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 论,(Introduction),流 行 病 学,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流行病学的特征第六节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展望,目 录,绪论,发展简史 定义 原理和应用 研究方法 特征 与其他学科关系及展望,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现代医学的基础方法执业医师的必考内容,地 位 和 作 用,绪论,流行病学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特别是与传染病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流行病学的作用已逐渐受到医学界人士的认识和重视。被称为是公共卫生之母、预防医学的主导学科和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2、它不仅研究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它的落脚点是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基本含义,二、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的萌芽甚早,在历史上它是研究疾病流行的科学,即是研究在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病例数上升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如何控制的科学。是适应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流行病学既来源于历代人类与传染病作长期斗争中所积累的科学认识和防疫实践经验,又来源于近二百多年来人类对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起步。正是这二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流行病学。,来源于人类与传染病流行长期斗争经验来源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 由单纯描述向描
3、述加分析 由定性向定量研究 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和互相结合,促使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和方法更加丰富,应用更广泛。,发 展 简 史,早期流行病学近代流行病学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第二节 定 义,Stallybrance 1931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即流行病学只研究传染病的人群现象。 Maxcy 1951 流行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只研究那些在人群中决定传染过程的、疾病的以及生理状态的频度和分布的因子和条件。,一 定义的演变,研究特定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的状态或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于解决健康问题的一门科学。,流 行 病 学 定 义(第五版
4、临床医学用书 王建华主编),第二节 定义,二 定 义 诠 释,(一)研究内容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二)任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第二节 定义,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三、流行病学工作深度三个范畴,找出原因,提供措施,揭示现象,流行分布,原因影响因素,策略措施,(三)工作深度三个范畴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四)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五)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第二节 定义,三 实 际 应 用,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监测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自然史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第三节 原理和应用,应用领域的扩展,流行病学
5、,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伤害,生物恐怖防范与应急反应,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第三节 原理和应用,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确定Determine great public health Problems,图1-1 中国1954-1998年死亡率变化趋势,流行病学研究的是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这些规律只能在人群现场观察,而它又是极为错综复杂的,因此,流行病学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方法。随着流行病学范围的扩大,研究方法也在逐渐完善。,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四 研 究 方 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按设计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
6、病学,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项目,理论流行病学,产生假设,检验假设,验证假设,第四节 研究方法,观察法 由于流行病学研究的是人群中动态变化的现象,它不是由研究者按自己的意愿去加以改变的,也即是研究都不能掌握或不全部掌握或控制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观察法就成为流行病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观察并详细记载疾病或健康状态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获得的资料,也可对病因提出线索或假说,或对防制措施提出有效的方法。,描述性研究,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
7、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项目,理论流行病学,产生假设,检验假设,验证假设,第四节 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分析性研究,选择一组某病的病例,另选一组没有该病者作对照,观察这两组人具有某可疑因素的比例大小,若病例组具有某可疑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比例,则认为该因素可能为该病的病因。如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比例,则认为该因素可能为该病的保护因素,这种从结果(疾病)探讨原因(因素或病因)的研究方法,从时间上看是回顾性的,所以又叫回顾性(retrospec
8、tive)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按有或无某可疑病因因素(暴露因素)将被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一定时间看看某病的发病率两组有否明显差别,如果有明显差别,则这个可疑因素可被认为是该病的病因或保护因素。这种从原因(病因)观察到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一般从时间上看是前瞻性的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与观察法不同之处在于实验者掌握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易于做出结论。这是实验法优于观察法之处,但实验法只能用于人工可控制的因素,而不能用以研究全部流行因素。,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 );现场试验( field trial);社区干
9、预研究(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实验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流行病学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常常在着手一项特定研究之前,需将使用技术加以完善,发展收集数据资料的技术、改进疾病分类等,在所应用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多的是统计学技术。 除一般的统计方法外,在流行病学中引入了某些特殊的统计方法,如偏相关系数、Mantel-Haenszel的2及OR、协方差分析法等,而近年来应用很广泛的有logistic回归法等。,方法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发展,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传统经典方法的发展(人类学方法) 传统经典方法的发展(RCT/CIP) 新的研究方法(Meta分析)
10、,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的多样化,宏观: 生态学分析(生态大众健康模型、生态学相关) 多水平分析(病因网络模型) 空间流行病学(地理信息系统) 混沌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流行病学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微观:,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四节,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包括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基础医学:从微观角度临床医学:以单个病人为单位的角度预防医学(包括流行病学):从群体宏观的角度 它们并不是研究的病种不同,而是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研究。,二、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探讨病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疾病,二者的
11、发展又互相促进。 流行病学的发展对基础医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如霍乱弧菌发现30年前,流行病学方法阐明了霍乱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传播。,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18世纪末以前,流行病学主要应用直接观察的方法,以后开始引用统计学的方法,才可以对流行过程各方面的特点从数量上加以说明。可以深入揭示各种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某些作用和意义,如疾病发病率、季节分布、地区分布、年龄分布等等的资料都可以从数量上加以说明,因而使得流行病学的方法更加完善,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促进流行病学的发展。,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第四节 特 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
12、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第六节 与其它学科关系及展望,一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与流行病学有关的主要学科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统计学 社会学和心理学 流行病学方法广泛应用的学科 以学科名称命名的分支皮肤病流行病学 以学科概念命名的分支分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生殖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生态流行病学,新的分支学科,第六节 与其它学科关系及展望,二 挑 战 与 展 望,宏观与微观并举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并重人群健康研究提上日程发展应急流行病学重视伦理学问题强化在循证浪潮中的作用,第六节 与其它学科关系及展望,分子流行病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生物学标记,人类基
13、因组流行病学(Human Genome Epidemiology,HuGE),系统地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人群中探讨遗传变异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遗传流行病学利用连锁和分离分析方法寻找致病基因,第六节 与其它学科关系及展望,循 证 医 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依据现有最好的证据来从事临床实践和实施医疗卫生决策的一种医学实践模式,评估证据的质量,评估效果的大小和可信度,查找研究证据,提出问题,评估该结果的外推性,依此决策,第六节 与其它学科关系及展望,循证医学对整个医学界的冲击,医学教育: 培养医务工作者利用证据的意识和能力医学研究: “生产”证据医学情报: 收集、总结与传播证据医疗卫生的组织系统: 促进证据的生产、传播与利用医疗卫生管理: 督促与监督证据的使用,第六节 与其它学科关系及展望,流行病学在循证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证据的科学方法决策过程中利用证据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第六节 与其它学科关系及展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