间为_。313函数 f(x)= 的值域为_。cosin114若 2sin2 的取值范围是_222 sini,i3s则15.已知函数 f (x) =2c
16、os( )5 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 2,则正整数 k 的最小值是_4xk【参考答案】11. 12. )23,2(k ,41,4x13. 14. 0 , 15. 13 1,1, 52高考数学考前 10 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四十、基本知识篇(四)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符号规律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是切,四余弦;2.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3.记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4.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内角和等于180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5.正(余) 弦型函数的对称轴为
17、过最高点或最低点且垂直于 轴的直线,对称中心为图象与 轴的交点;正(余)切xx型函数的对称中心是图象和渐近线分别与 轴的交点,但没有对称轴。x第 9 页6.(1)正弦平方差公式:sin 2Asin 2B=sin(A+B)sin(AB);(2)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r= ;(3)三cbaSABC2角形的外接圆直径 2R= ;sinsinCcBba(五)平面向量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 a=(x1,y1),b=(x2,y2), 为实数。 (1)向量式:ab( b0) a= b;(2)坐标式:ab(b 0) x1y2x 2y1=0;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 a=(x1,y1),b=(x2
18、,y2), (1)向量式: ab( b0) a b=0; (2)坐标式:ab x1x2+y1y2=0;3.设 a=(x1,y1),b=(x2,y2),则 a b= =x1x2+y1y2;其几何意义是 a b 等于 a 的长度与 b 在 a 的方向上的cos投影的乘积;4.设 A(x 1,x2) 、B(x 2,y2),则 SAOB ;121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1)若 a=(x1,y1),b=(x2,y2),则 a b=x1x2+y1y2; ; 2121)()(yxAB(2)若 a=(x,y),则 a2=a a=x2+y2, ;十一、 思想方法篇 (四)向量法向量法是运用向量知识解决问
19、题的一种方法,解题常用下列知识:(1)向量的几何表示,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理论;(3)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4)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平移公式十二、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下册(2)15、下列各式能否成立?为什么?(A) cos2x = (B) sinxcosx = (C) tanx + = 2 (D) sin3x = (P89A 组 25) 232 1tanx 416、求函数 y = 的定义域。(P91B 组 12) 17、如图是周期为 2 的三角函数 y = f (x) 的图象,则 f (x) 可以写成(A) sin 2
20、 (1x) (B) cos (1x) (C) sin (x1) (D) sin (1x)18、与正弦函数 关于直线 x = 对称的曲线是(sinRy32(A) (B) (C) (D)ycosysinxycos19、x cos 1y sin 10 的倾斜角是(A) 1 (B) 1 (C) 1 (D) 12 2 220、函数 在区间a,b 是减函数,且 ,则函数)0(sin)(xAf Abfaf)(,)(上 ,)cobxg在(A)可以取得最大值 A (B)可以取得最小值A(C)可以取得最大值 A (D)可以取得最小值 A21、已知 , 为两个单位向量,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P149A 组 2)
21、a by1x1O第 10 页(A) = (B) 如果 与 平行,则 = a b a b a b(C) = 1 (D) 2 = 2 a b a b22、和向量 = (6,8)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_。 (P150A 组 17) a23、已知 = (1,2), = (3,2) ,当 k 为何值时,(1)k + 与 3 垂直?(2) k + 与 a b a b a b a b3 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P147 例 1) a b24、已知 |1,| | 2。(I)若 a/ b,求 ;(II)若 , 的夹角为 135,求 | a b| (2004 广州一模)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下册(2))参考答
22、案15、(A) 否 (B) 否 (C) 能 (D) 能 16、( + k, + k)( + k, + k), k Z 1721、DADDD12 4 4 51222、( , ),( , ) 23、(1)k = 19;(2)k = ,反向。3545 35 45 1324、解:(I) a/ b, 若 a, b共向,则 ab| | 2,若 , 异向,则 | | | 2。(II), 的夹角为 135, | |cos1351,| |2( ) 2 2 22 ab1221, 。ab |ab四、错题重做篇 (五)平面向量部分16已知向量 =(a,b),向量 且 则 的坐标可能的一个为( )mn,mnA (a,b) B( a,b) C(b,a) D( b,a)17.将函数 y=x+2 的图象按 =(6,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象的解析为_a18若 o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的中心, =4 1, 等于( )BAe123,6e则A B C DOO19若 ,且( ) ,则实数 的值为_.)2,1(),75(baba【参考答案】16. C 17. y = x8 18. B 19. = 519高考数学考前 10 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五十三、 基本知识篇 (六)不等式1.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