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蛇经1他抑制冒出的怒气,犹如用药抑制扩散的蛇毒,这样的比丘 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2他摒除一切爱欲,犹如拔掉池塘里的莲花,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3他摒除一切贪欲,犹如使快速流动的河水枯竭,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4他摒除一切傲气,犹如洪水冲垮脆弱的芦苇桥,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5他不在生存中寻找精髓,犹如不在无花果树上寻找花朵,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6他的内心没有忿怒,超越这样那样的变化,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7他从内心深处驱散和根除一切思虑,这样的
2、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8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克服一切妄想,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9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世界上一切虚妄,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0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贪欲,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1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爱欲,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2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忿怒,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3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痴迷,
3、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4他没有偏执,铲除了邪恶之根,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5他没有那些导致重返这世的恐惧,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6他没有那些导致执着生存的欲念,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7他已排除五盖,没有烦恼,没有疑虑,没有痛苦,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在印度佛陀时代,凡具有宗教目的的乞食者均称比丘,佛教盛行后,则成为佛教术语,专指出家受过具足戒的男僧。 五盖(Pancanivarana )是指贪欲盖(Kamacchanda, 对感官对象的执着),瞋恚盖(Abh
4、ijjhavyapada,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忿怒),睡眠盖(Thina-middha,昏沉迟钝),掉悔盖( Uddhacca-Kukkucca,焦急忧虑),疑法盖(Vicikiccha ,怀疑犹豫)。按照佛教观点,人若有这五盖,便不能达到清净。 2特尼耶经18“我已煮熟米饭,挤好牛奶,”牧人特尼耶说道,“与我的家庭一起住在摩喜河岸。我的房子有遮蔽,火儿已点燃。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19“我没有忿怒,没有思想障碍,”世尊说道,“我在摩喜河岸住上一夜。我的房子无遮蔽,火儿已熄灭。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0“没有发现牛蝇和蚊子,”牧人特尼耶说道,“牛群在草儿茂盛的
5、牧场游荡。它们能承受来临的大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1“我已扎了木筏,”世尊说道,“渡过水流,到达彼岸。木筏已经无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2“我的妻子忠诚,不轻浮,”牧人特尼耶说道,“长期与我生活在一起,十分可爱。我没听说她有任何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3“我的忠诚的心已经获得解脱。”世尊说道,“它长期受到陶冶和控制。在我身上不再出现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4“我靠自己挣钱过活,”牧人特尼耶说道,“孩子们跟我一样身体健康。我没听说他们有任何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5“我不受雇于任何人。”世尊说道,“
6、我带着获得的东西周游世界。酬金对我无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6“我有母牛和牛犊。”牧人特尼耶说道,“我有孕牛和种牛。我也有作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327“我没有母牛和牛犊。”世尊说道,“我没有孕牛和种牛。我也没有作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8“木桩牢固,摇撼不动。”牧人特尼耶说道,“绳索用蒙阇草搓成,崭新结实,就是牛犊也不能将它扯断。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9“犹如公牛挣脱羁绊,”世尊说道,“犹如大象挣脱臭藤,我将不再投胎。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30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灌满低地和
7、高地。听到雨声,牧人特尼耶说道: 31“我们见到世尊,确实获益非浅。我们皈依你,有见识的人啊!请你做我们的导师,大牟尼啊! 32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忠诚的。让我们在善逝身旁过梵行生活;让我们超越生死,结束痛苦。” 33“有子者享受有子之乐,”邪恶的摩罗说道,“有牛者享受有牛之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快乐,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快乐。” 34“有子者为子忧虑,”世尊说道,“有牛者为牛忧虑,因为执着是人的忧虑,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忧虑。” 世尊(Bhagavat)是佛陀释迦牟尼的称号。 水流(ogha)指生存的水流。 指佛陀。 牟尼(muni)是古代印度对圣人的尊称。佛教中常为修禅者的尊称。 善逝(Sugata)是佛
8、陀释迦牟尼的称号。 梵行(Brahmacariya )在婆罗门教中是指婆罗门生活四阶段(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和遁世期)的第一阶段,即从师学习阶段。在佛教中泛指摆脱世俗执着的清净生活。 摩罗(Mara) 是佛教神话中的恶魔,代表邪恶和死亡。 4(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犀牛角经35不向众生施加棍棒,不伤害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不渴望儿子,更不渴望朋友,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6爱念从交往中产生,而痛苦伴随爱念产生。他看到爱念带来的危险,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7同情朋友,思想受缚,便会失去目标。他看到交往的危险,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8爱怜妻子和儿子,就像高大的竹子互相纠缠。犹如
9、幼嫩的竹子互不纠缠,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9就像鹿儿不受羁绊,在林中随意觅食,聪明人追求自由,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0朋友之间互相问候起居行止。而他追求别人不追求的独立无羁,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1朋友中间有娱乐,儿子身上有挚爱。他不愿与亲人离别,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2周游四方,毫无怨忿,事事满意,克服险阻,无所畏惧,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3有些出家人,还有住在家里的在家人,他们难以相处,不必为他人的儿子操心,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4抛弃在家人的标志,犹如俱毗陀罗树叶落尽;果敢地斩断在家人的束缚,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5如果得到一位聪明
10、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那就应该克服一切险阻,愉快地、自觉地与他同行。 46如果得不到一位聪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那就象国王抛弃征服的王国,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7确实,我们称赞朋友的益处,应该结交高于自己或同于自己的朋友。得不到这样的朋友,也应该过清白的生活,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8看到金匠精心制造的一对明晃晃的金镯,在同一条手臂上互相碰撞,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49同样,我与同伴在一起,也会胡说和谩骂。看到这种将会出现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0爱欲花样繁多,甜蜜迷人,以丑陋或美丽的形式搅乱人心。看到爱欲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
11、1这种爱欲对我来说是瘟疫、脓疮、灾祸、疾病、利箭和恐惧。看到这种爱欲的可怖,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2冷热饥渴,风吹日晒,牛虻长虫,克服这一切,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3犹如一头魁伟的花斑大象离开象群,在林中随意生活,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4热衷交往并不能获得片刻解脱。听从太阳亲属的话,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5我已经超越论争,找到法门,走上正道,获得智慧,无须他人指导。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6不贪婪,不欺骗,不渴求,不虚伪,摒除污浊和痴迷,对整个世界无所企求,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7避开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坏朋友,不要与执着的、懈怠的人交往,让他象
12、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8应该结交学问渊博、恪守正法、高尚聪明的朋友;应该明了事义,消除疑惑,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9不装饰打扮,不向往世间的娱乐和欲爱,不涉足繁华之地,言语真实,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0抛弃儿子、妻子、父亲和母亲,抛弃钱财、谷物和亲属,抛弃一切爱欲,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1智者懂得:“这是束缚。其中幸福很少,快乐很少,痛苦倒是很多。这是钓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2冲破这些桎梏,犹如水中鱼儿冲破鱼网。犹如火苗不再返回燃烧过的地方,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3目不斜视,足不踌躇,守住感官,保护思想,不怀欲望,不受烧烤,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
13、荡。 64抛弃在家人的标志,犹如波利质多树抛弃树叶,穿上黄色袈裟出家,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5不贪图美味,不犹豫动摇,不养育他人,挨户行乞,心无牵挂,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66摒弃心中五盖,清除一切污点,独立不羁,斩断爱和恨,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7抛弃快乐和痛苦,也抛弃从前的喜悦和烦恼,达到无忧无乐,安宁,纯洁,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8竭力获得至善,诚心诚意,行动积极,勤奋努力,坚韧不拔,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9坚持隐居和修禅,坚持遵行正法,洞察生存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0企求灭寂欲望,谨慎,聪明,博学,深思,知法,自制,努力,让他象犀
14、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1犹如狮子不怕声响,风儿不怕罗网,莲花不怕污水,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2犹如兽王狮子四处游荡,以利牙征服众兽,而栖息在僻静之处,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3始终保持仁慈、宁静、怜悯、超脱和忻悦,不受整个世界干扰,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4摒弃爱欲、忿怒和痴迷,斩断种种束缚,不惧怕生命灭寂,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5人与人交往为谋私利,不谋私利的朋友今日难得,谋私利的人不纯洁,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众生(Sabbabhuta)指一切有生命者。 意思是独自生活,就不会有离别之苦。 俱毗陀罗(Kovilara)是天国的一种神树。 太阳亲属(Adic
15、cabandhu)指佛陀,因为佛陀的祖先属于太阳族。 正法(dhamma 或译法、法门),这个术语在佛教文献中大致有三种用法:一、指佛的教法,二、泛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三、特指某一事物和现象。这里指的是第一种。 波利质多树(Parichatta )是因陀罗天国中的珊瑚树。 禅(jhana,梵文为 dhyana,音译禅那) 的意思是静虑沉思。它是佛教修行悟道的一种方式。7(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耕者婆罗豆婆遮经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摩揭陀国南山一个名叫爱迦拿勒的婆罗门村中。那时,正值播种季节,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五百架犁都套上了轭。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带上钵和袈裟,来到耕者婆罗豆婆遮婆
16、罗门干活的地方。那时,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正在分发食物。世尊走到分发食物的地方,站在一旁。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看见世尊站着乞食,便望着他,说道:“哦,沙门!我耕田,我播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沙门!你也应该耕田,也应该播种,耕了,种了,你就有吃的。”“婆罗门啊!我也耕田,我也播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可是我们不曾看见世尊乔达摩的轭、犁、犁头、刺棒和耕牛。”世尊乔达摩又重复说道:“婆罗门啊!我耕田,我耕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然后,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76.“你声称自己是耕者,我们未见你耕种,请你说说耕种之事,让我们知道你如何耕种。” 77.“信仰是种子,苦行是雨
17、水,智慧是我的轭和犁,谦逊是犁把,思想是辕轭,意念是我的犁头和刺棒。 78.“控制身体,言语谨慎,饮食有节,我以真话作砍刀,柔顺是我的解脱。 79.“勤奋是我驾辕的牛,运载解脱,一直往前,永不返回;到达那里,没有悲哀。 80.“进行这样的耕种,它结出永恒之果;凡这样耕种的人,他摆脱一切痛苦。” 然后,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用大金碗盛满牛奶粥,递给世尊,说道:“请世尊乔达摩吃牛奶粥吧!世尊是位耕者,因为世尊乔达摩的耕种结出永恒之果。” 81.“由吟诵偈颂而得到的食物,我是不能吃的。婆罗门啊,那样做,对智者是不合正法的。佛陀们拒受由吟诵偈颂而得到的食物。婆罗门啊!只要正法存在,这就是一条准则。 82
18、.“对于灭寂烦恼、摒弃恶习、获得圆满的大仙,你应该提供另一种食物和饮料,因为这是渴求功德者的福地。” 8“那么,乔达摩啊!我把这牛奶粥给谁呢?”“婆罗门啊!在这神界、魔界和梵界 中,在这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中,我没有看到哪一个喝了牛奶粥能消化的,除了如来 ,或如来的弟子。所以,婆罗门啊!你或是把牛奶粥倒在无草的地方,或是倒在无生命的水中。”于是,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把牛奶粥倒在无生命的水中。而倒入水中的牛奶粥嘶嘶作响,冒出浓烟。确实,被晒了一整天的犁头扔进水里,就会嘶嘶作响,冒出浓烟。这倒在水中的牛奶粥也是这样,嘶嘶作响,冒出浓烟。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诚惶诚恐,汗毛直竖,走到世尊那里,向世尊行
19、触足礼,然后对世尊说道:“妙极了,乔达摩!妙极了,乔达摩!正像一个人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东西,世尊乔达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达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我要在世尊乔达摩面前出家,我要得到具足戒 。”于是,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后不久,可尊敬的婆罗豆婆遮独自过隐居生活,凝思静虑,精进努力。不久,便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这世亲证和达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为此目的,善男子们才正确地离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经灭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该做的事,在这世上再无别事。这样,可尊敬的婆罗豆婆遮成
20、为又一个阿罗汉 。 “如是我闻”是佛经常用的套语,意思是“我曾经这样听说”。 婆罗门(brahmana )是印度古代种姓制度中的第一种姓,另外三种种姓依次是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佛教中,婆罗门一词有时也泛指过清净生活的人或苦行者。 沙门(samana)即出家人。佛陀时代教派林立,凡反对婆罗门教的各派出家人均称沙门。佛教盛行后,沙门专指佛教僧人。 一般认为乔达摩(Gotama)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家姓,释迦(Sakka)是他的族姓。 佛陀们(buddha)在这里是泛指智者们。佛陀(buddha)一词原意是觉者,得到智慧者。在早期佛典中,佛陀一般用作释迦牟尼的专称。 大仙(mahesr)即圣人
21、。 梵界(brahmaloka )是梵天居住的世界。 如来(tathagata )一词原先是阿罗汉的称号,后来演变为佛陀专用的称号。此处是前者的意思。 具足戒(upasampada )指佛教比丘戒律。出家人接受这种戒律,便取得比丘的资格。 阿罗汉(Arahant,在汉译佛经中,有时简称罗汉)一词在佛教以前是对高贵人物的尊称。在早期佛教中,是指通过修行而摆脱轮回、达到涅槃的人。 (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9贡陀经83. 金匠贡陀说道:“我问大智者、牟尼、法主、人中之杰、上乘御夫、无欲者佛陀:世上有多少种沙门?请告诉我。” 84. 世尊说道:“有四种沙门,此外没有第五种,贡陀啊!我作为目睹者,告诉你这
22、四种沙门:胜道者、示道者、命道者、污道者。” 85. 金匠贡陀说道:“佛陀们称什么样的人为胜道者?示道者怎样无与伦比?请你告诉我,什么是命道者?然后再告诉我,什么是污道者?” 86. 世尊说道:“消除疑惑,摆脱痛苦,乐在涅槃,弃绝贪欲,是人界和神界的导师,佛陀们称这样的人为胜道者。 87.“在这世上,懂得什么是至高者,并宣讲和阐述正法,他们是斩断疑惑、摒弃欲望的牟尼,佛陀们称这第二种比丘为示道者。 88.“遵循法句阐明的生活道路,自制,专心,言论无可指谪,佛陀们称这第三种比丘为命道者。 89.“伪装有德,鲁莽唐突,辱没家族,胆大妄为,虚伪欺诈,不能自制,嚼舌多嘴,装模作样,这种人就是污道者。
23、90.“在家人、圣贤的学生、有学问者和智者了解了这四种沙门,目睹这四种沙门是这样的,就不会抛弃自己的信仰。他们怎会将高尚和卑下、纯洁和污秽一视同仁呢?” 涅槃(nibbana)是佛教徒企求的最高境界。在早期佛教中,它主要是指灭寂尘世欲望而摆脱生死轮回。 法句(dhammapada )指关于佛法的箴言。 10毁灭经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 给孤独园的逝多林里。这天夜晚消逝时,有一位美丽的神灵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里,行礼问安,站在一旁。然后,这位神灵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91.“我们请教乔达摩关于人的毁灭。我们前来询问世尊: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2.“生存容易明白,毁灭也容易明白:
24、热爱正法的人生存,仇视正法的人毁灭。” 93.“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一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二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4.“他亲近恶人,不亲近善人。他热衷恶行,这是毁灭的原因。” 95.“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二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三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6.“生性嗜睡,喜欢聚会,萎靡不振,懈怠懒惰,好发脾气,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97.“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三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四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8.“生活富裕,但不赡养青春已逝的年迈父母,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99.“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四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五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0.“用谎言欺骗婆罗门、沙门或其他行乞者,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1.“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五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六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2.“有很多财产,有金子、有食物,但独自享用这些好处,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