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部分 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5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C)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 (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它的 (B)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D)A
3、、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 (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发展的 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4、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 (B)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万物的根源归结为 (A) A始初物质 B原子 C灵魂 D神灵 1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D)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6、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一命题是 (B)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理性主义 D旧唯物主义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
5、是 (A)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 2C整个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所有规律 D自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18、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D)A意识和物质是世界的两个本原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是神创造的 D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19、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20、董仲舒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D)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1、科学证明,人脑是 (B)A思维的源泉 B思维
6、的器官 C思维的产物 D思维的对象 22、下列哪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A吾心即是宇宙 B相反相成C一日行窃,终生是贼 D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23、把唯心主义比作“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的花”,这是因为 (C)A唯心主义华而不实B唯心主义方法上有可取之处,但其结论是错误的C唯心主义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类的,而是从人类认识本身产生出来的“畸型儿”D唯心主义犹如罂栗花,有很大的迷惑性2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B)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B)A形式
7、和内容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是指 (B)A二者没有区别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用一定的方法论去分析、观察世界 D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服务于方法论27、“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28、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 B、世界发展源泉问题C、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 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29、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
8、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B)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E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AD)A世界的可知性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BDE)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9、D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混同 E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BDE)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3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6、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CE)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
10、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7、实践有两层基本含义,它们是指: (A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E、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8、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是因为(ABC)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C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D物质、
11、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 E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9、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指 (ABCDE)A、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C、无限包含在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D、有限是局部,无限是全体 E有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0、唯心主义都认为 (AB)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精神决定物质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 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1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DE)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B把物质和运动绝对对立起来C把运动和静止绝对对立起来 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E最终导向唯心主义 12、辩证唯物主义
12、认为静止是 (ABCE)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C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 D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 E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C)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E可能和现实的关系14、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环节 (BCE) A、由没有反应特征的物质发展为具有反应特性的物质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D、由一切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15、意识是 (AB)A
13、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的分泌物 D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E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6、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CD)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E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的 1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规律是人的理性创造物 C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D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E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18、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CD)4A世界统一于存在
14、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CE)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活动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20、物质是运动的 (BCE)A形式 B主体 C内容 D属性 E基础 21、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A反映论与先验论 B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C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D、唯理论与经验论 E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2、哲学的物质范畴 (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
15、一定程度所认识到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三、辨析题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错3、哲学就是世界观 错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错5、“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6、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对7、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8、可知论是唯物论,不可知论是唯心论。 错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对10、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
16、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错 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错第二部分 唯物的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2、系统论科学的出现 (D) A否定了辩证法 B扬弃了辩证法 C代替了辩证法 D丰富了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C)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
17、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体系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6、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C)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 D、矛盾发展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7、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 (D)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5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
18、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在工作中防止“过” 或“ 不及 ”的关键在于 (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C)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 (B)A相互依附,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的双方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和趋势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
19、割裂了 (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C)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14、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 (D) 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 B包含否定因素的同性 C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 D没有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15、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 (D)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已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16、时间的
20、一维性是指 (C)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持续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无限性 1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18、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B)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19、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发展曲折性 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1、 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21、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B)A折衷主义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2、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A)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23、事物的质是指 (C)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的联系 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24、部分质变是指(B)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5、坛经中
22、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6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6、实践中“一刀切” 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是 (BCE)A、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科学 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关于一切规律的科学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2、“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
23、BE)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整体依赖于部分 E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 (ABCE)A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B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C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各种形式 E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4、客观规律有下列若干特点,即它是 (ADE)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暂时联系 C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偶然联系 D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稳定的联系 E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5、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
24、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 (BCD)A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 D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 E是对矛盾的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6、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DE)A,“不打无准备之仗” B“ 欲擒故纵” C“试点”D抽查 E“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7、“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BCE)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体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裂了逻辑矛
25、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立起来 E、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CD)A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区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区别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区别 D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的区别 E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区别 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 (ADE)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补充 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 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 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10、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ABE)A、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和对立 B、认为同一是绝
26、对的自身等同 C、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 D、否认有同一性的概念 E、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在绝对不相容中承认同一 1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BCE)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主观、任意的否定 C抽象的否定 D包含肯定的否定 E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71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BDE)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 荣枯代射而弥见其新 ” 1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
27、势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新社会代替旧社会都是 (ABCDE) A包含肯定的否定 B社会的启我否定C社会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 D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 E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5、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BCD)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 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E体现了回到出发点的周而复始的运动 1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DE)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28、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会导致 (ABCDE)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改良主义 D“左”的错误 E右的错误 18、下列事例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有 (BCDE)A、从猿到人 B、人到中年 C、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建立革命根据地D、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E、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19、新生事物是 (CDE)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E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20、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CDE)A是否承认事
29、物发展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是否承认偶然性 E是否承认联系的复杂性2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 (ABDE)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关系C,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2、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有 (BCE)A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C团结批评团结 D麦株麦粒麦株E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2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BD)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30、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24、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 (ABCDE)A、“独中又自有对” B、“ 反者道之动 ” C、“无独比有对”D、“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 E、万物“ 皆各有耦”、“ 耦之中又有耦”三、辨析题l“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错2、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错3、质和事物直接同一,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对84、量变和质量的区别是相对的 对5、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6、部分质变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错7、“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
31、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对8、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错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错第三部分 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D)A只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既可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又可能是唯心主义观点 2、任何具体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 (D)A相对主义观点 B怀疑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是 (B)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32、 D普遍联系的观点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是 (C)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 (D)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D)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把握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犯了 (D)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
33、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8、真理就是 (C)A客观规律性及其反映 B 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人们有用的理论9、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B)A只能有一种认识 B正确的认识只能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10、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A相对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二元论 11、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B)A唯物论 B辩证论 C历史观 D二元论 1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B)A唯物主义真理论 B主观真
34、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C)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1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9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
35、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D)A先验论 B天才论 C经验论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7、实践是 (D) A人们体力的劳动 B人们主观的活动 C人们的脑力的劳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8、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C)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19、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夸大真理的绝对性,会导致(C)A怀疑论 B相对主义 C独断论 D辩证真理论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C)A实践标准是固定的,没有相对性
36、 B科学理论在检验真理过程中毫无作用C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但并不排斥具有相对性 D实践检验不可靠 2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 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2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强调了 (B)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
37、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5、真理的价值属性是指 (C)A真理是主观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的有用性 D有用的就是真理2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A、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27、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C)A、认识的主观性原则 B、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主体依赖客体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38、BDE)A、人类的精神活动 B、社会历史的活动C、生活的适应环境的活动 D、人类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E、客观的物质活动2、唯心主义唯理论的错误表现为 (ABCDE)A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B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C认为人们的观念是生来就有的“天赋观念” D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E认为概念、范畴是先验的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BDE)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ABCD)10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39、 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 5、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上说明了 (ABCE)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E、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6、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 (ABCE)A具体真理 B、客观真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人类社会都适用的普遍真理 E适用于阶级社会的普遍真理 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 (ABCD)A严密完整的科学真理体系 B具体真理 C客观真理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E绝对真理体系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CE)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9、真理具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