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2 ,大小:218.50KB ,
资源ID:3556192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561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名胜词典7上海辞书出版社.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名胜词典7上海辞书出版社.doc

1、中国名胜词典 7 上海辞书出版社莱芜市泗水县汶上县【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在山东莱芜市东南 25 公里石湾子村,为一四合院式民房。村南、北、西三面环山,村东有一南北流小河,环境隐蔽。现有公路南通新奉,西达来芜。1947 年初,国民党军三十一万亲人分南北两线进犯山东解放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少数兵力阻击南线之敌,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兼程北上。于 2 月中旬,将北线孤军深入的国民党军包围于莱芜城北。战役自 2 月 20 日至 23 日,歼敌六万亲人,俘敌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刚司令官李仙洲,收复城市十三座,取得光辉战绩。1979 年旧址维修复原,陈列有关莱芜战役的文物。【卞桥】在山东泗水县城东

2、25 公里卞桥村东,横跨泗河上游支流上,东距泉林约里许。桥始建年代不殿三间,供铜铸释迦像,殿后摩松楼,楼前古松为六朝遗植,其旁有亭,取“古松筛月”之意,名筛月亭。楼西有厅三间,冯玉祥 1932 至1935 年曾寄寓于此。厅前古松枝叶平生,状如华壶,立石题刻,“一品大夫”字。明宣德年间朝鲜僧满空曾驻此,寺内犹存正德十六年(1521 年)为纪念满空而立的石碑。【冯玉祥墓】在泰山西麓。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详,仅在桥下中孔拱券石上发现重修题记:“卞桥镇重修石桥,自大定二十一年八月一日起工,至二十二年四月人日。谨记”。据此可确知此桥在金大定二

3、十一年(1181 年)前即已有之,是山东境年现存最早的古代桥梁。桥面东西长 24 米,宽 6 米,东西引桥各 35 米,为单券三孔石拱桥。桥头各有石狮两尊相向蹲踞。桥面望柱、拦板浮雕滚龙猛虎、金刚力士、花卉翎毛、山水风景。券孔上顶各有透雕龙首向南北两面探出,皆深目高鼻,旋毛飘然耳后,或吞食游鱼,或口含宝珠,造型生动,神采各异。桥下清波长流,两岸杨柳依依,中秋之夜,月印双影,景色殊异。【泗水泉林】在山东泗水县城东 25 公里陪尾山下。地下水透过石灰岩、砂岩断层夺地而出,形成星罗棋布的大型泉群。泗水县志载:“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其中有双睛泉、淘米泉、白虎泉、红石泉、响水泉等,或

4、从底涌,或从缝溢,斗折蛇行,叮咚有声,汇流入泗。漫步其间,只见泉违溪,溪穿泉,微波细涓,或汇为深潭,或潴为浅池,无不清澈见底。相传当年孔子来游,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郦道元也曾来此追涌泗水源头。清乾隆帝南巡,曾多次驻跸泉林,修有行宫、御桥、文桥、武桥、石船浮槎、游亭等,并留下许多题咏碑刻。【宝相寺塔】在山东汶上县城西北隅。塔前原有北宋咸平五年(1002 年)重建的宝相寺,已废圮。塔为砖砌,八角十五级楼阁式,高 45 米。每层砖磨斗栱,上有平座,东、西、南、北各砌一圆门洞。底层东、西、南各砌券门佛龛。北面设门,有螺旋台阶可登。塔刹呈贺葫芦形,为黄琉璃烧制,金光耀目,俗称黄金塔。东

5、平县平阴县菏泽市【自佛山石窟造像】在山东东平县城之西 4 公里焦村北白佛山。共三窟,平面均呈马蹄形。隋窟在中,称“大佛洞”,正中圆雕释迦结跏跌坐像,高 4.7 米,高螺髻,斜披袈裟,赤足,作说法状。东西两壁浮雕造像一百零六尊,刻石近千字:窟外有“大隋开皇七年施主王子华造像”题记。唐窟在西,称“小佛洞”,洞高 1 米,浮雕弥勒及二供养人,衣纹流畅,璎珞蟹绎;西壁有“唐齐州司马张颖造弥勒像”题记。东窟又称东廓,圆雕立像十二尊,时代不详,其中一尊高与人齐,面庞长硕,形象生动。白佛山原名危山,因造像改今名。东西山峰对峙,大清河流经山前,素称形胜之地。【平阴玫瑰之乡】山东平阴县西南一带为玫瑰集中产区。地

6、处古玉带河河套,四周山峦环绕,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冬春雨雪较多,有利于玫瑰生长;入春后,玫瑰从萌动到始花期间,气温上升比较稳定,而花期雨少,光照充足,适宜于芳香油的形成和积累。平阴玫瑰栽培历史悠久,且以花大色艳、瓣厚味浓、品质优异驰名中外。1915 年平阴玫瑰露酒即以气味浓醇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质桨章。解放后,玫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达 6.000 多亩,种植方式也由野生逐渐改为园艺种植。初夏花开时节,峡谷中玫瑰盛开,花团锦簇,蜂蝶飞舞,芳香袭人。【菏泽牡丹之乡】在山东菏泽市。菏泽古为曹州治所,故菏泽牡丹又名曹州牡丹。集中产地在赵楼、何楼、李集、王梨庄、洪庙一带,大面积花田 5.000 多亩

7、。菏泽栽培牡丹始于明嘉靖元年(1522 年),曹州牡丹史载,有赵楼花农赵瑞波外出经商,以本地特产木瓜、耿饼销于京津一带,换回牡丹十余种。又赴洛阳求得“二乔”、“姚黄”等品种。此后栽培花色品种日多,遂有“曹州牡丹甲于天下”之誉。计有红、黄、蓝、白、黑、绿、紫、粉八色共三百多个品种。其中“乌龙卧墨池”、“青山贯雪”、“酒醉杨妃”、“藏珍”、“姚黄”、“赵粉”、“葛巾紫”等最为名贵。葛巾紫花大如盘,浓紫中微有红意。蒲松龄聊斋志异有葛巾一篇,寓此花塑造了美丽、善良、多情的花仙葛巾娘子。近年当地花农还培育出隆冬或初春开花的“冬赏牡丹”。谷雨前后,牡丹竞开,万紫千红,香飘数里,游人如织,盛极一时。据县志记

8、载,当地人自古经营牡丹,鬻花为业,“南浮闽粤,北走京师”。现除供应国内,还远销欧亚美澳各洲。壮丹花可酿酒,根称“丹皮”可入药。“曹丹”以有特殊疗效而闻名国内。梁山县单县聊城市【马刨泉】在山东梁山县北昆山上。传周穆王游猎于此,为寇所困,苦无水,马咆哮刨地得泉,因名。山亦名困山(后改昆山)。泉出山岩罅隙中,隐于松柏浓荫间,水流潺不潺潺终年不断。汇集为池,清澈见底,金翅鲤鱼翔游池中。泉西北 20 米处有明万历七年(1579 年)所建月岩寺,大殿三间,石墙围绕。殿前存明清古碑三幢。殿后有清光绪八年(1882 年)增建的双层月岩阁。泉西北山壁间有唐代开凿的石窟寺,内有石雕立体佛像三尊。后人结石为庙于窟顶

9、,壁上浮雕石像五尊,俗称庙上庙。【梁山】古名良山。汉文帝子梁孝王曾围猎于此,死后葬山麓,遂易名梁山。在山东梁山县南,黄河蜿蜒于西,京杭运河流经其东,北濒东平湖,南为平原。除主峰虎头峰、雪山峰、青尤山、郝山头外,有七支脉,最高处海拔 197 米。山势险峻,峡谷深邃,唐未时黄河溃决,周成大泽,广八百里,即古“梁山泊”。相传北宋末年宋江领导农民起义曾在此扎寨,抗拒官军。因水符传一书行世,遂驰名遐迩。山上及附近地区遍布水符故事遗迹。虎头峰有“宋江寨”,巨石垒成寨墙两层,断续可见。寨中央有“聚义厅”遗址,厅旁巨石突起,上有石窝,传为起义军树立“替天行道”杏黄旗的旗杆石。迤西有盆底式石坑,名“蓄水池”。寨

10、北虎头峰与雪山峰之间山口名“黑风口,两侧悬崖峭壁,深谷绝洞,乃通宋江寨咽喉。传为李逵在此把关,每循盘陀马道下山,至杏花村王林酒店炊酒。近年新雕李逵手持大斧塑像于此。宋江寨东北有小平山,山顶平坦宽敞,为起义军演武场。山阴有后集镇,为起义军内眷居住的“后寨”,寨西一带有一平坦石坡,为起义军的“晒粉场”。山东南麓有明代抗倭僧人西竺和尚墓塔及唐代莲台寺遗址,精雕佛像犹存。此间果木成林,春日梨花盛开,一片雪海,人称“雪花蓬台”。【棘梁山】在山东粱山县北。宋以来历代在此设巡检司,又名司里山。海拔 105 米。濒临东平湖,烟波浩渺,山色秀丽。传为水浒故事中晁盖起义初期的根据地,与粱山南北遥望。山上有聚义厅、

11、演武场、旗杆石等遗迹。登山唯西南崎岖小路可通,原有石磴四十九级,称“云梯”,残迹可见。路北凿石为仙人洞,传为黑旋风李逵把关哨所。山顶千佛崖镌坐佛像,高 12 米,两旁各有一僧侍立。崖两侧佛像近五百尊,大小不同,姿态各异,多为唐宋石刻,间有明清雕刻,线条清晰,形象逼真,造型生动。山东侧有宋代摩崖篆刻佛经,字迹可辨。【司里山】见“棘梁山”。【腊山】又名岱峰。在山东粱山县北。东临东平湖,海拔 258 米。山势奇特,怪石突兀,翠柏苍松,或横生绝壁,或倒挂岩隙。寺庙、殿宇,依山势而建,簇拥而上。山西北有一天然石洞,名“老虎洞”,高 2 米,广 20 平方米,可容数十人。四周古木参天,虬枝盘曲,遮闭洞口,

12、险幢异常。洞下菩萨庙,为明代始建,清乾隆间重修,大殿及东西配房备三间,院内甃石为井,泉水清洌甘美。洞上偏东有清乾隆间修建的奶奶庙,顺山势坐南朝北,石砌殿堂,庙前石栏围绕。登临此处,可俯瞰全山,远眺东平湖,烟波浩渺,仿佛八百年前水泊旧观。山北麓有清雍正间所建的镇会厅和戏梭。山崖绝壁上,摩崖镌刻“阿南屏翰”、“气象万千”等大字和历代名人题咏。【百狮坊百寿坊】百狮坊一名张家牌坊。在山东单县城内。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建。因夹柱精雕百个石狮得名。高 14 米,宽 9 米,四柱三间,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夹柱透雕群狮八组。大狮子狞猛峥嵘,小狮子环绕戏耍

13、。每根夹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狮图。狮子蹦跳翻滚,争戏绣球,古松苍劲,绕以云烟。四住和坊额上透雕云龙。其他部位也透雕或浮雕云龙旋舞、珍禽异兽、花卉图案。通体结构严谨,气势雄伟,雕刻精细,玲珑剔透。坊西南约百未有百寿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为翰林院孔目朱叔琪妾孔氏建造,规模、形制、雕刻技法与百狮坊基本相同。坊上浮雕不同书体的“寿”字百。两坊遥遥相对。【山映馆】在山东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明清时代聊城地处南北要冲,交通便利,商贸云集。清乾隆八年(1743 年)山陕商人集资兴建会馆,总建筑面积 3.311 平方米,殿阁堂楼一百六十余间,画栋雕梁,飞檐挑角,金碧辉煌。系神庙、会馆相结合的古建

14、筑群。山门三间,东向,牌坊式门楼,绿琉璃瓦覆顶,如意斗栱承托,砖砌垂花门罩,两边八字影壁,玲珑美观。门内前部为戏楼,两层飞檐,前后左右各出歇山,上层飞檐共十个翼角,正面石刻匾额题“岑楼凝霞”四字。两旁有钟鼓楼,重檐十字脊,展翅高耸。后部主殿三座并列,原供关帝、文昌、火神、财神、水神。殿后建春秋阁和左右两配房,阉旁夹筑望楼。前后两部簇拥搭配,楼阁相望。照壁、折壁、廊柱、檐柱、柱础、木坊均线雕、浮雕、透雕人物、花鸟、兽头、图案,造型生动。戏楼内壁还留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至 1919 年在此演出的戏班艺人题壁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一百二十多个传统剧目。此馆对研究清代建筑、雕刻乃

15、至地方戏曲。均有一定价值。【光岳楼】在山东聊城市旧城中心。明洪武七年(1374 年),为“远眺料敌与严更漏”,以修城余料建,名余木楼或鼓楼。东昌府在聊城设治所后,又称东昌楼。弘治九年(1496 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遂易今名。楼台基为砖石结构,高 9 米,占地 1,238 平方米。上部为木构,楼四层五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并有回廊相通,表现了宋元向明清建筑过渡的风格。通高 33 米,高搂崔巍,冲汉凌霄,为聊城的象征。楼存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历次重修碑记和嵌壁石刻二十块。1938 年,国民党爱国将领范筑先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曾设巷战指挥部于此。解放后,多次进行

16、维修。1974 年为纪念建梭六百年,郭沫若新书“光岳楼”匾额悬于楼上,丰子恺撰书楹联云:“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登楼远眺,鲁西北平野无垠,黄河苍茫接天,层峦迭嶂,景色壮阔。【聊城铁塔】在山东聊城市东关原隆兴寺内。据塔座石雕风格推断,建筑年代约在宋、金之际。解放前年久失修,大部倾纪,仅存底部五层。1973 年从地下挖掘出历年坠毁的塔身及塔顶,整修复原。共十三层,高 15.8 米。塔基为莲花形石座,平面面积 10.16 平方米。腰部浮雕力士、龙凤、乌鲁和乐舞人物等精美图案,下部四角设琴腿式石座。塔身为生铁铸造,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每层八面飞檐,斗栱承托,并铸成门窗、

17、瓦垅、栏杆等装饰,玲珑剔透,精巧细致。第一层中径 1.53 米,逐层收分,层次清晰,雄高挺秀,耸立烟树环合的古运河畔。高唐县东阿县临清市【梁村塔】在山东高唐县城北梁村。始建年代无考。塔旁有古槐一株,枝于苍虬,当地素有“唐槐宋塔”之说。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十三级,高约 37 米。底座周长 22.8 米,占地约 40 平方米。底层为重檐,门洞北开。二至十层均单檐,下有陶质斗栱承托,四面设门。塔体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呈八面棱柱形,益显挺拔俏丽。从建筑形式,特别是斗洪的风格特点方面考查,宋塔之说较为可信。【曹子建墓碑】亦称陈思王庙碑。在山东东阿县城南 20 公里鱼山西麓曹植墓北侧。曹植(

18、192232 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魏太和三年(公元 229 年)封东阿王,六年又徙封陈王。因受曹丕猜忌迫害,郁郁而死。谥“思”,世称陈思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死后其于遵遗嘱归葬鱼山。碑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 593 年)建,高 1.7 米,宽 1.1 米,有额无题字,似有画像,已不可辨。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三字。正书兼用篆隶,表现出我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特征。碑早年埋没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捞出,复置墓前,并建碑楼保护。【陈思王庙碑】即“曹子建墓碑”。【临清舍利宝塔】在山东临清市西北运河东岸。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高约 60 米,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座条石

19、砌基,周长 39 米,高 5.3 米,南面辟门,门楣石上镌“舍利宝塔”四大字。塔身九层,檐宽 1.55 米,陶质斗栱,转角立柱下莲花承托。二层以上每层八面设门,四明四暗,工整严谨。塔内有木质通天塔心住,转角形梯道,可环回登临顶层。塔通体自下而上辽层收分。塔刹呈盔形,为省内仅见。登临顶端,孤帆远影,运河如带,饶有佳趣。【临治清真寺】俗称北寺。在山东临槽市西、卫运河东岸先锋桥畔。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年)重修。现存大门、钟鼓楼、望月楼、穿厅楼、正殿(札拜堂)、北讲堂、沐浴室、后门等建筑物八十余间,面积近 1 万平方米。大门底层有清代”彝伦攸叙”匾额。正殿绿琉璃瓦覆盖,葫芦形尖顶,

20、出檐深远。呈印度寺庙风格。彩绘花形斗栱,疏朗雄大,宏丽轩昂。殿内壁画色彩鲜艳,图案工整,外壁嵌记事石刻若干。后门正面目存明嘉靖重修石刻。【鳌头矾】在山东临清市汶河分汉处。明嘉靖间建。临清县志载,在鳖背桥西南数十步中洲东起处,砌以石,如鳖头突出,筑观音阁于其上,旧闸新闸各二,分左右如鳖足,而广济桥尾其后。明知州马纶题曰“鳖头矶”。现存古建筑一组,四围楼阁环合,南有女墙堞雉,东面前后相通的门洞上过楼三间,即观音阁,飞檐挑角,小巧玲珑。明清时期这里地处南北河运要冲,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骚人墨客多登临题咏。有诗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可见其繁荣景象。“鳖矶凝秀”为临清十景之一。阳谷县莘

21、县【古阿井】在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名贵药品阿胶的著名产地。最早记载见于东汉时的本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又以阿井水煮之最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载,东阿“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并考“其水乃济水所注”。相传唐代尉迟恭曾为钦使重修阿井。明天顺七年(1463 年)建亭井上,明万历及清康熙间均曾重修。现存清光绪五年(1879 年)重建六角石亭、额题“济世专人”四字,两旁石住镣刻楹联,“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泉源。”亭内石碑篆书“古阿井”三字。井水经地下岩层砂砾过滤净化,溶入钙镁钾钠等矿物质,色绿质重,清洌甘美,用以煮胶,易除杂质;增强疗效。解放

22、后重浚古井,鳖修石亭,附近建阿肢厂,所产阿胶畅销国内外。【景阳岗】在山东阳谷县城东南 17.5 公里。传为水浒故事中粱山泊英雄武松打虎处。当年这里岗阜起伏,怪石突兀,草密林茂,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武松打虎,为民除害,乡民感恩,建武松庙于岗上,并有塑像。现岗上新立“景阳岗”三字石碑,为今人舒同所书。武松庙及打虎塑像整修一新,旁建碑亭,碑上镌刻“武松打虎处”五字。【马陵古战场遗址】在山东莘县西南大张村附近。南濒金堤河,东、西、北均为开阔地带。传此处原有两座上丘,其间一条狭窄崎岖的通道掩没在古木丛林中,地势十分险要。此即文献所载“马陵道”,为战国时期自魏至齐必经之路,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此。公

23、元前 342 年,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攻魏。次年,魏以太子申和大将庞涓带兵十万迎战齐军。孙膑以减灶诱敌之计迷惑魏军。庞涓遂率兵追至马陵,埋伏在此的齐军万弩齐发,全歼魏军。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关于马陵的位置,古今论者颇有分歧。一说在今河北省大名东南,一说在河南范县西南,即今莘县西南。跨地区【大泽山】古称九青山。在山东胶东半岛西部,主峰在于度、掖县间,海拔 800 米。明代龙文明著文,谓“群山环抱而易出泉,遂汇为大泽”,因易现名。岗阜绵亘蟠结,苍松怪石遍山,名胜古迹甚多。由西麓登山,有“鲤鱼钻山石”、“楼子石”、“将军帽”等奇岩峭石,磊落欹嵌,两崖镌刻“渐入佳境”、

24、“月挂石帆”等题壁大字。下寺名智藏寺,建于金明昌年间,今寺已废妃,尚存聚景亭、邀月台、升仙台及题刻多处。寺东密林深处,古塔累累,为僧人墓地。再上为上寺日照庵,庙亦废,尚存碑碣。由此经“飞鸟渡”、“上云梯”、“鬼见愁”、“哈呼哈”、“八步紧”、“鹞子翻身”等险处可达极顶北峰。峰西为飞来峰,峭壁断崖间一石板相接,名“仙人桥”。东为日观峰,可观旭日东升。迤西天住峰上有北魏郑道昭、郑祖述父子的摩崖碑刻,书法具有从汉隶向楷书过渡的特点。大泽山西麓高家、韭园等五个村庄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高家民兵联防”旧战场。今谷中瞭望哨、地雷阵、兵工厂等遗迹尚存。解放后新建观爆台,可参观地雷爆炸表演。【马鬐山】又名磨箕

25、山。在山东蓖南县、莒县交界处。西、北均濒浔河,峰峦连绵,形如马鬐,故名。山顶略平,方圆数十亩,古泉一眼。涌流至今。南宋嘉定九年(1216 年),“红袄军”女首领杨妙真,率众抗金,转战至此,曾据险下寨。杨为山东益都人。其兄杨安儿为红袄军早期首领,后遇害,众椎杨妙真为首领,号“四娘子”。勇悍善骑射,自谓”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杨妙真于此筑城练兵,兴修水利,扶持渔盐,开放贸易,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现营寨遗迹尚存,半山寨门内巨石上,刻有“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十一字。南坡下旧有建筑遗址,民间传为杨妙真的“金銮殿”。山西原有斩将台,石刻“斩大将王仙处”,现均为水库淹没。【龟蒙顶】在山东蒙阴、平邑

26、两县交界处。为蒙山主峰,海拔 1.156 米。峰顶平坦,形似爬行大龟,故名。南麓有古颛臾国遗址。后人特建谒蒙祠,又称万寿官。由此上行 1 公里,涧间有断桥,桥头立“迎仙桥”石碑,清乾隆帝登山时过此。再上为桃花峪,传说战国时军事家孙膑师事鬼谷子,鬼谷子曾令其看守桃园,今遗迹犹存。山腰黑风口、十八盘一带,巨石横空,山风呼啸,松涛雷鸣;舍身崖削壁千寻,俯临深涧,山势奇险。于豪顶俯瞰群峰,无不匍匐膝下,万壑流云,烟霞明灭,景色壮观。相传孔子来此,曾有”登山而小鲁”的感慨。旧有“孔子小鲁碑”,己佚。附近朝天宫,系明末鲁王监造,墙、柱、檩、梁及屋顶均以石料砌成。山中还有小风门、大风门、快活岭等胜迹。李白、

27、杜甫云游东鲁,曾同登蒙山,饮酒赋诗。苏轼也留题“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诗句。现山中已辟公路,乘车可达极顶。【孟良崮战役遗址】在山东蒙阴、沂南两县交界的沂蒙山区。孟良崮山势峻削,主峰与大崮顶、芦山大顶鼎足而立,突兀于群山之上。1947 年 5 月 14 日,陈毅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将进犯鲁南解放区的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围困于此。经两天三夜激战,全歼敌军,击毙敌师长张灵甫。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扭转华东战局起了关健作用。陈毅诗云:“盂良岗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华东战局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现战役指挥所、防空洞等故址尤存。山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园。河南省

28、郑州市【二七纪念塔】在河南郑州市中心二七广场。为纪念“二七”大罢工而建。1923 年 2 月 1 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址)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2 月 4 日总工会举行全线总罢工。2 月 7 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残酷镇压郑州、江岸、长辛店等地的罢工工人,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英勇就义。其后又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址)杀害郑州分工会负责人汪胜友、司文德。纪念塔于 1971 年兴建,高63 米,共十四层(包括地官),平面为并联的两个五角形,因称双塔。塔内有梯可盘旋而上,十二层设有平座,可鸟瞰全市风光。塔内各层办有二七大

29、罢工纪念展览。【大河村邀址】在河南郑州市北郊大河村西南 1 公里处,距市区 12 公里。1964 年秋季发现。面积约 30 万平方米。19721980 年曾进行十一次发掘,发现大量墓葬、灰坑、房基等遗迹和遗物。是一处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为住房的遗存,已出上房基二十八座,年代有异,结构亦不相同。房基是东西并列、大小不同的一组地面建筑。据碳同位素测定,距今约五千年,瞩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房基一墙壁现存高达 1 米,为迄今国内同时期房基中所仅有。大量陶器中独具风格的双连壶,红陶黑彩,轻巧秀致。白衣彩陶出土数量甚多,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多样,为大河村彩陶的一个特点。彩陶片上绘

30、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石制的斧、铲、刀、镰和蚌刀等的出土,高粱、粟和莲子等种子的发现,表明农业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实践和生活来源。现在遗址上辟有复原陈列,再现了大河村居民的劳动、生活场景,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古荧冶铁遗址】在河南郑州市西北 20 公里处。面积 12 万平方米。1965 年和 1975 年曾部分发掘。发现炼铁大高炉两座,炉缸呈椭圆形,炉壁、炉基均用黑褐色耐火土夯筑而成,炉前、炉侧有冶炼的架木遗迹。炉底积铁九块,最重的 23 吨,一侧还留有 2 米多

31、高的柱瘤。经复原,高炉在 6 米以上,容积 50 立方米。炼炉周围有矿石堆、水井、水池、炼渣区等,还有预热鼓风的风管,可见是一个完整的冶炼作业系统。高炉附近出土大量成套的铸造模具和铁器成品,大多有“河一”铭文,可释为“河南郡第一作坊”。产品以生产工具为主。发掘中还清理了陶窑十四座及船形坑等与冶铸有关的遗迹。遗址的年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发掘材料证明它是官营的冶铸联合作坊,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具有重大意义。【吉鸿昌墓】在河南郑州市西郊烈士陵园。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又名恒立,扶沟县吕潭镇人。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师长、第三十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 年

32、5 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失败后在北平(今北京)、天津一带从事抗日活动,1934 年 11月 9 日在天津被捕,24 日在北平就义,葬于吕潭镇鸿昌学校花园内,1974 年移葬郑州烈士陵园。墓位于陵园正中,用水泥砌成长方形,墓前立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鸿昌烈士瓷像。1984 年在距墓冢 90 米处建立纪念碑和纪念亭。纪念碑上镌刻胡耀邦题写的“吉鸿昌烈士纪念碑”大字。园内松柏翠绿,庄严肃穆。【纪公庙】在河南郑州市西北 26 公里纪公庙村,汉荣阳城西南 300 余米。纪信是刘邦的大将,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项羽困刘邦于荥阳,纪信假

33、扮刘邦诳楚,使刘邦得以遁走成皋。项羽怒,焚纪信。后人在荥阳西南为纪信修墓立庙。庙已无存,原址有唐代以后重修庙宇和赞颂纪信的碑刻三十余块。其中以唐武周长安二年(公元 702 年)书法家卢藏用撰文书写的石碑最为珍贵。碑高 2.27 米,碑额篆书“汉忠烈纪公碑”六字,碑身隶书,字迹端利。庙后有纪公墓,高 7.5 米,围 125 米。登冢顶可俯瞰古战场风光。【花园口】在河南郑州市北 17 公里处,紧靠黄河南岸。宋时曾在此建闸治水,后渐成村落,名桂家庄。明吏部尚书许某在此修建花园,方园 540 余亩。后河道南移,村落与花园被河水吞没,成为黄河渡口,名花园口。1938 年 6 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开封,逼近

34、郑州,国民党军队不战即溃,在此扒开黄河大堤,河水泛滥,使豫东、皖北、苏北三省的千里沃野变成荒无人烟的黄泛区。1947 年 3 月将决口堵复,河水流回故道。今花园口建有大型电灌站,洗碱改土,使沙荒变成水田。【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刻】在河南郑州市博物馆内。北宋元祐六年(1091 年)苏轼知颍州时,应开封刘季孙之请,以真、行、草兼用字体写成醉翁亭记长卷,卷未有赵盂頫、未广、沈周、吴宽等人的跋尾赞叙。明隆庆五年(1571 年)秋,刘巡邀请文彭、吴应祈为之双钩勒石,立于鄢陵县刘氏家祠内。原件墨迹,其时为高拱所得,不久又为张居正所有,张氏获罪抄家,被没入官廷,后焚毁。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

35、高拱的侄曾孙高有闻因原刻磨损不清,出其家藏拓本重新刻石,立于新郑县高氏祠堂。刻技之精,不在鄢陵刻石之下。鄢陵石刻已全部散失,新郑石刻于 1959 年移置郑州市博物馆,建立长廊,妥善保存。石刻共分十八块,每块长 60 厘米、宽 40 厘米左右;其后还有六块宽约 40 厘米、长 6090 厘米的石刻,是赵孟頫、沈周、高拱等人的题跋。【郑州商代遗址】在河南郑州市区内。面积 25 平方公里,1950 年秋发现。1955 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周长近 7 公里的城垣,为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遗址,是商王朝重要的都邑之一。在此发掘出大量的房基、地窖、水井、壕沟、墓葬等遗迹,以及铜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

36、、陶器、原始瓷器等遗物,还有少量的刀刻字骨和陶文符号。在城的北墙和南墙外有冶铸青铜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墙外有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北墙外还有磨制骨料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在城内东北部,有大面积的带有石柱础的夯土台基,很可能是宫殿遗址。在西城墙外的杜岭街和城墙东南角,出土大量青铜器,有方鼎、圆鼎、尊、卣、觚等,是商代文物之精华。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奴隶仕会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城隍庙】全名城隍灵祐侯庙。在河南郑州市东大街路北。明代初年建,弘治十四年(1501 年)重修。其后屡有修葺。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

37、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乐楼高达 15 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飞舞,荷花、狮子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杨香打虎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庙内碑碣很多,其中有明张大犹草书石碑“福赞”、“寿赞”两通,笔迹苍劲挺拔。前者碑高 180 厘米,宽 82 厘米,厚约 21 厘米;后者碑高 181 厘米,宽 80 厘米,厚 21 厘米。【原武温穆王壁画墓】在河南郑州市二十里铺瓦屋孙村东南。原武王名朱朝埨(15521607),别号凤山,是明太祖的八世孙。墓在地面下 7 米处,为一坐北向南的砖券墓,墓室正面

38、有一高大门楼,两扇石门可以启闭。墓室长 6 米,宽 5 米,高 3 米,墓后壁上方有一盗洞。墓室内有一石供桌,现已损坏,靠后壁是停棺的石棺床,床上镂有花纹。墓内残存四块墓志铭,均为 72 厘米见方的石碣,说明该墓是原武温穆王及其元配张太妃的合葬墓。墓室内布满彩绘壁画,后壁中央绘有释迦佛像,两旁绘有护法灵禽、麒麟、大象。东西两壁绘有帝土和王妃画像及其亲人、侍者、菩萨、比丘,以及亭台楼阁和各种乐器等。墓顶绘日月星象,云气缭绕,仙鹤翩舞。壁画构图协调,情节生动,色彩鲜明,为研究明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53 年墓上方新建保护房,墓志铭镶砌在室内墙上,墓室年建有长 20 米的隧道,历四十六级可达墓底。荥

39、阳县新郑县【汉霸二王城】在河南荥阳县广武山上。有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在此对垒的东西广武城。西城为汉所筑,叫汉王城;东城为楚所建,称霸王城。两城间有一南北向的大沟,名广武涧,又称鸿沟。沟口宽约 800 米,深达 200 米,沟内有鸿沟村。北面向黄河,西南对群山,地势险要,是古代交通咽喉、军事要塞。刘邦、项羽往来荥阳一带,战于京、索之间。刘、项多年战争,在此形成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今汉霸二王城北部已有一部坍入水中。汉王城东西长 1.200 米,南北仅留 300 米,墙体塌落处宽约 30 米,现存最高处达 10 米多,高出黄河水面 200 余米。霸王城东西长 1.000 米,南北残长

40、 400 米,墙身宽 26 米多,城角处宽达 70 米,城墙西南角高达 15 米。二城城墙均用黄土逐层分段夯实。当地农民偶能拾到铁镞、钢镞等遗物。【虎牢关】又名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传周穆王“射猎鸟鲁于郑圃”,曾将进献的猛虎在此圈养,因名虎牢。此关地处东西咽喉,南连嵩岳,北拒广武(山)及黄河,山岭夹峙,犬牙交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形势险要,设置关隘,镇守重兵。楚、汉争霸时长期在此交战。东晋列国战乱时期,此地为刘渊(匈奴族)、石勒(羯族)、慕容氏(鲜卑族)等互相争夺的战场。南北朝时刘宋与北魏都曾一再攻取此关,以图消灭对方。唐初实建德与李世民也曾在此决雌雄。

41、宋司马光题虎牢关诗曰:“天险限西东,难名造化功,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除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现存清雍正八年(1730 年)竖立的莲座石碑,上书“虎牢关”三个大字。【后周皇陵】在河南新郑县城北 18 公里郭店村。包括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嵩陵是后周太祖郭威墓,庆陵是世宗柴荣墓,顺陵是恭帝柴宗训墓,懿陵是世宗皇后符氏墓。陵前有明、清祭文石碑四十余通。墓冢都有封土,高 20 米左右。据史书记载,太祖郭威临终曾告柴荣,陵墓务求俭素,不用石柱、石人、石兽,不修下宫。此说与皇陵现状相符。【欧阳修祠墓】在河南新郑县城西 14 公里欧阳寺村。欧阳修(10071072 年)字永叔

42、,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瞩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墓冢高大,古柏环绕。墓前有明、清重修的祠堂及石人、石兽等,祠旁立“宋太师欧阳文忠公祠墓”碑,祠墓四周围以红墙。附近还有寺院。“欧坟烟雨”为新郑八景之一。【郑韩故城】在河南新郑县城关附近双洎河(古称洧水)与黄水交汇处。春秋战国时为郑国和韩国的都城所在地,因称郑韩故城。公元前 230 年韩被秦灭。郑、韩在此建都长达五百多年。解放后在此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勘查,初步查清了故城概貌。故城平面极不规则,周长 19 公里。中部有隔墙,将故城分为东西两城。大部分城墙尚存,最高处达 18 米。西城中部有一座小城,应是当时的宫城。宫城西北有大片夯上建筑基础

43、,发现有一处地下室,室内有五眼井。东城内有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铸铜作坊遗址面积达 10 万多平方米,制骨作坊遗址面积 7 千平方米,战国时的铸铁作坊遗址面积4 万平方米。曾在此清理出一座熔铁炉和两个烘范窑,出土大批铁器和陶范,此外还有制陶、制玉作坊遗址。东城内的一个战国兵器坑,出土铜兵器一百八十多件,多数有铭文。城内外发现六处墓地,出土一批青铜器、玉器等。【裴李岗遗址】在河南新郑县城西北约 8 公里。遗址西南临双洎河,东靠裴李岗村,高出周围地面约 2 米,面积约 2 万平方米。19771979 年曾进行三次发掘,发现大量墓葬、灰坑等遗迹和遗物。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内器物具有特色。石

44、器有磨制精致的磨盘、磨棒、铲、镰、斧、凿等。磨盘形如鞋底,下凿留四足。铲多作鞋底状,上下均有圆弧形刃。镰似今之镰刀,而刃部有锯齿。这些都为我国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见或少见。陶器多红色,手制,火候较低,器表多磨光,少数有蓖点纹、划纹、乳钉纹。器形有球形小口双耳壶,三足钵、三足壶及鼎、钵、盆、碗、勺等。据碳 14 测定,距今已八千年左右。裴李岗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前期的空白。登封县【嵩山】属于伏牛山脉,其主体在河南登封县西北,由太室山(1,440 米)和少室山(1,512 米)组成。东西绵延约 60余公里。古称外方。夏禹时称嵩高、崇山,商汤时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东周始定嵩高

45、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分为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帜、太白、罗汉、白鹿等七十二峰(五乳峰和峻极峰未计在内)。嵩顶又名峻极峰,是中岳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嵩高峻极”和“峻极于天”之说。站立峰顶极目远眺,北望黄河,明灭一线;鸟瞰山麓,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著名胜迹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毋阙)、元代观星台及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法王寺塔、永泰寺、净藏禅师塔、初祖庵、嵩阳书院、石淙河摩崖题记,刘碑寺石碑和八方古

46、文化遗址等。均为游览胜地。【少林寺】在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孝昌三年(527 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太宗开国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拳术,禅宗和少林拳负有盛名,广为流传。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阁)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重建,恢复原貌。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约三百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此立候达摩。雪深及膝,故又叫立雪亭。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达摩

47、面壁洞,西南的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寺内保存有唐以来的碑碣石刻约三百余品,其中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以及苏轼、米芾、蔡京、赵孟頫、董其昌、日本僧人邵元撰文、书写的碑刻最为珍贵。【塔林】在嵩山少林寺西里许。为历代和尚墓地,现存自唐至清千余年间的砖石墓塔二百二十多座。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日本僧人邵元撰书的照公和尚塔(建于 1339 年)塔铭及天竺和尚就公塔(建于 1564 年),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初祖庵】在嵩山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下。现存一殿、两亭和千佛阁等。

48、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 年),木构梁架、斗栱都具典型的宋代风格,是河南现存木构建筑中之杰作。殿内石柱上雕刻的武士、游龙、舞凤、飞天、盘尤、凤戏壮丹、孔雀穿花、群鹤闹莲,神台须弥座及石护脚上的卷草、猛狮、武士、麒麟、水兽等浮雕,无不栩栩如生。大殿东南有古柏一株,相传为唐初禅宗六祖慧能所植。附近保存有书法家黄庭坚、蔡卞等人书写的赞颂初祖达摩的碑石四十余品。【二祖庵】在嵩山少林寺西南 4 公里的钵盂峰上。二祖慧可,俗名姬光,北魏时虎牢(今荣阳县)人,从菩提达摩学佛,立雪断臂,得受衣钵后,相传在此养伤。其徒众为作纪念,在此建庵。庵内有大殿三楹,碑碣数通。殿前四井,传为慧可卓锡所凿,名卓锡泉,虽

49、近在咫尺,而味各异。庵外有古塔三座,其中以周万岁登封元年(公元 696 年)所建的唐塔最为挺拔俊秀。南上里许有炼魔台,又名觅心台,为慧可经行处。登台远眺,东揽太室,西望伊洛,邙山横亘,黄河西来,百里景物尽收眼底。【达摩面壁洞】在嵩山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传为达摩面壁十年(一说九年)处。石洞幽邃,深约 7 米,宽 3 米。洞前有一座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雕刻的双柱单孔石坊,额上南面刻“默玄处”三字,北面刻“东来肇迹”四字。【少室阙】在嵩山少室山下的邢家铺村。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之间。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少室阙北面上部刻有双线勾勒的“少室神道之阙”六个篆书大字,南面的隶书铭文大部剥落,题名中尚能辨认薛政、阴林、夏效、冯宝、张诗等人名。阙身现存画像有六十余幅,主要内容有车骑出行、马戏、驯象、月宫、猎鹿、斗鸡、蹴鞠、铺首衔环和龙、虎、共命鸟等。马戏图刻有两匹四蹄腾空奔驰的骏马,前一匹马鞍上有一头挽双丫髻的少女,穿紧身衣裤倒立,后一匹马上有一女子长袖舒展随风飘扬,人体自然后倾,显示出奔马的迅跑和马戏的惊险技艺。蹴鞠图雕刻栩栩如生,说明我国早在汉代已有足球运动。【太室阙】在嵩山中岳庙门前 500 米处。东汉元初五年(公元 118 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