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熊艺,一、简要介绍二、阶段划分三、阶段特点四、代表人物的领域和主要成就五、民族识别六、当代趋势,人类学是从19世纪中期才从西方逐渐形成的。其标志是1863年在英国创立的伦敦人类学学会。1885年,美国佛蒙特大学开设了人类学课程。到1897年,美国也创立了华盛顿人类学学会。何尔默在1901年美国国立博物院的报告中才开始将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部门。,一、简要介绍:,中国是从20世纪才引进的人类学。最初是梁启超、严复等人翻译了一些西方的人类学着作。1907年,蔡元培在德国攻读哲学和人类学,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开设人类学讲座,一般认为他是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奠基者。在他
2、的带动下,不少人去国外学习人类学,到1930年代-1940年代,中国形成了北方(中央研究院、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辅仁大学)、东南(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方(中山大学、岭南大学)、西南(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等几个中心发展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版了许多人类学的译著、专著书刊。1950年代以后,人类学在中国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学科,发展受到了阻碍。但是人类写的一些分支学科,例如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却发展很迅速,并且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学科。直到19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人类学学会的成立,才恢复了人类学的研究。,二、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 创立和发展初期(
3、20世纪初1937年);(二)、 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三)、 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四)、 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在中国人类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创立和发展的初期,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严格的区分。20世纪初至1937年,是中国人类学的创立阶段。这个阶段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初步发展,表现在西方人类学学说的介绍、田野调查的开展、相关教学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设立、中国民族学会的成立4个方面。,(一)、 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1、抗日战争之前,西方人类学的许多著作先后被翻译出版,如林纾、魏易合译的民种学(1903年)、陶孟和等翻译的缪勒
4、利尔的社会进化史(1924年)、许德珩翻译的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1925年)等。据不完全统计, 1937年以前,翻译出版的西方人类学著作近20部。此外,也有一些中国学者根据西方著作加以编译,写出一些早期的人类学作品,如刘师培中国民族志(1903年)、陈映璜5人类学6(1918年)、顾寿白人类学大意6(1924年)。林惠祥编译的大学教材文化人类学, 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西方人类学最初把“原始落后的民族”或“异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因此中国人类学家最初也采取了相同的路径,开始进行少数民族调查。其中较著名的有: 1928年夏,杨成志克服了诸多困难,首次深入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地区,成为“
5、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后来写出了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罗罗文的起源及其内容一般、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等一系列论著。1929年4月底开始,凌纯声、商承祖对东北松花江下游赫哲族开展调查,编写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1934年影印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是中国人类学家编著的第一部民族志,至今仍被奉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圭臬。,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勇衡对湘西苗族进行调查,写成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这“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民族学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国内学术界对湘西苗族的第一部专著”,是“我国民族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34年10月,凌纯声、陶云逵还对云南傣族、彝
6、族、佤族等进行了调查。1935年,方国瑜调查滇西傣族、拉祜、佤族等,出版了滇西边区考察记(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1943年印行)。,此外,还有林惠祥对台湾高山族的调查,颜复礼、商承祖对广西凌云瑶族的调查,费孝通与新婚妻子王同惠赴广西金秀对大瑶山瑶族的调查等。同时,有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也对汉人社区进行调查研究。,3、1930年,在吴文藻、许仕廉、步济时等人的主持和指导下,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北京清河镇建立实验区,他们的调查成果由黄迪综合整理为清河村镇社区。同时,有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也对汉人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李景汉主持了长达7年的定县社会调查,他所撰写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被认为是当时“最成熟的
7、社会调查”。,4、1936年,费孝通对家乡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了1个多月的调查,调查报告后来题名为江村经济出版,被认为是人类学发展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林耀华根据自己家乡的生活经历和对福建汉族家族的田野调查资料,完成了硕士论文义序的宗族研究。,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仍然以福建调查为基础,以两个农人家庭的兴衰为线索,用小说形式写成了人类学作品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1948年出版,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再版),描写和分析了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30年代福建闽江江边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成为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典范。早期中国人类学另一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杨懋春写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这是他在燕京
8、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利用社区研究的方法对家乡山东胶县台头村进行调查研究的成果,著名美国人类学者林顿(R.Linton)认为它不仅是有关中国乡村最成功的研究之一,而且也是本土人类学研究迈出的重要一步。,4、1927年七八月间,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这是国内最早的人类学研究机构。1928年3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内分4组,第一组是民族学组,组长由蔡元培亲自兼任,成员有凌纯声、颜复礼、商承祖、林惠祥等人。另一个重要研究机构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2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北平后,分为历史学、语言学和考古学3组。人类学研究最初放在考古学组, 1934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
9、改归历史语言研究所第四组,即人类学组。,1934年12月,由何子星、黄文山、孙本文、凌纯声、商承祖、胡鉴民、徐益棠、何联奎等人发起,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民族学会。这是第一个民族学学术团体,学会创办了以民族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刊物-民族学研究集刊。1936年,中国民族学会会员、国民政府内政部礼俗司司长陈念中主持了“全国风俗普查”,他邀凌纯声、卫惠林、徐益棠3人负责筹划此事。他们拟定了3年计划,调查项目包括人生礼俗、生活习惯、社会组织、岁时风俗、职业制度、宗教迷信、神话故事、道德观念与制裁。,第一阶段的中国人类学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人类学一开始就把对“异文化”的研究和对“本土化”的研究统一起来,
10、既重视少数民族,也关注汉人社区,这与西方人类学最初纯以“原始族群”和“异文化”为研究对象不同。,第二,中国人类学是在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传入的基础上创立的,受欧美人类学影响较大。最早传入的是进化人类学派,学者们主要应用西方进化人类学派的观点,对汉族的古代历史进行解释,但没有结合中国少数民族的现状进行研究。德奥民族学派、美国历史人类学派、法国民族学社会学派传入较晚,中国学术界除了广泛介绍这些学派的理论之外,着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做了不少实地调查。英国功能学派的传入是更晚的事情,但由于学术界的广泛介绍,并曾深入到几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其影响较大。可以说当时西方出现的前沿学术理论均先后在中
11、国得到传播,中国人类学界紧跟国际学术潮流,与国际学术界亲密接触。这一时期中国人类学处于引用和模仿西方理论方法的阶段。,第三,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特色是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的结合。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主要方法,由于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因此形成了中国人类学重视田野调查的同时,注重历史资料的运用,并以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相互印证。如凌纯声在调查东北松花江下游赫哲族之前,先对古代东北民族和赫哲族的资料进行详细考证,以弄清其发展脉络,“已发今日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先声”。,19381949年,中国人类学获得了长足发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先后占领了我国 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国民政府先后迁
12、都武汉、重庆,西部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政府需要开发西部各省,以为长期抗战作准备,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政府亟须了解他们的状况。抗战中,许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迁到西南和西北地区,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重心向西部转移,学者们就地取材,更大规模地投入田野调查,中国人类学发展达到了高潮,其重要标志是开展大量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 这些调查既有国民政府组织的官方调查,有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的调查,也有学者个人的调查,其中政府的调查活动最多。,(二)、 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1、 国民政府组织的调查开始于1929年,大规模调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调查区域主要在西南和西北地区。与西北地区相比
13、,西南地区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如火如荼,盛况空前。可将政府进行的诸多调查分为3类:一是政府通过发放调查表,组织自上而下的调查;二是中央和地方边政机构的调查;三是政府派出考察团及相关人员的调查。,政府通过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从1929年开始到1948年结束。这类调查规模最大,积累的资料最多,一般是由国民政府内政部(下属蒙藏委员会)或行政院发文给西南几省地方政府,令各省民政厅负责,民政厅再令各县县长负责,认真调查情况,填表上报。方法是通过对调查表进行汇总,掌握西南少数民族及上层土司情况。其中,云南方面主要有云南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土司调查、少数民族人口调查、少数民族生活状况调查和云南傣族调查5类。贵州
14、、四川和西康方面有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土司调查、少数民族人口调查、少数民族生活状况调查4类。,2、蒙藏委员会是民国时期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机构,抗战时期蒙藏委员会对云南、四川、西康等西南地区开展调查,出版了宁属洛苏调查报告(1941年)、昌都调查报告(1942年)、丽德大道调查报告(1944年)、中甸调查报告(1945年)等。1941年,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组织第一次大学生暑期边疆服务团对川西进行调查,出版了川西调查记(国民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1944年编印)。同时,蒙藏委员会对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地组织了调查,刊印了马鬃山调查报告(1938年)、伊克昭盟左翼三旗调查报告(1941年)、伊克昭
15、盟右翼四旗调查报告(1941年)、青海玉树、囊谦、称多三县调查报告(1941年)、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1942年)、果洛调查报告(1942年)等。,3、云南省的边政机构-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1943年成立),聘请民族学家江应梁为主任委员,该机构积极地开展边疆民族社会的调查、研究、设计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制定了开发边疆民族地区的方案,先后写出了边疆行政人员手册、大小凉山开发方案、腾龙边区开发方案、思普沿边开发方案、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上、下篇)、云南民族人种之概况、云南沿边各县土民分布今昔比较研究、边民生活今昔比较研究、滇越边境设治概况、中维德区开发方案、云南边民种属
16、分布、云南边疆建设首要问题、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征集边疆文物办法等。,这些调查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资料,并设计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方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贵州省的边政机构)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1945年成立),发行边铎旬刊、边铎月刊等刊物,定期辑印边疆文化丛书,并组织了对贵州各县市边胞概况的调查。其调查成果发表在边铎月刊上。国民政府还派出考察团及相关人员对西部地区进行调查。,4、1938年,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组织滇西考察团,其中有李景汉、江应梁等学者,其综合考察报告中,民族学方面的内容占了大部分篇幅。同年冬,云南省政府组织人员调查普洱、思茅
17、傣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状况,事后,调查成员姚荷生写成了水摆夷风土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938年,教育部组织了拉卜楞藏族巡回施教团,四川省建设厅组织了西北垦区调查队和西南垦区调查队,四川省政府组织了松(潘)理(番)茂(县)边区施教团。,1939年,教育部组织了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对云南、贵州、广西开展调查。同年,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对四川和西康进行调查,后来送交了视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川康建设方案(四川省档案馆藏:民54全宗7729卷)。1940年夏,四川省政府组织了四川边区施教团,以柯象峰、徐益棠担任正副团长,他们的考察研究成果汇编成雷马屏峨纪略, 1941年7月由四川省教育
18、厅出版。 1941年夏,国民政府行政院派遣康昌旅行团和青康考察团对西康进行调查,康昌旅行团成员朱契写成了康昌考察记大时代书局1942年版)。中央大学地理系受国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的委托,考察西北地区的水利和移民垦殖等问题,重点调查甘肃和新疆等地,事后发表了许多著作,丁实存还整理出版了新疆书目。,5、 在政府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同时,学术机构和团体也在西部地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1938年,吴文藻利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建立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这个机构后来搬迁到昆明近郊呈贡的一个古建筑“魁星阁”,因此人们称这一机构为“魁阁”。先由吴文藻先生负责, 1940年后由费孝通接任
19、站长,先后有张之毅、田汝康、谷苞、史国衡、林耀华、李有义、许烺光等人在此工作。,抗战时期,魁阁学者选择云南禄劝、易门、玉溪、呈贡、大理西镇(又称喜洲)、个旧等地开展调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费孝通先生与张之毅先生合著的云南三村、许烺光的祖荫下、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和内地女工、胡庆钧的呈贡基层权力结构、史国衡的昆厂劳工和个旧矿工是代表作。其中云南三村是费孝通学术生涯的点睛之笔,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江村经济到云南三村,还可以说一直到80年代城乡关系和边区开发的研究,中间贯穿着一条理论的线索。云南三村是处在这条线索的重要环节上,而且在应用类型比较的方法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为我在80年代的小城镇研究
20、开辟了道路”。,费孝通抗战胜利后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出版了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等著作。许烺光的祖荫下,其影响力与江村经济、金翼和山东台头不相上下,在国外人类学界引起巨大反响。,6、云南大学还建立了方国瑜等人参加的西南文化研究室,先后出版了方国瑜的滇西边区考察记、徐嘉瑞的云南农村戏曲史和大理古代文化史、张印堂的滇西经济地理、方树梅的明清滇人著述书目、李田意的缅甸史纲、李拂一的泐史和车里宣慰世系考订稿等11种有关西南民族文化的丛书。,1938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及中华平民教育基金会在贵州定番合办定番乡政学院,以定番为实验县,试图对当地少数民族做详细调查,但是未见调查报告发表。
21、1939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苗族考察团先后到贵州考察。19401942年,中央研究院又派李桂芳、吴定良到贵州调查苗族和仲家的语言,测量体质。对贵州调查研究规模较大的是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大夏大学许多教授,如吴泽霖、陈国钧、张少微等曾协助政府对境内少数民族进行调查。1939年春,内政部委托大夏大学调查安顺、定番、炉山(今贵州凯里)等县,最后编成安顺县苗夷调查报告书、定番县苗夷调查报告书、炉山县苗夷调查报告书3种,每种约20万字。1940年春,贵州省政府组织边远农村工作宣传团,贵州省民政厅委托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派人参加,调查各县的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经过5个月调查,最终向民政厅上
22、报了调查报告。,抗战时期,登载人类学文章的刊物增加,除了民族学研究集刊外,还有人类学集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同时,在大后方兴起了“边疆学”和“边政学”,出版了一批与边疆有关的刊物,较著名的有蒙藏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边政公论、边疆通讯、蒙藏月报。中国边疆学会出版有中国边疆、边疆月刊、边疆周刊。中国民族学会(成都)编辑了西南边疆、边疆研究周刊,还有边疆人文、边事研究、边疆、边疆研究通讯和西南边疆等。这些刊物也登载人类学民族学的调查报告,这一时期出版的人类学、边疆研究、少数民族研究的定期刊物有近30种。抗战及战后,西部地区的人类学调查研究盛极一时,是中国人类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第二阶段的中
23、国人类学发展有以下特点:第一,政府组织了大规模调查。国民政府对西部地区开展的大规模少数民族调查,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些调查,突破了以往国内人类学调查中学术团体及研究者个人考察的局限性,系统搜集全面的民族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种政府组织,专家参与的运作机制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直接观察、典型调查等方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民族调查提供了某些借鉴。同时,政府调查又促进了人类学的发展。第二,调查种类齐全。其中,既有官方调查,又有学术团体调查和学者个人调查,形成政府调查为主,学术团体及个人调查为辅的局面,并明显带有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第三,人类学调查研究与边疆问题结合,形成了政治
24、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边政学。1942年,吴文藻的边政学发凡一文,成为边政学的奠基之作,他提出边政学的研究对象是边疆民族的政治、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等问题,其宗旨在于“以边政学为根据,来奠定新边政的基础,进而辅助新边政的推行。在中国,人类学的应用在于边政、边教、边民福利事业,以及边疆文化变迁的研究”。吴文藻先生提倡边政学,实际上是他社会学、人类学中国化主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社会学、人类学中国化的具体尝试。第四,在调查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一阶段中国人类学“达到一个至今难以逾越的高度”,被国外同行看成是“社会人类学的中国时代”。,1950197
25、9年,是中国人类学曲折发展的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政权的建立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人类学这一名称因为在欧美学术界普遍使用,基本理论框架受欧美学术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科。在建国初期,由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学科体系受苏联影响较大,而苏联学科体系中人类学仅指体质人类学,民族学被认为是属于历史科学的一门学科。结果,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名目不再出现,以民族学取而代之,全国各大学的人类学系、民族学系或被停办或被取消,相关研究人员被并到其他科系。,(三)、 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这一阶段,开展了一些少数民族调查,但对汉民族的调查研究有所
26、忽视,而且为了现实的需要,民族研究又长期定格在民族政策、民族经济、民族划分等方面,因此20世纪50年代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是曲折的。同时也应看到,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学研究没有中断过田野调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突出体现在新中国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方面。 通过五六十年代的民族识别和民族调查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国家投入充足的资金,各级政府部门密切配合,调查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的资料比较准确。只是因为1958年后的政治空气紧张,调查报告的编写有了许多顾虑和规定,出现了调查报告中充满政治术语和套话等现象,但有用的资料还是不少的。,第一,调查范围和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候。20世纪三四
27、十年代,田野调查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派出数以百计的调查者,对所有少数民族开展广泛调查,调查材料的字数逾千万,这样大规模的田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同行们提供了特殊的经验。第二,调查研究种类单一。政府组织的调查成为唯一调查类型,学术团体和个人的调查几乎绝迹。由于这时人类学被说成是“资产阶级学说”人类学是以民族学的名义存在,而当时中国民族学是在“少数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旗帜下进行的,民族学被片面认为就是少数民族调查,因此忽视了对汉民族的调查研究。,第三阶段的中国人类学有以下特点:,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主要是前苏联民族学的方法成为新中国民族识别和民族调查的主要依据
28、,尤其是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影响较大。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社会进化论,人类学家的调查研究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研究兴趣和理论取向从多元归于单一,完全站到马克思主义的阵线上来了”。第四,调查方法与过去不同。采用组队的方法,除民族学家外,调查组 还包括历史、语言、考古、文艺等学科的研究工作人员,这是综合性的调查方法。萨尔茨曼认为:人类学调查在“西方学者是孤独的冒险者的方式,而中国学者是-组队研究,集体写作和联名发表.的方式”,这是中国用自己的田野调查工作经验丰富全球人类学的知识库。,1980年以来,中国人类学进入重建和兴盛阶段。80年代开始,先后成立了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人类学学会,一些大学恢
29、复和建立了人类学系,并继续开展少数民族调查研究,汉族社会和乡村(土)人类学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对学术名村的重访和再研究是这一阶段的特征。沿袭进行少数民族调查的学术传统,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人类学专家对少数民族继续进行调查。,(四)、 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其中主要有: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对西藏东南部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综合调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省民族学会对该省“六山六水”地区的综合调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对怒江地区的调查;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组织的雅砻江下游及川西北地区有关民族的调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对西藏牧区的综合调查和工商
30、业专题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吉林省民族研究所开展的对萨满教等原始宗教的专题调查;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90年代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专题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进行的“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等。,1、云南大学的人类学民族学调查表现突出。为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现状,深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制定适合少数民族客观实际情况的民族政策和发展划,20002001年,云南大学组织了云南民族村寨调查。这次民族调查采取了一个“深入”、两个“综合”的方式。一个“深入”,即不对每个民族做广泛的面上调查,而是每
31、个民族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村寨,在这一个点上进行深入的调查。 两个“综合”:一是指调查内容的综合,即每个民族村寨都进行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婚姻家庭、宗教、科技、卫生、教育、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调查;二是调查人员的学科综合。其成果是“云南民族村寨调查丛书”。,2003年,由云南大学牵头,联合全国14所大学百余名专家又开展全国范围的中国民族村寨调查,这是为全面了解新中国50余年来各民族发展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一项创举。整个调查历时近两年,省内外专家学者组成32个调查组,对全国15个省区32个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且主体民族占80%以上的1个村寨,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调查,内容包括历史
32、、人口、经济、家庭婚姻、文化艺术、宗教、遗传、生态环境等。调查成果是出版了“中国民族村寨调查丛书”,文字总量1 000余万字。,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调查以县、区、乡为主要调查单位,鲜有以单个村寨为对象。云南大学组织和牵头的这两次民族村寨调查,力图超越过去“广泛的面上调查”,而转入以“典型”、“代表”的村寨为对象进行的“综合调查”,是一种新的尝试,至于调查所得资料的价值,将留待学术史的评断。追踪研究是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方法之一,既包括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地点的跟踪调查,也包括后继者在同一地点的后续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对学术名村的重访和再研究形成热点。 1939年
33、江村经济在英国出版以来,江村逐渐为世界人类学、社会学界所知晓。费孝通本人自1957年重访江村后,对这个农村社区先后进行了20余次访问,持续研究长达60年之久,先后发表了重访江村、三访江村、九访江村和江村五十年等文章,探讨了江村几十年来社会文化变迁的轨迹。正是这些后续性的研究,使江村一直被看作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对江村的回访也成了学术史上追踪研究的经典范例。19861989年,庄孔韶5次访问林耀华先生金翼中的原型福建黄村,并出版金翼的续篇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 1990)。,3、从2000年起,北京大学与云南民族大学进行“省校合作”,几位青年学人组成研究小组,对费孝通主持“魁阁
34、”时期云南的3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进行重访和再研究,其成果有梁永佳的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出版),禇建芳的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出版),张宏明的土地象征:禄村再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出版)。许烺光先生的祖荫下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使云南大理的西镇成为人类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张华志从西镇商帮、家族关系和家族企业等方面对西镇进行了延伸性的研究。另外,段伟菊重访西镇,从族群认同角度研究了西镇人族群认同的变迁。,4、近年来,中国乡村、农人、乡民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学科专家的广泛关注,对汉
35、族农村社会的研究不仅是人类学家的专利,一些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史专家也开始重视对此的研究。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在指导学生的博士论文时,就比较关注具有典型性的乡村个案,其学生的博士论文有张学强的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贾艳敏的大跃进时期乡村政治的典型)河南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研究、叶扬兵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莫宏伟的苏南土地改革研究、钟霞的集体化与东村的经济社会变迁等,其中多数已经收入“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出版。他们注重档案资料的利用,同时又注意田野调查,重视口述史料,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的变迁。,5、 20世纪90年代以后,汉族社会
36、研究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内地人类学研究的主流。汉族社会研究在承袭传统、拓展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者们一方面将田野调查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在人类学研究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紧紧把握社会文化变迁这一主脉,关注现实问题,体现了人类学的应用价值。但是也应看到,对汉族社区的调查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华南、华北、华东地区,而东北、西北、西南的汉人社区则比较缺乏广泛的调查研究。,费孝通 林耀华,四、代表人物的领域和主要成就,民族识别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54年,将自报登记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和归并,确定了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瑶族
37、、彝族等38个少数民族;第二阶段是19541964年,组织了全国范围的民族识别,新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仡佬、布朗、阿昌、普米、怒族等15个少数民族,并将一些不同的族群归并到全国53个少数民族中,识别工作基本解决;第三阶段是19641978年,于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为单一少数民族;第四阶段是19781990年, 1979年确认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同时对约500万人口的民族成分做了恢复和更改,对一些自称为少数民族的群体作了归并,至此形成中华民族56个民族团结一体的格局。,五、民族识别,1、中国的民族识别是世界民族学史上仅有的先例,总体上是成功的。通过民族识别,历来不被承认的一批少数民族取
38、得单一民族的资格,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识别的成果,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自治州、自治县(旗)提供了前提。1956年,鉴于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各民族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毛泽东提出要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于是民族学界闻风而起。1956年春,为准备进行调查,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的一些专家起草了社会性质调查参考提纲。,2、社会历史调查从1956年开始,先派出内蒙古、东北、新疆、两广(广东和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8个组,最初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蒙古、藏族、维吾尔、壮、苗、傣、景颇、佤族等20个少数民族。后来调查组增加到16个,调查对象扩大到全国少数
39、民族。调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是从1956年8月到1958年6月,以调查社会形态为核心。调查工作仅两年时间,就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整理资料1 500万字,其中作为内部资料铅印成的调查报告有400万字,公开发表的有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的社会形态、云南西盟卡瓦族(后改为佤族)的社会经济情况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些问题等5篇调查报告。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8月到1964年5月,工作以编写“简史简志”为核心。由于种种原因,编写丛书的工作推延到“文革”以后继续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历时8年,搜集到大量文献资料、访谈资料、实物(文物)资料,同时利用电影手段记录了许多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40、现象。从1958年开始,各个调查组开始编撰“民族问题三种丛书”,后增加为5种,编纂工作历经30年,到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齐。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1本)、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55本)、中国少数民族简志丛书(57本)、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140本)、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148本),总计400多本,约8 000万字(其中包括辑录的文献史料以及“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一些补充调查报告)。,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是在中央、各省地方政府领导下,由专家学者组成调查组,对我国所有少数民族进行的调查。1958年以前,各调查组往往在调查地待很长的时间,与当地少
41、数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参与他们的活动,直接观察他们的生活,所得资料又经过当地领导机关的审核,所以比较准确。但从1958年起,“收集到的资料与前期相比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原因是“由于调查工作被规定要-为当前政治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很多值得调查的问题被忽视或禁止调查;调查报告中充满了政治术语和套话,有用的资料很少;由于各种干扰,即便是可以调查的有限问题,亦常为了诠释经典著作、领袖言论或现行政策而不惜曲解实际问题”。,(一)、中国文化人类学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目前正在走向兴盛,但是,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并未解决。人类学和民族学是同一学科,还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学科,近年来重新成
42、为一个热点问题,有学者指出,从国际学术界来看,人类学和民族学学科有变化,早期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 19世纪下半叶以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则正好相反,早期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学术界将民族学包括在人类学中。近10多年来,一些国家的学者都比较喜欢用人类学这一名称,因此人类学有逐步取代民族学的趋势。,六、当代趋势,(二)、中国国内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关系也是变化的。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人类学被称为民族学,学科含义是广义的,既研究中国的社会文化,也研究体质。当时的学者有一个
43、共识,即认为民族学和人类学只是同一学科的两种不同叫法,文化人类学等于民族学,两个学科没有严格的区分,当时的许多人类学家如费孝通、林耀华等同时是民族学家。 20世纪50年代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文化人类学学科名称被取消,体质人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中国保留了民族学的名称,这时的民族学含义则是狭义的,而且大多集中于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忽视了汉族。从学科名称看,中国文化人类学前70年几乎都被民族学所替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人类学名称才逐渐恢复。人类学与民族学尽管关系非常密切,但重建后的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人类学学会的建立就可见一斑。,近十多年来,国外学者比较喜欢
44、用人类学这一名称,人类学有逐步取代民族学的趋势,但是中国学者认为,从历史和目前的具体情况看,中国民族学一直居于首要地位,又由于中国民族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把民族学置于人类学下面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目前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即“人类学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汉族的研究上,放在大中城市、沿海地区、海外华侨的研究上,摈弃少数民族研究,不与民族学争地盘”,民族学则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研究。,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位不统一,形成了人类学学科归属的混乱。目前,国内有3家权威单位对学科进行分类并定位。首先是教育部的分类和定位。在1990年正式公布,1997年调整后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
45、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民族学(广义的民族学)被归入法学类,是一级学科,包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5个二级学科,把人类学归入社会学类。其次,是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分类和定位。1992年11月批准、1993年7月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中,民族学(广义)为一级学科,包括7个二级学科,即民族问题理论、民族史学、蒙古学、藏学、文化人类学与名俗学、世界民族研究、民族学其他问题。这里的文化人类学是指狭义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作为社会学下的二级学科,体质人类学则分在生物学的二级学科。再其次,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分类。1994年3
46、月颁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数据代码表,规定民族问题研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列在二级学科,社会人类学则分在社会学下面作为二级学科。由此可见,作为一级学科的广义民族学,往往是“民族研究”的同义词,而作为二级学科的民族学(狭义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的地位是漂浮不定的。,(三)、一个学科的发展与正确的学科定位至关重要。 20世纪50年代在人类学“销声匿迹”之时,研究少数民族的民族学得到突出发展,有关部门将其列为一级学科,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人类学则时而附于民族学之下,时而又被放在社会学之下,其学科地位一直不能确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要求成为与民族学、社会学并列为“一级学科”的呼
47、声始终没有停止,至今学科定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有学者建议把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级学科,以“民族学.人类学”或“民族学.人类学”的表述方式作为学科名称,其下分若干二级学科。,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学科分类标准,做出合理的学科定位。对于未来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学者们提出应分3个圈子:第一就是核心圈,即中国汉族的乡土人类学;第二圈是少数民族研究,即民族学;第三圈是海外研究。前面两个研究圈,是对中国文化人类学传统研究对象的继承,第三个研究圈体现了中国人类学家在21世纪走向世界的梦想,对未来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至关重要。,(四)、人类学是一门开放性的边缘学科,改革以来,人们试图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中国人类学研究出现了自觉的学科整合,形成了诸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如历史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体育人类学、乡村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等,并先后成立了中国影视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等专业学会。 20世纪90年代后,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态势不断强化,这种“学科互涉”将给中国人类学研究带来持续的活力,开拓更宽的研究领域。,谢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