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再现孔子日期:2010-02-03 作者:顾晓鸣 来源:文汇报固然,100 个人心中会有 100 个哈姆莱特;每个艺术家和理论家都有权对孔子作阐述和表现,但不能简单地把孔子混同于普通人。孔子在中国文化精神成长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阐释、复原、保护、弘扬和继承他的思想和智慧、学说和实践吗准备不足却又以学术名义仓促搞“孔子普及”自己历史上的伟人,是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一个时代,最可宝贵和最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孔子,在中华民族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无疑是最有分量的。和诸多早已过世的伟人一样,后人所闻所知的孔子是其他人在其他情况和语境中的记述,其中
2、包含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也会带有功利目的,因而不乏误读和误导。因此,保护和传承这项甚至与民族的世界地位相关联的 “遗产” ,需要顶真而细致入微的思考、研究和探索,然而对孔子及其精神的开掘和诠释,至今仍是相当轻率和模糊摇摆各地规模越来越大的“祭孔” 、过分强调“孔”姓家族传承之于弘扬孔子之道的“正统”等等,似乎都失之于偏;最近电影孔子上映,则把这个严肃问题推到了更尖锐的地步。固然,100 个人心中会有 100 个哈姆莱特;每个艺术家和理论家都有权对孔子作阐述和表现,经社会各界检验和批评得到接受的内容,可成为“孔子解释”的一部分。但贸然标榜自己是“正剧” ,却轻佻地偷梁换柱,则大大不妥。不客气地说,
3、周润发努力饰演孔子这位伟人是好的,但祭拜孔庙做得像孔子再生似的,又轻浮地在电影发布会上当众对“南子”周迅戏闹,让人不明白这到底是要把“历史正剧”的孔子弄成怎样的八卦?往深里说,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近百年来我们对孔子和儒家的认知和定位太多极端和武断,今天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以学术名义的通俗讲座仓促搞“孔子普及” 。“恢复作为普通人的孔子” ,这话似是而非我们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孔子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一定要看到,在几千年民族历史上,有某位人物能为世世代代、五湖四海的人们所尊重,其中必定有极其深刻的缘由,包含着无可替代绝对不可掉以轻心的旷世珍宝。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要认真对待近年来的“国学
4、热”和“孔子热” ,防止自称为“真”的假孔子满天飞、把孔子当成一个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因为这与以往棒杀和捧杀孔子的做法一样,必将造成公众认识的混乱。为此,必须首先澄清一个司空见惯的说法:“恢复作为普通人的孔子。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人类历史数千年出现的某些人物及其行迹思想,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集大成者,非同小可。不能简单地把孔子混同于普通人, “恢复作为普通人的孔子” ,这话似是而非。不但因为孔子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孔子作为有着绵长历史的中国文化的一以贯之的代表人物,是国人之民族认同、外国人之识别中国的文化象征;而且,更具决定性的是孔子及其儒学与“中国精神”的关系,及其在今后启迪激励中
5、国人的无穷潜力。孔子在中国文化精神成长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民族都会形成代表本民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一种“精神性” 。各民族不同的“精神性”造成了对自然和人事之“道”的不同认识,集中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宗教和社会文化形态。中国没有形成基督教那样的一神教,与孔子和儒家特有的无神论世界观和入世性是有密切关系的。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天人合一” 、“以天论德” 、 “良知就是天理”的“仁”学,在世界上独具一帜。在日益世俗化的世界,体现于孔子和儒家的传统中国文化精神,为世界提供了很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源泉。孔子和儒学之“天命之谓性”的命题,包含着人类社会与自然存在、个人与社会、人生
6、与心志等关系,以及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自我开掘和提升出发、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人生态度和行事原则,为个人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导向。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等等见解,更已为当今的人们所珍视和践行。不仅如此,修编周易的孔子,更是在变动(“易” )的深邃视界中,凝聚上古中国天趣妙成的理路和行事法则,蕴含着制胜成功的动能;“格物致知” 、 “知行合一” 、 “实事求是”等哲学方法论的内核,体现在了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之中。同时身为伟大教育家的孔子,以“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为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成长,开辟一条坚实的路径。点石成金,伟人之伟正在于使“凡”成“圣” ,而这样“温良恭俭良”老师形象,最佳地凸显了一个知书识礼的文明之邦,一个和平友善的泱泱大国。孔子在中国文化精神成长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阐释、复原、保护、弘扬和继承他的思想和智慧、学说和实践吗?(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