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份大报是如何产生的每日电讯报24 小时全纪录 在每日电讯报的一本公司小册子上,有篇文章专门介绍发生在报社内部的 24 小时工作生活情况。这篇文章不仅使人们对报纸内部运作情况有个完整、直观的印象,还有不少有用的信息。在这里我把它翻译出来,供各位参考。07:00在国外新闻部后面的墙上,有一组显示世界各主要城市当地时间的挂钟。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夜晚里,分布在这些城市的每日电讯报驻外记者辛勤工作,已经采写了一大批对报纸来说极为重要的国际新闻。每日电讯报国外新闻部的触角从报社所在的肯那利-沃夫一直延伸到南太平洋。我们在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耶路撒冷、约翰内斯堡、莫斯科、悉尼、布鲁塞尔、巴黎、柏林和北京都
2、设有记者站,另外我们还雇有 60 名特约记者,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为我们提供稳定的稿源和信息。与此同时,法新社、美联社这两个国际通讯社和报社内部网络有专线联接,随时提供全球动态新闻。首先需要联系的是驻在澳大利亚、印度及远东的记者,看看那些地方有什么突发新闻。为明天报纸所做各项工作,就从这里认真展开。08:00在国内新闻部,国内新闻主编正在汇总一份当天可能发生的新闻菜单。头天晚上的下半夜值班人员会留下一份备忘录,记录下半夜新闻发展情况,并提出一些跟踪采访的建议。另外需要加到菜单上的还有从采访日记中精选出来的题目,以及来自其它渠道的信息:其它报纸、电台及电视台、通讯社及特约记者、政府及专业机构的新闻
3、通报、自由撰稿人及本报记者的个人关系网。09:00特稿部的员工到达办公室开始工作,敲定他们今天的版面将采用哪些稿子。大部分特稿已经写就,此前他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有些天可能会有一个热门话题需要马上动手操作。还有一种情况是,一篇时效性很强的稿子也可能左右编辑的决定。发表在每日电讯报特稿版的稿子必须能告诉记者一些新鲜的东西。和每日电讯报其它稿子一样,它还必须是准确的、并且按最高标准写作的。我们的报纸拥有一批一流的特写作者,他们优美、流畅的写作风格,是每日电讯报的一个重要标志。一篇特稿可能是一则新闻的深化及延伸,也可能是对一位名人的专访。同样地,它也可以是一个深度调查报道,或者对某种潮流趋势
4、进行独到的观察分析。特稿往往强调幽默、以情动人、人情味并能够让人的思维为之一震:特稿向来就是不可预测的。偶尔,特稿还可以带点调皮味,或者巧妙地玩点看似不合常规的花招。每日电讯报每周至少出 5 个特稿专版、2 个时装专版、2 个流行专版、1 个教育专版、4 个健康专版和 1 个科学专版。09:30财经部的编辑记者们在他们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办公室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在采写及策划当天的经济和财经报道。在下议院,政治记者们也开始紧盯当天的政治新闻。10:00评论部主编和报纸主编在讨论哪篇文章将作为主打稿出现在“中页”上(英国大报的评论版通常位于新闻板块的中间) 。这是一块围绕某一专题提供强有力观点(并不都
5、是那些代表每日电讯报的观点)的地方。有的时候评论部主编会根据授权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评论的由头,但更多情况下他会根据当天的热点话题,委托某一位对该课题有透彻理解的作者准备一篇相关稿子。他还会与定期供稿给评论版的几位专栏作者进行交流,看看他们有什么新主意。10:30这个时候,编辑部挤满了普通记者和专线记者,这些专线记者分别负责科学、健康、教育、农业、媒体、艺术、国防、法律等方面的报道。新闻主编看着一长串可能发生的新闻菜单,正在考虑哪些新闻应该跟踪。工作日记上的那些采访任务,如新闻发布会等,都分头安排记者去采访了。突发新闻比如火车相撞、白金汉宫发布一则出人意料消息等,对此类新闻当然要马上作出反应
6、。这通常意味着要做出涉及旅行的快速决定,不管是从布鲁塞尔到斯特拉斯堡,还是从伦敦到利比里亚。当世界上一些重大的突出事件发生时,国外新闻部将会从编辑部调遣其他记者,未作任何预告,就把他们派往海外,这些记者将带上机票、钱及指南,在希思罗机场集合。因此,所有记者的护照都必须时刻随身携带。新闻部和摄影部主编及他的队伍合作非常紧密,和美术部也是如此。部门之间频密的交流贯穿全日,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给新闻故事配上照片、插图或者解释性图表。有些照片需要进行搜索,还有些照片则需要由本报摄影记者马上去拍,或由外面的摄影图片社提供。摄影部主编还要仔细推敲哪些照片是特别重要的,并在上面作简要提示。 每日电讯报有
7、7 位签约摄影记者,他们装备有最先进的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电话线路把照片即时传输到报社摄影部电脑终端。几年前可没这么容易,那个时候摄影记者们需要马不停蹄地把胶卷冲印出来然后才能送回去:现在它只需要 30 秒就可搞掂而且他还可以留在现场继续拍照!1998 年,摄影部平均每天接收到 250 张照片。到 2001 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1200 张左右。这些照片当中的 1/3 被归档到光碟中,储存在一个叫 Fastfoto Media Library 中。这是一个用户化了的电子图书系统,它可以储存成千上万张图像资料,并按主题或作者名字进行分门别类,搜索极其方便,片刻之间即可找到你想要的照片。 每日电讯报
8、是全国性报纸中使用这一系统的第一家。摄影部还有一项工作是为新闻故事寻找合适的图片,这需要对存档照片进行深入的搜索研究,以便给新闻故事配上最佳的图片。在体育部,编辑记者们紧紧盯着各项赛事的进展,体育部主编在准备一份当天他这个部门里各条线上记者将要采访的各项主要赛事及赛程表从赛马到足球,从台球到高尔夫球。无论是从报道的面还是质量来说, 每日电讯报的体育报道都是无以匹比的。这一优势又因为我们率先每天都把体育报道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出版而进一步得到加强。10:45每日电讯报主编主持召开当天最主要的新闻编前会。出席者包括新闻、经济、体育、特写、评论部门的头,一些专栏负责人和报社高层人员。首先是对当天的报社进
9、行分析主编评论说,今天我们在哪些方面干得挺漂亮,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可以处理得更好一些,其它全国性报纸上有哪一篇报道我挺喜欢,等等。这种反馈对于提高团队工作水平、保持报纸的一致性至关重要。然后各部门的主编们开始介绍他们为明天自己版面所准备的内容,由此明天报纸的概貌及内容初现,并进行必要的平衡。会上,大家还对哪些新闻可以作为当天的主打稿也初步达成一致,然后各位主编们又回到各自部门,监控工作的进展。11:15新闻会一结束,相对比较散漫的特稿会紧接着在主编的办公室举行。这是一个激发思维、酝酿点子的时间:专题的、总体的及创新的点子被一一讨论,给报纸各个板块提供的一个个选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星期六版的主编会出
10、席周一的会议,并勾勒出他们为下一个星期六所作的计划。星期六版的“周末”、 “艺术和书籍”、 “房产”及“园艺”这几个板块是在星期四早上 6:00 开印的,这意味着其截稿时间是在星期三晚上。 “旅游”、 “汽车”和“你的金钱”在星期五凌晨开印。我们 130 万份的印刷能力意味着只有主报和体育版才能等到星期五晚上才开印。虽然星期六版的各项编辑工作一早就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但到了周一你如果想改变一下某个板块的头版,或者想更换内页中的某一篇特写,还不算晚。光版纸印刷的电讯报杂志也是在星期六随报派送,这个时候它已经在德国被印好并正在送往各配送者的途中。杂志复杂的出版生产流程,从它出版前几个月就已经开始,并
11、在它正式面世前 3 个星期就必须完成。12:00这是图书馆的一个“高峰期 ”。因为这个时候,记者们纷纷在为他们的新闻查找相关信息、图书、档案。 每日电讯报的图书馆存有超过 6000 万份剪报,其出版日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30 年代。这些剪报涉及超过 100 万个人物,并被分门别类归为 50,000 个科目。每一期每日电讯报均以缩影胶片形式保存,各大全国性报纸也都有存档。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要确保所有的新闻都进入 1994 年安装的电子图书馆系统。这个共享的操作系统是由一家专业公司开发管理的,舰队街上其他多家报纸都参与其中,系统里存有新闻、特稿及评论,用户可以通过主题、日期或作者进行搜索。互联网上的
12、网站正迅速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虽然这里头很多信息需要小心对待。电讯报图书馆自身也在越来越电子化了,但基本功能依然没变:提供背景资料给记者,帮助他们把稿子写得更深刻、更生动,还有最重要的做到准确。错误是不可接受的,它不仅是不专业的、有损报纸应尽的责任,还可能导致有人对报纸采取法律行动。因此所有稿子都要经过核实、核实再核实。另外,如果一篇稿子已经不可避免地地引起诉讼,那么报社法律部门将有一位工作人着手处理。15:15社论会议在主编办公室开始。日积月累,报纸通过一篇篇社论把自己对这个时代各种重大问题的立场清晰地表达出来。社论是不署名的,它可能是由任何一位经主编提名的特别作者撰写,尽管我们有一个有 6
13、 个资深评论员社论作者组成的核心小组,但许多社论常常无需他们操刀。主编每天都会提出一些选题供大家讨论。15:30夜班主编和他的助手们抵达编辑部大厅,他们被称为“后排席位”“Back Bench”在这里他们将一直工作到深夜。他们的办公室紧挨着新闻部、国外部及摄影部,以便更有效地沟通。这支很有影响力的队伍最终向主编负责,他们负责挑选稿子供发表(那些不适合发表的稿子则被“枪毙”) 。 “后排席位”决定稿子的位置及长度,然后与从设计部门过来的一位同事一起对新闻版进行版式设计。编辑队伍在下午及晚上轮流值班,他们所要做的是对记者的稿子进行核实,剪裁到合适长度,做标题,给图版配说明等。“后排席位”的第一项工
14、作是把目到已经提交的稿子都读一遍,并确认还有哪些预定的稿子随后可能到来。视广告销售情况的不同,夜班编辑需要完成 8 到 20 个版的国内及国际新闻版,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手头稿子的数量可以把这些版面填上 3 遍。工作是非常紧张的:在随后的 5 个小时里,一份严格的时间表必须严格执行,如果他们想按时出报的话。在一个典型的日子, “后排席位”可能从第 18 版开始做起,一路做到头版。完成签压后,各个版面被以电子化形式传送到制版部门。 (与此同时,还有一支队伍正在紧张制作一些面向英格兰北部、苏格兰及爱尔兰地区的版面,这些版面上有许多根据上述地区读者兴趣度身订做的新闻。 )16:30当天的最后一次会议在主
15、编办公室举行。新闻菜单和上午新闻会上看到的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有等到这个时候,编辑们对哪些新闻将放在明天的头版才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报纸的两位漫画家,马特普里切特(Matt Pritchett)和尼古拉斯加兰德(Nicholas Garland),这个时候必然会坐在那里。他们俩的工作大不一样:普里切特负责头版的小漫画,加兰德则负则评论版那些大幅的政治漫画。但他们的工作方法差不多,他们都对全天的新闻进行追踪,并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在这个会之后,加兰德将定下他的主题并动手绘画。马特则将把他酝酿的半打漫画减少到 3 幅,供主编选择。17:00其它各个板块的主编们正忙着完成他们各自的版面,如讣闻版。讣
16、闻组的员工们工作非常认真刻苦,以免被一些意外情况搞得措手不及他们的资料库里存有 3000 个人的生平故事,包括那些年岁渐老和公众关注度较高、去世时需要马上有讣闻跟进的人物。 每日电讯报的讣闻素来享有盛誉,特别是那些有关军界人物的讣闻。本报的讣闻在传递已故者个性特征方面也起到先锋作用,我们在反映已故者生平事迹的同时,也不忘揭示其独特癖好及弱点。读者来信主编也在忙碌着编辑他的版面。她每天会收到大约 300 封来信,越来越多的信是通过传真或 e-mail 传进来的。她根据来信的主题、清晰度、新鲜度及趣味性,挑出一部分来信进行编辑。 “PETERBOROUGH”专栏的编辑正在写他的日记专栏,日记内容涵
17、盖一此有趣的奇闻逸事。 (记者注:此专栏已改名为 LONDON SPY) 。同时, “法庭与社会”版的编辑则在编辑官方公告版。19:30“后排席位”在对 3 版、2 版和头版的稿子进行最后的选择。这是一个令人焦虑的时刻:有此新闻和图片即将交稿,还有一些则刚刚发生,特别是那些来自下议院的新闻,下议院工作拖沓是臭名昭著了的。还有那些来自美国的新闻,这时候那里还是中午呢。不管怎么样,这些稿子又必须得塞进明天的报纸。不过好在还有 3 个不同版本等着完成,不同版本的报纸分别面向这个国家不同地域。这就给“后排席位”提供了一个更新稿子、提高版面质量的机会。在头版被送去制版前,一个助理夜班编辑已经在当班,他会
18、从版上拿下一些稿子、图片,为后面来的更好的稿子腾出空间,加入新的信息。21:30每日电讯报第一个版本的所有版面都已完工,并被以电子化形式送给制版部门。它们已经包含所有的广告。各个版面最后一次进行校样,并经编辑部门签压后传送给印刷车间。22:30报纸的第二个版本整装待发。和第一个版本相比,许多版面又作了进一步修改、提高,并增加了最新的体育赛事结果。如果当晚有某一部戏剧首演,戏剧评论家查尔斯斯宾塞(Charles Spencer)将在这个时候开始写他的评论,他只有半个小时的写作时间,这样才能赶上当天报纸的主要版本,也就是第 3 个版本。23:30其它全国性报纸的第一个版本已经到达办公室。如果其它报
19、纸有一些重头稿而我们报纸没有的话,那么晚间记者就得想方设法把它弄出来,这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上床了,想找人采访都难。各个政府部门都有值班的新闻官,有事的话随时可以打电话找他们。如果需要的话,编辑部会跟一些专线记者联系,看看他们是否知道一些需要加到报纸里的信息。我们在准确性方面精益求精,除非所有的事实都认真核查,而且所有人都确信它是真的。由于每日电讯报在准确性方面的良好声誉,有些竞争对手经常信手拿起本报的一些独家报道,无需向独立方求证,稍作改头换面,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报道。“后排席位”还有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完成最后一个版本。01:30到这个时候,编辑部里只剩下少数骨
20、干人员。当天晚上将不会有其他版本的报纸了,除非有惊天消息。如果真的有重大突发新闻的话,编辑部将马上通知制版和印刷部门,告知他们将有一个特别的“SLIP”版。大部分报纸此刻已经在送往配送点的路上,因此除伦敦及曼彻斯特中心区外,一份“SLIP”将很少有机会到达其它更广泛的地区。不过,这关系到为读者提供最佳服务,关涉报社荣誉,因此,留守的员工将争分夺秒把它赶出来。摘自走进英国大报 ,唐亚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版每日电讯报小档案创办时间:1855 年 6 月 29 日;创办者:亚瑟斯莱(Arthur Sleigh)上校出版商:电讯报集团出版,隶属于在纽约上市的霍林格国际公司(Hollinger International)现任主编:马丁纽兰德(Martin Newland);现发行量: 90 万份每日电讯报是英国历史上唯一发行量上过 100 万份的大报,10 多年前最高峰时发行量曾接近 150 多万份。该报是一份典型的综合性大报,版面众多,内容丰富,业界对其评价为:“每日电讯报就像是一艘著名的豪华客轮,硬件设施好,搭载乘客多,排水量大,在它的竞争对手中显得卓然不凡”。其星期六版体量庞大,被称为“B-52 轰炸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