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 型,一、填空题二、选择题三、填图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六、论述题七、实验题(画图或填图)笔试100分,实验题20分;脊椎无脊椎各占50%;,生物学特征都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此外还有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等特征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在脊椎动物中被脊柱所代替背神经管在脊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低等脊索动物鳃裂为呼吸器官,进化中消失或演变为其他结构,在脊索动物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生活史中,具有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1) 脊索:位于脊索动物消化管背方、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有些低等脊索动物的脊索终生存在(文昌鱼等),而高等脊索动物的只在胚
2、胎时期存在,以后被脊柱替代。(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方的管状中枢神经系统。高等脊索动物的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3) 咽鳃裂:为咽部两侧成对排列的鳃裂(低等脊索动物的咽鳃裂终生存在,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时期有鳃裂)。 其他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多具闭管式循环、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肌肉(肌蛋白)中含有肌酸(无脊椎动物含精氨酸)。 现代生存的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包括6个纲: 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逆行变态: 变态后成体的构造比变态前幼体的构造更为简单的变态称为逆
3、行变态(或: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尾索动物门海鞘的幼体,外形蝌蚪状并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变态后,随着幼体尾部的消失,脊索也随之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体壁分泌被囊素构成身体的被囊,使其从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营固着生活的成体。,脊索动物门各亚门、各纲的代表动物;主要目的代表动物。,(幼体:沙隐虫),可逆式的血液循环方式:,esp. 鸟类、哺乳类,分类,圆口纲:无颌,无成对附肢,单鼻孔, 脊索与雏形的椎骨并存。无颌类鱼纲:体表多被鳞,鳃呼吸,附肢为鳍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鳃呼吸鳍、游泳; 成体肺呼吸五趾型附肢运动爬行纲
4、:皮肤干燥,被角质鳞或角盾或骨板鸟纲:体表被羽,前肢为翼,卵生哺乳纲:体被毛,胎生哺乳,有 颌 类,羊膜动物,恒温动物,有 头 类,列表说明在脊椎动物各个纲首次出现的结构特征(每纲至少2个),四足动物,6、呼吸系统:鳃,构造: 鳃弓、鳃耙、鳃片、 鳃丝、鳃小片、半鳃、 全鳃、鳃隔 鳃裂、鳃腔、鳃盖,呼吸运动:由口和鳃盖运动完成,软骨鱼与硬骨鱼头部的水平切面(示鳃的区别),鱼类鳃的结构及其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 P367368:(第四版P343-344) 5对鳃弓; 4对鳃耙1对特化咽下骨(咽齿); 鳃片、鳃隔、鳃丝、鳃小片; 对流配置(对流系统); 离水死亡。,鳔:比重调节器,开鳔类的鳔,闭鳔类的
5、鳔,鱼鳔类型,鳔的作用:呼吸? 升降? 悬浮 传导,简述鱼类鳔的结构和功能P370 (P344-345) :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分为13室;鳔与食管间是否存在鳔管,管鳔类和闭鳔类;比重调节功能(分泌气体);特殊的感觉功能。鱼类鳔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身体比重,除此之外还有辅助呼吸、辅助听觉和发声功能。,(5)感觉器官,1) 侧线器官:埋于头骨内和体侧皮肤下。感受低频震荡,协助视觉定位 软骨鱼和部分硬骨鱼吻部吻部具特殊的感受器:罗伦氏壶腹水流、水压、水温等,动纤毛,静纤毛,毛细胞,支持细胞,侧线和神经丘,胶质顶,侧线系统:P378(P353-354)简述侧线的结构及其功能结构:侧线是鱼类特有
6、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管以一系列侧线孔穿过头骨和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侧线管内充满黏液,内有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的感觉器。功能:侧线能感受低频率的振动,可以判定水波的动态,水流的方向,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及游泳途中重要的障碍物等,因而在鱼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两栖动物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1、皮肤裸露,表皮出现轻度角质化;防止体内水分过渡蒸发,适应陆生干燥环境;2、具陆生脊椎动物的典型骨骼:出现了五趾型附肢、并通过带骨与脊椎紧密联系,有枕骨髁,脊椎四分区等。适应承重与运动的需要3、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具内鼻孔和囊状的肺;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4、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成体出现
7、了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5、大脑体积增大,出现大脑皮层的雏形原脑皮,感官也向适应陆栖方式发展。出现了中耳(听骨、鼓室和鼓膜)、可动的眼睑、瞬膜、泪腺等,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善性,1、表皮仅有1-2层细胞轻微角质化,皮肤通透性仍强;高盐度、干旱地区不能分布2、寰枕关节为单轴关节,运动不灵活; 脊椎分化不完善,颈椎和荐椎均只有一枚; 有胸骨、无肋骨,无胸廓; 附肢不够强健,不能完全支撑身体;、肺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4、两栖类成体的心脏只有一个心室,动、静脉血不能完全分开,循环效率低5、体外受精,幼体水中发育,胚胎没有羊膜等,脊椎动物从( 两栖类 )类动物开始出现
8、了中耳,外被鼓膜,内有耳柱骨。声波对鼓膜的振动,可经耳柱骨传入内耳。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五趾型附肢)是首次出现于两栖类的特征。 A. 五趾型附肢;B. 羊膜卵;C. 恒温 ;D. 完全双循环。爬行动物是体被 角质鳞或硬甲 、指趾具爪,运动时腹部贴地、在 陆地 繁殖的 变温羊膜 动物。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将爬行类分为四类,最原始的古代爬行类杯龙类的颞窝属于以下( )。 A.上颞窝类; B. 双颞窝类; C. 合颞窝类; D.无颞窝类,图示说明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心脏和主要动脉组成。,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
9、水的纤维质卵膜,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 细菌感染2.卵壳仍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正常的气体代谢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5. 羊膜卵的意义:保护、保湿、提供胚胎发育空间,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羊膜动物胚的发生过程,鸡孵化6天的胚,相当于鸡孵化6天的哺乳类的胚,鸡孵化6天的胚,相当于鸡孵化6天的哺乳类的胚,第四节 爬行动物起源与进化,杯 龙 类,无颞窝类,双颞窝类,上颞窝类,合颞窝类,龟鳖类,始 鳄 类,鱼龙蛇领龙,兽孔类,假 鳄 类,喙头类,
10、哺乳类,有鳞类,鳄类,翼龙类,恐龙类,鸟类,出现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联合形成后延的腭次生腭使口腔和鼻腔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畅,效率提高,在吞食大型食物时可正常呼吸鳄类有完整的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完全分隔次生腭的出现使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鼻囊,外鼻孔,口,外鼻孔,外鼻孔,口,口,舌,舌,鼻道,内鼻孔,内鼻孔,鼻道,腭,咽交叉,食道,气管,鲨鱼,蛙类,哺乳类,咽 交 叉,Secondary Palate, 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恒温:指鸟、兽类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维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意义:(1)促进了体内各种
11、酶的活动、发酵过程,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2)提高了快速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避敌(3)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鸟类的生物学特征身体流线型,颈长;具角质喙,无齿;体表被羽,皮肤薄而致密,缺少腺体;前肢变为翼;气质骨,有发达的龙骨突和胸肌;肺呼吸,具气囊,为双重呼吸;血液完全双循环;左体动脉弓和肾门静脉退化;恒温;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有复杂的生殖行为;尿酸为主要排泄产物,特征一:骨骼轻而坚固 多为气质骨(中空并充以空气),骨骼充气作用使骨壁变薄,解决了轻便的问题,但必然导致骨骼脆弱,这一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呢?通过骨小梁;骨骼的退化、变形、某些骨骼的广泛愈合而得到解决。,特征二
12、:愈合现象 头骨、脊柱、肢骨和带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愈合现象使脊柱趋于缩短,便于鸟类飞行时减少阻力和控制方向。,愈合荐骨:最后部分的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成一个完整的骨架。构成坚实有力的支架,以适应后肢支撑体重以及飞行时稳定的中轴。,尾综骨:最后若干枚尾椎愈合成尾综骨,支撑着扇形尾羽。在尾综骨的运动下可以改变尾羽的方向,在飞行和降落时起舵的作用。,特征三:颈椎椎体异凹型(关节面呈“马鞍型”),脊椎动物的椎体类型?,双凹型椎体,后凹型椎体,前凹型椎体,双平型椎体,棘突,椎间盘,neural spine,特征四:肢骨和带骨变形显著 前肢特化成翼,肋骨特点: 全部为硬骨 具钩状突,特征五
13、:牢固的胸廓,鸟类的椎肋后缘各具一个钩状突,搭在后一肋骨上,增加了 的坚固性。,特征六:胸骨具发达的龙骨突,胸骨具发达的龙骨突,中线处、高耸,以增大胸肌的固着面。(在不善飞行的鸟类,如鸵鸟,胸骨扁平。)在鸟类分类上,有平胸总目和突胸总目之分。,消化道短体温高、代谢快肺和气囊相连,可行双重呼吸左侧输卵管退化排尿酸.,其他适应飞行的特征,论述题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生活的? 形态结构、各个系统、行为、代谢等 命题作文,发挥(得分点文字能力),考虑问题:大多数鸟类具有树栖的习性,尤其在夜间(夜宿)。那么,鸟类是如何适应树栖握枝的呢?人抓在树枝(和杠子)上,手会很累。那鸟类一站一宿,累不累呢?鸟类的肌肉系
14、统,小结:鸟类骨骼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鸟类适合于树栖生活的树栖握枝肌,5. 消化系统 构造:,特点:消化能力强(代谢迅速)食量大、进食频繁(不耐饥饿)具角质喙、今鸟类牙齿缺失、唾液腺主为粘液腺素囊:储存、湿润、软化食物(鸽乳)肌胃与腺胃直肠短、盲肠因食性而异,肺与气囊的关系,6. 呼吸系统:双重呼吸,基本结构: 肺:支气管网 气囊:2组9个,吸气,三级支气管,前气囊,呼气,气体交换途径,后气囊,次级支气管,中支气管,呼吸途径,呼吸特点:双重呼吸(无论呼气还是吸气,肺内均有气体交换)单向流动(气体在肺内不走重复路线)呼吸效能高(气体在肺内经过两个呼吸周期才被排出)飞翔时与静止时呼吸机制不
15、同(栖止时主要靠胸骨和肋骨运动引起肺与气囊舒缩;飞翔时胸骨趋于稳定,主要靠气囊的伸缩),双重呼吸:鸟类的呼吸系统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和肺气管相连通,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是与飞翔生活所需的高耗氧相适应的。鸟类在栖止时,主要靠胸骨和肋骨运动改变胸腔容积,引起肺和气囊的扩大和缩小,以完成气体代谢。当飞翔时,胸骨做为扇翅肌肉的起点,趋于稳定,因而主要靠气囊收缩来协助肺完成呼吸。,胎生是生殖的高级形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恒温发育的条件。,胎生和哺乳的意义: 胎生和哺乳对后代的发育和生长具有完善、有利的保护 从受精卵、胚胎、胎儿产出、至幼仔自立的整个过程均有母兽的良好的保护,使后代
16、的成活率大为提高,而使哺乳类在生存竞争中占有较高的起点,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膈肌: 肌纤维放射状排列,肌腱位于中央部,6.呼吸系统,呼吸器官 鼻腔:内有鼻旁窦,伸入到头骨骨腔 喉:勺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 气管:C状软骨环 肺:肺泡发达(人:肺泡超过7亿个,50m2)呼吸机制:胸式呼吸肋骨运动改变胸腔体积 腹式呼吸横膈膜运动改变胸腔体积, 口咽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食草的反刍类:(多室胃) 瘤胃:同盲肠作用 网胃:微生物消化 瓣胃:微生物消化 皱胃:分泌胃液 食物在瘤胃和网胃微生物消化返回口腔咀嚼进入瓣胃和皱胃, 淋巴系统:最发达淋巴管:内有大量瓣膜淋巴
17、器官:淋巴结 、胸导管、右淋巴导管,淋巴系统帮助收集和输送淋巴液返回 ,是 系统的一个辅助部分。,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胎生:除产卵的单孔类外,受精卵在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其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盘,胎儿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和氧气以及排泄的废物是通过胎盘来传递的。受精卵发育至胎儿成熟(妊娠期)在母体子宫内进行。母兽在此期间可自由摄食,胎儿也得到保护。,卵黄囊胎盘:,第三节 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一 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古北界,新北界,旧热带界,东洋界,新热带界,澳洲界,进化时间与地质年代,普通动物学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第三版 P612,第四版 P502,动静脉系统,前大静脉,动脉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