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岩市中医院骨伤科 陈镜锋2014.9.17,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 医疗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由医疗行为导致患者伤害。与疾病的自然转归相反,医疗不良事件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或对病人造成伤害。包括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下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女全的因索和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类,医疗不良事件可分为2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
2、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差错: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确有过失,但经及时纠正未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的特征基本相同,两者之者的唯一不同是损害后果程度上的差异.,医疗事故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诊疗 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 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过失所致的事 故。,医疗事故分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
3、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差错由于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正规操作所造成的检查和治疗中的错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尚未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根据该行为构成的情节和后果不同,分别为小差错和大差错。医疗差错按不良后果的程度,又分为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一般差错。一般差错是指未给病人造成任何后果的差错。严重差错。严重差错是指医疗过失已给病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的差错。,医疗意外:指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使病人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过失。患者的死亡、残废或组织
4、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等不良医疗后果发生在诊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主观上不存在过失行为;由于患者病情特殊或体质特殊,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所不能预见,难以防范和避免;医疗意外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 小差错1、查体中有重要体征遗漏,影响到疾病的诊断。2、未经详细检查,单凭主观臆断定出的重要体征与实际体征不相符。3、对上级医师查房的指示、医嘱不执行或执行错误。4、接受常规会诊单48小时未去会诊或将会诊单丢失。5、手术通知单开错床号或接错病人,已将病人推进手术室。6、在诊疗中错开医嘱、漏开医嘱或开处方时写错床号、药名、剂量、用法等,并已执行,使病人受到较小影响者,或有潜在危险的药物如氯化钠写氯化钾,未执行,已
5、被他人发现,医生开写处方及各种文件书写不签全名,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值班医生未看病人即下医嘱,值班医生处理病人后未作病程记录。7、在检查和治疗中,方法和部位发生错误,需再次检查治疗。,8、术前准备失误(如损伤皮肤等),病人被迫停止手术。9、医生送错病理标本或其它特殊标本,影响了对病员及时诊断和治疗。10、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品,应当定期检查而未检查,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利尿药物的病人未及时补钾,由此造成病人发生低钾临床表现;长期使用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超过规定时间(5-7天),不查小便血象。11、根据病情或化验检查,临床上明显低钾、低钠、低钙未能及时补充,使病情受到影响超过4小时。
6、12、由于不慎,给病人造成化学灼伤或电灼伤,其深度为III度,面积为3平方厘米以下。13、开错化验单或特检单,使病人再次抽静脉血或再次曝光,增加病人痛苦。14、腐蚀性药物灼伤口腔粘膜超过1平方厘米。,15、鼻腔、乳突腔、鼻窦腔,咽腔由于长期遗留纱布条、棉片、异物造成一定痛苦。16、耳鼻喉科手术中伤及正常牙齿(不包括乳齿、活动齿)。17、闭角性青光眼误用散瞳剂,造成急性发作。18、眼部手术,伤口内遗留棉球等异物,造成化脓感染,病人造成痛苦。19、内眼手术,误伤透明晶体,造成外伤性白内障,经治疗恢复。20、口腔科在治疗中将扩大针,车针滑脱、误吸、误吞。21、制洞时洞壁意外穿通或牙髓治疗时髓壁、髓底
7、意外穿通。22、根管治疗时由于操作不当致髓针折断,影响治疗效果。,23、拔牙操作中牙钳使用不当,刺入走位组织深层。24、末按规定做相应的术前检查,而草率手术,造成医疗纠纷:门诊手术不书写门诊病历、不写手术记录。25、在精神病治疗中,对兴奋躁动病人进行约束时,不符合正常体位要求,造成病人软组织损伤。26、主要体检、实验检查漏项,或丢失X线照片、心电图等检查记录,影响诊断治疗。27、需输血病人,未按规定进行输血前谈话或完成输血同意书。,医疗 大差错1、错开毒剧药品的床号、剂量及用法,滥用麻醉药物致使患者成瘾或不按规定停用毒剧药品,使病人发生中毒反应。2、对有潜在性危险的药物开错医嘱、治疗单或处方已
8、执行,明显增加病人的痛苦。3、抢救危重病人时多用,少用、错用某种特效药物,影响抢救效果。4、进行各种穿刺、封闭、针灸治疗时引起气胸、血肿,内脏损伤继发感染或操作做错部位。5、由于责任心不强,未能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造成误诊,又错误地处理病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6、针灸治疗或穴位注射时,针体折断遗留于体内。7、手术、检查或治疗中,纱布、棉球或器械等遗留患者伤口内(不包括遗留在颅内,胸腔、腹腔和盆腔内而再次手术者)。,8、小夹板、石膏、绷带固定过紧或固定垫不适合而引起局部压迫性溃疡。9、骨折后由于处理不当形成畸形愈合,影响患肢导致功能障碍。10、由于工作不慎,造成病人化学性灼烧或电灼伤,其中深
9、II度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11、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自伤、伤人等医院本应预防的行为。12、在处理急诊时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延误病人抢救时间而影响了患者治疗,增加了病人痛苦。13、各种技术操作(包括手术)准备不妥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漏作、重作,大出血、坏死以及损伤部分组织器官,未达事故程度。14、对危、重、急患者,首诊医师片面强调分科界限,使病人辗转于科与科之间,延误治疗,给病人增加痛苦,而未造成事故者。15、错开治疗饮食,加剧病情者。,16、急危重病人入院后,已明确诊断,未及时进行处理,致使病情加重。如外科急性肠梗阻入院6小时,发生肠坏死;闭合性腹部创伤入院4小时以上才明确诊断和进行处
10、理;重症闭合性胸外伤2小时以上才明确诊断和治疗等。17、因责任心不强、检查不细或技术不熟练致阳性手术探查的术式选择不当、术野暴露不良、操作不当或操作不当致术中大出血、副损伤,增加病人痛苦,未造成严重后果。18、术中应该避免的大血管、神经或脏器损伤,经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19、闭合性骨折,在复位时因注意不够、用力不当等操作失误,造成开放性骨折,经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20、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南昌未检查,如长期使用激素、庆大霉素、氯霉素,超过规定时间(5-7天)不查小便及血象,由此造成病人身体损害。21、各种技术操作(含手术)前,未按规定进行术前谈话或谈话有重大遗漏,而
11、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一 、未能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二、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三、 服务态度不好。四 、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龙岩市中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骨伤科提高医疗质量措施加强医疗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医疗服务意识与医疗责任心教育。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发生。加强科室手术及侵入性操作管理,制定科室相关管理要求。,科室对医疗不良事件整改措施加强对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学习。建立对医疗不良事件规范的报告、处理流程。科室每季度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并提
12、出整改措施。,侵入性操作常见意外,骨伤科目前常用侵入性操作督脉针刺通络法(椎间孔注射)、小针刀疗法、针灸治疗、关节穿刺、神经阻滞注射疗法等,神经系统损伤脊神经损伤 原因:1、操作不当如刺伤、(穿刺针过粗、反复刺激等)2、药物因素(注射药物浓度、药物本身刺激、药物酸碱度过高等)3、穴位因素(阿是穴位深部有神经干或主要分支经过,均有可能发生损伤),临床表现 针刺误中外周神经,当即出现了一种向末梢放射之触电感,一旦造成损伤,在该神经分布区可出现感觉障碍,包括麻木、发热、疼痛、触觉及温痛觉减退等。同时,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其具体表现为:桡神经损伤(如曲池穴穴注不当)可出现垂腕;正中神经损伤(如内关穴
13、穴注不当)可影响拇指外展、屈曲和对掌;尺神经损伤(如神门穴针刺不当)可出现小鱼际明显萎缩,小指和无名指运动障碍;坐骨神经损伤,可造成行走时膝关节强直过伸;胫神经损伤(如足三里穴等针刺不当)出现足与足趾不能屈曲,足内收受限,跟腱反射与跖反射消失,行走时以足跟着地,不能以足尖站立。如伤及腓总神经,主要症状为垂足,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行走时足不能举起,呈跨阈步态。,预防1、选择合适的穴位注射药物 。选用浓度适中及刺激性较小的、酸碱度接近中性范围的药物。刺激大药物时,可适当减少剂量,或使药液浓度与组织液渗透压相接近。一般而言,药液浓度过高时,用注射用水稀释;浓度过低时适当用生理盐水增加浓度(
14、但要注意配伍禁忌)。2、注意操作和针感情况 选用毫针或注射针头要细,毫针以28号以上为宜;注射针头,浅表用4号,深部用5号齿科针头。 病人如出现穴区疼痛,发热及上通下达之触电感时,切忌乱捣乱插,而应将针上提,待此类现象消失后,再行手法或注入药物。值得指出的是,必须分清刺中神经干或分支与激发出循经感传现象之间的区别;循经感传是一种特殊的酸、胀、麻、热的感觉,按一定路线(多循古典经线),缓慢地行进(速度在20cm/min左右),和沿神经线路迅速传导的、以刺痛麻热为特征的神经传导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淆。,处理方法 应在损伤后24小时内即采取措施。穴位注射引起者,可采用湿热敷或直流电离子透入法,以促
15、进药物吸收。根据症状,可采取按摩、理疗、针灸、中草药治疗。同时,应配合维生素类药物,辅酶A及三磷酸腺苷等。宜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脊髓损伤原因:1、穴位原因 多因取用督脉上的穴位引起。其中,以大椎、陶道等穴最为常见,损伤后症状亦较严重。 2、操作原因 (1)毫针刺之过深,伤及脊髓实质,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则可加重此种损伤。 (2)穴位注射,注射针头深入椎管,刺伤脊髓,或推药速度过快过猛,剂量过大或药物浓度过浓,刺激性太强,亦可使脊髓损伤。 (3)电针刺激,电流强度过大,频率过快,通电时间过长,都有可能损伤脊髓。,临床表现 针刺损伤脊髓,因程度不一而症情有别,常见的类型为:脊髓震荡和
16、脊髓刺伤。 1、脊髓震荡 是一种轻微的脊髓损伤,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脊髓功能暂时的或一过性的传导障碍。病理组织上无器质性变化。表现为部分,或极少出现全部脊髓的暂时性的传导障碍,包括节段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肢体弛缓性瘫痪、四肢瘫或截肢瘫),有的尚伴有直肠和膀胱括约肌障碍(大小便失禁、尿潴留等),各种反射消失。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无变化。 脊髓震荡,多数由于穴位注射过快,过猛,剂量过所致;电针刺激,也易于造成。 2、脊髓刺伤 在针刺损伤脊髓中,也属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脊髓组织因刺伤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肿,重者可进而软化、坏死。症状为脊髓功能障碍,包括损伤节段以下的肌张力降低,明显
17、的运动和感觉障碍,直肠和膀胱括约肌障碍,腱反射和病理反射消失,并可引起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脏功紊乱等)。 脊髓刺伤,多因刺伤过深,伤及脊髓灸质所致。,预防方法 1、掌握针刺深度与方向 大椎等穴针刺时,应严格注意针法。大椎穴取穴,病人宜正坐,头向前略倾,先直刺0.5寸,然后略向上刺12寸。进针层次为:刺入皮肤皮下组织项部诸肌肉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内有丰富的静脉丛及淋巴管)坚韧的硬脊膜。一般不能穿透硬脊膜。如穿过硬脊膜,即进入蛛网膜下腔,常有空落感,应迅速将针外提,以免损伤软脊膜和脊髓。 2、注意操作手法 毫针刺,不要为了盲目寻求“触电感”而深刺猛刺。这可能与某些针灸书刊不适当的强调有关。
18、穴位注射的药量不宜太大,药液刺激性要弱,必要时加以稀释,推药速度应缓慢。督脉针刺时,尽量避免通电,如确因治疗需要,电流量要适中,不可突然变化,并宜控制通电时间。对不合作的患者,操作时要特别谨慎,留针过程应密切注意(一般不留针),以防不测。,处理方法在脊髓休克期,应尽早准确判断是脊髓震荡还是脊髓损伤,以便妥善处理。 1、脊髓震荡 无须特殊治疗方法。令病人静卧平板床,严禁任意翻动。在此期间,注意护理,细心观察临床症状和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等的变化,以便能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采取措施。如为穴位注射所致,可在局部湿热敷。以促进药物消散吸收。 单纯脊髓震荡,只要处理妥当,经过数分钟、数小时至数日,其功
19、能障碍可完全恢复。 2、脊髓刺伤 其一般处理和上述相似。治疗上采用脱水疗法(尿素、甘露醇)以消除脊髓水肿、激素治疗(糖类激素为主)以及采用高压氧和低温疗法等。如出现尿潴留,可留置导尿管。病人瘫痪时间较长,应注意预防肺及泌尿系统感染,给以必要的抗感染治疗;精心护理,按时替病人翻身擦背等,以防止褥疮,并要加强营养。 脊髓刺伤,约在伤后36周左右,脊髓的水肿等逐渐消失,功能多可恢复。对于伤后脊髓症状逐渐加重,感觉及运动等障碍的水平不断上升者,必要时转外科手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因 1、穴位原因 易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穴位:哑门、风府、翳明、风池、安眠等。 哑门穴,有人统计,在200例蛛网膜出血
20、病例中,约有19例是针刺该穴所致。 安眠等位于枕下的穴位,均在枢椎棘突上缘水平,深部为寰枕和寰枢关节,该处有椎动脉通过,血管丰富,且关节未被韧带封闭,构成较大的间隙。故针刺此类穴位易发生意外。 2、操作原因 据X线摄片测定,后颈部皮肤至椎管后缘距离约为55.5cm。当颈部伸直(头向前倾1020角)垂直进针,其方向也随之上斜1020,正指向寰枢关节间隙。故如针风府、风池、安眠等穴以此方向不适当深刺,或针翳明穴内斜2045进针过深时,都可能刺入椎管,误伤血管,引起出血。如再施以幅度较大的提插时,损伤则更重。,临床表现 1、症状 在针刺后颈部穴位时,患者突然感到一种“电击样”的全身触电感。随即出现头
21、昏、头痛,面色苍白,身出冷汗,恶心呕吐,并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轻者,神清或呈短暂的神志模糊;重者则可陷入昏迷。 2、体征 颈项强直,可有布氏征和克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外观常呈血性,镜检可见大量血红细胞存在。颅内压常偏高,可超出200毫米水柱。 因针刺所致,尚有以下临床特点: (1)从针刺到头痛,呕吐之最高峰,往往有一逐渐加重的过程。 (2)意识障碍开始多不明显,逐步严重,可能和出血逐渐增多有关。但亦有在不长时间内陷入昏迷的。 (3)头痛以枕部痛为主,并可伴颈部疼痛,且常为其最早的症状之一。这在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罕见。 (4)脑膜刺激征可发生或不发生,常无脑实质或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
22、。,预防方法 1、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 风府等穴的深度和方向可参见小脑及延髓损伤部份。翳明、安眠等穴,以不超过5cm为宜,体瘦者与儿童酌减。其角度以垂直稍偏内上较安全,避免直接刺入椎管内,更不可向枕大孔深刺。 2、注意手法操作 针刺得气后,采用轻柔的捻转加小提插手法,严禁重提猛插。深刺过程中,如病人主诉有全身触电感或眼前闪亮感时,应立即拔针,并密切观察是否有其他体征、症状出现。如果枕部疼痛,更须作进一步检查,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处理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较严重的针灸事故,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一般应住院观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四周。保持安静,尽量不要多搬动。应用中、西药物止血,控制脑水肿。
23、头痛、烦燥、呕吐者,给予止痛、镇静和止吐药物。如果出现剧烈的头痛,频繁的恶心呕吐,脉率和呼吸变慢,甚至于昏迷,而上述保守法无效时,即应考虑手术治疗。,迷走神经损伤 原因 1、穴位原因 从临床积累的经验教训看,最易导致迷走神经反应的是扶突和人迎穴。另外也有报道翳风穴亦可因针刺不当损伤迷走神经。人迎穴深层为颈动脉窦,最深层系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等。扶突的解剖投影相当于颈丛神经,深丛属运动神经并与交感、副交感神经形成网状的复杂吻合,迷走神经干亦于相当部位下行。翳风穴深部亦有迷走神经分布。 2、操作原因 多因过度深刺所致,如翳风穴,一般不容易刺中迷走神经,只有超过2寸以上深度时才有
24、刺中可能。另如人迎穴,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即称:“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除此之外,提插捻转的手法过重,或通电量过大,频率过快等,都有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反应或颈动脉窦征。,临床表现 迷走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抑制心脏活动,导致心率下降,心跳减慢,乃至停搏;冠状动脉收缩,心脏供血不足,血压下降,乃至休克;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造成呼吸困难乃至窒息,胃肠蠕动增加导致病人出现心中不适,恶心欲吐,尚有面色苍白,出汗、晕厥等症状。,预防方法 首先应了解病人是否有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有人主张作预防性检查,其方法为:令病人仰卧,放松颈部皮肤,将头转向检查对侧,用拇指或食指在人迎穴上向脊柱侧施压,先按压一侧再换另一侧,如
25、出现心跳间歇、心率变慢、血压下降或面色苍白等情况时,立即停止按压。如出现此种现象人迎或扶突穴则不能针刺。但此种试验不可随便使用,双侧同时按压更属严禁,因为常可导致心脏停搏、脑栓塞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处理方法 如出现迷走神经反应或颈动脉窦综合征,一般须立即拔针。如在针刺麻醉时,可退针至浅层并减少刺激频率,降低电流强度,令病人平卧。据症肌肉注射阿托品,适当静脉注射50葡萄糖。如发生晕厥仅伴血压下降而无心律不齐者,可用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小脑及延髓损伤原因 1、穴位原因 最易导致小脑及延髓损伤的穴位为:风府、哑门、风池。 风府,古人曾提出“此穴入针,人即晕倒”(扁鹊心书中卷),其深部为小脑、延脑池
26、和延髓。哑门深部为延髓和脊髓的连续部分,风池深部为延髓椎动脉入颅腔与之相邻处。针刺不当,极易伤及。 2、操作原因 (1)针刺过深:哑门、风府穴,刺得太浅难以得气,刺得太深,易发生危险。经尸检和活体测量证明,此二穴,凡针刺深度在1寸同身寸之内,一般不会损及中枢;可能发生危险的深度是1.5寸同身寸,危险深度约相于2同身寸。 (2)方向错误:如直刺(针尖稍指向上方刺入)风府穴,可从枕骨大孔边缘进入颅腔;哑门,向后正中线(脊柱)直刺,亦可从第一、二颈椎之间,刺入椎管。采用此种针刺方向,均可能伤及延髓或小脑。如向对侧外眼角方向进针风府穴。亦可能进入枕骨大孔,损伤脑组织。 (3)手法过重:在上述穴位大幅度
27、提插捻转,会造成或加重损伤。,临床表现 小脑损伤:于留针期间,或去针后不久,出现后枕部剧烈疼痛,重度眩晕,构音困难,呕吐,步态不稳,颈项强直,共济失调,并可进入昏迷状态。 延髓损伤: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表现为头痛呼吸浅快、不规律,血压降低,脉搏频数,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肌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或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并可进入深昏迷状态,常因呼吸,心跳先后停止而死亡。腰椎穿刺时压力多不高,脑脊液可为血性。,预防方法 1、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和方向 对风府、风池、哑门三穴的研究证明,风府穴,以针尖指向口最安全(男可达45.43mm,女为44.46mm),其次为指向鼻尖(男可刺至42.22mm,女可刺至4
28、0.90mm);哑门穴,以刺向耳垂最安全(男可刺至44.92mm和42.42mm,女分别为43.33mm和40.99mm);风池穴,针向对侧眼球,进针2550mm,向鼻尖或左右透刺5075mm,均无进颅的危险。(上述深度均指成年人的平均深度) 同时,还应注意到个体差异,如风府和哑门穴,男性和女性在直刺的深度上有显著的差别(P0.05),男性可较女性刺得略深一些。 2、细心体会手感 上述的深度是仅供参考的平均深度,在具体针刺过程中,尚应仔细体会手感。深刺风府和哑门穴,大致有两个阻力感,第一个阻力感是项韧带,紧接着是一空落感。第二个阻力感在硬脑脊膜,至此,不宜再深。否则,穿过硬膜即是进入枕大孔,可
29、损伤中枢组织。风池穴,在安全深度内,只要方向标准,多无明显阻力感,如出现阻力,略加退出,稍变换方向刺入。 3、谨慎操作 运针手法不宜过重,特别不要大幅度的重提重插;对治疗不合作的病人(如小儿患者或精神病患者),更须注意操作和观察。,处理方法 小脑或延髓因针刺损伤后,应马上转科抢救。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准确,一些病例还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救治处理包括: 1、人工冬眠低温治疗,以降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脑组织的缺氧耐受能力; 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脑组织的氧分供应; 3、应用脱水剂及激素类,以控制脑水肿; 4、应用止痉剂以缓解肌力紧张; 5、采用能量合剂,促进脑功能恢复等。,脑出血原因 1、
30、病理原因 一般发生于脑动脉硬化,且血压较高而不稳定者,有中风病史的患者属多见。 2、心理原因 畏惧针刺,害怕疼痛;情绪紧张,易于激动,特别是初次接受针刺者。 3、操作原因 刺激过强,或因手法不熟练,针刺疼痛等。另外,在取穴上,常因选用某些针感较强烈的穴位。而较多地针刺头颈部穴位,如风池、颔厌、悬颅等,亦可能诱发。,临床表现 多出现在针刺过程中,或针后不久。表现为较典型的脑出血证候:头痛头晕不适,出冷汗,频繁呕吐,重者呕吐物呈栗壳色,随即意识丧失而转入昏迷,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深沉而带有鼾音,脉搏缓慢有力,大小便失禁,偶见抽搐,血压升高等,同时出现口鼻歪斜,肢体偏瘫。不及时抢救,能迅速导致死亡。
31、,预防方法 1、谨慎选择病人 对血压过高而又不稳定的有动脉硬化的病人,特别是有中风史者,建议暂勿针刺,待血压平稳后,再施针灸疗法。 2、注意操作 选择穴位宜少而精,手法不可过重,避免进针疼痛。对初次接受针灸或情绪易于波动,有恐惧心理者,针前尽量多作解释,少针,或缩短留针时间。在针刺过程中,注意严密观察。,处理方法 在针刺过程中,如出现头痛、头晕或瞬时意识模糊等前驱症状时,须立即去针。根据病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抢救措施,包括及时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限止液体和盐的摄入量,选用脱水剂和激素,以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冰帽作局部降温,并适当应用止血药、凝血药及抗生素。,内脏损伤 膀胱损伤肾脏损伤肠道穿孔脾脏损伤 胆囊穿孔肝脏损伤胃部损伤心脏损伤气管损伤,感染(关节穿刺、骶管注射,注意无菌操作)晕针、折针、滞针、血肿药物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过敏性休克,侵入性操作安全防范操作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告之、知情同意书等)对操作部位解剖认识按要求治疗室进行操作(无茵操作)加强责任心、注意操作及操作后对病人观察掌握意外正确处理方法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加强对适用症及禁忌症把握。加强带教管理,科室讨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