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语文课堂学生畏避发言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之一,课堂上学生的理解、质疑水平和习得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全程和全身心参与教与学活动以及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往状态,特别是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质疑和回答问题的思维活动踊跃程度、为数不少的高中语文老师发现,学生情绪状态、思维努力、个体参与程度均不如人意,很多课堂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枯坐着,冷眼旁观。其中有优等生也有学困生。为什么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一反初中时候的好说爱说,没了嘁嘁喳喳的勇气和灵气,而变得群体性的懒于回答、羞于回答、怕于回答呢?这值得我们重视和
2、思考造成学生畏避发言现象的原因。从时代发展、现实环境和学生个体诸多方面看,学生是必须培养和练就愿意表达观点、自然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技巧的。1时代发展的需求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的突飞猛进,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时代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沟通与对话。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和必需素养,备受人们重视和推崇,也成为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互动的必不可少的境界追求。北师大肖川教授把课堂概括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学生在课
3、堂里的大胆对话正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正确做法。2课堂教学的重要和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班级授课中,师生中的有序发言是完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合作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渠道,要做到师生中的发言的有序,而又不失课堂教学的生活气息,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语文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2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只有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必须
4、的知识与技能才不是一句空话,也才能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开放的对话关系,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3学生个体全面适时发展的必需有一点已经形成共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强调一个根本的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要改变过分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思想,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社会生活与时代发展。教学评价不再是甄别与选拔的“筛子” ,而要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泵” 。要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信心。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力。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一点必须受到一致的重视,那就是要努力想办法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只有对此引起足够的关注,以生为本的理
5、念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4先贤人师的课堂榜样促动论语中的真实故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文中记录了 2500 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大量的观念及方法,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无论是孔子的循循善导,还是学生的侃侃而谈,无不令我们现代教师对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无比向往和艳羡推崇。5研究者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在一次县级比赛课上,同一教师先后在不同的学校执教同一篇文章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有所区别。第一次是在该教师的教学班执教,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在设计学生回答问题
6、的环节上,因为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能力,执教实施难免受阻;第二次执教是在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班级,鉴于第一节课的经验教训,她对教学设计做了些实施细节上的改变,特别是增加了一个互动环节,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互动环节打破了课堂的僵局,促动了学生的思维,师生间的交流对话如流水般自然推进,课堂气氛也渐入佳3境,不仅很好地完成了预设教学目标,还超出设想有意外的收获。据该班的语文老师介绍,该班学生上语文课一般没人会回答问题,基本上是老师“满堂言”,他还开玩笑地说,这次课让他发现自己班的学生有这么大的潜质,原来他们不是天生哑巴听课的。相信同行们都有像这样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的片段。正是基于以上现象和意义,
7、我们于 2012 年开始着手高中语文课堂学生畏避问题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意在思考改变语文课堂中的“一言堂”现象,探索让学生敢于表达,让师生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擦出更多“有声”的火花的途径和方法。二、高中语文课堂学生畏避发言的现象种种(一)对立化 由课程性质和母语学习特点决定,高中语文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内容很多是相同于初中时所学的,无非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这么些并不新异的东西,因之学生容易跌入高中语文没什么好学的认知误区,甚至错觉会和其他功课的学习冲突成对立的矛盾心态。(二)功利化 片面认为语文课老师讲的都是虚化的东西,不能运用一定的公式、定理解决思维问题,思维运用、问题求
8、解的过程都需要借助语言讲出自己的理解,而又没有明白的数字表现自己的思维成果。语文的测评更被认为是随意性强,“看运气”,答案不确定而没有挑战性,导致学生直接趋利避害。(三) 散漫化 语文教师包揽一切活动,连感受文字和体会感情的活都代替学生完成,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参与、积极创造。学生独立思考着解决问题的能力机会被剥夺,自然表现出一幅浮游散漫状。(四)淡漠化 学生对语文学习采取自由态度,教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理解和思想疑惑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授课,也不认真检查教学的效果,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疏离,造成“你讲你的我想我的”的淡漠现象。语文课堂学生畏避发言不
9、是老师或者学生单方面行为导致产生的新现象,而是积习很深、由来已久,只是近些年这种情形更加严重。本课题研究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努力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方法。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以情优教理论的基本观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究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途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促使学生打消疑虑,放下回答问题的包袱,实现“乐意说自由说学会说善于说”的渐次进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拟纠正部分教师学生对高中语文存在的发言现象的偏见,初步实现以下目标:1创设有利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境氛围,形成学生自主思考
10、、合作学习、探究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2打破沉闷单一的课堂教学僵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工具,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思考、乐于表达的辅助工具。 3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探索在多种生活化情境中自然表达的实用方法。四、研究内容和实施(一)实验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2012、62013、7:研究准备阶段1收集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和主旨方向;2确定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制定研究方案3成员进行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和研究的知识补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方案以及相关研究的主要论著和文章。方式以自学为主;4确定实验对象为 2013 届高三学生,以(6) (13)班为具体实施对象,分别是
11、 56 人、54 人。首先对两个班学生的课堂发言现状进行调查,数据采集,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主要采用谈话、观察法和问卷法。(1)学生个体发言现状的调查发言心态 有发言意识 有意识且已发言 懒得发言 害怕发言 其它人数 54 9 30 69 3所占比例 49% 8% 27% 63% 2%备注:由于“ 有发言意识和有意 识并已发言” 的学生有重合,故本统计所显5示的各类数据之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大于两个班的实际人数。从表中可以看出,有发言意识的人数将近学生总人数的一半,而实际作出发言行动的锐减至 9 人;懒于表达的也即思维固化成既定习惯或者已成
12、定势的“有话说也不想说”,竟多达 30 人,怕发言的多得超过一半的人,原因各异,但足够令人深思。语文课堂学生的失语状态真到了不得不认真审视、不思其变不行的严重地步了。(2)对畏避发言原因的调查之一(学生问卷)学生畏避课堂发言的原因 人 数 所占比例性格胆小使然 29 26.4%听老师讲即可,依赖心理主导 87 79.1%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 76 69.1%怕被老师否定 47 42.3%其实我的想法也不错 21 19.1%害怕答错被同学笑话 57 51.8%问题太难,确实不会回答 42 38.2%对问题没有兴趣 37 33.6%29(3)对畏避发言原因的调查之二(老师问卷)教师忽略学生发言的原因
13、 人 数 教师相关心态 人 数学生性格胆小不喜欢说 35 没什么,习惯就不说 59学生已经习惯听老师讲 38 说了也是白说 17老师自己讲即可 32 怕学生乱扯 36没有设计问题的习惯 25 怕课文来不及讲授 41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40 等待学生发言很焦虑 27缺乏交流沟通的技巧和兴趣 23 希望学生都能说一说 306大小考试不考说的能力 56 很能分享学生的说说 18第二阶段,2012、82013、2:研究实施阶段1深入实验班级课堂听课观察,了解教师对具体问题的设计意图,进行细密的课堂实施监控记录,观察学生的普遍反应,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回答意向和满意程度。2整合实际研究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料。
14、第三阶段,2013、32013、5:中期结题的具体实际工作1自查实施研究的遗漏或空缺内容,适当调整实施进程。2发放问卷调查,向实验班以及其他更多的师生了解影响课堂发言的因素,整理调查数据;梳理课题结题的框架和写作内容。第四阶段,2013、62013、8:研究总结阶段1回顾整个研究过程,从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和价值出发,结合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新想法,进一步梳理写作结题报告的所需要内容。2归类实施课题研究的现象类型案例。3完善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二)从改变师生认知开始课堂发言重新认识1.惯性是一辆巨大的马车,思维惯性、认知惯性也是一样。当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自己或学生就是胆小不会说时
15、,课堂上的沉寂就是理所当然有的必然现象;2.这里还有相当一部人是被胆小的,因为老师干脆自己讲到底了,认为“没什么” ,就是“习惯使然”的教师人数超过 60%,而且认定学生已经习惯的人数也将近一半;这样学生中有想说但又怕被老师否定的心理的人也就顺势习惯了依赖;3.必须看到学生畏避发言和教师的忽略学生发言是有不同的指向的,学生的怕是缘于问题本身,就问题的发言的内容或者表达失误而害怕;教师的怕是直接涉及课堂中的自己的,或者就是怕自己的预设会被学生拉扯而失去自我控制施加的影响和效能。4.教师或者学生都可以更换视角看发言这件事。教师方面,这是为学生准7备发展的课堂,必须留有给他们的空间和时间发言,是为必
16、须;学生发言是课堂教学环节重要的部件,是为不可或缺;既然只是老师为自己准备的课堂大餐或者小菜一碟,那不妨不用害怕,去除顾虑,一说为佳。这是学生方面的。(三)实施的具体策略策略之一:让问题设计科学一些1从问题出发,要问在学生的疑难处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一切从学生的疑难出发。我们要以问引疑,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精心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不再望问题而怯步,让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能够“跳一跳摘果子”,从而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a)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提出一些学生认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才能够激发探索热
17、情,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甚至幼稚, “是不是” 、 “对不对”等问题偶会充斥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就可以脱口而答。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懒于回答的,更是不欣赏的。b)点拨有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疑”索方。要 “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 “拨” 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步步引入,耐心疏导,紧紧扣住其疑点处探疑。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寻找资料加以研究;对涉及知识范围过宽的问题,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便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把握问题的实质。比如教学知其不可而为之中荷蓧丈人一章,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18、,见其二子焉。 ”这个细节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又与内容理解密切相关。教师针对这个点就可以提出问题,荷蓧丈人讽刺孔子后为何要招待子路,并令二子见他呢?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思考关键点“长幼之节”和“不言之教” 。c)引入有争议的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恰恰是学生最有兴趣应战的问题,不妨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 ” 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不一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时不能亦步亦趋,盲目而盲从的阅读方式只能是极大地糟蹋了自己宝贵的精力。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8生慎思,要有批判地继承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自
19、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操。问题设置可以更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比如教学娜塔莎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娜塔莎值得同情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抛出,课堂顿时沸腾了。十八九岁的高二学生正值花样年华,对爱情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人对娜塔莎的移情别念表示厌恶,也有人对娜塔莎为爱义无反顾的热情表示欣赏,各种观点争锋相对,很多课堂里的“沉默者”禁不住诱惑也大胆发言。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真实地触摸娜塔莎的内心世界,较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这个问题的铺垫,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提出第二个问题隐藏在背后的作者对娜塔莎又是什么态度呢?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深一层
20、。又如教学散步时,针对文末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设置了学生齐读的环节,不出意料出现了两种声音,最后一句的“背”字是个多音字,读音不同,词性就不同,bi 是动词,读 bi 是名词,我很自然地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背”字究竟该读什么音呢?这个问题,是学生意想不到的,也是他们有争议的,自然而有趣,使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也加深了对文本的解读。2从学生出发,问题更切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特征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
21、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可见,动机对一个人行为的重要性,而产生动机的重要因素就是诱因。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和阅历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来提问。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 “教其学莫如激其趣。”我们应多设置形式多样、内容有趣、活动丰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比如教学祝福是,我设置了第一个问题:祥林嫂死了,是自杀,还是他杀?学生一下来劲了,最后定为他杀。接着,我抛出第二个问题,那谁是凶9手呢?学生一下子炸开了锅,答案纷至沓来,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室里辩论的声音不断涌现,课堂在学生的交流中自然推进。又如教学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后,我让学生用简洁的板书图表明仁、礼
22、、孝三者的关系,通过学生的设计与交流,最终确定为三个同心圆,内圈是孝,中间圈是仁,外圈是礼,这样就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者关系,仁的根本是孝,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策略之二:让教师的课堂观察力神威一些教师的课堂观察力培养是通向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肖川教授说“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 ”教师必须把学生成才作为顶层设计,立足课堂,提升每个学生的成才使命感,强化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增强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要善于于细微处察听学生的言行举止、微妙心声。1设计使用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参与度观
23、察表,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必须找到观察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参与度的支撑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程度,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感受课堂氛围、聚焦课堂管理、探寻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化、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检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评估学习的成功、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等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师观察这个支点条件,以
24、作科学具体、可行便利的观察记录,以更有利于研究。经过检索阅读,参考了众多同行的实践经验,经过语文课堂实践,最后设计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参与度观察记录表(附件 1) 。观察目的:a)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主体参与程度;了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10b)根据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找到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观察表总人数 回答问题状况 人 数 比率(%) 数据分析回答人数 11 10% 意外少未回答人数 99 90% 偏多1 次回答 7 6.4% 意外少回答次数最多 2 1.8% 基本正常多次回答 2 1.8% 基本
25、正常女生回答人数 5 4.5% 偏少110 人男生回答人数 6 5.5% 基本正常2努力减少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机会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是隐性的,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不可能把在课堂上到底要提问哪些学生一一罗列出来,但至少在课堂提问时,对提问哪些学生要作一些思考。不要让提问过于随意,不要把回答问题看作无足轻重的事,不要没有针对性地随机叫学生回答问题,不要不留足思考时间就叫学生回答问题等等。教学实施的前后作教学反思,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应的反思,例如让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合适与否等。3引导学生学会课堂学习自我评价。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如今新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提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并且重点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对学生自我评价现状进行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a)制作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达(附件 2)b)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达成目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